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關於未按約定交付貨物

合同法關於未按約定交付貨物

發布時間: 2022-02-18 10:38:01

① 未按時供貨按合同法規定如何賠償

未按時供貨按合同法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要對此賠償損失;

根據《合同法》規定: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1)合同法關於未按約定交付貨物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第一百一十九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② 合同法交貨期延誤是如何處理

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的救濟方法:
買賣合同簽訂之後,賣方不按期交貨常有發生,且在國際貿易中是常見的。有時是賣方按時交貨確有困難,這時應及時通知買方,請求買方同意延長交貨期;有時是由於市場行情發生劇烈變化,賣方故意不交貨。而對於買方來說,賣方延遲交貨可能使他遭受巨大的損失。各國法律對這種違約行為均規定了相應的救濟方法。英美法國家從保護買方的利益出發,在法律上對延遲交貨處理十分嚴厲。大陸法系國家對此則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
《公約》未就延遲交貨問題作出具體的規定,但是依照《公約》的規定,賣方延遲交貨如未得到買方的許可,即構成違約,買方可採取下列救濟方法:
(1)當賣方延遲交貨構成了根本違反合同時,買方就可以撤銷合同。在行使該權利時,買方應注意只有在該違約從根本上剝奪了其依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時才可行使該權利。所以,當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可以給他規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他履行義務,如果賣方不在該時間內交貨,或聲明他將不在新規定的額外時間內交貨,買方即可撤銷合同;如果賣方已經交貨,買方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必須在他知道賣方交貨之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作出,否則他就喪失了宣告合同撤銷的權利。所謂「合理」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最好盡快行使。
(2)請求損害賠償。《公約》規定,賣方違約時,買方除了行使其他權利外,還可以同時請求損害賠償。當賣方延遲交貨時,買方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是十分肯定的,即使他已經以賣方延遲交貨為由撤銷合同。附帶說明的是,《公約》對提前交貨也作了具體規定:當賣方在交貨期前交貨,買方可以受領貨物,也可以拒收貨物。
賣方交貨延遲如何救濟,關鍵是看是否構成根本違反合同。若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則可撤銷合同,並請求損害賠償;若未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則只能請求損害賠償。延遲交貨在國際交易中是常見的,賣方要及時通知買方,延長交貨期,買方同意,則可延長,若不同意,則仍必須按時交貨。如何區分賣方延遲交貨是否構成根本違反合同,可從以下兩個案例得到一點啟示和借鑒:
案例一:出售聖誕節食用火雞合同案。買方從國外進口一批供聖誕節出售的火雞,交貨時間為11月底至12月初,而賣方交貨為12月底。由於聖誕節已過,火雞難以銷售,使買方遭受重大損失,導致剝奪了買方根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賣方延遲交貨可以認為是根本違反合同,買方有權撤銷合同,拒收遲交的貨物。
案例二:出售普通肉雞合同案。合同規定賣方應於7月至8月裝運,但賣方9月初才裝運。在這段時間肉雞的市場價格並沒有什麼變化。供銷情況亦正常。在這種情況下,賣方遲延交貨就不能認為是根本違反合同,買方不能撤銷合同。
若買方訂合同時告訴賣方有特定用途,而賣方延遲交貨,則此時構成根本違約,可撤銷合同,拒收貨物。

③ 合同約定交貨地點,沒有約定交貨方式怎麼處理

合同約定交貨地點,但是沒有約定交貨方式的法律規定:

(1)貨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2)貨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貨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

(3)不知道在貨物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貨物丟失的法律規定 :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來賠償,因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貨物滅失的,承運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一條規定:承運人對運因不可抗力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因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第一百四十一條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適用下列規定:

(1)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

(2)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3、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法律、行政法規對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和賠償限額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4、兩個以上承運人以同一運輸方式聯運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應當對全程運輸承擔責任。損失發生在某一運輸區段的,與托運人訂立合同的承運人和該區段的承運人承擔連帶責任。

(3)合同法關於未按約定交付貨物擴展閱讀 :

1、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不可抗力滅失,未收取運費的,承運人不得要求支付運費;已收取運費的,托運人可以要求返還;

2、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輸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收貨人不明或者收貨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貨物的,承運人可以提存貨物;

3、收貨人在約定的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內對貨物的數量、毀損等未提出異議的,視為承運人已經按照運輸單證的記載交付的初步證據。

④ 《合同法》第147條「按照約定未交付」

2種意思抄都對。
在涉及標的物運輸的買賣合同中,出賣人不向買受人移交有關標的物的單證,其性質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當事人可以約定這就是出賣人保留標的物所有權的表示。
在合同對此沒有約定時,按照合同法確立的標的物風險轉移的原則,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以外,是以標的物的交付作為標准,而不與標的物的所有權相聯系。因此,無論出賣人不交付標的物的單證是否意味著所有權的保留,都不影響標的物的風險從交付時起由出賣人轉移給買受人。
望採納,有問題可繼續追問,謝謝!

