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社會作用有何意義
『壹』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是什麼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貳』 法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何指導意義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又稱法的功能,泛指法對個人以及社會發生影響的體現。
根據行為的不同主體,法的規范作用可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作用。
一、指引作用
1、對本人行為的指引對人的行為的指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個別指引(或稱個別調整),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就具體的人和情況的指引;另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或稱規范性調整),即通過一般的規則就同類的人或情況的指引。(指引作用的對象是每個人本人的行為。)
2、確定的指引和有選擇的指引法律規范可以分為授權性和義務性兩種。這兩種規范分別代表了規范性指引的兩種指引形式。義務性規范代表確定的指引,即法律明確規定:人們應該這樣行為(如應履行合同)或不應該這樣行為(如在履行合同時不應有欺詐行為);並且一般還規定,如果違反這種規定,就應承擔某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不予承認、加以撤消或予以制裁等)。授權性規范代表一種有選擇的指引,即法律規定:人們可以這樣行為;而且一般還規定,如果人們這樣行為,將帶來某種肯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承認其有效、合法並加以
保護或獎勵等)。
確定性指引是指人們必須根據法律規范的指引而行為;有選擇的指引是指人們對法律規范所指引的行為有選擇餘地,法律容許人們自行決定是否這樣行為。
二、評價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評價作用。這里講的評價作用的對象是指他人的行為。
在評價他人行為時,總要有一定的、客觀的評價准則。法是一個重要的普遍的評價准則,即根據法來判斷某種行為是否合法。此外,作為一種評價准則,與政策、道德規范等相比,法律還具有比較明確、具體的特徵。
三、教育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還具有某種教育作用。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有人因違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對一般人以至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反過來,人們的合法行為以及其法律後果也同樣對一般人的行為具有示範作用。
四、預測作用法律的預測作用,或者說,法律有可預測性的特徵,即依靠作為社會規范的法律,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他們相互之間將如何行為。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的行為,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五、強製作用法的另一個規范作用在於制裁、懲罰違法犯罪行為。這種規范作用的對象是違法者的行為。法的強制行為不僅在於制裁違法犯罪行為,而且還在於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增進社會成員的安全感。
(二)法的社會作用是指維護特定人群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維護階級統治和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一、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目的是維護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是法的社會作用的核心。
法在調整統治階級內部和統治階級及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執行社會公共事物的作用社會公共事物則是指與階級統治相對稱的活動,在各個階級對立的社會中,這種社會公共事物及有關法律的性質、作用和范圍是很不相同的。總的來說,執行這些活動的法律大體上有以下集中:
1、為維護人類折回基本生活條件的法律,如有關自然資源、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通訊以及基本社會秩序的法律;
2、有關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法律;
3、有關技術規范的法律,即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和對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的法律;
4、有關一般文化事物的法律。
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和執行社會事物的作用這兩方面的法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顧名思義,前一種法律的對象是階級統治,後一種是階級統治以外的事務。這兩種法律都是調整社會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其保護的直接對象是不同的。其次,維護階級統治的法律當然僅有利於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則是剝奪和壓迫;執行社會事務的法律,至少從客觀上說,有利於全社會而不是僅有利於統治階級一個階級。再有,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作用的那些法律,即使在不同折回制度下,往往是相似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三、關於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的性質關於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爭論,大體上說有一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凡法都有階級性,即使是那些在客觀上對整個社會有利的、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也有階級性;法的社會性與階級性是一致的,社會性是有階級性的社會性,法的階級性也是有社會性的階級性。另一種觀點是:從整體上看,法是有階級性的,但具體到各組成部分說,有的階級性強,有的階級性弱,有的彷彿很難看除它與階級的聯系。
