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2012通過勞動合同法修改

2012通過勞動合同法修改

發布時間: 2022-02-17 04:39:33

⑴ 2012年全國人大何時審議通過最新《勞動合同法修正案》

2012年6月26日至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

⑵ 2012年底 最新的勞動法有什麼修改 請高人指點

主要將對勞動派遣這一方面進行修改,以下為修正草案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
一、第五十七條修改為:「設立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一百萬元;
「(二)有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辦理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第六十三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務派遣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是指用工單位的工作崗位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輔助性是指用工單位的工作崗位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替代性是指用工單位的職工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在該工作崗位上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被派遣勞動者替代工作。」
四、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撤銷其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行政許可;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修正案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本修正案開始施行時用工單位正在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根據本修正案進行調整;本修正案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依法辦理行政許可和公司變更登記後,方可繼續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⑶ 求2012年最新的勞動法和最新的勞動合同法

《勞動合同法》今年已啟動修改中。

⑷ 勞動法2012年新增了哪些內容或者有哪些改動越詳盡越好!謝謝!

4月18號國務院修改了勞動法,將90產假延長到98天,並規范了婦女在生育期間的待遇福利等等,
一是參照國際勞工組織公約的,將產假由90天增至14周(第七條第一款)。
二是參照原勞動部有關規章,細化了流產假期,: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不少於2周的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不少於6周的產假(第七條第二款)。
三是為了與《社會保險法》相銜接,參照《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女職工生育或者流產的,其工資或者生育津貼以及生育、流產的醫療費用,所在單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第八條)。
此前有關產假的:
產假有多少天?勞動法是怎樣產假的?
勞動法62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女職工勞動》第8條女職工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根據以上,的產假期為90天。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對產假時間另行,但不得低於標准。如果因為特殊情況休假超過90天的,只要有醫院證明就可以向單位請病假,但病假期間不能享受產假待遇。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
一、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一)礦山井下作業;
(二)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准中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三)每小時負重6次以上、每次負重超過20公斤的作業,或者間斷負重、每次負重超過25公斤的作業。
二、女職工在月經期間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一)冷水作業分級標准中的第二級、第、第四級冷水作業;
(二)低溫作業分級標准中的第二級、第、第四級低溫作業;
(三)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准中的第、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三、女職工在懷孕期間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勞動法產假規定(一)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內醯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
(二)從事抗癌葯物、己烯雌酚生產,接觸麻醉劑氣體等易導致流產或者胎兒發育畸形的作業;
(三)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與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
(四)高處作業分級標准中的高處作業;

⑸ 2012年6月初審的《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審議時間安排

現在還沒有結果,下面是最新進展:
有效銜接,平穩過渡求共贏
——聚焦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之五

截至7月26日5時,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系統的數據顯示,關於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見建議已達334804條。

而與其同時公布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的其他三部法律修正草案中,預演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收到的意見建議最多,也不過130700條。

僅僅21天時間,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網上收到的民眾意見,就超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創下的23萬多條紀錄,其社會關注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在勞動法律專家們看來,勞動合同法修改之所以牽動這么多人的神經,主要基於兩點,一是它直接關繫到勞動者最切身的勞動經濟權、就業穩定權和職業發展權;二是勞務派遣工數量實在龐大,即便是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年前公布的最為保守的2700萬人計,也至少影響逾億人的生活和人生,因為絕大多數勞動者背後都有一個家庭。

也正因勞務派遣工數量龐大,勞動合同法修正案一旦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正式生效,如何做好法律實施的銜接便成為一個大問題。

慶幸的是,修法者早已看到這一點,並前瞻性地做了准備。

在修法之初,便首先明確以「規范勞務派遣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妥善處理好修法前後法律實施的銜接問題,實現平穩過渡」為這次修法的原則和重點。並在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的最後規定,「本修正案開始施行時用工單位正在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根據本修正案進行調整;本修正案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依法辦理行政許可和公司變更登記後,方可繼續經營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還就處理好法律實施的銜接做了進一步說明,即對於在修正案施行前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自修正案施行之日起未依法辦理許可或者申請許可未獲批準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合同法、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與用工單位、工會組織進行協商,對其尚未履行完畢的合同、勞務派遣協議作出妥善處理。勞動行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切實保障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應該說,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上述規定,既體現了規范勞務派遣用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精神,又考慮到我國目前的勞動關系現狀和就業情況。