⑤ 買賣合同賣方未按時交貨,如何承擔違約責任

未按時供貨按合同法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要對此賠償損失;
依據合同法: 第一回百零答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
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
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⑥ 合同法中是否有關於遲交貨的罰款比例

1、合同法中沒有延遲交貨罰款的規定。
2、合同法屬於民事法律,不存在罰款的問題。回如果合同當事人答不履行合同或者未按約定履行合同,需要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對方的損失。
3、延遲交貨,屬於違約行為,交貨人需要向對方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如果因延遲交貨導致購買人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購買人還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交貨人賠償損失。

⑦ 合同法未按時交貨造成乙方不提貨,甲方有權處理貨物嗎

摘要 逾期未提貨,標的物因不可抗力滅失,逾期未提貨的一方應當承擔逾期的違約責任,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如果合同有規定的依合同規定辦。合同沒有規定的,協商解決,協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不可抗力是法律術語,一項免責條款,解作一種人們不能預見、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社會現象客觀情況。自然現象包括但不限於天災人禍如地震、台風、洪水和海嘯;社會現象則包括但不限於戰爭、市政工程建設和其它政府政策。在很多情況中,合約中也會列明如因不可抗力的發生而阻礙賣方的交貨義務或履行合約,違約方可部分或者全部免除違約責任。

⑧ 沒按合同規定交貨被起訴會有什麼後果

沒按合同規定交貨被起訴,一般應按合同約定違約責任條款承擔違約責任。
要區分違約的內容和性質嚴重程度,如沒有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包括沒有按約定時間、約定地點、品質、數量交貨等等;性質嚴重主要看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是否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比如,中秋節前10天送月餅到某指定超市,最後卻在中秋節後送貨,就是根本違約,因為貨物送貨時間錯過銷售季節。一般根本違約那麼就應該承擔委託方全部損失,包括可預期利益的損失。如不構成根本違約,一般就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違約責任一般不超過實際損失30%為限,比如損失100元,那麼違約責任不超過130元。
如果合同對訴訟費的擔負有約定,從其約定。
參考:
1.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違約行為是違約責任的基本構成要件,沒有違約行為,也就沒有違約責任。違約種類:
1)不履行不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屆滿時,合同當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又分為"根本違約"和"拒絕履行"。根本違約是指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拒絕履行又叫履行拒絕、給付拒絕,是指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無正當理由表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
2)不符合約定的履行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屆滿時,仍未履行合同債務。合同中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在債權人提出履行催告後仍未履行債務,就是遲延履行。質量有瑕疵的履行又叫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規定的質量標准,甚至因交付的產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財產的損害。不完全履行又叫不完全給付,是指債務人雖然以完全給付的意思為給付,但給付不符合債務本旨。
3)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其他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主要是指違反法定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的行為。
2.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1條、合同法第107條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
3.根本違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行為,致使該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根本違約的構成要件是一般違約的構成要件,加上因違約行為導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其法律效果是當一方根本違約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4.訴訟費都是先由原告預交,訴訟費用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自願承擔的除外。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共同訴訟當事人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其對訴訟標的的利害關系,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如果雙方就訴訟費由約定,從其約定。

⑨ 請教,合同法中有沒有對未能按期交貨而進行的罰款做出具體規定

1、不是罰款,是違約金,雖然說結果一樣,但是性質不一樣,因為合同回雙方是平等的民答事主體,一方無權對另一方進行罰款,所以,准確說法叫做「違約金」。
2、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並沒有對違約金作出明確的規定,合同強調的是意思自治,只要合同的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都是有效的。所以是由雙方當事人進行約定的。
3、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或者過低的,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增加或者降低(過高與過低的標准:高於損失130%、低於損失70%)。

⑩ 合同法關於逾期交貨的規定


【法律分析】
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未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時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零五條 遲延交付標的物的風險負擔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未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時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
依法治國讀後感600字 發布:2025-07-19 01:15:16 瀏覽:33
自學考試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7-19 00:51:56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