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第17條第二款怎麼理解

婚姻法第17條第二款怎麼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2-15 19:24:20

Ⅰ 高手幫忙解釋「婚姻法司法解釋第17條」

最高人民法抄院關於適用《中襲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十七條婚姻法第十七條關於「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應當理解為:

(一)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

Ⅱ 《婚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的原文內容

第十七條夫妻共有財產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夫妻一方的財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2)婚姻法第17條第二款怎麼理解擴展閱讀

《婚姻法》第17條明確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具體內容包括:

1、處理權平等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有權決定。

2、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夫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做出重大處分決定的,另一方有權否認該處分的法律效力

但如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該處分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該善意第三人。

3、承擔一定的義務

家庭生活的費用,由共同財產支付,不足時,由夫或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分擔。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義務所負債務,由共同財產清償;不足時,則由個人財產負連帶責任。

Ⅲ 如何理解《婚姻法》第17條關於「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經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為債務人對債權人負有債務,法律文書執行時,債務人婚姻關系已經解除,而債務人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債務時,債權人要求離異夫妻未訴一方(以下簡稱『未訴一方』)清償債務,法院應當如何處理? 現實中,造成生效法律文書存在未訴一方情形的原因,通常有三種: 1、債權人在訴訟中明確提出夫妻另一方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法院認為不屬於共同債務而未予支持; 2、債權人在訴訟中明確提出夫妻另一方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但法院由於工作疏忽等原因漏判; 3、債權人在訴訟中沒起訴夫妻另一方,只向被告一方追索的。 上述1、2種情形,由於原審法院存在實體或程序上的錯誤,應當啟動再審程序。關於第3種情形在司法實踐中大量存在,處理中頗有爭議。本文僅針對涉及第3種情形的債務清償問題進行討論。 在執行程序中遇到涉及該類問題的裁判文書執行時,法院通常採取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一、由執行庭將裁判文書確認的債務視為夫妻共同債務,直接執行未訴一方的財產。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裁判文書確認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債務,應視為被告夫妻共同債務,由執行庭推定被告夫妻對該債務負連帶責任,可以直接執行未訴一方的財產。執行完畢後,若未訴一方對於執行其財產有異議可向法院提起確權之訴,要求法院確認原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債務為被告的個人債務與其無關。 (一)利:保護債權人利益,防止逃債為目的的離婚情形。 (二)弊: 1、執行庭未經審判直接處理、確定案外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剝奪了未訴一方在執行中的抗辯權。 2、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債務未區別等待,無限擴大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規定,忽視了法律關於夫妻共同債務例外情形的明確規定的存在。例如:《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婚姻法第十七條關於「夫或妻對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一)夫或妻在處理夫妻共同財產上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均有權決定。(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夫妻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他人有理由相信其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第十八條:「 婚姻法第十九條所稱「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夫妻一方對此負有舉證責任。」第十九條:「 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及其它有效司法解釋等明確規定的情形,均屬於夫妻關系的例外情形 (關於這些規定的情形,以下簡稱『例外情形』)。

Ⅳ 對《婚姻法》第17條第三項規定應如何理解

自己欠債自己還,前提條件是:
1 夫妻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實行分別財產制(財產歸各自所有,而不是共同制)
2 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而不是夫妻共同所欠債務)
3 有證人知道他們實行的是分別財產制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正確理解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的復函

1963年5月9日來函已收閱。你們在工作中,感到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似乎前版後矛盾,因而對這權條難以理解。我們認為,這條規定是沒有矛盾的。這條第一款是保障男女離婚自由的原則規定。但為了正確實行離婚自由這一原則,所以在第二款中又規定了實現這種離婚自由的嚴肅鄭重的法律程序,以便合情合理地依法處理離婚案件,使離婚及其有關的子女與財產和生活問題都得到恰當的解決,並防止和反對輕率離婚的現象。因而規定:「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如調解無效時,即行判決。」這個所謂「即行判決」包括兩種可能的結果,即人民法院對於一方堅持要求離婚的,如經調解無效而又確實不能繼續維持夫妻關系的,應判決准予離婚。如雖經調解無效,但事實證明他們並沒到確實不能繼續同居的程序,也可以判決不準離婚。
以上意見供你們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婚姻法和有關婚姻問題的規定參考。

Ⅵ 婚姻法第17條及解釋一的理解

你的理解是沒有錯。但法律規定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權益。你承擔了不該由你承擔的債務,你承擔以後可以要求你老婆賠給你。你與你老婆之間的約定在你們之間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Ⅶ 婚姻法解釋(二) 第十七條規定應該怎麼解讀

1、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合夥企業中的出資,另一方不是該企業合夥人的,當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其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對方時,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二)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可以對轉讓所得的財產進行分割;
(三)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但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可以對退還的財產進行分割;
(四)其他合夥人既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視為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2、前三款規定的前提是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第四十三條規定,新合夥人入伙,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入伙協議。
3、第四款目的在於保護合夥人配偶在離婚時入伙的權利,舉例說明,如甲乙離婚,甲在合夥企業的分割轉讓給乙,但是需要全體合夥人同意,如不同意,需行使優先購買權或同意退夥分割分割財產,如不同意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則乙直接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該合夥企業。

Ⅷ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如下;
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回歸夫妻答共同所有:

工資、獎金;

生產、經營的收益;

知識產權的收益;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解釋如下;
第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合夥企業中的出資,另一方不是該企業合夥人的,當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其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對方時,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二、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可以對轉讓所得的財產進行分割;

三、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但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可以對退還的財產進行分割;

四、其他合夥人既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視為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Ⅸ 第十七條 婚姻法第十七條關的司法解釋(二)應怎樣理解

非因生活需要,是指不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所必須的,比如出去旅行,買單反相機去攝影,都不是日常生活所必需。
善意第三人是指善意取得財物的人。而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動產或不動產的佔有人,不法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第三人以後,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於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受讓人在取得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以後,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而只能請求轉讓人(佔有人)賠償損失。
只要第三人出於善意,而不是和夫妻中的一方串通買賣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就構成善意取得。善意取得重要的一點是,不違反交易原則,買賣的房屋是正常的價格就符合善意取得。

Ⅹ 合夥企業法和婚姻法解釋二第17條,二者規定不一致,該如何理解

《婚姻法解釋二》第17條或者僅指普通合夥人,和第73條沒有關系
承擔責任不同,權利義務不同

熱點內容
2018年解除勞動法賠償金 發布:2025-07-20 15:57:10 瀏覽:435
品安全法律知識競賽答案2015 發布:2025-07-20 15:49:18 瀏覽:969
公司法特點 發布:2025-07-20 15:42:02 瀏覽:895
婚姻法婚後房子分割 發布:2025-07-20 15:30:22 瀏覽:39
法院案件對策 發布:2025-07-20 15:29:40 瀏覽:672
法官缺席開庭 發布:2025-07-20 15:07:33 瀏覽:50
道德樓宇的重建 發布:2025-07-20 15:06:53 瀏覽:843
宿豫區司法局 發布:2025-07-20 14:54:42 瀏覽:779
名詞解釋行政立法 發布:2025-07-20 14:45:00 瀏覽:495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心刺下集 發布:2025-07-20 14:44:50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