試想一下,如果修正案一施行便要求用工單位整齊劃一地解決勞務派遣用工問題,既不現實,也無可能。眾所周知,許多國有企事業單位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主要是為了規避上級主管部門對其工資總額和人員編制的限制,完成上級部門對勞動生產率的考核指標,以及改善國企大型企業正式員工能進不能出的問題。因此,要規范勞務派遣用工,除了法律上的完善,還須諸如國有企事業單位用人機制、人員編制和工資總額管理等制度做出相應改革。

可見,修正案給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單位留出調整的空間,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不過,有關人士也指出,修正案要給用工單位調整的空間,但同時也必須有所限制,否則又可能為一些用工單位規避留「空子」。

他們建議可在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後增加一條,規定「用工單位應將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兩年的被派遣勞動者轉為勞動合同制職工」,同時修正案還可增加諸如「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合同制職工相同的學習培訓、獎勵晉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權利」這樣的條款,從而在法律上將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的「自主」空間和「受益」空間壓至最小,以更好地監督和引導用工單位規范使用勞務派遣,最終實現平穩過渡、各方共贏。

⑹ 2012新勞動法修改內容

勞務派遣,本來是一種輔助性、替代性的臨時用工模式,現在卻被用工單位大回量並長期使用,甚至成答為用工主渠道。為了維護被派遣者的合法權益,6月26日,僅實施4年的勞動合同法迎來首次修改。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
草案規定,修正案開始施行時用工單位正在使用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根據修正案進行調整;修正案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依法辦理行政許可和公司變更登記後,方可繼續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至於沒有獲得批準的勞務派遣單位,則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與用工單位、工會組織進行協商,對其尚未履行完畢的合同、勞務派遣協議作出妥善處理。勞動行政部門等應切實保障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

