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經濟法簡單

國際經濟法簡單

發布時間: 2022-02-09 07:47:39

⑴ 國際經濟法

在中國注冊公司所需材料:
1、股東、法人代表、監事、執行董事的合法有效的身份證明。注冊內資公司,股東的身份證明主要是身份證或營業執照(公司投資);法人代表、監事、執行董事等的身份證明為身份證。
注冊外資公司,股東的身份證明主要是護照(外國個人投資)或開業證明(外國公司投資);法人代表、監事、執行董事等的身份證明為護照。
2、公司的法定代表還需提供彩色照片。
3、注冊地址證明,主要是注冊地址的房產證復印件(房產證性質必須是商用或工業用途)、租賃協議和租賃發票。
4、驗資證明,驗資證明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
5、財務人員身份證明,包括財務人員的身份證、上崗證與照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十八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的主要事項有:名稱、住所、經營范圍、投資總額、注冊資本、企業類型、法定代表人、營業期限、分支機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稱。
第二十七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的注冊資本是指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在登記主管機關登記注冊的資本總額,是投資者認繳的出資額。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規定,營業期限是聯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章程、協議或者合同所確定的經營時限。營業期限自登記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日起計算

⑵ 國際經濟法概論重點

第一章緒論就不要看了,最多考兩分的題!
第二章簡單一看,記住幾個原則大體講的是什麼意思,留意看下經濟主權和全球合作原則!
第三五六章是重點章節,案例一般集中在這幾章。尤其是第三章,最最重點,全書重點。近30分的題出現在這一章,合同的訂立內容履行,補救,風險轉移;重要的國際貿易術語(FOB,FCA,CIF,CFR),支付方式(匯付,托收,信用證)。
第四章主要是GATS法律體系,本章不是太重要,是次重點章節!
第五章重點看第四五節,掌握國際技術合同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相關內容!
第六章考點分布較均勻,「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主要內容」「世貿下國際投資規范」,《TRIMs協議》要重點學習,此外,注意ICSID和MIGA體制!
第七章考大題一般是簡單。此章重點概念較多。特別提款權,國際儲備,融資協議,主辦人擔保,國際融資租賃,證券欺詐,浮動抵押,備用信用證等概念延伸的簡答題!
第八章重點是重復征稅問題和國際逃稅避稅問題,稅收管轄權和沖突調節!
第九章和第十章就是選擇題了,顯而易見的東西看看就行!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願你早日順利通過自考!

⑶ 國際經濟法,急!

合同雙方合意不違返法律法規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不是很有利於賣方就是了!
首先解釋一下,CIF(成本+運費+保險)
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負責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運費。

按照《1990年通則》,CIF合同買賣雙方的主要義務如下:

(一) 賣方的主要義務

1. 負責在合同規定的日期或期間內,在裝運港將符合合同的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並給予買方充分的通知;

2. 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書;

3. 負責租船或訂艙,並支付至目的港的運費;

4. 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

5.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6. 負責提供商業發票,保險單和貨物運往約定目的港的通常運輸單據。如果買賣雙方約定採用電子通信,則所有單據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數據交換信息所替代。

(二) 買方的主要義務

1. 負責按合同規定支付價款;

2. 負責辦理貨物進口手續,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書;

3.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後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4. 收取賣方按合同規定交付的貨物,接受與合同相符的單據。

在採用CIF術語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 CIF合同屬"裝運合同",盡管我們通常稱之為"到岸價",但這是指價格的構成,是由成本運費+保險費。而不是指賣方也負責貨物到岸前的風險。賣方在按合同規定的裝運地將貨物交付裝運後,對貨物可能發生的任何風險不再承擔責任。

2. 賣方應及時租船訂艙。

3. 賣方應按合同要求辦理保險,有關保險責任的起訖期限必須與貨物運輸相符合,並必須至遲自買方需負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時(即自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起對買方的保障生效。該保險責任的期限必須展延至貨物到達約定的目的港為止。

