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257條的司法解釋

合同法第257條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2-17 05:43:47

『壹』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5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五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辯護人、近親屬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並應當執行下列具體規定:
(一)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訴的,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訴的被告人的刑罰,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罰;
(二)對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只是認定的罪名不當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罰的情況下,可以改變罪名;
(三)對被告人實行數罪並罰的,不得加重決定執行的刑罰,也不能在維持原判決決定執行的刑罰不變的情況下,加重數罪中某罪的刑罰;
(四)對被告人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不得撤銷原判決宣告的緩刑或者延長緩刑考驗期;
(五)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判處的刑罰畸輕,或者應當適用附加刑而沒有適用的案件,不得撤銷第一審判決,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罰或者適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必須依法改判的,應當在第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或者自訴人提出上訴的案件,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但是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經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後,改判被告人死刑立即執行的,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貳』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中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是指什麼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如何理解釋?合同法 2009-09-21 18:16 閱讀4 評論0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該條款是效力性強制性規定嗎?
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的規定,認定無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
(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
(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 」

該建設工程的司法解釋與合同法解釋(二)尤其是無資質單位承包工程的合同認定是否一致 《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對強制性規定做了限制性解釋,只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才確認合同無效,這種無效應是自始無效、絕對無效。《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但並沒有對違反該禁止性規定的法律後果明確規定。雖然《最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對此應認定無效,但也並非絕對無效,《解釋》第五條對承包人超越資質承攬工程合同效力補正問題作了規定,即在工程竣工前取得相應資質的,就可以理解為合同違反禁止性規定的情形已經消失,可以認定有效,也就是說當事人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事後補正或實際履行來使合同滿足有效的條件,促使合同有效,因此《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款不應屬於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范疇。
跟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及《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確定合同是否有效,一是考慮「法律、行政法規」的范疇,應限制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二是將強制性規定分為管理性規定和效力性規定。管理性規定指取締一些違法行為,對違法者加以制裁,但並不否認其行為在私法上的效力。效力性規定指不僅要取締違法的行為,對違法者加以制裁,而且對其行為在私法上的效力也加以否認。三是對合同效力視情況分別處理: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違反強制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即「無效法定」,該規定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此時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法律法規雖沒有明確規定違反禁止性規定將導致法律行為無效,但違反該規定以後若使合同繼續有效將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該規定應屬效力性強制規定,合同應當認定為無效;法律法規雖沒有明確規定違反禁止性規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不成立,違反該規定以後若使合同繼續有效並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只是損害當事人的利益,該規定就不應屬於效力規定,而是管理性規定,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叄』 關於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的第二十一條

實現債權的費用指拍賣,變賣,保管等必要費用。如果不優先支付此項費用則無版人願意替你保管拍賣和變權賣抵押物來清償債務了。
債務人無力清償全部債務並不免除將來有能力時再清償的義務。優先利息而後主債務意味著將來債權人仍得就未清償部分的主債務收取相關利息,中國一般不默認利滾利,所以優先清償利息是對債權人有利的。

『肆』 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中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是指什麼

合同法司法解釋(復二)第十制四條中的「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是指在認定合同是否有效時,如果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所明確規定的無效情形的,則該合同無效;如果雖然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但不屬於法律、行政法規所明確規定的無效情形的,則不能認定合同無效,合同仍然有效。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伍』 合同法全文司法解釋

合同法51條,是權利人對無處分權的人所作的表見代理行為進行追認的內容。而合同法第49條和50條,講的都是當相對人不知道行為人的行為超出許可權或者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行為人的代理行為視為有效。

『陸』 如何理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和合同法132條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解讀:無權處分者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這樣更有利於維護買受人利益,履行期限截止,出賣人未取得所有權或處分權,導致不能交付出賣標的物,轉移所有權的,買受人可依法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買受人此項權利必須建立在買賣合同有效的基礎上才符合法理)。
第一百三十二條 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
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
【釋義】本條是關於買賣合同標的物的規定。
標的是指法律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包括交付財產、提供勞務、完成工作等。有時指物,在買賣合中買或者賣的某物就是標的,在這種情況下,標的就可以稱為標的物。買賣合同的標的物附著所有權,所以標的物的買賣即是所有權買賣。
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應當是出賣人所有或者有權處分的物。一般情況下,出賣人於出賣時即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出賣人也可能尚未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實際上這樣的事例是大量的,例如現實生活中的連環買賣,即一方是前一合同的買受人,又是後一合同的出賣人,該方在訂立後一買賣合同時,可能還未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但無論如何,出賣人在交付時標的物應當屬於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否則,適用有關無權處分的規定。合同法在總則中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3.3條也規定,合同訂立時一方當事人無權處置與該合同相關聯之財產的事實本身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在合同訂立後未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也未取得處分權時如何保護善意第三人則是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指,在這種情況下,購買了標的物的善意第三人能否合法地保有標的物的所有權。有的學者認為,出賣人對買賣標的無權處分,卻在交易市場出賣他人的物,善意第三人是應當受保護的,其原理是為保障交易安全。買賣人在交易市場購物,無需調查該物的所有權。只有該物屬於追贓物,物的所有權人方有權可請求買受人返還,但也應向買受人支付買受人買受該物的價款。

