環境法主要是調整什麼社會關系
㈠ 環境法的任務和作用是什麼
作用:
環境法的作用,是通過調整人們(包括組織)在生產、生活及其他活動中所產生的同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限制在最小限度內,維護生態平衡,達到人類社會同自然的協調發展。
任務:
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環境法的保護對象是一個國家管轄范圍內的人的生存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包括土地、大氣、水、森林、草原、礦藏、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跡、風景游覽區和各種自然景觀等。
(1)環境法主要是調整什麼社會關系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㈡ 環境法的特點
環境來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自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有下述特點:①綜合性。環境保護范圍廣泛,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復雜,環境法不僅包括大量的專門環境保護法規,而且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②技術性。保護環境須採取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的、經濟的等各種手段,環境法同上述各種手段密切相關,因此,在環境法里包含有較多的技術規范。③廣泛的社會性。環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樣,受社會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的保護對象是土地、大氣、水、森林等自然環境,所以又受客觀存在的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環境法作為一種法律部門誠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利益。④共同性。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是一個整體,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更多地涉及經濟發展、生產管理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里反映某些社會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與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國的環境法中有較多可以互相借鑒的東西。
㈢ 衛生法主要調整哪些社會關系
衛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衛生法律規范調整的衛生行政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之間在衛生活動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調整的具體社會關系的內容和性質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調整范圍的法律規范性文件。一般來說,衛生法主要調整以下三方面的社會關系。
(一)衛生組織關系
衛生組織體制是經濟基礎的反映,必須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在衛生組織活動中,重要的是用法律法規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葯衛生組織的法律地位、組織形式、隸屬關系、職權職責以及權利和義務的范圍等固定下來,形成合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只有理順了這些關系,國家才能對衛生工作進行有秩序的有效的組織和領導,醫療衛生組織才有活動的准則。衛生組織是各種衛生社會關系的主要參加者和責任承擔者,依法管理、依法成立是保證各種醫葯衛生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例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衛生防疫站工作條例》等,明確這些醫葯衛生機構的法律地位、職責范圍和工作方法等,保障它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事相應的衛生活動。
(二)衛生管理關系
衛生管理活動是指國家衛生行政機關和其他有關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人們的生活衛生、生產衛生以及其他與人體健康、人類生存和發展有直接關系的社會活動進行領導、指導、監督和評估,以控制有害於人體健康因素產生和發展的活動。從內容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大致包括公共衛生管理活動、醫政管理活動,葯政管理活動、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管理活動等。從管理關系的性質上看,衛生管理活動可以表現為衛生行政管理關系,如衛生行政機關和醫療衛生組織之間的醫政管理關系;也可以表現為衛生職能管轄關系,如衛生管理活動中的行政復議、衛生糾紛解決活動等。總之,在衛生管理活動中,國家衛生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公民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是一種縱向的衛生行政法律關系。
(三)衛生發展和服務關系
衛生發展活動是指人們為改善和提高個人和社會現有衛生水平而實施的有利於社會衛生事業發展的各種建設性活動,如個人衛生習慣的改善、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醫葯技術的科學研究等。衛生服務活動是各種衛生組織和公民向人們提供一定的衛生咨詢和指導服務、醫療和技術服務等活動。衛生服務活動中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平等性、自願性、有償性等特徵,是一種橫向的衛生活動關系。
㈣ 什麼是環境法律關系
環境法律關系是指環境主體之間,在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和資源的活動中形成的由環境規范所確認和調整的具有權利、義務內容的環境關系。
㈤ 環境法體系有哪些組成部分
在許多工業發達和法制比較完備的國家,環境法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環境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憲法中關於保護環境和防治污染的規定。許多國家都在憲法里對環境保護作出規定,作為國家和社會的環境保護活動的最高准則和法律基礎。
2、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或稱環境政策法,如中國1979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羅馬尼亞的《環境保護法》、日本的《公害對策基本法》、美國的《國家環境政策法》、保加利亞的《自然保護法》、瑞典的《環境保護法》等。
這種法律是一個國家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是對環境保護的范圍和對象、方針、政策、基本原則、重要防治措施和對策、組織機構等重大問題,作出原則的規定。
3、保護自然環境的法規,包括有關保護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大氣、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國家公園等的法規。
4、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法規,包括關於防治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控制雜訊和振動,防止地面沉降、防治惡臭和熱污染,處理廢棄物,控制和管理農葯及其他有害化學品,防護放射性物質和電磁輻射危害等法規。
5、各種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如水質標准、大氣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操作規程。
6、關於設置環境管理機構,關於危害環境的法律責任以及處理環境糾紛及其程序等的法規。
7、在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此外,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還包括有關判例。
特點
環境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有下述特點:
1、綜合性。環境保護范圍廣泛,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相當復雜,環境法不僅包括大量的專門環境保護法規,而且包括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法等法規中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
2、技術性。保護環境須採取自然科學的、工程技術的、經濟的等各種手段,環境法同上述各種手段密切相關,因此,在環境法里包含有較多的技術規范。
3、廣泛的社會性。環境法和其他法律一樣,受社會經濟制度的制約,但它的保護對象是土地、大氣、水、森林等自然環境,所以又受客觀存在的自然生態規律的制約。環境法作為一種法律部門誠然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但也在不同程度上符合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利益。
4、共同性。人類生存的地球環境是一個整體,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更多地涉及經濟發展、生產管理和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里反映某些社會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與其他法律相比,在各國的環境法中有較多可以互相借鑒的東西。
㈥ 法律如何調整社會關系
法律和社會之間有著密切而且復雜的關系。歸納來說,法律來源於社會,由社會的經濟基回礎所決定答,同時反過來法律又維護著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對於不同的時期或是對比不同的社會環境,法律有著各不相同的內容形態,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先說法律的起源,法律不是原來就有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這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律所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維持社會秩序,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律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是社會的產物,是為了調整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應運而生的,法律不能脫離社會。
㈦ 請問,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這句話對嗎(緊急,謝謝!)
不對。其調整的不是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是關於環境和資源方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你所說的這句話,過於泛化,是一般法律都可以用的,應當更加具體和貼切。
㈧ 環境法的調整對象
對他的一個調整方法非常簡單,直接把他的一個現象直接把他那個相應的對象選中他,然後直接調整一下就行了。
㈨ 環境法的簡介
環境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保證執行的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環境法的保護對象是一個國家管轄范圍內的人的生存環境,主要是自然環境,包括土地、大氣、水、森林、草原、礦藏、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自然歷史遺跡、風景游覽區和各種自然景觀等,也包括人們用勞動創造的生存環境,即人為的環境,如運河、水庫、人造林木、名勝古跡、城市及其他居民點等。環境法的作用,是通過調整人們(包括組織)在生產、生活及其他活動中所產生的同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把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污染與破壞限制在最小限度內,維護生態平衡,達到人類社會同自然的協調發展。環境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一類是同防治工業廢氣、廢水、固體廢物、放射性物質、惡臭物質、有毒化學物質、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質和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同防治雜訊、振動、電磁輻射、地面沉降等公害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
㈩ 法律是用來調整何種關系的《環境法》調整何種關系
法律永遠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環境法同樣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且法律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國家強制力為手段來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法律調整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關系。刑法調整刑事法律關系,民法調整合同、侵權、婚姻等法律關系。法律以調整對象和調正方法來劃分法律部分。具體到環境法,因其獨特的法律調整對象和方法因而成為當今中國新興的法律之一。它調整的法律關系是:環境社會關系或環境資源社會關系即 「環境法所調整的是人們的開發利用、保護改善環境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
如果您覺得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