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合同法說法
1. 贈與合同的法律效力
贈與合同的效力主要體現在贈與人的義務。贈與人的義務包括:
1、贈與人應當依照合同的約定,將贈與物交付受贈人並轉移所有權;
2、贈與人應當對贈與物的瑕疵負責。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2. 贈與合同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贈與合同的法律特徵如下:1、贈與是一種合意,是雙方的法律行為;2、贈與合同是轉移財產所有權的合同;3、贈與合同為無償合同;4、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3. 合同法 贈與
贈與合同是諾誠合同,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成立,贈與方有贈與義務,受贈方有接受義務,但是在動產轉移之前、不動產登記之前,贈與方有任意撤銷權。但是經過公證的、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不可撤銷。另外即使已經轉移和登記,贈與人也有法定撤銷權。因此,
1、贈與甲的電腦可以撤回,因為動產未交付;
2、贈與乙的電腦已經公證不可撤銷;
3、贈與丙的電視機因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的近親屬,可撤銷,行使的是法定撤銷權,權利的行使期限由規定,須在知或應知之日起1年內行使;
4、可以不再履行。雖然按照法律規定,教育屬於社會社會公益的內容,對教育的贈與屬於不可撤銷的贈與,但是法律也規定了贈與人的贈與合同的法定解除情形,即當發生贈與人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家庭生活的,可以就沒有履行的贈與部分不再履行贈與義務,已經履行的無權要求返還。老王經濟狀況嚴重惡化嚴重影響家庭生活,5萬元尚未轉移,因此可以解除贈與合同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4. 關於贈與合同的民法規定有哪些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版
《中華人民共和權國合同法》第191條規定: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依據本條規定,贈與人對贈與財產承擔責任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無論贈與是否附義務,只要贈與人有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之情形存在,造成受贈人損失的,均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如無第一種之情形,贈與又沒有附義務,贈與人對贈與財產的瑕疵不承擔責任;
(三)附義務的贈與,贈與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5. 贈與合同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贈與合同的內容要具體明確,贈與合同主要包括:合同當事人雙方、贈與的財產名稱、財產目前狀況、贈與合同履行的時限以及方式、贈與是否附條件以及什麼條件、贈與合同的違約責任已經爭議解決方式。從贈與人的角度考慮,如果贈與人認為贈與行為在交付財產或轉移權利之前有可能撤銷,建議不對贈與合同進行公證。因為一旦公證將很難撤銷了。從受贈人的角度考慮,如果擔心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權利轉移之前擔心贈與人撤銷贈與,則應積極勸說贈與人將贈與合同依法公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6. 關於贈與合同有哪些法律規定
贈與合來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源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91條規定: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依據本條規定,贈與人對贈與財產承擔責任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無論贈與是否附義務,只要贈與人有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之情形存在,造成受贈人損失的,均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如無第一種之情形,贈與又沒有附義務,贈與人對贈與財產的瑕疵不承擔責任;
(三)附義務的贈與,贈與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7. 贈與合同訂立要注意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贈與合同訂立要注意的法律規定包括:1、贈與合同的內容要具體明確;2、贈與合同最好進行公證;3、如果贈與人在贈與財產時對受贈人有一定的要求,則可作為一個贈與的條件;4、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等手續的,應當約定辦理有關手續的內容;5、贈與人應在贈與合同中說明贈與財產存在的瑕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8. 合同條款中的贈與能否作為法律依據
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條款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並且不違反版法律和強制性的行政法權規都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但合同條款只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約定,不屬於法律規定,所以雙方在合同中有「贈予」的約定不能視為法律依據。
9. 在下列各種關於贈與合同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D。 性質贈與合同一般具有下列性質:①雙方行為。贈與合同須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並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②諾成行為。多數國家承襲羅馬法的傳統,規定贈與合同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即為諾成行為。但根據中國的司法實踐,贈與合同必須交付贈與物後方能成立。僅有將要贈送某項財物的預約,不能認為贈與合同已成立。在交付贈與物前,贈與人有權撤銷贈與,即為實踐行為。③無償行為。原則上受贈人並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故為單務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