4. 卸貨費用的負擔,常用CIF術語的變形來表示,例如:

2 CIF班輪條件(CIF liner terms),指卸貨費用按班輪條件處理,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賣方)負擔;

2 CIF艙底交貨(CIF ex ship's hold),指買方負擔將貨物從艙底起吊卸到碼頭的費用;

2 CIF吊鉤交貨(CIF ex tackle),指賣方負擔將貨物從艙底吊至船邊卸離吊鉤為止的費用;

2 CIF卸到岸上(CIF landed),指賣方負擔將貨物卸到目的港岸上的費用。

5.CIF合同屬於象徵性交貨(symbolic delivery)合同。賣方只提交符合合同要求的單據,即等同於交付貨物,即使在賣方提交單據時,貨物已經滅失或損壞,買方仍必須憑單據付款,但他可憑提單向船方或憑保險單向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再解釋一下,水漬險
水漬險的責任范圍除了包括「平安險」的各項責任外,還負責被保險貨物由於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部分損失。
平安險這一名稱在我國保行業中沿用甚久。人其英文原意是指單獨海損不負責賠償。根據國際保險界對單獨海損的解釋,它是指部分損失。因此,平安險的原來保障范圍只賠全部損失。但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對平安險的責任范圍進行了補么和修訂,當前平安險的責任范圍已經超出只賠全損的限制。概括起來,這一險別的責任范圍主要包括:

a. 運輸過程中,由於自然災害和運輸工具發生意外事件,民被保險貨物的實物的實際全損或推定全損。

B. 由於運輸工具遭擱淺、觸礁、沉沒、互撞。與流一其他物體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被保險貨物的部分損失。

C. 只要運輸工具曾經發生擱淺、觸礁、沉沒、焚毀等意外事故,不論這意個事故發生之前或者以後曾在海上遭惡劣氣候、雷電、海嘯等自然災害所造成的被保險貨物的部分損失。

D. 在裝卸轉船過程中,被保險貨物一件或數件落海所造成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

E. 運輸工具遭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在避難港卸貨所引起被保險貨物的全部損失或部分損失。

F. 運輸工具遭自然或災害或意外事故,需要在中途的港口或者在避難港口停靠,因而引起的卸貨、裝貨、存倉以及運送貨物所產生的特別費用。

G. 發生共同海損所引起的犧牲、公攤費和救助費用。

H. 發生了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危險,被保險人對貨物採取搶求、防止或少損失的各種措施,因而產生合理施遇用。但是保險公司承擔費用的限額不能超過這批被救貨物的保險金額。施救費用可以在賠款金額以外的一個保險金額限度內承擔。

⑷ 一個簡單國際經濟法法律適用問題

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涉外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選擇合同發生糾紛後所適用的法律,只要在開庭前,雙方協商一致的選擇都是有效的。
但是要注意《公約》的使用范圍,它只適用國際貨物合同買賣。因為A公司與B公司營業地在同一個地方,所以它不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所以不受1980《公約》的調整。應受我國合同法的調整。

⑸ 簡述國際經濟法的特徵。

1、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多元化,不僅包括國家、國際組織,也包括分屬於不 同國家版的個人和法人。
2、 國際經濟法權所調整的對象是超越一定法域甚至國家范圍的經濟關系即國 際經濟關系, 不僅包括國家與國際組織相互間的經濟關系, 而且還包括不同國家 的個人、法人間以及國家與他國國民間的經濟關系。
3、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非常廣泛, 不僅包括經濟方面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而且包括國際民間商務慣例和各國國內涉外經濟法規, 因而既有國際法, 又有國 內法,既有實體法,又有程序法。
望採納