『柒』 合同法有幾個司法解釋

  1. 最高人民法院關來於適用《中華自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已於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90次會議通過,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62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3.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45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就以上四個司法解釋。

『捌』 合同法第286條有關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承包人按照本條規定行使優先受償權,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發包人不支付價款的,承包人不能立即將該工程折價、拍賣,而是應當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如果在該期限內,發包人已經支付了價款,承包人只能要求發包人承擔支付約定的違約金或者支付逾期的利息、賠償其他損失等違約責任。

如果在催告後的合理期限內,發包人仍不能支付價款的,承包人才能將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以優先受償。

2、承包人對工程依法折價或者拍賣的,應當遵循一定的程序。發包人對工程折價的,應當與發包人達成協議,參照市場價格確定一定的價款把該工程的所有權由發包人轉移給承包人,從而使承包人的價款債權得以實現。

承包人因與發包人達不成折價協議而採取拍賣方式的,應當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將該工程予以拍賣。承包人不得委託拍賣公司或者自行將工程予以拍賣。

3、工程折價或者拍賣後所得價款如果超出發包人應付價款數額的,該超過的部分應當歸發包人所有;如果折價或者拍賣所得價款還不足以清償承包人價款債權額的,承包人可以請求發包人支付不足部分。

4、根據本條規定,按照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承包人不能將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如該工程的所有權不屬於發包人,承包人就不得將該工程折價。如國家重點工程、具有特定用途的工程等也不宜折價或者拍賣。

(8)合同法第257條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在司法實踐中,法定抵押權是依照法律規定直接設立的,不需要辦理抵押權登記。但是,有學者認為,法定抵押權成立的條件有以下五點:

1、建設工程已經竣工

建設工程未竣工,不發生法定抵押權。建設工程未竣工而中途解除建設工程合同的情形,也不發生法定抵押權。

2、必須是建設工程承包合同中所發生的債權。而且這里所說的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僅指269條第2款所說的施工合同,勘察合同和設計合同不包括在內。

在訂立總承包合同後,再由總承包人訂立分承包合同,轉承包合同,僅總承包人享有法定的抵押權,分承包人、轉承包人沒有此權利。

3、其債權為依照建設工程合同所應支付的價款。這里的價款不是市場交易中的商品價款,而是發包人依照建設工程約定應支付給承包人的承包費。

包括承包人施工所付出勞動的報酬、所投入的材料和因施工所墊付的其他費用,以及合同發生的損害賠償。學者將其概括為報酬請求權,墊付款項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4、法定抵押權的標的物為承包人施工所完成的,屬於發包人所有的建設工程(不動產)及其基地使用權,包括組裝或固定在不動產上的動產,不包括建設工程中配套使用並未組裝成固定在不動產上的動產。

5、必須是不屬於「不宜折價、拍賣的」建設工程。

所謂不宜折價、拍賣的建設工程,應當解釋為法律禁止的流通物,包括:公有物,如國家機關辦公的房屋建築物及軍事設施;公用物,如公共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及公共圖書館、公共博物館等。但國家機關的員工宿舍不屬於公有物。

熱點內容
分紅權激勵勞動法 發布:2025-07-20 04:35:18 瀏覽:542
合同自願原則在合同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7-20 04:23:22 瀏覽:23
堅持職業道德 發布:2025-07-20 04:12:08 瀏覽:872
合同法疑難問題解析 發布:2025-07-20 04:01:39 瀏覽:795
公司法競業禁止規定 發布:2025-07-20 03:52:24 瀏覽:508
面對疫情法院的工作 發布:2025-07-20 03:52:19 瀏覽:202
國際商法與國際私法 發布:2025-07-20 03:51:45 瀏覽:402
經濟法中破產法案例 發布:2025-07-20 03:51:44 瀏覽:833
英國行政法原則 發布:2025-07-20 03:41:31 瀏覽:436
招聘新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0 03:41:30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