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普法課件
❶ 農村群眾關於新婚姻法法制教育講稿
報告的話復應該條理明確些。制
分幾部分就可以。
1 什麼是婚姻法 簡單介紹一下
2 婚姻法涉及到得內容 、范圍
3 婚姻法的 普及 的意義 和作用
4 最後希望大家加強法律意識,學習法律 ,了解法律,遇到問題運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簡單的總結一下就可以了)
具體的內容你要自己寫嘍,嘿嘿。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你
❷ 婚姻法普法主體是什麼
這是不可能的,新的法律修改和司法解釋都不會改變一夫一妻制的原則!《婚版姻法》明確權規定,我國實行一夫一妻的制度。這一制度包括以下含義:(1)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一夫一妻制的特徵在於婚姻關系在一男一女之間產生,任何人不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偶,禁止同性結婚。(2)已經結婚者在配偶死亡前或者離婚前不能再行結婚。但並不是說一個人一生只能結一次婚。(3)法律禁止重婚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一切公開的、隱蔽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兩性關系都是非法的,是法律禁止和取締的,對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應當視具體情況予以民事制裁或刑事制裁。
❸ 「七五普法」看圖秒懂什麼是夫妻共同財產
定義
法定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夫妻雙方婚前或婚後未對夫妻財產作出約定或者約定無效的情況下,直接適用法律規定的夫妻財產制度。我國《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採取的是法定財產制與約定財產制相結合的制度,並明確規定,在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才適用法定財產制。法定財產制中又可分為法定共同財產制和分別財產制,剩餘共同財產制,聯合財產制等。根據我國新婚姻法規定,我國的法定財產制包括了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定婚後所得共同制和第十八條規定的法定特有財產制。[1]
婚姻法第十七條對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應歸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范圍作出了規定,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
《婚姻法》
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的工資、獎金收入及各種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補貼;
(2)生產、經營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指的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擁有的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或雙方因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所得的財產。對於繼承遺產的所得,指的是財產權利的取得,而不是對財產的實際佔有。即使婚姻關系終止前並未實際佔有,但只要繼承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繼承的財產也是夫妻共同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6)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
(7)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
(8)發放到軍人名下的復員費、自主擇業費等一次性費用的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應得部分夫妻共有。[2]
第十八條對應為夫妻一方的財產范圍作了規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❹ 跪求東華大學倪萬英大姐的婚姻法課件~!告訴我她用的是哪本書也可以昂~~
倪萬英大姐從來不會拷給學生課件的,相信我~ 姐們就是這么過來的,版考試你絕對不用權擔心,只要按照她的考點背背。她一般考型很初級的,填空題(很基礎),選擇題(也很基礎,而且單選),案例分析(大多是可是課上講過的題目)
❺ 《婚姻法》不保護愛情只保護財產。婚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婚前普法很重要。
婚前找對人很重要,找對人後好好珍惜好好相處也很重要,如果一味以婚姻法來衡量雙方的關系,最終結局就是不保護愛情只保護財產。
❻ 進行普法宣傳,要講民法典的合同編,ppt應該怎麼做
文檔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前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壹:民法典是什麼目錄貳:出台的背景及歷程叄:重點及新內容的解讀第壹部分民法典是什麼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中文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時間:2016-2020年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時間:2020年5月28日施行時間:2021年1月1日 通過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編:總則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合同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第四編:人格權第五編:婚姻家庭第六編:繼承第七編:侵權責任附則第貳部分出台的背景及歷程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