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3-07 03:23:12

❶ 《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關於民事主體的規定的區別和聯系。

民事主體復是指依照民事製法律規范具有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資格,並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人。
我過《民法通則》和有關法律規定,民事主體分為:一、自然人,二、法人,三、其他組織。我過《民法通則》沒有講「其他組織」但列為一類獨立的民事主體,但我過《合同法》等其他法律普遍承認其他組織的民事主體資格。四、國家。

❷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合同法》與《民法通則》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點,主要是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上。《合同法》規定屬於可撤銷的合同,而《民法通則》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由於《民法通則》屬於普通法,而《合同法》屬於特別法,所以,應當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屬於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或者民事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❸ 關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一些區別

3.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因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而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欺詐,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欺詐方以欺詐的故意。

(2)欺詐方實施了欺詐行為。包括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作為)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不作為)。

(3)被欺詐方對於欺詐行為是不知的。

(4)欺詐行為與被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由於一方當事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所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脅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脅迫方有脅迫的故意。

(2)脅迫方實施了脅迫行為,即正在發生或者在將來可能發生危害,並且足以使被脅迫方產生恐懼,害怕脅迫的發生。

(3)被脅迫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脅迫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是說該被脅迫方因受脅迫而被迫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並實施相應的民事行為。

應當注意的是,合同法第52條和第54條第2款亦規定,一方以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在損害國家利益時,必然是確定無效的合同,而在未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則可經被脅迫方請求,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❹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

無效的是自始無效,即發生法律行為開始就是無效的,也就是自始不發生法律效力
可撤銷在撤銷之前都是有效的,一旦撤銷,則效力及於撤銷前,即所有行為都無效。
待定是指效力待定,與無效和可撤銷不同,待定的法律行為不知道是有效或者無效。一旦定了效力,就是確定效力的法律行為了。

❺ 《民法通則》第58條與《合同法》第52條的關系

1、規定范圍包含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是對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

2、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和《合同法》第52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通則58條規定的是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合同法52條規定的是合同無效的情況,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因此該兩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5)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❻ 民法和合同法是什麼關系合同法屬於獨立的部門法嗎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回、變答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❼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民法通來則與合同法關於民事自行為的效力的規定有重大修改:
1.取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全部無效的規定,改為在民事合同方面的部分有效。
2.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行為改為效力待定。
3.將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行為,只有侵害國家利益才為無效。
4.增加了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強制性、和限制性規定的行為無效。
5.二者不僅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和新法優於舊法的問題而是合同法已將民法通則做了相應的修改。這是非常關鍵的。

❽ 有了合同法,為何還要民法通則

是民法通則先有的,民法通則是大法,合同法是部門細法。當兩者發生沖突時,合同法律關系就優先適用合同法,非合同民事法律關系則優先適用民法通則。

❾ 論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比較

專門法優於一般法,這是意思一致的時候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這是意思抵觸的時候

❿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關系

法律分析:《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同時廢止。因此現行適用的關於合同方面的法律規定為《民法典》合同編部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通過,由習近平主席簽署第四十五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生效,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熱點內容
部門法勞動法 發布:2025-07-08 22:53:34 瀏覽:995
寄售行規章 發布:2025-07-08 22:46:22 瀏覽:204
2018勞動法合理辭退 發布:2025-07-08 22:40:33 瀏覽:178
勞動法00167 發布:2025-07-08 22:30:37 瀏覽:776
不要讀法學 發布:2025-07-08 22:30:04 瀏覽:277
勞動法7天試崗有休息嗎 發布:2025-07-08 22:11:44 瀏覽:9
上海自行車法規 發布:2025-07-08 22:06:53 瀏覽:876
婚姻家庭法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 發布:2025-07-08 22:06:44 瀏覽:352
上六休一勞動法怎麼算2019年 發布:2025-07-08 22:06:39 瀏覽:981
街道法治辦 發布:2025-07-08 22:06:01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