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法研究會
⑴ 從武漢大學出來的有幾位人物是哪幾位
法學名家
王世傑
字雪艇,湖北崇陽人。留學英國和法國,先後獲倫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巴黎大學法學博土學位。1921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校長,國民黨政府法制局局長、教育部長、外交部長、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研究院院長以及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著作有《比較憲法》(與錢端升合著)等,用比較方法介紹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政治制度和憲法理論。
周鯁生
周鯁生教授(1889-1971),湖南長沙人,早年留學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政治經濟碩士學位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教務長和校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武漢大學校長、外交部顧問,為新中國的外交和立法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國際法》、《國際法大綱》、《近代歐洲外交史》、《不平等條約十講》等。
梅汝璈
清華畢業,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精通英美法律,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5年,當時的武漢大學法學系主任梅汝璈教授作為檢察官出席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義正辭嚴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
燕樹棠
字召亭。河北定縣人。北洋大學堂法科畢業。1914年赴美,1920年獲耶魯大學法律博士。曾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講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國民政府檢察院監察委員、司法院大法官等職務。1949年後在武漢大學法律系編譯室工作兼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學會理事。
韓德培
中國法學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首任所長。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1940-194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院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42-194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以特別研究生身份繼續研究。1946—至今,在武漢大學任法律系教授,先後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和特約成員,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法學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會長等職。
李浩培
李浩培先生,1906年生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後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從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比較民法的研究。歷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 外交學院教授,外交部法律顧問,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與周鯁生、王鐵崖先生一樣,李浩培先生可以說是我國國際法學界的泰山北斗。
皮宗石
皮宗石(1887~1967) 字皓白,號海環。長沙縣福臨鋪人。1903年到日本,先讀中學,後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經濟。1927年與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等被約同去湖北,在武昌中山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武漢大學。從此專心從事教育事業,拒絕汪精衛、蔣介石邀請他在政府任職。
王鐵崖
中國國際法學會前會長,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所長,國際法研究院院士,世界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1929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初修外語,後改上政治系。1931年轉學入清華大學政治系。1933年畢業後旋被保送進清華研究院,師從周鯁生教授攻讀國際法。1936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通過中美庚款留學考試。1937年夏負笈西洋,遠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師從國際法學家勞特派特教授,繼續研讀國際法。1939年夏鐵崖先生返國 後經周鯁生教授邀請,於1940年受聘於樂山武漢大學,開始了他長達62年的國際法教學生涯。
姚梅鎮 國際經濟法學家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首任會長。
馬克昌
生於1926年8月,河南西華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曾參加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我國刑法學術界有「北高南馬」之稱,即中國人民大學高銘暄教授和武漢大學馬克昌教授。
吳學義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顧問,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留日碩士。
蔣思道
高一涵
六安縣南官亭人 曾於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政法。民國5年(1916年)7月回國與李大釗同辦《晨報》。民國7年入北京大學編譯委員會工作,兼任中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教授。經常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撰稿,並協辦《每周評論》,積極宣傳科學與民主。後與章士釗辦《甲寅日報》,與李四光、丁西林等辦《現代評論》,與胡適辦《努力月刊》等刊物。
民國15年,由李大釗、高語罕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來武昌任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前身)教授,兼法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解放後,先後任南京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等職。
文學的有 葉聖陶 李達 郁達夫
只能說出在武大任教的,不能說出武大畢業的 ...
⑵ 求10個關於中國經濟領域的民間組織名稱!(社會團體)
摘要 勞動經濟學會正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51100000MJ000035X2 法定代表人: 張車偉成立時間: 2016-08-15
⑶ 本人現在大二,讀法學專業,畢業後想考國際經濟法的研究生,不知道選哪所學校
其實如果去北京的話,法學方向應該更好。雖然是國際經濟法,但是想必作為法學內生,也應該知容道,國際經濟法偏重的方向。上海雖然是金融中心,但是好的外資所基本都在北京,外資所以後發展方向更加好,做企業合並的法務管理,薪資也比較高。我個人是不推薦上海啦。北京比較政治比較適合法學專業的人。
⑷ 我想找廈門大學出版的有關國際法學考研的書,請問有誰知道如何購買或查找嗎
廈門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
陳安,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會長、中國政府根據《華盛頓公約》遴選向「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指派的首席國際仲裁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國際法學會顧問等。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法理、國際投資法、國際經濟合同法、國際仲裁法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撰寫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總論》、《美國對海外投資的法律保護及典型案例分析》、《ICSID述評》及《MIGA與中國》等25種,合計約1.100餘萬字。
曾華群,法學博士,教授,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層次人馴。兼任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理論、國際投資法、歐洲聯盟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教學和研究。
