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關於訴訟時效起算
❶ 本案應當如何確定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日
(三)《訴訟時效制度規定》第六條規定與以往法律關於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的規定相矛盾的地方。首先考察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有可能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之前,也有可能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之後。如果發生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之後,依照《訴訟時效制度規定》第六條規定,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晚於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時間。其次考察案件證據情況。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如果在債權人起訴債務人之前,但債權人就其向債務人主張權利的事實,債務人就其向債權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事實,雙方均無證據予以證實。在此種情形中,法院對雙方的主張,將以因舉證不能而不予採納。有證據證明的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可能在應訴過程中,接受法官第一次詢問時;也可能在提交書面答辯時,還有可能在庭審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如果以債務人應訴後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作為訴訟時效起算時間,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仍晚於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時間。前述兩種情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相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在本案中,原告起訴被告的行為,具有中斷訴訟時效,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效力。當然在本案中,訴訟時效從原告起訴之日起計算,不存在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四、如何補充完善《訴訟時效制度規定》)第六條規定 針對在審判實踐發現《訴訟時效制度規定》第六條規定,在適用於具體案件時出現與法律規定相矛盾的情況,提出予以補充完善的建議,建議將《訴訟時效制度規定》第六條規定修改為: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債務人第一次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時間在債權人提起訴訟之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起訴之日起計算。
❷ 根據《合同法》第161條的規定,能否主張訴訟時效應當從貨物交付之日起算
未明確約定付款期限的,債權人可在合理的時間內隨時主張權利,第一次主張債權時即為債務的履行期限。若無其他證據,則本案訴訟時效從債權人第一次主張權利之日即起訴之日起中斷。
❸ 合同法怎樣規定訴訟時效
合同訴訟時效是三年,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開始計算;最長訴訟時效是二十年,從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開始計算;如果超過該期限的,法院不會予以保護。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第一百八十九條
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❹ 一道關於合同法訴訟時效的問題
2006.8.10
如果答案對您有幫助、盼採納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