⑹ 國際經濟法

呵呵``所有大學生入學前都會這樣想的``
1,就業前景良好,我國在法律方面的人才很專缺乏.再加上經濟全球化,國際經屬濟方面的法學人才就更加吃香了.
2,我不是學法的,我學經濟,第二學位是法.建議大一有空就多讀讀法條和法條解釋,雖然很枯燥,在你第一年基礎課的時候幾乎沒什麼用,但是你會發現當你後面學的時候會輕松很多.
3,外語的話有法律專業英語.你還可以看原版的法條.這個一半圖書館有閱覽的,網上也有,再就是看著名國際官司的實錄,比如柯林頓的.
4,政府肯定是需要的``不過我認為做跨國企業的法律顧問可能更那個些``呵呵``

⑺ 關於國際經濟法

你好。從你提問的方式中我覺得你對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理解可能有點偏差。

1、你說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是我國法律中規定的涉外貿易合同成立時必須具備的兩個要件。而合同合同只須實質要件。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買賣)公約》和一些歐美國家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只需要具備了實質要件買賣合同就成立。

2、實質要件指的是:買賣雙方必須就合同條款達成協議,合同才能成立。意思就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在跨國貿易中就是指賣方的要約被買方接收,就是買方對賣方的要約作出了承諾。這也是「如果承諾對要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時買賣合同不成立,承諾變為新要約」的原因,因為買賣合同不具備實質要件。

3、形式要件在中國國際貨物買賣相關法律中指的是合同的形式。在中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必須是書面合同。當然,書面的形式很多的,信件、電報、傳真都可以。《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法》中貨物買賣合同可以不是書面的,中國政府在簽署該條約時對該條款作出了保留。以上就是形式要件的意思——合同必須是書面。在中國,承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成立必須具備a意思表示一致,b合同是書面形式。
至於什麼關系就不解釋了。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在法律效力上,當面簽訂的合同的效力和採用要約承諾方式成立的合同的效力是一樣的。正是因為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買方和賣方往往不在一個國家,所有無法當面簽訂合同,只能採用你發要約我作出承諾的方式來簽訂合同。
當面簽訂的合同,雙方簽字合同馬上成立。而要約承諾方式的合同需要承諾作出合同才成立,中間有時間差。
中國經典的國際貨物買賣法教材是已去世的馮大同教授主編的《國際貨物買賣法》,此書已絕版。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⑻ 國際經濟法簡答題

