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提示承兌
⑴ 關於經濟法基礎,票據的權利
1、非基本當事人是抄乙(背書人)、丙(被背書人)
非基本當事人,是指在票據作成並交付後,通過一定的票據行為加入票據關系而享有一定權利、義務的當事人,包括承兌人、背書人、被背書人、保證人等。
2、選D,丙有票據權利(追索權)
⑵ 問個經濟法基礎的問題
轉賬支票的收款人名稱、金額可以由出票人授權補記,未補記的不得背書轉讓和提示付款;只要是合法的支票就是有效的;只是最後睿智公司發生了跳票行為。
⑶ 經濟法基礎里都是那些內容大概說一下
1)、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部門法,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眾多有共同調整對象和共同調整方法等共同基礎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經濟法的定義迄今還存在爭議,這主要源於在傳統的法律部門中無經濟法這一類別。在自由經濟發展到壟斷經濟時,法律調整經濟關系時傳統的民商法原則受到挑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原則、方式方法,國家由不幹預私人經濟轉而全面滲透。與此相適應的法律規范與傳統部門法差異很大,這類法律是歸入某一傳統部門法,還是形成新的部門法等問題學者之間存有分歧。有關經濟法的諸多問題和諸多觀點,有待於時間的檢驗和實踐的檢驗。
3)、今天我們理解經濟法一定要和市場經濟相聯系,在封建社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都有調整管理經濟領域經濟關系的法律。這些法律和我們今天所講的經濟法不論是立法宗旨、立法原則、調整范圍、調整方法是不可比擬的。今天的經濟法是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法律。
4)、市場經濟發育的特點以及發育的階段對法律和經濟法的影響。在西方國家市場經濟發育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市場經濟發育的起點是封建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動力來自市場本身,市場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一個自發逐步的過程。而我國市場經濟發育的起點是計劃經濟,過渡的啟動力量來源於政府,整個進程是政府推進型的。我國市場經濟的這些特點導致法律仍然被視為一種手段,而不具有制約行政權力的功能,沒有體現出市場經濟的法律是以經濟主體的權力為核心的選擇法體系,而不能是以行政權力為核心的命令法體系。我國目前還處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處在不斷發展與完善之中,經濟發也是如此。
⑷ 經濟法基礎票據權利的時效怎麼記憶
我國票據法從票據活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出發,並借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對票據權利的消滅時效做了規定,具體是:
(1)關於持票人的付款請求權的消滅時效。為了盡快地支付票據金額,解除票據債務人的責任,票據法對持票人的付款請求權的消滅時效作出了規定。第一,對於遠期匯票,從票據到期日開始,如果在二年之內,持票人持續沒有向匯票的出票人或承兌人提示付款的,則該票據權利喪失,票據債務人可以不再承擔票據責任。第二,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從出票日起計算,持票人超過二年一直未向出票人或付款人要求支付票據金額的,則喪失該票據權利。第三,對於支票,持票人的權利從出票日起六個月內持續不行使的,則該張支票的權利即喪失。
(2)關於票據追索權的消滅時效。為了防止追索權人在行使追索權和再追索權的過程中拖延時間,造成票據債務長期得不到了結,票據法對追索權的消滅時效也作出了規定。第一,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從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之日起六個內不行使,則喪失該追索權。第二,被追索人清償票據債務後,從清償日起或發生清償糾紛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內不向其前手行使再追索權,則該再追索權因此而喪失。
根據以上的規定,持票人或追索權人一定要注意權利的行使期間,並在該時效內行使自己的權利,防止合法權利的喪失。
⑸ 關於匯票提示承兌期限的問題
銀行承兌匯票
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匯票到期日起 10 天
如果過了提示付款期
寫一份證明,
《支付結算辦法》第八十七條 規定: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根據中國當前經濟法展程度、法律覆蓋面以及票據業務普及程度,對票據期限做了進一步限制,規定銀行承兌匯票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
⑹ 《經濟法》基礎知識點歸納
《經濟法基礎》
1.貼現利息的計算:
貼現利息=票面金額×年貼現率×貼現期÷全年天數
【提示】貼現期:貼現日至匯票到期前1日(算頭不算尾),承兌人在異地的,貼現的期限應另加3天的劃款日期。
2.增值稅進項稅額計算抵扣歷年試題
(1)購進農產品: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提示】後續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9%稅率貨物或者6%稅率的服務的農產品:按照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後續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2)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①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
航空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價+燃油附加費)÷(1+9%)×9%
②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鐵路車票:
鐵路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9%)×9%
③註明旅客身份信息的公路、水路等其他客票:
公路、水路等其他旅客運輸進項稅額=票面金額÷(1+3%)×3%
3.生產銷售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2)實行從量定額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3)實行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方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4.自產自用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
5.委託加工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
6.進口環節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1)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消費稅比例稅率
(2)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征消費稅的,其計算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定額稅率)÷(1-消費稅比例稅率)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比例稅率+進口數量×定額稅率
⑺ 商業匯票的承兌期限是多少
回答:商業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票據法》中沒有相關論述。 根據中國當前經濟法展程度、法律覆蓋面以及票據業務普及程度,對票據期限做了進一步限制,規定銀行承兌匯票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目的是為了避免長期匯票帶來的較大的支付結算風險。
(7)經濟法基礎提示承兌擴展閱讀:
一、商業承兌匯票申請條件有哪些?