(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有四個方面:
1、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
革;
2、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
4、保障和促進對外交往。(政治理論角度)
從法學角度出發,將當代中國法的社會作用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維護秩序,促進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富強、民主與文明
二、根據一定的價值准則分配利益,確認和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
三、為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執行公務(即行使權力)的行為提供法律根據,並對他們濫用權力或不盡職責的行為實行制約
四、預防和解決社會成員之間以及他們與國家機關之間或國家機關之間的爭端
五、預防和制裁違法行為
六、為法律本身的運行與發展提供製度和程序四、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法的作用近20年來,我國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這是經驗的總結,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法律的作用,注意改正對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總之,認為法律無用,可有可無,或認為法律萬能,都是錯誤的。
『叄』 法律體系的形成對國家、社會有何重大意義
國家——法律之立命安身所在 《法律與國家》評論
法律與國家,或許稱為國家與法律更合適一些。因為無論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康德的形而上學的國家觀,還是黑格爾專制主義的國家論,以至於法國、德國形而上學的國家觀,直至於二十世紀初法國、德國現實主義國家觀,無非是闡述國家存在的正當性,掌握權力的人和被統治的人之間的關系;致力於解釋國家至上和個人自治的關系。當然,從文字表述來看,無不承認(除狄驥的社會連帶學說、近代法國現實主義國家觀之外)國家主權的至高性和個人自治之間互相協調,兩者並無矛盾。但揭開詭辯和文字游戲的面紗,我們分明看到盧梭、康德、黑格爾等在強調個人自治、個人自由的背後,鼓吹的卻是國家主權至上、君主享有無限權力的專制主義理論。可以說,德國走上納粹的道路並不是偶然的;學者們的國家學說給給骨子裡有專制、侵略思想的政治野心家提供了很好的啟蒙教育和理論依據。
相比較來說,法國的個人主義學說提倡的理念,如天賦人權,某些自然法則高於國家並限制它的權力,使個人基本人權不受侵犯,這對有限政府的建立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是,萊昂 狄驥論證了以下命題:1、不存在「國家」這種抽象的人格主體和權利主體,也不存在所謂的「國家意志」,任何意志都是且僅是個人的意志;凡意志無等級;2、所謂的「國家主權」是主觀的、虛構的、不存在的;3、因此,國家不能不受法律的限制,沒有高於法律的「主權國家」、「主權機關」、「主權君主」。就以上命題而言,我認為都具有歷史性進步,至少是越來越接近民主。在論證過程中,盧梭、康德、黑格爾、西耶德等都沒有從社會客觀實際出發,沒有揭示歷次變革的經濟、社會原因,而只是抽象的論辯,從一個不現實的前提推論到有意、無意的擁護統治者、神化統治者的結論。
就萊昂 狄驥簡短、概括的社會連帶學說來看,我認為它的理論前提和論證過程都不是如他所言的那般「現實」。就構成社會連帶關系的兩個理論前提來說,需求的相似性和需求與能力的差異導致的社會分工,確實是事實和社會存在,並構成了人類社會共同體成員互相依賴的基礎,但是,這種相互依賴——我認為——並不足以威懾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共同遵守規則。因為,縱觀人類有國家的歷史,無不是各階級斗爭尤其是統治階級殘酷壓迫、掠奪和剝削被統治階級的野蠻史;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似乎並沒有自覺的遵守共同的規則或曰法律,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在近代國家,每一項限制君權、限制政府權力的制度或法律,無不是處在統治階級或既得利益階層對立面的人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奮不顧身爭取的結果。法律限制國家的權力,規制政府的行為,當公民的權益受到國家行為(立法行為、司法行為和行政行為)箝害的時候,保障他有得到賠償的權利——所有的這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觀念到習慣,從電力時代到信息社會,歷經百年的挫折和反復,終於形成了制度和共識;正是這些民主、法治的制度保障現代國家享經濟之繁榮,社會之穩定、有序。而國家和法律的關系,即國家在法律上無論有無獨立的人格,它和任何公民一樣,都受到法律的約束。只是調整它的法律即國內公法,有不同於私法的獨特特徵罷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國家的權力受法律限制這種實然狀況,是人們抗爭、社會進步的結果。
(說句題外話,看《星球大戰前傳》時,電影中黑武士的前身阿納金還是奴隸身,我當時就想奴隸和飛碟、智能機器人等同存於一社會是否可能,即極低的生產關系和極高的生產力是否兼容)至於理論依據,我想,主權理論顯然與之相悖,社會連帶關系說略顯蒼白,公共服務論有些矯情。因為,正如狄驥所言,每個政府都有逃避法律的傾向。沒有一個政府生來就是衷心地為公眾服務的,沒有一個政黨生來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他們執政都有其本身的切身利益在內,他們遵守法律和制度,是在其對立面的監督、在多種政治勢力的制約、多元利益集團的壓力下進行的。
在此,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我們僅就法律的定義展開法律與國家關系的思考。法被定義為:¨¨¨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統治階級的意志。法既是統治階級的意志,而統治階級又統治國家,所以,這就得出第二個命題——法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這就是大名鼎鼎、一直被奉為法學金科玉律的法律工具論。這一「工具」不要緊,把法律蘊藏的平等、正義和限制掌權者的權力的內涵喪失怠盡。法律既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顯然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那就不存在法律至上,也不可能去限制國家、政府的權力,維護公民的權利。因此,這與「法治」的價值和精神是格格不入的。這和西耶德的「一部法律只有通過統治者才能存在」的論調一樣,是對一切國內公法完全和絕對的否定。此外,法律工具論把法律當作第二位的東西,容易導致法律虛無主義。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不是很好的例子嗎?!