/P遠期(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after sight,簡稱D/P after sight)指進口商在匯票到期時付清貨款後取得單據。D/P遠期托收是目前我國出口業務中較常見的結算方式,是托收業務中D/P(付款交單)的一種。D/P遠期在具體辦理時主要有三種形式:(1)見票後XX天付款;(2)裝運後XX天付款;(3)出票後XX天付款。一般做法是當托收單據到達代收行櫃台後,代收行向進口商提示單據,進口商承兌匯票後,單據仍由代收行保存,直至到期日代收行才憑進口商付款釋放單據,進口商憑以提貨。採用這種方式一般基於貨物在航程中要耽誤一定時間,在單據到達代收行時可能貨物尚未到港,且出口商對進口商資信不甚了解,不願其憑承兌便獲得單據。做D/P遠期實際上是出口商已經打算給予進口商資金融通,讓進口商在付款前取得單據,實現提貨及銷售的行為。這是給進口商的一種優惠,使其不必見單即付款,如進口商信譽好的話,還可憑信託收據等形式從代收行獲得融資,而且出口商也可由此避免風險,在進口商不付款的情況下,可以憑代收行保存的貨權單據運回貨物或就地轉售,相對承兌交單項下的托收,出口商的貨款安全保證要大一些。
但使用這種方式也可能造成不便,如貨已到而進口商因匯票未到期拿不到單據憑以提貨,導致進口商無法及時銷貨,容易貽誤商機,甚至造成損失,所以往往要求代收行給予融通:(1)進口商向代收行出具信託收據預借單據,取得貨權。(2)代收行與進口商關系密切,在進口商作出某種承諾後從代收行取得單據。
在進口商向代收行出具信託收據預借單據又分為兩種情形:
第一是出口商主動授信代收行可憑進口商的信託收據放單,這是出口商對進口商的授信,一切風險和責任均由出口商承擔,進口商能否如期付款,代收行不負任何責任。這種情形就相當於做D/A(其實從票據法的角度來看,它還不如D/A好)。
第二是進口商在徵得代收行同意的情況下,出具信託收據,甚至可提供抵押品或其他擔保,向代收行借出全套單據,待匯票到期時由進口商向代收行付清貨款再贖回信託收據。因為這是代收行憑進口商的信用,抵押品或擔保借出單據,是代收行對進口商的授信,不論進口商能否在匯票到期時付款,代收行都必須對出口商承擔到期付款的責任和義務。
這樣就給代收行帶來風險,一旦進口商不付款代收行必須墊付,所以,國際商會《托收統一規則》(URC522)不鼓勵D/P遠期托收這種做法。《托收統一規則》第7條規定:托收不應含有遠期匯票而同時規定商業單據要在付款後才交付。如果托收含有遠期付款的匯票,托收指示書應註明商業單據是憑承兌交單(D/A)還是憑付款交單(D/P)交付款人。如果無此項註明,商業單據僅能憑付款交付,代收行對因遲交單據產生的任何後果不負責任。
此外,D/P遠期托收業務還有其他風險,如有些國家不承認遠期付款交單,一直將D/P遠期作D/A處理,兩者在這些國家法律上的解釋是一樣的,操作也相同,而根據《托收統一規則》精神,若托收業務與一國、一州或地方所不得違反的法律和/或法規有抵觸,則《托收統一規則》對有關當事人不具約束力,而此時若出口商自認貨權在握,不做相應風險防範,而進口商信譽欠佳,則極易造成錢貨兩空的被動局面。
如果選擇做D/P遠期,那麼,作為出口商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1)做D/P遠期,要有風險意識,在選擇客戶尤其是做大額交易時,一定要先考慮客戶的資信,D/P方式是建立在進口商信用基礎上的,總的來說這種方式對出口商不利,風險較大並且隨時都存在,不宜多用。
(2)在合同洽談時應盡可能確定代收行,盡可能選擇那些歷史較悠久、熟知國際慣例,同時又信譽卓著的銀行作為代收行,以避免銀行操作失誤、信譽欠佳造成的風險。
(3)在提交託收申請書時,應盡可能仔細填制委託事項,不要似是而非,要根據進口商的資信情況和能力來確定是否接受信託收據的方式放貨。
(4)辦理D/P遠期托收業務時盡量不要使遠期天數與航程時間間隔較長,造成進口商不能及時提貨,一旦貨物行情發生變化,易造成進口商拒不提貨,則至少會造成出口商運回貨物的費用或其他再處理貨物的費用。
(5)為避免貨物運回的運費或再處理貨物的損失,可讓進口商將相關款項作為預付定金付出,如有可能預付款項中可以包括出口商的利潤。
(6)在托收業務中最好選擇CIF價格條款,以防貨物在運輸過程中貨物損壞或滅失導致進口商拒付同時索賠無著的風險。
(7)貨物發運後,要密切關注貨物下落,以便風險發生後及時應對,掌握主動,盡快採取措施補救。
(8)要注意D/P遠期在一些南美國家被視作D/A,最好事先打聽清楚,做到知己知彼。

熱點內容
浙江海寧法院 發布:2025-07-26 21:23:23 瀏覽:109
KPI受勞動法保護嗎 發布:2025-07-26 21:20:52 瀏覽:465
最新電力工業技術管理法規 發布:2025-07-26 21:20:52 瀏覽:924
民法典專訪 發布:2025-07-26 21:09:10 瀏覽:161
法治的紅線 發布:2025-07-26 21:04:30 瀏覽:74
什麼著道德 發布:2025-07-26 21:02:52 瀏覽:133
吉林泰合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5-07-26 21:00:03 瀏覽:293
襄陽劉道德 發布:2025-07-26 20:54:02 瀏覽:837
勞動法13條 發布:2025-07-26 20:44:08 瀏覽:556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人身自由以 發布:2025-07-26 20:43:13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