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違約金定金案例分析題
⑴ 經濟法案例分析
凡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允許當事人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1)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同意,並且不因此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訂立經濟合同是當事人雙方遵循協商一致的基本原則達成的協議,所以,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在雙方協商同意、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但是雙方協商同意的意見,只有在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才允許變更或解除經濟合同。(2)由於不可抗力致使經濟合同的全部義務不能履行。所謂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所不能預見,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如地震、台風、海嘯、戰爭等等。由於發生不可抗力的原因,當事人不能預見,也不能避免,因此一旦發和不定期種情況,致使當事人一方漢有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通話當事人變更和解除經濟合同。但當事人必須注意二點:(1)要及時通知對方;(2)要取得上級有關部門的證明。(3)由於另一方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當事人簽訂經濟合同之後,如果一方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合同,就會影響對方的生產經營活動,對方為了避免或減少損失,中得採取其他措施予以補救,保證預期的經濟目的。在這種情況下,經繼續履行原訂的經濟合同,已失去意義,因此,允許解除經濟合同。
⑵ 經濟法,定金與違約金。習題···
1、定金應為2600萬,剩餘的1300隻能算預付訂金。
2、不能同時適用違約金和定金。如版果適用違約金的話只權有520萬元。適用定金的話2600萬元。
3、可能有兩種結果:
適用違約金:本案中可得利益損失650萬元,違約金520萬元,共賠償1170萬元。並返還定金3900萬元。一共返還5070萬元。
或者適用定金雙倍返還:定金2600萬元,並返還原定金3900萬元,一共返還6500萬元。(合同法114條)
⑶ 經濟法當賠償損失和違約金定金同時存在時如何處理
賠償損失 可以和 違約金 或者定金 兩者其一 並存。
賠償損失----性質是:彌補
違約金----性質是:懲罰
定金---性質是:懲罰
同種性質不能並存,不是同種可以並存
⑷ 經濟法簡單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
1答:該行為的性質為承諾。
2答:甲乙公司的合同存在如下的無效部分:第一,定金為合同總額的50%,超過了法律規定的20%的上限,超過部分無效。第二,甲乙約定了雙方遲延履行之時的違約金,又單獨約定了違約金條款。若遇到遲延履行之時,除了支付遲延履行產生的違約金外還要支付20萬的違約金,此約定可能導致違約金額過高,因此,可以請求法院予以適當減少,若超過了法定的違約金比例,超過部分無效。
3.答:甲應向乙主張違約責任,因為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理以及《合同法》第121條之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那麼根據合同的約定,乙違約,應適用違約金條款,支付20萬元違約金。
第二題
1答:乙對甲的抗辯權屬於先履行抗辯權,根據合同法原理及《合同法》第67條之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又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
2答:不可以。根據合同法原理及《合同法》第67條之規定: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第三題
答:1. 可以向侵權人乙主張,其依據為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2.可以向公交公司主張違賠償責任,因為甲與公交公司之間存在客運合同關系,根據《合同法》第302條之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四題
1答:不應得到支持,因為根據現行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除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有服務期約定或者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外,勞動者在辭職時不應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2答:不可以,因為根據現行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勞動者押金,若收取的,應退回。因此單位於法無據。
3答:(1)根據《勞動合同法》第19條之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因此,本案中的試用期最長為6個月,試用期超過4個月是可以的。
(2)試用期工資為不得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⑸ 經濟法合同法則案例分析題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專生效屬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
⑹ 經濟法案例分析 求大神
《合抄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襲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因此乙可以要求甲雙倍返還定金,乙也可以要求甲支付違約金,但是乙只能選擇定金或違約金,不能兩個都選。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乙的利益,乙可以要求甲返還定金並且賠償經濟損失。
⑺ 經濟法 案例分析 求人解答~
這是合同法的案例,不是經濟法的案例。
(10抵押合同從5.8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時生效。
(2)設備轉讓的行為有效,丙公司並不知設備已經抵押,為善意第三人。
(3)定金和違約金不可以同時適用。違約金與定金性質是不同的。定金和違約金只能擇其一而適用,不能同時適用。
呃……很想回答,不過期中考試懸在頭上,不能細解了。
搜了一下,發現網上有這個案例的詳解。參見:
http://www.nc14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1434
⑻ 法律關於定金 違約金試題,求答案詳細分析
要理解一個前提:
1、既約定了定金,又約定了違約金的,可以選擇適用,但不能疊加。也就是說,存在定金和違約金的,只能適用一樣。
2、損失超過違約金或定金的,超過部分,可以要求賠償。
3、當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未履行部分所佔合同約定內容的比例,適用定金罰則。
題中可知,定金25萬,違約金基數沒說清楚啊,損失35萬
B:定金25萬返還,損失35萬賠償,共計60萬;這個沒問題
C:如果選擇定金條款且沒有給乙方造成損失,那麼根據擔保法規定,定金不能超過合同主金額的20%,超過部分無效,並按照完成比例適用定金法則,則應該返還25+總金額20%(總金額應該是100萬,則是20萬)*(未履行合同比例2/5)=25+8=33萬,應該這么算的。
D:如果沒有損失,那麼按照最多的計算:
則最多的應該是已經支付的定金+違約金=25萬+違約金=25+30=55萬。
所以,BCD,感覺條件不夠清晰。
⑼ 經濟法案例分析題
1、(1) 增加註冊資本的決議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因為盈餘公積轉增資本後,剩餘盈餘公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0%。本案中,顯然如果轉增資本,盈餘公積將只剩注冊資本的10%,不符合公司法的規定。
(2) 指出要點(2)中存在哪些與法律不符的問題?
答:上市公司應在次年4月30日前披露上年度財務報告。
上市公司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或錯誤發表意見。
本案中,財務報告披露時間遠遠超過法律規定時限,且財務報表嚴重失實,上市公司管理層與審計的注冊會計師都負有責任。
(3) 從要點(3)的內容看,該公司和主管稅務機關的做法是否合法,為什麼?
答:納稅人使用計算機記賬的,應當在使用前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會計核算軟體、使用說明書及有關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本案中,上市公司未報送備案,將受到處罰。
2、(1) 合同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給付25萬元定金是否合法?說明理由。
答:合法。在合同中可以雙方約定定金條款。同時約定定金與違約金的,可以選擇其中之一執行。
(2) 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解除合同是否合法?說明理由。
答:合法。合同訂立後,一方可以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在雙方同意後,合同可以解除。本案中,甲公司未同意解除合同,所以合同不得解除。
(3) 甲公司要求增加違約金數額依法能否成立?說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在合同訂立違約金數額遠低於受損金額時,可以酌情增加違約金數額。
(4) 甲公司要求乙公司繼續履行合同依法能否成立?說明理由。
答:可以依法成立。對於違約行為,可以採取繼續履行、補做、支付違約金等方式來進行賠償。
⑽ 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題 急求專業人士的答案~~~~~~~~~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