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與法心理訪談啃老

社會與法心理訪談啃老

發布時間: 2022-02-20 02:45:09

A. 看社會與法頻道的心理訪談:媽媽我恨你的感悟

沒看到。

B.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哭訴:父母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翱翔,為何

說到啃老,不管是父母輩的人還是年輕一輩的人,都很唾棄這種行為。父母養大一個孩子,最後不僅沒能迎來幸福晚年,還背負了一個「巨嬰」的負擔,著實讓人生氣。

33歲女大學生啃老十年,稱父母欠我一個道歉

央視出品的《心理訪談》曾經有過這么一個節目,說的是一位在家啃老10年的女大學生范成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

范成金23歲大學畢業,出去工作過幾個月,後來因為性格原因辭職回家,一待就是10年。這10年裡,她都沒有經濟來源,依靠啃老過日子。年邁的父母嘗試過趕她出門上班,但都沒有用。

說起自己啃老,范成金認為父母有很大責任,她說父母從小就喜歡打擊自己。小時候她喜歡設計和科學,還曾經自己設計並做了一雙鞋子給父母看。結果父母一頓罵,說她不務正業,還揍了她一頓。

范成金認為是父母的貶低打擊式教育讓她自卑,患上了社交恐懼症,不敢出去工作。面對鏡頭,她哭訴:父母欠我一個道歉,他們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翱翔。

這其中究竟孰是孰非?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范成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一言兩語也難以說清楚。范成金怪父母從小打擊她,讓她變得自卑敏感,和別人社交都會覺得緊張,最後乾脆就不進入社會了,在家啃老。

雖說范成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確實不對,但這不是她啃老的理由。就算是得到了父母的道歉,范成金真的能克服社恐嗎?答案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說,與其抱怨父母,不如想辦法克服眼前的困難。

但通過范成金的經歷,我們也不難看出,父母「打擊式」教育的弊端:

①影響孩子自尊心

父母的貶低和打擊,對孩子的人格完整不利,會讓孩子感到得不到尊重。長時間被父母貶低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會降低,覺得自己很差勁。比如《少年說》這檔節目里,曾經有一位名為璟頤的女孩,上台吐槽自己的母親總是打擊自己:「你總是打擊我,會讓我覺得我自己很差勁。」

育兒寄語:

中國父母的貶低式教育,除了語言暴力外,還有否定孩子的自謙。比如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父母都會自謙一番,說孩子平時很笨的,這次只不過走了狗屎運。總而言之,父母應該要拋棄這種想法,孩子聰明厲害,就要多誇獎一下,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在只擅長的領域繼續前進。

C. 心理訪談的主持人介紹

姓名: 阿果所在單位:中央電視台 十二頻道《心理訪談》
職業: 主持人
出生: 6月7日
出生地: 四川省大涼山
族別: 彝族
主要 工作經歷:1994年 —2002年中央電視台《半邊天》欄目
2002年—2004年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
2004年—現在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心理訪談》欄目
欄目箴言: 打開心靈之門,傾聽心理故事,倡導快樂人生。心理的故事一旦打開——比天空更廣闊,比海底更深邃,比我們看到的世界更讓人回味無窮。 女,文學博士,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欄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曾任《山東文學》雜志社編輯,山東電視台《道德與法制》欄目、全國普法辦公室與山東電視台合辦的《金劍之光》欄目製片人、主持人,中央電視台《講述》欄目主持人。曾短期兼任《社會經緯》、 《新聞調查》欄目主持人和出鏡記者。
1995年獲得中央電視台主辦的「金士明杯」第二屆全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社教類金獎。
2001年獲得第五屆「金話筒獎」。
1996年、1998年兩次獲得「金劍獎」全國優秀法制節目主持人獎。1995、1999年分別獲得第二屆、第四屆金話筒獎銀獎。
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編輯」。作為策劃人和撰稿人、主持人參與製作大型系列節目《法治中國》,獲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參與2003、2004年度中國記者風雲人物推出活動,擔任央視記者節特別節目主持人、撰稿人,其中03年度的節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特別節目類一等獎。 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1996年到中央電視台工作,先後在《半邊天》欄目和《生活》生活欄目擔任編導。
2001年到《講述》欄目任編導,後擔任該欄目主編。
2004年10月開始參與《心理訪談》欄目的籌備工作,並擔任主編。
寄語: 讓每一個心靈,都有一個休息的港灣;讓每一段人生,都更加精彩和成功。

D. cctv12《心理訪談》是在哪年哪天開始播出的

觀察心理個案 打開心理話題 探索心理路徑 促進心理健康 實現和諧人生
請觀眾朋友們注意: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名牌欄目《心理訪談》
首播時間: 每日 11:15
重播時間是次日的: 14:45 23:25
就是說心理訪談的首播和重播時間都改變了,上午的比以前提前是20分鍾,下午的提前了40分鍾,晚上的比以前晚了15分鍾。
隨著我們的社會進入了新的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常常使人們處於失衡狀態,個人的亞健康情緒及亞健康心理的積累,以至於有人說: 「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而誘發的眾多的社會矛盾也與此密切相關。為此,央中央電視台在新開播的社會與法頻道(12頻道),經過精心策劃和准備,全新打造出了中央電視台唯一一檔大型日播心理欄目《心理訪談》,同時,這也是全國第一檔現場個案訪談的心理欄目。也將為那些極需要撫慰與疏導的心靈找到一個可以棲息的家園。

E. 女大學生畢業後啃老十餘年,接受采訪為何說是父母害了自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幾乎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只是這樣的心願有多少能夠實現呢?為了促使子女成龍成鳳,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選擇了打壓式的教學方法,常常抱怨子女一事無成,可是他們並未想過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最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都取決於父母最開始的教育。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那樣的人。

