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裁員賠償
『壹』 裁員應該賠多少
公司應當支付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為一個月工資的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1)勞動合同法裁員賠償擴展閱讀
由於裁員是用人單位的原因造成的,勞動者沒有過錯,因此如果勞動者符合以下四個條件之一的,就不得被裁減: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014年12月31日,國務院法制辦對外公布《企業裁減人員規定(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明確禁止裁員的六種范圍,其中包括孕期女職工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的職工等。
比起1994年的《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中對於「不得裁減人員」規定的四類情況,本次的意見稿的禁止裁員的范圍擴大至六類。
與1994年的規定相比,增加的兩類禁止裁員的范圍分別為「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以及「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貳』 裁員賠償金如何計算
企業裁員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進行法定裁員,經濟補償金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滿六個月,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處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且不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叄』 新勞動法-裁員賠償
工作年限補償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一個月工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一個月雙倍工資,共3個月工資。
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祝你順利。
『肆』 公司突然裁員我應該得到多少賠償
摘要 合法裁員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員,需要支付經濟性補信。非法裁員為未按照法律規定易,是需要支付賠信金的。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裁員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經濟補債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伍』 勞動法裁員補償是按照N+1 的補償來賠償的嗎
單位進行裁員是否有補償,分以下三種情況:
1、違法解除。單位辭退你,沒有任何合法理回由,應答該支付你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也就是2N;
2、合法解除。用人單位有合法理由,解除勞動合同符合《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的,應該支付你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本人工資,N;符合《勞動合同法》第40條,並且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的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俗稱N+1;
3、無補償合法解除的情況。如果你存在《勞動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的情況例如嚴重違反公司制度、給公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被判刑等情況,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你補償或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