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法歸屬社會法

勞動法歸屬社會法

發布時間: 2022-02-06 12:28:48

勞動法屬於經濟法還是社會法為什麼有的說屬於社會法,有的說屬於經濟法呢謝謝

《勞動法》不屬於經濟法,屬於社會法。勞動法和經濟法是兩個專獨立的法律部門,同時都屬隸屬於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社會法包括:
勞動法,工會法,勞動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護法,礦上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職業病防治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失業保險條例,安全生產法等。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所屬的法律部門是

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門: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刑法訴訟法
所以勞動法是獨立的一個部門法。

❸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社會法是公法還是私法我們老師講的好像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公法 因為它代表全部的勞動人民~~

私法的說法是地方性質的

❹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嗎

屬於社會法范疇

❺ 勞動法和社會法的關系

勞動法與社來會保障法是聯系非自常密切的兩個法律部門,他們都與保護弱勢群體實現社會公平和社會安定有關。但作為不同的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是不同的。長期以來,我國將保障福利內容納入勞動關系進行調整,作為勞動法的組成部分,並不存在社會保障法的范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社會保障法應與勞動法合理界定。但由於兩個部門法在發展上的某種聯系和延續性,使得學界對它們之間的認識模糊不清。有人認為勞動關系包含了保障福利內容,有人認為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相互交叉,還有人認為勞動法從屬於社會保障法,因而造成了一些實際的社會問題難以解決,不利於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必須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❻ 勞動法演變為社會法客觀條件

我國《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

⑴勞動關系是指人們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彼此之間發生的關系,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指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所在單位之間的社會關系。根據《勞動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可以知道《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包括: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其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②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

⑵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也是勞動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包括:①管理勞動力方面的關系;②社會保險方面的關系;③處理勞動爭議所發生的某些關系;④工會組織與單位行政之間的關系;⑤有關國家機關對執行勞動法進行監督檢查而發生的關系。

❼ 勞動法 屬於社會法還是經濟法或是別的什麼法

廣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和經濟法,中義說認為社會法包括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狹義說認為社會法僅指社會保障法

❽ 勞動法屬於什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屬於社會法。

勞動法的社會法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法的立法宗旨是勞動者保護與勞動管理的統一。

2、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和內容涉及的社會主體和社會生活廣泛而復雜。

3、勞動合同是以國家意志為主導、以當事人意志為主體的特殊合同。

4、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與管轄具有特殊性。

5、勞動監察是以保護勞動者個人利益為主要目標的具體行政行為。

社會法旨在保障社會的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的權益的法律,是中國近年來在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法律門類和法律學科。

中國現行的社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 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 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 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 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熱點內容
百度法學派 發布:2025-07-28 00:03:24 瀏覽:87
民事訴訟法超過六個月未執行 發布:2025-07-27 23:55:54 瀏覽:104
越南公司法 發布:2025-07-27 23:54:07 瀏覽:608
法理學法律責任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27 23:51:27 瀏覽:820
民事訴訟法的不告不理原則 發布:2025-07-27 23:50:39 瀏覽:74
職業道德的標准 發布:2025-07-27 23:49:57 瀏覽:924
三定規定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7 23:33:23 瀏覽:535
慈善法中社會服務機構 發布:2025-07-27 23:31:09 瀏覽:381
南山法院警告 發布:2025-07-27 23:25:17 瀏覽:211
法院發放款 發布:2025-07-27 23:19:15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