『肆』 簡述法律的作用是什麼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對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所發生的一種影響,它表明了國家權力的運行和國家意志的實現。
法律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是從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這一角度提出來的,而社會作用是從法在社會生活中要實現一種目的的角度來認識的,兩者之間的關系為:規范作用是手段,社會作用是目的。
具體作用如下:
一,指引作用。這是指法律對個體行為的指引作用,包括確定的指引、有選擇的指引。確定指引一般是規定義務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選擇的指引一般是規定權利的規范所具有的作用。
二,評價作用。這是法作為尺度和標准對他人的行為的作用。
三,預測作用。這是對當事人雙方之間的行為的作用。
四,強製作用。這是對違法犯罪者的行為的作用。
五,教育作用。這是對一般人的行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
『伍』 法的作用是什麼
法的作用泛指法對人的行為及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發生的影響。
1.法的規范作用
作為由國家制定的社會規范,法具有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規范作用。這方面的作用可以說是法本身的作用或法的專門作用。
(1)指引作用。法是通過規定人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反法的規定應承擔的責任來調整人們的行為的。調整就是指引。指引作用的發揮以對法的要求的知曉為前提。
【題目】「紅燈停、綠燈行」體現了法的何種作用?( )
A.法的評價作用 B.法的預測作用
C.法的指引作用 D.法的強製作用
【答案】C。中公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指法通過授權性行為模式(權利)和義務性行為模式(禁止性行為和命令性行為)的規定,指引人們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紅燈停、綠燈行」即體現了該種指引作用。故本題答案選C。
(2)評價作用。法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和尺度,具有判斷、衡量人們的行為的作用。法不僅具有判斷行為合法與否的作用,而且由於法是建立在道德、理性之上的,所以也能衡量人們的行為是善良的、正確的,還是邪惡的、錯誤的;是明智的,還是愚蠢的。通過這種評價,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是非標准,從而達到指引人們行為的效果。
(3)預測作用。預測作用是指根據法的規定,人們可以預先知曉或估計到人們相互間將如何行為,特別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如何對待人們的行為,進而根據這種預知來作出行動安排和計劃。
(4)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現為,通過把國家或社會的價值觀念和價值標准凝結為固定的行為模式和法律符號而向人們灌輸占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使之滲透於或內化在人們的心中,並藉助人們的行為進一步廣泛傳播。
(5)強製作用。法的強製作用在於制裁違法行為,它是其他作用的重要保障。通過制裁可以加強法的權威性,保護人們的正當權利,增強人們的安全感。
2.法的社會作用
在階級對立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維護階級統治和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即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
『陸』 法律對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法律的意義很多。在這個時代,因為其他的種種原因,很多人懷疑法律的真正作用,但是法律是有它自己獨特的意義的,法律不因為司法上存在的種種問題而喪失其本來的意義。具體說來,法律的意義有如下幾點:
1.法律的秩序意義。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中起著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證著人類的生存,保證著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國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這取決於人對理性能力的確信。
2.法律的自由意義。法律提供給個人選擇的機會,法律明確行為模式,讓行為人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將個人自由賦予法律的形式,成為法律權利,使自由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最後,法律通過劃定自由的界限,為普遍自由的實現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為了每個人更好地實現自由。
3.法律的正義意義。正義是法律的理想或價值目標,法律通過分配權利義務,懲罰違法犯罪以保障正義,補償受害者以恢復正義。
4.法律的效率意義。在當代,法律對生活的滲透無所不在,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義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顧平等與效率的同時,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實現。
5.法律的利益意義。法律確認利益,通過平衡沖突進行社會控制,解決社會糾紛,平息社會矛盾,恢復社會常態,促進社會發展。
法律的規范的意義也即作用:
是指法自身表現出來的、對人們的行為或社會關系的可能影響,即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明確告訴人們行為的模式與標准,對人們的行為起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的作用.
在公共生活中,法律規范對人們的公共生活的作用主要有:
(一)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夠為人們提供一種既定的行為模式,從而引導人們在法律范圍內活動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並不在於制裁違法行為,而是在於引導人們正確的行為,合法地參與社會生活.
(二)預測作用
法律的預測作用是指法律通過其規定,告知人們某種行為所具有的、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質以及它所導致的法律後果,使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以及他人行為的趨向與後果.
(三)評價作用
法律的評價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夠評價人們行為的法律意義的作用.法律評價的標準是合法與不合法.行為評價標准有法律、道德、紀律等,它們是可以同時適用的.但應該注意的是,既不能用法律評價取代道德評價、紀律評價,也不能用道德評價、紀律評價代替法律評價.
(四)強製作用
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指法律能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違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實施的作用.法律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沒有強製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會降低,預測作用就會被懷疑,評價作用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義,教育作用的效力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五)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過其規定和實施而影響人們思想,培養和提高人們法律意識,引導人們依法行為的作用.
