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無家可歸上

社會與法無家可歸上

發布時間: 2022-02-16 20:20:12

❶ 法與社會的關系

法以社會為基礎
法是社會的產物。

社會性質決定法律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最終決定著法律的本質。不同的社會就有不同的法律。即使是同一性質或歷史形態的社會,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法律的內容、特點和表現形式也往往不盡相同。中國當前正處於一個社會迅速變革的時期,這一偉大變革必然帶來對於新法律制度的巨大需求。

但是,法律也像上層建築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並不僅消極地反映社會,而且對社會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它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要麼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
社會是法的基礎;如果相反,以法為社會的基礎,那麼,實質上就可能強迫社會接受那些已經被這一社會生活條件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恆不變的東西。

新的法律不可能產生於舊的社會基礎之上,舊的法律也不可能長期在新的社會基礎上生存和延續。

舊的法律是從舊的社會關系中產生的,它不可避免地要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也必然同舊的社會關系一起消亡。因此,舊的法律不可能成為新社會發展的基礎。如果保存那些屬於前一個社會時代的,由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社會利益的代表人物所創立的法律,這種法律肯定會同新的社會共同利益發生矛盾,因此會導致濫用國家權力去強迫大多數人的利益服從少數人的利益。

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產生是法的起源和經濟根源。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階級的出現,也是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

社會的性質決定法的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最終決定法的本質 。馬克思說:「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本的,那是法學家的幻想。相反,法律應以社會為基礎。法律應該是社會共同的,由定的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現,而不是單個人的恣意橫行。」

(1)社會與法無家可歸上擴展閱讀:

法與社會共同利益:

社會共同利益是以社會名義出現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需要以及實現這些需要的手段和措施。每一個社會中都有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每一種類型的法都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而通過法來維護和實現社會共同利益的程度和方式都與法的階級本質密切相關。

法律維護社會共同利益對全社會都有利,能夠滿足全體社會成員的需要。但這個社會總是一定階級在其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所以法律維護一定社會的共同利益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同時維護社會共同利益的這部法律規范也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要服從於整個法律體系的規律性和使命,所以,這部分規范也具有階級傾向性。

法通過規定社會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確認和維護一定的社會共同利益,調節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等的關系,積極預防和制裁侵犯社會共同利益的違法行為。在社會主義社會,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社會共同利益的范圍大大擴展,社會主義法對社會共同利益的確認和保護也呈擴展之勢。

❷ 中央電視台12頻道《道德與法》或《社會與法》節目的聯系方式

你好,我是新疆烏市火車西站西琳一巷三十一號婦女,三年前謀殺事件,為處理,讓一個女人從死亡邊緣回來後,每天生活在恐嚇聲中,監控,控制,用孩子威脅婦女,跟蹤,謀殺犯在車里放恐嚇聲,給公安機關報警了,還在不停的恐嚇,少有,社區都知道這事,還有樓上安排個小伙,在那裡用控制人的,不停的恐嚇,謀殺犯居然能買通幾個領導,讓他不停的恐嚇,和威脅,僱傭罪犯分子嚴重傷害婦女,請問,謀殺犯都能猖狂惡毒的作案,能讓一個女人從死亡邊緣回來後,用一年半時間恢復過來,開始上社會與法欄目,北京的公安都知道的,我要每天這樣看著罪犯為非作歹的作案到什麼時候,報警了,還是有嚴重傷害大腦,也給市長打電話了,讓公安機關保證人生安全,樓上的小伙在那不停的耍流氓,和用作案工具做案,都要像誰舉報

❸ 如何幫助無家可歸的人 請列舉方法

城市中的無家可歸、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寡老人由社會福利院集中供養。對其他有困難的孤寡老人的供養,除享受規定的生活補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外,還要依託區、街道、居委會,大力興辦社區服務設施,設立老年人服務項目,或開展包戶、入戶服務與「托老」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各種福利服務。

❹ 無家可歸的人給社會和政府帶來什麼影響

主要是使國家的形象有損

❺ 法國「無家可歸者零計劃」進行的怎麼樣了

法國無家可歸者零計劃目前進行的十分緩慢,甚至是停滯的狀態,主要反映了二個個問題——無法落實到每個人,實施過程中阻礙重重!