1.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申請人須是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部門
核准登記的企事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2.貼現申請人與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間有真實、合法的商品、勞務交易關系,能夠提供相應的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稅發票
3.要求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的交易合同必須是合法且要素齊全,即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必須符合《票據法》,符合制度規定的商業承兌匯票的出票、背書、承兌的條款要求,匯票上沒有「不得轉讓」和「質押」等字樣
4.在貼現行開立存款帳戶
5.貼現申請人經濟效益及資信情況良好
6.銀行要求滿足的其他條件。
二、商業承兌匯票申請資料有哪些?
1.經年檢的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貸款卡原件
2.背書連續、要式完整且未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
3.交易雙方簽訂的真實、合法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合同原件,或其他能夠證實商品或勞務交易關系真實性的書面證明
4.與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間的增值稅發票原件
5.上年度及近期財務報表,以保證方式提供擔保的還需提供保證人上年度及近期財務報表
6.貼現行認為需提交的其他資料。
三、商業承兌匯票申請資料有哪些?
1.經年檢的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貸款卡原件
2.背書連續、要式完整且未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
3.交易雙方簽訂的真實、合法的商品或勞務交易合同原件,或其他能夠證實商品或勞務交易關系真實性的書面證明
4.與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間的增值稅發票原件
5.上年度及近期財務報表,以保證方式提供擔保的還需提供保證人上年度及近期財務報表
6.貼現行認為需提交的其他資料。
⑻ 經濟法銀行承兌匯票個人能使用嗎
銀行承兌匯票的使用者和業務范圍,僅限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個人之間的給付與交付往來不能使用承兌匯票。
銀行承兌匯票是商業匯票的一種,是由銀行承兌。由出票人簽發承兌人承付,委託付款人在指定的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付款期限由交易雙方約定,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銀行承兌匯票首先是一種約定,它是由作為中介者的銀行,在一定時期內,以其自身的銀行信用為擔保,在收取一定手續費的基礎上,對客戶履行特定票據的義務。
在具體執行上,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簽發,經銀行承兌,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給收款人或持票人明確的金額。
承兌條件:
(1)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並持有人民銀行頒發的「貸款卡」;
(2)與承兌銀行具有真實的委託付款關系;
(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及其增值稅發票;
(4)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結算記錄和結算信譽;
(5)與銀行信貸關系良好,無貸款逾期記錄;
(6)能提供相應的擔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期限規定
⑴銀行承兌匯票付款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銀行承兌匯票提示付款期限,自到期日前10日。銀行承兌匯票的權利時效為自到期日起二年。
⑵銀行承兌匯票出票人應於匯票到期前將票款足額交存其開戶銀行。承兌銀行應在匯票到期日或到期日後的見票當日支付票款。
⑶承兌銀行存在合法抗辯事項拒絕支付的,應自接到銀行匯票的次日起3日內,作成拒絕證明,連同銀行承兌匯票郵寄持票人開戶銀行轉交持票人。
⑷銀行承兌銀行出票人於匯票到期日未能足額交存票款的,承兌銀行除憑票向持票人無條件支付票款外,對出票人尚未支付的匯票金額按照每天萬分之五計收利息。
⑸持票人委託的收款銀行的責任,限於按照匯票上記載事項將匯票金額轉入持票人帳戶。付款人委託的付款銀行的責任,限於按照匯票上記載事項從付款人帳戶支付匯票金額。
⑹持票人獲得付款的,應當在匯票上簽收,並將匯票交給付款人。持票人委託銀行收款的,受委託的銀行將代收的匯票金額轉帳收入持票人帳戶,視同簽收。
⑺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時,應當審查匯票背書的連續,並審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證明或者有效證件。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惡意或者有重大過失付款的,應當自行承擔責任。
⑻付款人依法足額付款後,全體匯票債務人的責任解除。
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按開票金額的萬分之五收取手續費。
安全性
在企業各種結算中,銀行承兌匯票安全性排第四,僅次於支票、匯兌、銀行匯票,資金具較高安全性。使用銀行承兌匯票視為企業快捷籌措資金的重要途徑,在目前企業資金融通不暢的情況下,利用銀行承兌匯票幫助企業經營管理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銀行承兌匯票的辦理、接收、使用、管理等方面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⑼ 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50條必背法條1
2020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50條必背法條
