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主體的能力

經濟法主體的能力

發布時間: 2022-02-08 05:43:11

經濟法主體的責任具有什麼特點

經濟來法主體即經濟法律關系主體源,包括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如分公司)、國家。
經濟法主體的責任由其所具有的行為能力決定,自然人的行為能力一般通過自身實現,而法人的行為能力則通過其法定代表人實現。大多數情況下,國家是以其機關或者授權的組織作為代表參加法律關系,從而承擔責任。

⑵ 經濟法的市場主體具有什麼特徵

經濟法主體是多種多樣的,其資格、能力、地位等都是不盡相同的,因而各類版經濟法主體所權從事的行為也各不相同。經濟法市場主體基本特徵
有1、范圍的廣泛性,2、地位的層級性,就是要「以責定權,以責定利」。3、角色的變動性
就具體的某個經濟法主體而言,由於其在不同經濟關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體外在類型和內涵發生著各種交錯和轉換。

⑶ 經濟法主體有哪些特徵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專中,依法享受屬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

基本特徵
范圍的廣泛性
地位的層級性
角色的變動性

⑷ 經濟法的主體是什麼

經濟法來律關系的主體亦稱經濟法的主源體,是指在經濟管理和協調過程中依法獨立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享有經濟權利的當事人稱為權利主體,承擔經濟義務的當事人稱為義務主體,它們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第一要素。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

⑸ 行為能力是指經濟法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

因為能力有完全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就說明他做什麼事情自己可以支配自己限制行為責任的人,這種人他不能夠完全支配。

⑹ 經濟法主體具有哪些主要特徵

經濟法主體的主要特徵
1、范圍的廣泛性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法主體數量龐大,類型豐富,這是主體經濟利益性的外在化要求:通過對每種經濟利益都有數種具體經濟法主體加以代表、維護和追求,實現各種經濟利益的和諧發展,才能最終達致經濟法所要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
2、地位的層級性
這里的層級性和層次性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層級更強調縱向位階與橫向位階的統一。理解經濟法主體層級性的時候,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法主體地位「不平等」並非行使國家權力的需要使然,而是源自根據主體各自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大小而由法律合理分配的需要,借用經濟法「責權利相統一原則」的話說,就是要「以責定權,以責定利」。如果只看到經濟法主體之間存在著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而忽視了不同經濟法主體之間的協作和競爭關系,便會有本末倒置的危險,動搖經濟法主體制度存在的基石。
3、角色的變動性
就具體的某個經濟法主體而言,由於其在不同經濟關系中「角色」的不同,也令其主體外在類型和內涵發生著各種交錯和轉換,比如一個主體既可能是經營者(相對於生產者而言),或者銷售者(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又可能是競爭者(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或者被調控者、被規制者(相對於政府而言),甚至是經過授權的行業管理者(相對於本行業其他經營者)。

⑺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經濟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這句話參考書上認為是對的,但是經濟法主體也包括自然

如果是無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在民法上肯定還是可回以主張權利承擔義務的。答
但是在經濟領域,也就是經商做買賣,如果行為能力有欠缺,肯定是不能正常經營的。即使是普通的買賣行為,也會因為行為能力欠缺,導致民事行為無效或效力待定。所以行為能力欠缺的自然人很難成為經濟法主體。

⑻ 經濟法律主體資格如何確定

經濟法主體必須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主體資格是指當事人參加經濟法律關回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答濟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只有具有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當事人,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
經濟法對經濟法主體資格的認可,一般採用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規定一定程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未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的組織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系,不能從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受法律保護。

經濟法律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
①由國家各級「權力機關」批准成立;
②由國家各級「行政機關」批准成立;
③經濟組織「自身」批准成立;
④由主體自己向國家機關「申請並經核准」登記成立;
⑤由法律、法規「直接賦予一定身份」而成立。

⑼ 經濟法的主體與特徵

凡依某個法律部門的規定或制度取得合法資格的主體,都可以依法參加經濟法和其他任何法律部門的法律關系。從國家作為整體、中央和地方權力機關,到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各種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內部機構或成員、個體經營者、農戶和公民個人等,無不可以依一定的法律事實而參加經濟法律關系,這些主體的法律人格不必根據經濟法取得。而根據國有企業法、合作制或集體所有制企業法、中央銀行法等經濟法的主體制度成立的主體,在其經濟活動和法律生命過程中也要參加民事、行政等其他法律部門的法律關系。所以,「經濟法主體」的術語是含混和令人誤解的,應當盡可能不採用,不如徑直表達為「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它可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
經濟管理主體,主要是指依據憲法和行政法設立的國家機關,也包括根據經濟法成立,或經依法授權承擔一定管理職能的特殊企業或公司等組織,如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等。
經濟活動主體,主要是指依民法、經濟法、行政法設立,直接從事生產、流通、服務和經濟協作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經濟活動主體主要為各類企業、個體經營者、承包或租賃企業的個人等。其中,國有企業、合作制或集體所有制企業或者組織,包括由國有、合作制主體控制的各種經濟組織,是根據經濟法的主體制度成立的,其他經濟活動主體則多是依民法和行政法設立的。

熱點內容
司法部國家統一法律資格考試公告 發布:2025-07-27 08:42:14 瀏覽:408
商法butfortest 發布:2025-07-27 08:37:01 瀏覽:462
金明區法院在哪 發布:2025-07-27 08:36:25 瀏覽:216
創業創新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7 08:36:18 瀏覽:665
我國社會保障法的變革和發展 發布:2025-07-27 08:35:06 瀏覽:367
侵權責任法律快車 發布:2025-07-27 08:34:29 瀏覽:669
騰訊沒道德 發布:2025-07-27 08:34:24 瀏覽:37
水行政法規定處罰最多多少 發布:2025-07-27 08:33:43 瀏覽:47
2016刑法txt 發布:2025-07-27 08:18:03 瀏覽:277
2014年勞動法要點 發布:2025-07-27 08:08:00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