流浪漢的心理。

不得不承認——這些在法國街頭流浪的流浪漢,有相當一部分他們沒有結婚,沒有孩子,沒有親昵,換句話說他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流浪行為,而且他們已經流浪多年,對流浪已經十分的熟悉,並且認為流浪可以不勞而獲,可以不用工作,因此他們從心底壓根就不接受有一個穩定的家!

❻ 社會公德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什麼

都是防止威脅復人們共同生活的制搗亂行為。

1、在人類公共生活方面,除了法律維護外,社會公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公共生活以及社會交往的許多方面的關系要依靠甚至主要是依靠社會公德的力量來加以調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社會公德都在發揮其職能。

2、 法律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核心內容,它體現著我們的文化並反映出我們的價值標准。在人類社會,無論是國家的政治生活還是個人的經濟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規范和秩序狀態下進行,但是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活動不可能是完全自覺的在規范和秩序下進行,這就有必要對人們的活動做出規范。

3、在現代社會,具有權威性的規范就是國家制定的有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法律對社會生活的作用體現在為人們行為指明方向,當人們在行為當中出現各種糾紛的時候,由法律來加以調整和解決。我們很難想像在現代社會沒有法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講,現代法律所形成的人類有秩序生活的狀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❼ 用結構功能主義,社會沖突論,符號互動論 分析無家可歸的人 高分求解答

無家可歸的人很幸福,有家的人太可悲了房貸壓的年輕人根本連呼吸都困難了!虛高的物價,低廉的工資,惡性的市場競爭,以及國企壟斷暴利行業,從而看到現在社會矛盾的突出以及市場經濟的不穩定,人人都想潛規則,從而法律法規以及各行業的游戲規則統統被打亂,「權利」結合,讓普遍大眾失去了應該享有的權利,從醫療到餐飲從上學到工作從國企到個體,給人的選擇越來越小,真的想讓地產帶動社會發展嗎?一堆瘦身鋼筋假水泥塑造的50年產權的鴿子籠卻讓我們失去了30年最黃金的生活以及幸福,用相對資本主義買別墅的價格買了不到100平米的「樓歪歪」,我是感覺自己的能力不足,能生存就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無家可歸及處處是家!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❽ 新婚姻法離婚女方無家可歸怎麼辦

當今社會,夫妻因為種種原因離婚的情況很多,雙方離婚,要對財產進行分割,有時候,雙方離版婚後,由於房子權是男方婚前財產,不能參與分割,導致了女方無家可歸,沒有去處,生活困難。那麼,新婚姻法離婚女方無家可歸怎麼辦?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聽聽小編的看法。

一、新婚姻法離婚女方無家可歸怎麼辦?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二條: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女方離婚後沒有住處,屬於生活困難,對方就應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或現金對你進行某種形式的幫助,既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如騰出一間讓女方居住,也可以補貼女方在外租房的房租。

❾ 請問流浪漢,無家可歸的人,他們的存在觸犯了哪條法律城管「執法」有哪條法律依據

實際上城管是無權干涉流浪漢的,因為流浪漢也是我國公民,有自由生存的權利,城管的行為是無法律依據的,屬於暴利執法或無權執法的行為

熱點內容
分紅權激勵勞動法 發布:2025-07-20 04:35:18 瀏覽:542
合同自願原則在合同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7-20 04:23:22 瀏覽:23
堅持職業道德 發布:2025-07-20 04:12:08 瀏覽:872
合同法疑難問題解析 發布:2025-07-20 04:01:39 瀏覽:795
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發布:2025-07-20 03:52:24 瀏覽:508
面對疫情法院的工作 發布:2025-07-20 03:52:19 瀏覽:202
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 發布:2025-07-20 03:51:45 瀏覽:402
經濟法中破產法案例 發布:2025-07-20 03:51:44 瀏覽:833
英國行政法原則 發布:2025-07-20 03:41:31 瀏覽:436
招聘新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0 03:41:3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