⑺ 2012年全國人大要修改《勞動合同法》,是真的嗎 ,什麼內容

是會修訂,主要是勞務派遣部分。

⑻ 勞動合同法一共修改了幾次

勞動合同法於2008年開始施行,經歷過2012年一次修正,2013年7月1日正式施行修正版

⑼ 題目: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勞動合同法修正案》

通過的是「修改決定」不是「修正案」。這兩個法律術語是有區別的。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理論知識:
這涉及到法律修改的形式問題。在我國的立法實踐中,法律修改主要有三種形式:修訂、修改決定和修正案。
在1996年以前,除1988年和1993年憲法修改時使用了修正案外,其他法律修改主要使用修改決定的形式。1997年對刑法進行全面修改時,考慮到修改內容很多、修改幅度較大,採用修改決定的形式不便於人們學習掌握和對照引用,於是就開始使用修訂的形式。1999年對刑法個別條文修改時又採用修正案形式,至今已有8個刑法修正案。進入新世紀後,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逐漸確定下來,沿用至今。無論從法理還是從實踐看,這三種法律修改的形式各有其使用特點和適用范圍,不可混淆。其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適用條件不同。法律的修訂,通常是基於法律的調整對象發生重大變化,或者人們對法律的認識和要求有明顯轉變,以致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需要修改,或需要對條文作全面修改,以適應變化較大的新情況。如1997年刑法的修訂。地方立法中也是如此,比如《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規定:修訂適用於修改內容較多、修改量較大的法規,有時法規體例、結構需要變動。
修改決定形式的使用前提是,法律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條款基本適應需要,法律的表現形式和內部結構基本合理,但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或者某些條款、詞句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需要。這是最為常用的修改法律的形式。《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也規定:它適用於對法規作部分修改,一般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
修正案的形式在中央適用於法典化程度較高、穩定性較強的憲法和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一般規定為「法規修改較少,法規體例、結構不作變動的情況」。
——修改范圍和內容不同。這是與其適用條件相對應的。修訂對法律的修改范圍較大,修改內容既可以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也可以是調整對象和重要制度,還可以是框架結構和具體條文。修改決定的修改范圍相對較小,一般是對現行法律的某些方面、某個部分乃至個別條款和詞句進行修改。修正案的修改范圍也比較小,且適用的法律層級與修改決定有所不同。
——審議和通過的對象不同。修訂是對法律的全面修改,因此向立法機關提出的是完整的法律修訂草案文本(即修改後的整部法律),立法機關審議的也是修訂草案文本的全部內容,而不是僅針對需要修改的內容進行審議;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是整個法律文本。因此也可稱之為「廢舊立新」。
對於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立法機關審議的僅僅是修改決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雖然修改後的整個修正文本草案也會印發立法機關,但那隻是一個便於立法者了解法律全貌的參閱文件,不是審議內容;立法機關表決通過的也只是修改決定或者修正案,不是修改後的整個法律文本。
——公布的對象和形式不同。以修訂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其公布對象是修改後的法律全文。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通常表述為「某某法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某某法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因而是主席令直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改決定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修改決定,並在其後附修正本,即將原法律根據這一決定作出的相應修改予以重新公布,也就是需要公布兩個文件;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表述為「關於修改某某法的決定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同時,修改決定中要載明「某某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這是主席令間接公布法律全文。
以修正案形式進行法律修改後,公布的是法律修正案,且不對原法律進行調整,不用公布修正後的法律,也就是說只需要公布一個文件(但在實踐中為便於使用,有時也公布修正後的法律全文,如2004年修憲後同時公布了憲法修正文本)。以主席令公布的法律文本形式是「某某法修正案」,表述為「某某法修正案已由某某會議於某年某月某日通過,現予公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
——生效時間不同。採用修訂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修改的內容較多,涉及到法律原則、制度的修改,實際上相當於制定了一部新法律,因而整部法律的生效時間需要重新規定。如2005年修訂後的公司法最後一條就明確規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性法規亦然,《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技術規范》就規定:對於全面修訂的方式,「應在法規最後一條明確修訂後的法規的生效時間」。採用修改決定或修正案形式修改法律後,由於涉及的只是若干條款和部分內容,在通過的修改決定或修正案中,只規定修改決定或修正案的生效時間,該法律的原生效時間不變。也就是說,修改後的法律將同時有兩個生效時間(如果做過多次修改,則會有多個生效時間)。
可見,法律修改的三種形式各有其不同的適用對象和特點,差別較大。一般來說,修訂形式適用於法律的全面修改,可稱之為整體修改;修改決定形式適用於普通法律的部分修改;修正案形式在國家層面主要用於對憲法和刑法等基本法律的部分修改,在地方也主要用於對法規的部分修改,但各地規定會略有不同。
在日常使用中,在不特意區別修改形式或者暫不確定修改形式的情形下,可統一使用「修改」。

⑽ 勞動合同法修改了哪些勞動法的內容

新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主要包含:

一、關於立法宗旨

完善勞動合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權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二、關於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新勞動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公司法92條 發布:2025-07-20 04:50:52 瀏覽:277
分紅權激勵勞動法 發布:2025-07-20 04:35:18 瀏覽:542
合同自願原則在合同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7-20 04:23:22 瀏覽:23
堅持職業道德 發布:2025-07-20 04:12:08 瀏覽:872
合同法疑難問題解析 發布:2025-07-20 04:01:39 瀏覽:795
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發布:2025-07-20 03:52:24 瀏覽:508
面對疫情法院的工作 發布:2025-07-20 03:52:19 瀏覽:202
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 發布:2025-07-20 03:51:45 瀏覽:402
經濟法中破產法案例 發布:2025-07-20 03:51:44 瀏覽:833
英國行政法原則 發布:2025-07-20 03:41:31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