第一章總論
[仲裁]
1.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另-方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另- -方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的,視為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2.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管轄]
3.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港口作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行政復議]
4.行政復議決定書-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訴訟]
5.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二章會計法律制度
[會計檔索管理]
6.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由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1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3年。
[會計人員迴避制度]
7.單位領導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本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得在本單位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工作。
[會計工作交接]
8.-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
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支付結算的基本要求]
9.出票金額、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稱不得更改,更改的票據無效:更改的結算憑證,銀行不予受理。
10.票據的出票日期必須使用中文大寫。為防止變造票據的出票日期,在填寫月、日時,為“壹”“貳”和“壹拾”的,日為“壹”至“玖”和“壹拾”“貳拾”“叄拾”的,應在其前加“零”;日為“拾壹”至"拾玖”的,應在其前加“壹"。
[銀行結算賬戶]
11.基本存款賬戶是存款人的主辦賬戶,一個單位只能開立一個基本存款賬戶。 存款人日常經營活動的資金收付及其工資、獎金和現金的支取,應通過基本存款賬戶辦理。
12.-般存款賬戶用於辦理存款人借款轉存、 借款歸還和其他結算的資金收付。一般存款賬戶可以辦理現金繳存,但不得辦理現金支取。
[掛失止付]
13.已承兌的商業匯票、嫖、填明"現金”字樣和代理付款人的銀行匯票以及填明"現金”字樣的銀行本票可以辦理掛失止付。
[票據權利時效]
14.持票人對商業匯票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對銀行匯票、本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2年。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6個月。
15.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
[背書]
16.背書人未記載被背書人名稱即將票據交付他人的,持票) (在票據被背書人欄內記載自己的名稱與背書人記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7.出票人記載"不得轉讓”的,票據不得背書轉讓;背書人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後手再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承兌]
18.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持票人應當在匯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兌。則後定期付款的匯票,持票人應當自出票日起1個月內向付款人提示承兌。匯票未按照規定期限提示承兌的,持票人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
19.付款人承兌匯票,不得附有條件;承兌附有條件的,視為拒絕承兌。
[保證]
20.保證人在票據或者粘單上未記載被保證人名稱的,已承兌的票據,承兌人為被保證人;未承兌的票據,出縹人為被保證人。保證人在票據或者粘單上未記載保證日期的,出票日期為保證日期。
21.保證不得附有條件,附有條件的,不影響對票據的保證責任。
[提示付款]
22.商業匯票提示付款期限自到期日起10日交銀行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個月;銀行本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個月; 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0日。
[支票]
23.支票的金額、收款人名稱,可以由出票人授權補記,未補記前不得背書轉讓和提示付款。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法律制度
[征稅范圍]
24.計程車公司向使用本公司自有計程車的計程車司機收取的管理費用,按照陸路運輸服務繳納增值稅。
[包裝物押金]
25.納稅人為銷售貨物而出租、出借包裝物收取的押金,單獨記賬核算的,且時間在1年以內,又未過期的,不並入銷售額征稅;但對因逾期未收回包裝物不再退還的押金,應按所包裝貨物的適用稅率計算增值稅款。對銷售除啤酒、黃酒外的其他酒類產品而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無論是否返還以及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並入當期銷售額徵收增值稅。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50條必背法條的相關內容分享,希望對各位想要報考的考生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2021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