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用工主體

勞動合同法用工主體

發布時間: 2022-02-15 17:00:17

① 關於勞動法裡面的用工主體的疑問

你好!
上面的說法是正確的,你跟的挖掘機老闆,沒有營業執照等不能作為用工的主體,你和老闆之間不是勞動糾紛,是一般的僱傭關系。

② 什麼樣的組織或人具備用工主體資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都具有用工主體資格。

一、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的,能自主經營,獨產核算的經濟組織。按企業組織形式可分為有限公司、股份公司、一人公司、合夥企業等等。

二、個體經濟組織:一般指個體工商戶,登記機關為各基層工商行政管理局。

三、民辦非企業單位:一般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四、國家機關:只有擁有組織機構代碼證的國家機關才具有用人單位主體資格。

五、事業單位: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同國家機關舉辦或其他組織利用國家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全社會服務組織。

六、社會團體: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七、其他組織:一般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等。

(2)勞動合同法用工主體擴展閱讀:

用工主體資格是使用勞動力所必須具備的法定前提條件,它包括用人權利能力和用人行為能力兩個方面。用人權利能力和用人行為能力不受經營業務的制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三條的規定:

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

③ 勞動合同簽訂主體與實際用工單位不一致怎麼辦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主體應列具有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為當事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應以簽約對方為當事人;如果簽約的用人單位與實際用人單位不一致或者簽約的用人單位與作出處理決定的用人單位不一致的,則應將實際用人單位和作出處理決定的用人單位,與簽約的用人單位列為共同被告。
法律分析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和實際使用勞動者的單位不一致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實際使用勞動者的單位約定,由實際使用勞動者的單位承擔或者部分承擔對勞動者的義務。實際使用勞動者的單位未按照約定承擔對勞動者的義務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對勞動者的義務。簽訂勞動合同和實際使用勞動者的用人單位不一致的,經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變更用人單位主體,原勞動合同由變更後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實際使用勞動者的單位不能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義務的,由簽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承擔對勞動者的義務。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由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到相關單位。對於勞務派遣公司本人是輸出人員,對於輸入單位本人是輸入人員。社會保險和公積金都應該由輸出單位為本人代扣代繳和繳納。輸入單位為本人支付勞務報酬。報酬的多少由雙方公司協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④ 企業承包經營後勞動合同的用工主體是誰

關於企業承包經營後的勞動合同主體問題,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部發[1995]309號)第15條規定:「租賃經營(生產)、承包經營(生產)的企,所有權並沒有發生改變,法人名稱未變,在與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該企業仍為用人單位一方。依據租賃合同或承包合同,租賃人、包人如果作為該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委託人時,可代表該企業(用人單位) 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

⑤ 勞動合同法的主體范圍是什麼

對於勞動合同法的主體范圍,實踐中應當從以下方面把握:(專1)合同雙方建立的是勞動關系屬的,統一受勞動合同法調整;(2)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除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外,也受勞動合同法調整。 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3)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

⑥ 用工主體責任及勞動關系是否確定

用工主體責任並非意味著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僱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⑦ 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對嗎

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正確的。
勞動合同的主體與其他合同關系的主體不同,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簽訂後,其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性,勞動者必須依法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管理。
勞動關系是指受勞動法調整的,在勞動者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之間的社會勞動關系。由於我國就業競爭激烈的國情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發展歷史,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地位的不平等性,造成了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建立、變更和終止的一種法律形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⑧ 勞動合同的主體必須符合法定主體資格條件必須是勞動合同法適用范圍內的什麼

法律的適用范圍,又稱為法律的調整范圍或法律的效力范圍,指的是法律的生效范圍或者是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從上述的界定可以看出,法律的適用范圍可以分為四種:即對人的效力、對事的效力、空間效力和時間效力。一般而言,對人和對事的效力范圍限於空間和時間的效力范圍,後兩個范圍只是一個人應該遵守某種行為所在的地域和所處的時間。
所以對於法律的適用范圍,我們一般從主體的適用范圍、時間的適用范圍以及地域的適用范圍三個方面來分析。
《勞動合同法》 第2 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按照上述規定,《勞動合同法》 的適用范圍可以作如下區分:
(1)對主體的適用范圍:從該法第2 條的規定來看,其主體的適用范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用人單位;二是勞動者。
這就涉及到兩個問題,即哪些單位可以算作用人單位;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勞動者。我國的立法機關採納窮盡列舉的模式,將用人單位限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同時將例外情況下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也遵照《勞動合同法》來執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勞動合同法》對於勞動者的范圍沒有進行界定。細言之:
① 就用人單位來說,一般是指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對方當事人,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從這個規定來看,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也納入到了《勞動合同法》 的調整范圍,這為實現並軌並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創造了條件。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是否可以成為用人單位呢?我國《勞動合同法》 對此並沒有明確規定。如果單純從用人單位這一稱謂上來看,用人單位既然是單位,那麼肯定不能為自然人。但是另一方面,《勞動合同法》 又規定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形式中的個人承包經營招用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個人或者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②就勞動者來說,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勞動者呢?一般而言,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且有勞動能力的自然人。我國《勞動合同法》 上的勞動者可以分為廣義上的勞動者和狹義上的勞動者,前者指具有勞動主體資格的自然人,即勞動力市場中的勞動者,其主體資格應當由《勞動法》 規定;後者指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即參與勞動關系並在其中享有勞動權利,承擔勞動義務的自然人。
《勞動法》 中有的制度,如工資、工時、勞動條件、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等都是為狹義勞動者所設計的。《勞動法》第2 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按照一般的理解,《勞動合同法》 的勞動者的范圍可以通過用人單位的界定范圍和勞動關系的概念來確認。

⑨ 什麼是用工主體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熱點內容
食品安全方面行政法 發布:2025-07-20 20:37:24 瀏覽:824
一項有效的仲裁協議有哪些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0 20:35:06 瀏覽:337
當兵退伍婚姻法 發布:2025-07-20 20:33:30 瀏覽:655
行政訴訟法關於中止審理的規定 發布:2025-07-20 20:33:18 瀏覽:76
我國司法圖 發布:2025-07-20 20:06:49 瀏覽:945
社會與法卧底最新七 發布:2025-07-20 20:05:41 瀏覽:729
法官是神 發布:2025-07-20 19:58:25 瀏覽:605
民法第145 發布:2025-07-20 19:57:50 瀏覽:982
被炮炸傷有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0 19:47:39 瀏覽:821
新刑事訴訟法指認現場的規定 發布:2025-07-20 19:42:38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