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392條

合同法第392條

發布時間: 2022-03-05 11:53:54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四條第第項規定是什麼樣

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釋義】本條是關於法定解除合同的規定。法定解除,指合同生效後,沒有履行或者未履行完畢前,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解除條件出現時,行使解除權而使合同關系消滅。法定解除與約定解除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其區別表現在,法定解除是法律直接規定解除合同的條件,當條件具備時,解除權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權,將合同解除;而約定解除是雙方的法律行為,一方的行為不能導致合同解除。其聯系表現在:約定解除可以對法定解除作補充。比如約定違反合同中的任何一項規定,不論程度如何,均可解除合同。本條規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有: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目的的何謂不可抗力,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能預見,指行為人主觀上對於某一客觀情況的發生無法預測。對於某一客觀情況的發生可否預見,因人的認知能力不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各異,預見能力必然有差別。因此,不可預見,應以一般人的預見能力作為判斷標准。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表明某一事件的發生具有客觀必然性。不能避免,指當事人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避免事件的發生。不能克服,指當事人在事件發生後,盡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克服事件造成的損害後果。客觀情況,指獨立於當事人行為之外的客觀情況。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是對不可抗力范圍的原則規定,至於哪些可作為影響合同履行的不可抗力事件,我國法律沒有具體規定,各國法律規定不盡相同,一般說來,以下情況被認為屬於不可抗力:
1.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包括地震、水災等因自然界的力量引發的災害。自然災害的發生,常常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需要解除合同。比如,地震摧毀了購貨一方的工廠,使其不再需要訂購的貨物,要求解除合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各國都承認自然災害為不可抗力,但有的國家認為自然災害不是不可抗力。因此,在處理涉外合同時,要特別注意各國法律的不同規定。
2.戰爭。戰爭的爆發可能影響到一國以至於更多國家的經濟秩序,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
3.社會異常事件。主要指一些偶發的阻礙合同履行的事件。比如罷工、騷亂,一些國家認為屬於不可抗力。
4.政府行為。主要指合同訂立後,政府頒布新的政策、法律,採取行政措施導致合同不能履行,如發布禁令等,有些國家認為屬於不可抗力。不可抗力事件的發生,對履行合同的影響可能有大有小,有時只是暫時影響到合同的履行,可以通過延期履行實現合同的目的,對此不能行使法定解除權。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當事人才可以解除合同。
二、因預期違約因預期違約解除合同,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預期違約分為明示違約和默示違約。所謂明示違約,指合同履行期到來之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肯定地向另一方當事人表示他將不履行合同。所謂默示違約,指合同履行期限到來前,一方當事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另一方當事人在履行期限到來時,將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而其又不願提供必要的履行擔保。預期違約,降低了另一方享有的合同權利的價值,如果在一方當事人預期違約的情況下,仍然要求另一方當事人在履行期間屆滿才能主張補救,將給另一方造成損失。允許受害人解除合同,受害人對於自己尚未履行的合同可以不必履行,有利於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三、因遲延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遲延履行,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間屆滿,仍未履行合同債務;或者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債務人在債權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後仍未履行。債務人遲延履行債務是違反合同約定的行為,但並非就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可以解除合同:(一)遲延履行主要債務所謂主要債務,應當依照合同的個案進行判斷,一般說來,影響合同目的實現的債務,應為主要債務。比如買賣合同,在履行期限內交付的標的物只佔合同約定的很少一部分,不能滿足債權人的要求,應認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有時,遲延履行的部分在合同中所佔物質比例不大,但卻至關重要,比如,購買機械設備,債務人交付了所有的設備,但遲遲不交付合同約定的有關設備的安裝使用技術資料,使債權人不能利用該設備,也應認為是遲延履行主要債務。(二)經催告後債務人仍然不履行債務債務人遲延履行主要

②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的規定是什麼

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內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容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③ 當事人提前履行合同是否構成違約

應該按合同約定履行合同,沒有按合同約定的時間履行合同,包括遲延履行也專包括提前屬履行,這也是違約,一般情況下可視具體情況確定是不是承擔違約責任,相關法條:
《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十二條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32條內容是: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專或者約定不明確屬,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⑤ 合同法第39條

第三十九條復 採用格式條款訂制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格式條款,是由於某些行業進行頻繁地、重復性地交易的過程中為了簡化合同訂立的程序而形成的。這些行業一般是發展較大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往往具有壟斷性。

使用格式條款的好處是,簡捷、省時、方便、降低交易成本;但其弊端在於,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一方往往利用其優勢地位,制定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交易對方的條款,這一點在消費者作為合同相對方時特別突出。
因此,合同法本條第一款規定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在擬定格式條款以及在訂立合同時應當遵循的原則和義務。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9條 內容

本條規定了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違約責任。(指:按合同約定當事版人一方應當權支付價款或者報酬而未按時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另一方所擁有的權利);

A: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其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報酬,並可以請求其承擔其它適當的違約責任。
B: 當事人一方遲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除已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外,還應當承擔其它違約責任,如支付違約金、賠償逾期利息。

⑦ 合同法110條規定....

第一百一十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內求履行,但有下容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三)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該條規定的是違約責任及除外情況,提到非金錢債務其實是和金錢債務相對,非金錢債務其實就是行為,即該合同之債的內容是行為.

⑧ 請問當事人提前履行合同是否構成違約

你的問題在我國合同法中有如下規定:

第七十一條 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但提前履行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所以你的情況應該分別對待,看到底是不是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另外,我國<合同法>對合同之債的履行順序主要有以下規定: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

二、 先履行抗辯權: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三、不安抗辯權

第六十八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⑨ 《合同法》第91條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第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專; (二)合同解除;屬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熱點內容
江蘇靖江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9 10:51:56 瀏覽:338
無錫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9 10:48:15 瀏覽:768
行政訴訟法主席令 發布:2025-07-09 10:42:44 瀏覽:639
給別人證明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9 10:42:10 瀏覽:324
番禺區人民法院立案庭電話 發布:2025-07-09 10:32:50 瀏覽:589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年度注冊登記表 發布:2025-07-09 10:29:28 瀏覽:936
刑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 發布:2025-07-09 10:28:42 瀏覽:587
高等院校精品課程教材企業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09 10:25:10 瀏覽:457
新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7-09 10:17:09 瀏覽:643
羅湖法院鍾法官電話 發布:2025-07-09 10:15:36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