廖益新,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廈門仲裁委員會委員兼仲裁員、廈門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等職。研究方向和領域為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和經濟法。
徐國棟,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羅馬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民法典基本理論、羅馬法的研究。
柳經緯,教授,法學院副院長兼法律系主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理事,廈門市檢查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民商法及海峽兩岸民法的比較研究。
齊樹潔,教授,中國法學會訴訟法學研究會理事,民事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民事訴訟法及海峽兩岸民事訴訟法的比較研究。
朱崇實,教授,廈門大學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國際法研究會理事,廈門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從事金融法、投資法的研究。
陳立,教授,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主任,福建省刑法學會副總幹事,廈門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執業律師。主要從事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經濟刑法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徐崇利,男,1966年生,浙江平陽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經濟經濟法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美國坦普爾大學法學院福布萊特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國際經濟法及國際私法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⑸ 湘潭大學法學院出名老師
蔡高強,男,漢族,1967年12月生,湖南益陽人。法學博士,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空間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歐洲法律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湘潭大學非洲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法學科負責人。主講法學本科、碩(博)士研究生核心課程《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國際人權法》,主要學術領域為國際法基本理論、國際貿易法、國際人權法,近年來在國際空間法和歐盟法有一定造詣。著有《人權國際保護與國內實踐研究》、《艾滋病與人權保護》、《國際貿易爭端解決訴訟機制研究》等學術著作5部,在《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等30多種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論文多篇。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省社科課題、司法部課題20餘項。榮獲「全國首屆防治艾滋病作品三等獎」、「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南省優秀班主任」、「湖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老師」等獎勵20多項。
目前,重點研究國際貿易(WTO)法律制度與經濟權利救濟、國際人權保護與弱勢群體(艾滋病人等)權益救濟、國際行政訴訟法律制度、外層空間活動商業化的法律問題以及載人航天法律問題。
曹艷芝,女,1958年1月生。1990年開始從事教學工作,並擔任過政治系(院)副主任,先後在復旦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學習,獲得政治教育學士學位和法律碩士學位,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現為司法考試),取得律師資格。1999年調入湘潭大學法學院從事民商法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民法、商法、婚姻法、物權法、合同法等課程。
程波,男,1963年生,湖南華容人。湘潭大學歷史學學士(1980-1984年),武漢大學經濟學院國內訪問學者(1996-1997年),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2007-2010年),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理事(2010年)。現為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講《法理學》、《西方法律思想史專題》、《部門法哲學》、《法律電影與美國法律文化》等課程。
杜雄柏,男,1955年5月19日(農歷)生,湖南省臨湘市人。哲學碩士,現任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教研室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刑法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83年7月畢業於湘潭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從事《心理學》和《社會調查理論和方法》等課程的教學。1989年7月畢業西南師范大學(現為西南大學),獲哲學(邏輯學方向)碩士學位。1991年聘為講師,199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0年晉升教授。1989至2000年間主要從事《認知心理學》、《科學認識論》、《科學哲學》和《邏輯學》的教學與研究。自1997年涉足法學領域。目前主要從事《犯罪學》、《犯罪社會學》、《犯罪學研究方法》、《刑法學》與《法律邏輯》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學術專著4種;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各1部;自1997年至2012年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市廳級科研課題共18項;2001年以來獲得各類獎勵、榮譽共30餘項。
⑹ 國際法方向,哪個學校最好
不要問哪個好,要問自己哪所學校適合自己,自己又有實力考什麼層次的學校
⑺ 法學專業研究生經濟法和國際法,刑法比起來哪個好考些
經濟法比較抄好考研,而且找工作比較容易。
經濟法碩士要求必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不限本科專業(但實際考生多為法學本科),但不招收同等學歷的非本科生,專業課試題傾向於理論化試題,以主觀題為主。錄取比例,一般都是在10:1左右。
經濟法專業是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點。
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經濟法總論、財稅金融法、企業和公司法、競爭法、涉外經濟法。
⑻ 中國國際經濟法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呈現的不足
主要是國際投資中的政治風險問題!!
⑼ 國際經濟法: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可以受理的經濟貿易爭議包括哪些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業務職能和受案范圍
(一)業務職能
根據仲裁委員會章程的規定,仲裁委員會主要業務職能為:
1、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國際/涉外仲裁案件及國內仲裁案件,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或台灣地區的仲裁案件;
2、受理由政府或其他國內外組織授權仲裁委員會處理的爭議案件;
3、提供當事人約定由仲裁委員會處理的其他爭議解決服務;
4、根據當事人的約定和請求,為在境外進行的非機構仲裁指定仲裁員;
5、宣傳推廣和研究仲裁及其它非訴訟解決爭議的方式方法;
6、開展國內外業務交流,參加相關的國內外組織。
(二)受案范圍
仲裁委員會以仲裁的方式,獨立、公正地解決契約性或非契約性的經濟貿易等爭議。
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三條的規定,仲裁委員會受理下列爭議案件:
1、國際的或涉外的爭議案件;
2、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或台灣地區的爭議;
3、國內爭議案件。
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金融爭議仲裁規則》第二條的規定,仲裁委員會受理當事人之間因金融交易發生的或與此有關的爭議,包括但不限於下列交易:
1、貸款;
2、存單;
3、擔保;
4、信用證;
5、票據;
6、基金交易和基金託管;
7、債券;
8、托收和外匯匯款;
9、保理;
10、銀行間的償付約定;
11、證券和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