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裡面的合同法
『壹』 為什麼法律體系圖中合同法屬於民商法法律部門,卻在我們的經濟法課程中學習
合同法是規范平等民商事主體間合同行為的法律部門,屬於私法,它屬於民商內法的范疇。
經濟法是和民商法容平行的一個法律部門,公法性更強。它的內容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行為的調整,如市場准入的設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對產品質量、金融市場的監督規制等。它是一個公與私的互動過程。
如果說合同法是橫向的,那麼經濟法就是縱向的。二者不是一碼事。
當然,要研究經濟法,研究國家如何調整市場行為,就一定要先對市場行為本身有了解,因此,合同法作為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部門,在研究經濟法的時候也是不可逾越的。《合同法》這部法律本身更是基礎性文本。
另外,有些法學領域的外行把經濟法理解成所有與經濟和經濟行為相關的法律,包括民商法、國家規制類法律,這是不準確的。所以看到經濟法這個詞彙時,一定要看清在那個文本里它指代的什麼意思,因為內行和外行對這個詞的運用是完全不同的……
『貳』 經濟法中合同法題目
(1)要約邀請:傢具廠1997年2月1日致函Z機關(以每套1000元出售辦公桌椅)為要約邀請; 要約:【要約的定義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出訂立合同的條件】 要約成立的條件:【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所以,這里:要約為【傢具廠於2月4日又發函Z機關,同意Z機關提出的訂貨數量、交貨時間及方式、付款時間及方式,但同時提出其每套桌椅售價1000元已屬優惠價格,考慮Z機關所訂桌椅數量較多,可以按每套桌椅900元出售】,滿足要約成立條件。 承諾:定義【依據《合同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所以,Z機關2月6日發函表示同意為承諾。(2)承諾生效時間:【《合同法》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勢訂立合同的,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知道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所以承諾生效時間:2月6日(3)合同成立時間:【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2月7日,傢具廠回函告知收到郵件,沒有異議,合同即成立。
『叄』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
(1)答:成立。應為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專並經歷了要約和承諾兩個階屬段合同成立。在該案中甲乙雙方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錢達成了合意,並經歷了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所以該合同成立。(2)合法,根據《合同法》這種行為屬於不安履行抗辯權。(3)合法,因為甲方沒有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限內履行完合同,須承擔違約責任。(4)承擔違約責任。因為丙方沒有履行好運輸合同,沒有保護好甲方的物品。
『肆』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還有不可抗力怎麼理解、多舉些例子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情況。比如地震、戰爭、自然災害等造成合同不能按約定履行,就屬於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按照法律規定,也不承擔責任。
『伍』 經濟法中合同法分則。怎麼區分要約和要約邀請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約邀請則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陸』 求解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案例分析 拜託拜託
最普遍的介紹:合同問題
特點是什麼:關系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合同法
其它含義:1,張某與A公司是股東關系,2,起訴A公司,不能連帶張某。例如,你起訴上市公司,連股民一起告。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法院支持A公司與B紡織廠之間的經濟糾紛
『柒』 合同法屬經濟法的哪個體系
合同法屬於民法,經濟法也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學部門,主要是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與干預,合同法也只是民法中對於合同訂立、生效等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的規定,也不是獨立的,但是經濟貿易肯定都是要簽合同的。
『捌』 關於經濟法中的合同法。題目是:甲乙雙方簽訂購房合同,甲方條件: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鵲落在房頂上那麼
合同是成立的,但是沒有生效而已。
合同成立的要件有:
1、合同當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2、合同內容是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
3、合同內容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和他人合法利益。
此題中的合同屬於附延緩條件的合同,附延緩條件的合同從雙方意思表示達成一致時就成立了,只是合同效力是否發生取決於條件的成立與否。
乙有權拒絕履行該合同,本題中的「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鵲落在房頂上 」是一個延緩條件,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所有特徵,首先他是乙的意思表示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它發生與否是不確定的,再次他不違反任何法律或者公共道德,最後它決定了乙是否出錢購買甲的房子,決定著買賣合同的效力的發生,所以,甲乙之間簽訂了一個附有延緩條件的合同。在附延緩條件的合同中,當條件為成就是,合同效力未發生,當事人一方可以拒絕履行合同。
本題中,雖然臨近7點時有一群喜鵲停在甲的屋頂上,但是被甲的兒子打跑了,所以7點時並沒有喜鵲落在甲的房頂上。雙方約定「如果明天凌晨7:00有喜鵲落在房頂上 」,可見,條件並沒有成就,而且條件不成就也並不是乙惡意阻止條件的成就的結果,所以合同未發生效力,乙有權拒絕履行該合同。
(此題來自2008年司法考試第三卷第6題,你所說的題目只是在此基礎上的變形而已。)
『玖』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好難啊,怎麼學啊
你的問題太寬泛了。經濟法我也是覺得挺枯燥的,你可以結合案例來學習,再者去查找你在這門課的興趣點。別老說難,給自己的心裡設置障礙。祝你學習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