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法指導案例分析
A. 社會保障法 兩道案例分析題!!求解答!
1、(1)甲屬於工傷,乙屬於工亡。丙屬於意外傷害。根據《工傷保險條例》(新)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甲屬於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傷害;乙屬於第十五條規定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情形;丙不屬於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任何情形。故不能認定為工傷。
(2)忽悠公司拒絕賠付甲乙的損失,甲乙應先去勞動行政部門申請人認定工傷,甲還應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只能通過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法院等依法維權。根據民事訴訟法丙應在一年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對廣告公司的訴訟。
2、(1)不合法。單位扣發100元工資的行為,違反了《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造成損失的,才能扣發工資,且扣發的金額不能高於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根據《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規定,用人單位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剋扣工資。
(2)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小靳可以要求:A,返還剋扣的工資;
B,經濟補償或賠償金;C,如果有證據證明單位安排加班的,還應支付加班工資。
D,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沒有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如果在2008年1月1日之後,仍然不簽訂的,應當自2008年2月起依法支付二倍工資。
E,防暑降溫費,是國家法定的福利待遇,也應該支付。
最後,第二題出的有點變態。特別是第二問,工資之外的,怎麼叫收益啊?應該叫權利吧?這TNNd的太沒有專業精神了。
B.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案例分析
答;景某部分請求能得到法律支持;一、因為雖然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景某提供了有償勞動,用人 單位並對景某實施了管理,雙方履行了勞動內容,仲裁院會按照雙方實際履行合同內容確定雙方承擔權利和義務。2010年1月至3月工資應得到支持。
二、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得不到支持;因為《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人之日起超過一個月至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超過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方屬無期限勞動合同並應補簽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調解、仲裁法》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應簽書面勞動合同未依法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屬勞動報酬范疇,屬懲罰性「工資」,勞動者應在自己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景應在2009年10月1日主張11個月雙倍工資,最晚在2010年9月31日前主張雙倍工資(註:2009年10月後每晚一個月主張,雙倍工資少一個月)。所有景某主張雙倍工資已超過仲裁期限,得不得支持。
C.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案例分析題,求助。
1、企業轉產可以作為企業情勢變更情形之一,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原因
2、企業版以此為理由解除勞權動合同,需要證明企業確實因變更業務,無法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同時需要先與勞動者協商變更勞動合同,無法就變更達成一致的,方可解除勞動合同
3、張某可以要求企業與其協商變更,單位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要求企業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D. 一千字關於勞動社會保障法的案例分析
法律規定其實只有一條,但是可以稍作展開說明。
根據《勞動法》第50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勞動部頒布的《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部發[1994]489號)也針對這種情況規定,工資應當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替代貨幣支付。在這里,法律對工資的支付的形式是十分明確而肯定的,沒有任何例外條件,因此,企業必須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任何借口以實物或有價證券支付工資的做法都是違法的。本案中,洗滌廠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應該盡力改善管理,扭虧為盈,但用本廠產品折價頂替發工資則是錯誤的,其所說的資金周轉困難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洗滌廠確實因為種種原因造成資金周轉困難,應當按照勞動部[1995]226號文件規定的精神,妥善解決工資支付問題,即用人單位確因生產經營困難,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在徵得本單位工會同意後,可暫時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延期的時間按照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的規定執行。這就是說,企業確因資金周轉影響到工資發放時,可按規定延期支付工資,而不能以實物頂替工資。
工資是勞動者付出勞動的報酬,是他們生活的基本保證,法律規定要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僅是由於貨幣是市場商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而且是為了保證勞動者真正實現按勞分配,而實物則無法實現貨幣的職能和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企業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一些困難,但是,不管是什麼情況,都必須按照法律規定,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是不能成立的,都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權得到充分的保障。
E.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案例分析!求正確答案!
可以解除,不用承擔違約金。謝某以書面方式提前30天通知前單位辭職事宜,符合法律專規定;謝屬某未與簽訂培訓協議或保密協議,無承擔違約金義務。
企業有責任轉出檔案,如不願辦理,可以持解除勞動關系證明,請人才市場直接辦理轉出。
F. 求兩題——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案例分析題
2個問題都來是06年的,到目前自都已經超過時效!
針對案例一:
法院的做法不能說一定是錯誤的,如果你以債務糾紛起訴,法院應該受理,享受2年的訴訟時效,如果牽扯到工資拿就屬於勞動爭議,應當先走勞動仲裁!如果走勞動仲裁程序的話,工資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是不超時效的,但是該案例中約定了支付工資的時間為2007年1月,那時效是1年,也就是說到2007年12月31日內,都可以!
針對案例二:
1、產假至少90天,晚婚晚育、難產、雙胞胎等情況還會相應增加產假,產假期間按原工資享受待遇!生育費用生育保險如果沒有報銷的話,可以要求單位承擔!
2、社會保險應由單位承擔相應部分,申請勞動仲裁可以要求單位支付!
3、哺乳期間,應享受每天1個小時的時間!
4、住房公積金不屬於勞動仲裁受理范圍,可以到相應征繳機構投訴!
G. 案例分析(勞動法與社會保障)
一、第一個問題:
1、國務院的《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內的企業容、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2、單位應支付小趙工傷待遇,理由是:小趙與單位之間屬於勞務關系,勞務關系的僱工,也是職工之一。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的涵蓋范圍。
二、第二個問題:
1、《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 第十八條規定:「職工無正當理由經常曠工,經批評教育無效,連續曠工時間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三十天,企業有權予以除名。」
2、《勞動合同法》規定,孕期的女職工有特殊保護,但是如果員工有嚴重違紀行為,比如案例中的小王,如果她的曠工時間已達到上面第1點條件,那麼小王的過錯性解除合同的條件就成立了,企業仍然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
H. 社會保障概論案例分析題
其實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主要還是起一個社會穩定的作業。從社會和經濟兩方面考慮
I. 社會保障學案例分析懂的來 謝謝!~
第一題不太了解,第二題,是不可以最多隻可以領24個月的。第三題可以參保,養老繳費滿15年可以拿到退休工資,女性要享受退休醫保必須繳費滿25年,但退休的時候醫保年限不夠的可以補繳,按月計算補繳費用。
J.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一個案例
1、雙方約定可扣減就可以按約定扣減,但扣減標准違法無效。應保障最低生活。
2、甲公司解除合同不合法,未出現約定情形及法定情形,在合同期限內不能單方解除。
3、可支持王某的以上請求,但不是最佳辦法。最好是雙方協商解除,要求公司依法支付相關賠償金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