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是不是我國主要的部門法
Ⅰ 我國經濟法部門里首先應該制訂的是什麼法
那就該是經濟法了因為經濟法是法律、法學體系中最年輕的"法種"。就世界范圍看,不過八九十年的歷史,在我國也只有十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奴隸製法,還是封建製法,都有不少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甚至還有一些單行法規。但它們充其量也只是廣義經濟法的某種歷史形態。它們既不是現代的經濟法,更不是獨立科學意義上的經濟法。現代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繼而發展於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法理所當然地應發生在資本主義矛盾最集中最激化的地方。一般都認為它最早產生於德國,時間大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法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備經濟法"("經濟統製法"),30年代的"危機對策法",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後"復興經濟法"幾個階段。20年代,俄國在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適應國家組織管理經濟生活的需要,於頒布《蘇俄民法典》前後,也頒布了許多經濟法規。
一、經濟法的概念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二、經濟法調整的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類經濟實體在組織領導、經營管理和協調發展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
(一)國家經濟管理關系
經濟管理關系即縱向經濟關系。包括國家(國家機關及其授權組織)對企業、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的宏觀經濟管理關系以及企業等社會組織自身的微觀經濟管理關系,比如稅收、金融、物價調節、土地規劃等等。
(二)經營協調關系
經營協調關系,即專指經濟法所調整的那部分橫向經濟關系。這一概念與經濟協作關系概念不同,它包含著經營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經濟競爭關系。大體上說,經濟法主要調整由國家計劃制約的、由國家直接管理的,或涉及全局利益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關系國計民生的經營協調關系。橫向經濟關系包括經濟聯合關系(如企業間的合並、兼並),經濟協作關系(聯營中的合同型聯營)和經濟競爭關系。
(三)組織內部經濟關系
組織內部經濟關系,是指在企業等組織內部各組織之間所發生的一些重要的縱向經濟關系和橫向經濟關系。主要指有關內部領導體制、經濟責任制、內部承包、內部經濟合同、經濟核算制等方面發生的關系。
(四)涉外經濟關系
涉外經濟關系,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營協調關系,比如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
(五)其他應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
三、經濟法的本質
經濟法的本質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一般意義上的階級性;二是指它不同於其他法律部門的法律屬性。中國經濟法作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在總體上也體現著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其不同於剝削階級法律的應有的階級性。我們所述的經濟法的法律屬性,是經濟法不同於其他法律部門的本質和功能。
(一)經濟法是綜合、系統調整法:首先,經濟法在調整對象上包括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環節和部門。其次,在調整方法上綜合運用行政的、民事的乃至刑事的調整方法。
(二)經濟法是平衡協調法 :經濟法的立法和執法從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調整具體經濟關系,促進實現社會整體目標與個體利益目標的統一,比如稅收的法律規定。
(三)經濟法是經濟集中與經濟民主對立統一的法 :經濟法是保護個體利益和社會全體利益相結合的法律。
(四)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傳統的行政法的主旨思想是"行政權力本位"。傳統民法是以個體為本位,以權利為主導,即以"個體權利本位"作為自己的主旨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是以社會責任為最高准則的。無論國家還是企業,都要首先對社會負責。在對社會盡責的基礎上享受權利、獲得利益。社會責任本位絕不是什麼"企業義務本位"。因為它要求國家和企業都要對社會負責。"社會責任本位"思想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
四、經濟法的形式(經濟法的淵源)
(一)憲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規
(四)地方性法規
(五)部門規章
(六)司法解釋
(七)國際條約或協定(限於我國參加制定或認可的)
五、經濟法的體系
經濟法的體系大致分為三大部分:經濟組織法、市場運行法、經濟保護法和經濟監督、調控法。
Ⅱ 有哪些是屬於經濟法法律部門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在適度干預經濟和管理市場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盡管各國法學界對經濟法的理解不盡一致,但在實踐中均認為國家對市場經濟的適度干預和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從各國的實踐看,經濟法大體可以包含兩個部分:
—是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的法律,如 《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 等,其目的在於禁止限制競爭行為;
二是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保障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12是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包括 《預演算法》、《審計法》、《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計劃法》、《物價法》、《經濟穩定增長法》 等。這類法律主要是擬訂國家間接調控經濟的規則,確認和規范國家機關於預經濟的地位和職責許可權。
拓展內容:
民商法法律部門
民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及商串關系或商事行為的法律規范。我國BaU尚無較完整的民法典和商法典作為其軸心的法律規范,而僅以《民法通則》作為民法部門的基本法,並輔之以若干單行民事和商事法律。主要有《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擔保法》、《公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證券法》、《海商法》等等。
Ⅲ 我國經濟法的理念中的主導思想是什麼
我國經濟法的理念中的主導思想是社會利益。
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經濟法的獨立地位: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Ⅳ 經濟法包括哪些法律
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個人投資法、證券法、票內據法、破產法容、金融法、保險法、房地產法、環境法、自然資源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產品質量法、財政法、稅法、計劃法、產業政策法、價格法、會計法和審計法等法律。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認為經濟法就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調整經濟關系。
(4)經濟法是不是我國主要的部門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的特點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Ⅳ 經濟法法律部門主要包括哪些具體的法律規范
經濟法主要調整公私混合型的法律關系,主要包括:
消費者權益內保護法;產品質容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反壟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政府采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Ⅵ 經濟法屬於部門法的概念嗎
1、是的,屬於部門法。
2、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門:憲法、行政專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屬、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刑法、訴訟法。部門法是一個法學概念,在現實的法律制度中並不存在與之相對應的法規或法典;是構成法律體系的基本要素。部門法的內容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彼此間又不是截然可分的。
3、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Ⅶ 支持經濟法是獨立部門法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考慮一門法律是否具有獨立地位,一般有兩個標准: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調整對象方版面權: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協調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不同於民商法所調整的平等主體之間經濟關系,它調整的是國家協調經濟過程的經濟關系,具有國家宏觀調控性質的經濟關系,主要包括市場管理關系和宏觀調控關系.同時也不同於行政法調整的管理關系。經濟法調整對象具有獨立性,與其他法的調整對象不交叉也不重合。
調整方法方面:經濟法調整方法主要是經濟責任和非經濟責任,包括經濟制裁、列入黑名單、信譽減等等經濟責任,不同於民商法的民事責任,也不同於行政法主要的行政責任。
要把經濟法是獨立的法律部門說清楚,需要比較經濟法與民商法、經濟法與行政法之間的區別。一般從調整對象、主體、調整方法等方面去考慮
Ⅷ 經濟法為什麼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
經濟法不但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法律部門的劃分應內當根據調整對象來劃分。容一個國家之所以有許許多多的法律部門,是因為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多樣性。根據法律規范所調整的對象(即社會關系)的不同,可以將一國現有的法律規范劃分為若干類,每一類就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
原因;1、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這是最
關鍵的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包括經濟管理關系、維護公平競爭關系以及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作關系三類。
2、經濟法調整的作用不是其他部門法可以替代的
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其中就包括經濟關系;行政法、刑法等實體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關系進行調整。
【如果我的回答幫助了您,請採納為滿意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