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關於合同法邀約案例

關於合同法邀約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2-24 15:28:34

A. 合同法案例 要約還是要約邀請,急

甲公司3月5日的傳真為要約邀請,乙公司的回復才為要約。
合同未成立,不承擔違約責任。
3月30日表明乙公司的要約為附有有效期限,過了3月30日對乙公司無法律約束力。

B. 合同法案例高手給回答下!

這個案例很麻煩,以前看到過類似的案例。
我說我個人看法。
1、這個尋物啟事按照合同法的角度理解應該屬於邀約的一種。並且條件齊全。對方聯系了他實際上也就是應邀了。並表示雙方對邀約的內容沒有異議。表示邀約合同成立。一方給物,一方給錢。
2、但是就民法的基本原則來看,拾到物的取得是非法的,歸還是拾到者的應盡義務。歸還拾到物給失主本身就是法律所提倡的文明行為,法律在適用的時候必須加以發揚和傳承這種精神。以提高社會素質和文明。所以鼓勵是不給於報酬的無償歸還。
3、本案處理的最終方法,是採取協商或者折中的辦法。本案中,拾到人張某本身具有法律上的歸還義務而不論是否有報酬。李某呢,本身自己主動自願的報紙上發布了邀約,明確的表示給予酬勞。那麼張某歸還了拾到物,李某應該兌現自己邀約中的承諾。
所以就此案的判決,我個人看法如下。
1、協商解決,給予大家雙方都認可的一定金額的報酬。
2、協商不一致的情況下,李某應該承擔該邀約的履行。

C. 合同法案例 要約與承諾 求解

1、不能,此非民事活動,未產生民事法律關系。
2、成立。
3、買賣合同已成立,錢某違約,張版某可請求繼續權履行。
4、不能,其並未作出競拍的意思表示。
5、可以,的士屬特殊的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旅客攔車搭載,即視為承諾,合同即告成立。
6、A邀請B要約C要約D邀請E要約
要約與要約邀請關鍵區別在於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內容。

不知是否正解,敬請高手解答,我也順便學習一下。

D. 合同法要約案例

很好理解啊,案例一甲和乙的函電才是要約,寫明了價格等要件。加工廠只向乙作出承諾,內並以容此承諾拒絕甲的要約。
這個案例無非就是分清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案例一中加工廠向甲和乙的發函為要約邀請,
而案例二,例子中已經說明是建築公司向甲和乙發出要約,根據合同法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雖然沒有承諾,乙已經做了准備工作,即發貨給建築公司。建築公司無權拒收,如拒收則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需要賠償乙的運費等損失。
在現實中,案例二的情況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E. 關於合同法的幾個案例

你好,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就合同行為而言,一個有效的合同必須:1、締約當事人具內備相應容的民事行為能力。2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達成合意。3、按法律規定需要具備相關形式要件的,符合形式要件。而根據我國法律,未成年人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顯然買昂貴的戒指屬於大宗交易,超出了其民事行為能力范圍。故該合同因締約當事人欠缺相應行為能力而屬於效力待定的合同,需由其法定代理人(監護人)追認,合同方為有效,拒絕追認的,合同無效。

F. [CPA經濟法 合同法總則]關於要約與要約邀請的案例

1.不是取決於法官。要約,有自己的構成要件。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回意思答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被告的函電中稱:「我公司急需標號為150型號的水泥100噸,貴廠有貨,請速來函電,我公司願派人前往購買。」這里只有標的物,其價款和數量都不確定,即內容不確定,所以不構成要約,只是要約邀請。是希望看到函電的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

2.如果這題中沒有說\"將派人前往購買\",也仍舊是要約邀請,不是要約。因為被告的函電中稱:「我公司急需標號為150型號的水泥100噸,貴廠有貨,請速來函電。」這里只有標的物,其價款和數量都不確定,所以不構成要約,只是要約邀請。

G. 案例分析:關於要約和要約邀請及承諾:

A公司和B公司之間的合同成立。因為「B公司派張三來洽談,看貨後表示價格的問題需要回去商量,如果決定購買,5天內帶款提貨,如果5天內未做表示,A公司可以另賣他人。A公司給予認可」。所以,這就構成A公司對B公司的承諾,因此合同成立。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是一種事實行為,要約邀請人不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要約是指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一種法律行為,一旦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發出要約的人成為要約人,接受要約的人稱為受要約人。

(7)關於合同法邀約案例擴展閱讀

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

1、因錯誤陳述或欺詐構成締約過失責任。

2、要約邀請中的特別條件可以進入合同,構成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3、要約邀請的內容未能進入合同之中,在雙方對合同條款的理解產生爭議的時候可以對合同的解釋起到證據的效力。


H. 合同法要約案例分析

*5月2日勝利傢俱廠發出的函件。屬於要約,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產生效力。專

*5月4日A機關發出屬的函件。屬於對要約的實質性變更,因為對價格,數量,期限的變更屬於對合同條件要約的實質性變更。法理上,屬於反要約,必須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具有效力。合同條件為:訂購桌椅300套,同時提出每套桌椅800元,10月底將貨一次送到A機關,屬於合同重要條款。

*5月6日勝利傢俱廠發出的函件。屬於對要約的實質性變更,因為對價格,數量,期限,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的變更屬於對合同條件要約的實質性變更。法理上,屬於反要約,必須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具有效力。價格由1000元每套變為900元每套。

*5月8日A機關發出的函件的法律效力。這種接受對方主要合同條件的行為,稱為「承諾」。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邀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為案例中的承諾以傳真方式作出,承諾期限自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是開始計算。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

必須指出,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時,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所以,最好歸納整理相關的文件,形成一份合同為宜。

I. 關於要約、要約邀請、承諾的案例題

1、一萬酬金的許諾是要約。拾得物品的人歸還的行為,是承諾。合同生效。
2、D。這屬於普通的合同糾紛,讓他們去法院通過訴訟來解決。

熱點內容
企業安全責任法律 發布:2025-07-14 21:38:34 瀏覽:376
2016厚大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7-14 21:35:14 瀏覽:711
人民陪審員條例 發布:2025-07-14 21:35:10 瀏覽:944
新勞動法對拖欠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14 21:34:58 瀏覽:35
焚燒爐工藝技術條例 發布:2025-07-14 21:34:13 瀏覽:508
支部學刑法 發布:2025-07-14 20:59:09 瀏覽:597
湖北省應城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14 20:57:21 瀏覽:923
檢測體溫法規 發布:2025-07-14 20:46:58 瀏覽:216
社會與法情磨 發布:2025-07-14 20:46:57 瀏覽:10
齊齊哈爾法院網 發布:2025-07-14 20:35:26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