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解除三個月異議
⑴ 按照法律規定,解除合同三個月內起訴有哪些規定
當事人未在合同約定的或法定三個月的異議期內對另一方當事人的合回同解除或債務抵答銷提出異議的,是否意味著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有異議,但在約定的或法定三個月異議期經過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我們認為,在適用該條規定時,提出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的一方當事人必須首先具備合同法第九十六條及九十九條關於合同解除及債務抵銷的條件,即必須具備合同約定解除權或法定解除權,或互負到期債務,且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前提;其次應當以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通知對方當事人。若具備上述條件,另一方當事人未在合同約定的或法定三個月的異議期內對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提出異議的,則意味著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成立。若一方當事人並不具備解除合同或抵銷債權的條件的,則不能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對《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理解與適用的請示的答復(2013年6月4日法研〔2013〕79號)
⑵ 合同解除異議期限是多久
合同解除異議期限是三個月,自解除通知到達之日起計算。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
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⑶ 解除合同無效異議期3個月內提出後又撤訴,可否再次提出 確認解除合同無效之訴
員工可以單方面提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
⑷ 合同法 催告後解除權三個月,不催告一年 什麼意思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版受人遲延支付購權房款,經催告後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後,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解除權勢形成權,即不像訴訟時效那樣可以中止、中斷。給你試舉一例:比如說甲跟乙簽了一個合同,規定在發生某種情形時,甲可以解除合同。甲在合理時間內催告乙履行合同,乙不履行,此時甲擁有解除權。在發生約定情形時,此刻即甲擁有了解除權,但是要行使解除權必須要催告乙後三個月內行使,否則解除權消滅。而一年的概念是在甲獲得解除權時,必須在此時間段內行使催告,且行使解除權。否則消滅。
⑸ 合同法解釋(二)24條中的三個月異議期間是除斥期間嗎
是的~~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某種民事實體權利存在的期間。權利人在此期間內不行使相應的民事權利,則在該法定期間屆滿時導致該民事權利的消滅。
⑹ 合同法第幾條規定終止合同需提前三個月通知對方
有規定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後可以解除合同,沒有規定提前3個月
⑺ 合同解除異議期是在本合同中約定還是由事後解除方在通知中規定具體的是哪一條規定的
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回條規定的合答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根據該條規定,接到解除合同通知的一方,如果在三個月內沒有向人民法院起訴提出異議,無論其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理由多麼充分,都不會得到人民法院支持。這里的「三個月」是法律規定的除斥期間,不因任何事由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⑻ 合同法解釋(二)24條中的三個月是除斥期間么解釋下原因。
是的,是除斥期間,除斥期間則一般是不變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斷或者延長,而期間屆滿後消滅實體權利,在24條中關於異議期間的規定屬於除斥期間。
⑼ 收到合同解除通知三個月後提起異議訴訟的,應如何處理
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法律分析
當事人對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有異議,但在約定的或法定三個月異議期經過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適用該條規定時,提出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的一方當事人必須首先具備民法典中第五百六十五條和第五百六十八條關於合同解除及債務抵銷的條件,即必須具備合同約定解除權或法定解除權,或互負到期債務,且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前提;其次應當以法律法規規定的方式通知對方當事人。若具備上述條件,另一方當事人未在合同約定的或法定三個月的異議期內對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提出異議的,則意味著合同解除或債務抵銷成立。當事人對合同相對方提出解除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但此種異議權的行使是有期限限制的,具體包括兩種方式:一是當事人約定異議期間的,異議期間屆滿而相對方沒有表示異議的,相對方的異議權消滅。解除權人也可以在行使解除權的同時提出合理的異議期間,如果對方表示同意,亦可視為對異議期間作出了約定。二是法定的異議期間,即解除合同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對於當事人於異議期間後向法院起訴的,其訴請應不予支持,應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五條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通知載明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的,合同自通知載明的期限屆滿時解除。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的,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直接以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張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的,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者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第五百六十八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到期債務抵銷;但是,根據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不得抵銷的除外。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