教育孩子,首先是要教育他們成為一個“健康”的人,這個“健康”,不僅是指身體健康,更是指心理健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換位思考,用更宏觀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親手把孩子用來飛翔的翅膀掰斷。

F. 央視法制頻道一線欄目有幾個女主持人

沙瑪阿果,中央電視台法律頻道《心理訪談》節目主持人 。畢業於成都的西南民族大學。她是四川大涼山彝族的後代,姓沙瑪,因家裡人都親昵地稱她的名字阿果,到中央電視台後就這樣叫開來。
路晨,女,吉林長春人。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在《大家看法》、《一線》欄目,擔任主持人、編導等工作,致力成長為集采、編、播多種才能於一身的復合型主持人。
元元,女,漢族。1992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本科,同年進入中影公司任德文翻譯,1994年調入北京電視台,先後擔任記者、主持人、製片人、副主任等職務。中央電視台法制節目主持人
張小琴,山東萊蕪人,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央電視台《講述》、《心理訪談》主持人。《道德與法制》欄目士山東電視台和全國法制節目中唯一一檔連續播出14年的名牌欄目,目前該欄目已連續8年獲得國家級政府獎一等獎。
CCTV-12法制頻道的《庭審現場》欄目節目主持人齊奇
張越,1965年10月出生於北京,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1988年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
1989年,在北京財會學校任教。在此期間做了一段時間的自由撰稿人,並開始嘗試電視編劇,參與了《我愛我家》、《臨時家庭》等電視劇的編劇。1995年底,擔任中央電視台《半邊天》節目主持人。2004年3月29日,擔任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音樂人生》欄目主持人。後為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夜線》欄目主持人。2006年,獲得「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榮譽稱號[2] 。2010年,再次獲得「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榮譽稱號。

G. 有什麼關於心理訪談之類的節目

大型心理欄目《心理訪談》
觀察心理個案 打開心理話題 探索心理路徑 促進心理健康 實現和諧人生
請觀眾朋友們注意: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名牌欄目《心理訪談》的播出時間09年更改了:
現在的播出時間是:
首播時間: 每日 11:15
重播時間是次日的: 14:45 23:25

H. cctv12心理訪談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抄名牌欄襲目《心理訪談》的播出時間更改了:

現在的播出時間是:首播時間: 每日 11:15

重播時間是次日的: 下午 14:45 和 晚上 23:25

就是說心理訪談的首播和重播時間都改變了,上午的比以前提前是20分鍾,下午的提前了40分鍾,晚上的比以前晚了15分鍾。

I. 求cctv12心理訪談節目的聯系方式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的
中央電視台12頻道 - 建立「社會與法」頻道,是中央內對「法治」的容實施和「德」治國之道和建立「和諧社會」,並採取重大舉措的目標。 「

」公民公正的公共服務「是」「的核心理念和訴求的渠道。

」社會與法社會與法「頻道以穩定社會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為構建和諧社會,她補充說,迎接黨和國家建設和發展,需要滿足在社會生活中公民的需求。「社會與法」頻道將努力實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力求好看,有用的,它會依靠央視通信資源長期的積累,我們觀察社會,倫理,法律,為各種節目形式的新聞的主要內容,特點,訪談,直播,電視等地建立了道德觀渠道活躍和生動的形象,保持通道迷人的魅力。播出欄目道德觀察(日播版)今日在世界劇場戲劇的視野半徑法第一線的法律講堂時空規則,說天網法庭心理訪談自白

J. 33歲女大學生,在家啃老十年,現在怎樣了

老生常談的教育,茶餘飯後的子女,永遠是父母談論的重心。可是,又有多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最後化成現實呢?時間在流逝,那些頑固的父母卻從未消失,有的常常抱怨子女一事無成的父母,從未想過是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沒有人天生就是無用的,也沒有人天生就是不聰明的,所有的孩子,最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都取決於父母最開始的教育。

2、與父母關系嚴重不和,難以化解裂痕

言語的好壞影響兩個人關系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惡劣的言語變多,雙方的關系只會變得更加不和諧,難以重修。

3、童年產生陰影,容易導致一事無成

童年與父母的相處能夠影響未來人生的走向,對於一個從小受到父母大家孩子來說,這種打擊言語只會成為一種壓力和阻力,使孩子無法前行,嚴重將導致一事無成。

03如何避免"打擊式"教育?

1、父母要多檢討自己的教育,不要自欺欺人

為人父母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無論好與壞,都需要從孩子身上獲得反思,只有真正去深思教育的內涵,才能有助於孩子發展,而不是自欺欺人鑽牛角尖,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

2、不要讓拙劣的言語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惡劣的言語很容易成為打擊人心裡設防的利器,對於擁有脆弱心靈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和講話,避免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3、尊重孩子的成長和選擇,給予支持和贊美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和贊美的話,每個父母都需要做出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好,尊重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選擇,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

結語: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脆弱的,不要讓打擊成為毀掉孩子一生的利器,只有尊重和理解才能給予他們更好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熱點內容
民法繪畫 發布:2025-07-17 19:45:23 瀏覽:311
看不見的客人錄音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19:41:38 瀏覽:568
10法規一建 發布:2025-07-17 19:18:33 瀏覽:384
虎門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17 19:13:29 瀏覽:293
金融公司跑路員工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19:12:51 瀏覽:59
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修改 發布:2025-07-17 19:11:05 瀏覽:478
刑事訴訟法三百五十八 發布:2025-07-17 19:06:51 瀏覽:813
保證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發布:2025-07-17 18:59:43 瀏覽:710
記賬憑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18:59:33 瀏覽:514
法院歸人大 發布:2025-07-17 18:40:33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