『柒』 法律有何作用
一、法律作用的對象與實質法的作用的實質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1)法的作用是國家權力運行和國家意志實現的具體表現。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所以國家權力是法的載體和支點,法是國家意志這一內容的規范化。(2)法的作用是社會經濟狀況的具體表現。法的作用是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自身力量的體現。法的作用取決於經濟基礎,又服務於社會經濟關系,在一定的社會中,法能否承擔起立法者所賦予它的功能,從根本上說,取決於生產關系或生產方式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取決於立法者的主觀願望。在一定社會中,法律作用的效果能夠顯示該社會經濟條件和經濟狀況。法律作用的效果好,則說明該社會經濟生命力狀況好;反之亦然。法的作用的定義:它是法律對人的行為以及最終對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影響,是國家權力運行和國家意志實現的具體表現,是社會經濟狀況的具體表現。二、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的劃分法的作用包括:(1)法對於人的行為的作用;(2)法對於社會關系的作用。即許多法學作品中講的法的「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我們在講法的作用時,通常僅僅注意法的社會作用而忽視法的規范作用。認識法的規范作用的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助於我們了解法是如何作用於人們的行為的;二是有助於我們將法的社會作用和政策、行政命令、道德的作用作出區別。社會作用是指法律作為社會關系調整器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它是經過法的規范作用而產生的。兩者的區別在於:(1)兩者的考察基點不同。法的規范作用是基於法的規范性特性(法的主體部分是法律規范)進行考察的,即根據法是一種調整人的行為的規范這一基本事實。法的社會作用是基於法的本質、目的和實效進行考察的。(2)兩者的作用對象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對象是人的行為,這里的「人」是指一切社會關系的參加者,包括自然人和社會組織。法的社會作用的對象是社會關系,即人與人的關系及社會化了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技術法規所調整的對象)。(3)兩者的存在方式不同。法的規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法都具有的規范作用;而法的社會作用則依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而形成差別。(4)兩者所處的層面不同。這是由兩者的考察基本不同所決定的,規范作用是社會作用的手段,社會作用則是規范作用的目的,規范作用具有形式性和表象性,而社會作用則具有內容性和本質性。(5)兩者發揮作用的前提不同。實現規范作用的前提是頒布法律,即把法律告訴人們,法就能發揮規范作用;而實現社會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運用、被實施,它要通過人們的法律行為或產生一定的法律關系。前者是在靜態中發生的,後者是在動態中發生的。
『捌』 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
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
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拓展資料
司法是法治社會處於核心地位的糾紛解決機制。從社會秩序維護的意義上說,司法的最基本功能是對社會糾紛進行裁決。但並不僅限於此。
司法在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理念的確立,實現法律價值等方面的功能也不能忽視。換言之,增強司法的社會公信力,司法在發揮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糾紛作用的過程中,還要確立司法的社會價值引領功能。
因為隨著民眾法治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司法判決受到關注,法院的判決,不僅僅是對糾紛的解決與矛盾的化解有著約束力,而且也會在社會大眾對法律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對法律價值理念的認識上產生重要影響,並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指南。
新華網 司法的價值引領功能
『玖』 法律體系的形成對國家,社會有何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夯實了立國興邦、長治久安的法制根基,從制度上、法律上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確保國家一切權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確保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各民族大團結,確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道路,確保國家永遠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前進。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涵蓋了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在各個方面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把國家各項工作納入了法治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法制保障。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日益繁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積極構建,確定了明確的價值取向、發展方向和根本路徑,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拾』 法律對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法律的意義很多。在這個時代,因為其他的種種原因,很多人懷疑法律的真正作用,但是法律是有它自己獨特的意義的,法律不因為司法上存在的種種問題而喪失其本來的意義。具體說來,法律的意義有如下幾點:
1.法律的秩序意義。法律在構建社會秩序中起著主要作用,法律的形成保證著人類的生存,保證著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國家意志在秩序形成中具有重大作用,這取決於人對理性能力的確信。
2.法律的自由意義。法律提供給個人選擇的機會,法律明確行為模式,讓行為人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模式。另外,法律將個人自由賦予法律的形式,成為法律權利,使自由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最後,法律通過劃定自由的界限,為普遍自由的實現提供前提。法律即使限制自由也是為了每個人更好地實現自由。
3.法律的正義意義。正義是法律的理想或價值目標,法律通過分配權利義務,懲罰違法犯罪以保障正義,補償受害者以恢復正義。
4.法律的效率意義。在當代,法律對生活的滲透無所不在,這使得法律的效率意義更加重要。在提倡兼顧平等與效率的同時,法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效率的實現。
5.法律的利益意義。法律確認利益,通過平衡沖突進行社會控制,解決社會糾紛,平息社會矛盾,恢復社會常態,促進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