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與
A. 經濟學和經濟法有啥區別
一、性質不同
1、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2、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二、起源不同
1、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經世致用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系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
2、經濟法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學家關於經濟法的概念,主要見於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學術文獻中。
(1)經濟法與擴展閱讀
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興的法律部門,與傳統的相鄰法律部門相比,其主要特點有:
一、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
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二、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
經濟法與民法、行政法相比較,在調整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繫上,各有自己的主導思想。經濟法是「社會責任本位法」,它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社會組織或個人,都必須對社會負責,在此基礎上處理和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
三、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法
只有當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的主導,經濟法才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因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
四、經濟法是以經濟為目的的法
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五、經濟法是綜合調整的法
經濟法所調整的經濟關系是縱向經濟關系,但對橫向經濟關系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採取的手段既有懲罰性的,也有補償性的,既有鼓勵類的,也有禁止、限制類的,體現了明顯的綜合調整的特徵。
B. 經濟法和經濟學的關系
經濟法是一門實用類的學科,主要研究國家法律體系中有關經濟體制、經濟活動等方面的規定和其法理,屬於法學的分支。
而經濟學是獨立於法學之外另一個大的學科,和法學有一定的交集關系。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C. 經濟法學與經濟法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經濟法: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專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屬發展規律的理論。
2、經濟法學: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
二、起源不同
1、經濟法起源:人類經濟學起源於中國古代以實踐為代表的價值觀,均富、損有餘而補不足為代表的平等觀,交相利、義利統一為代表的生產關系觀,通功易事為代表的貿易觀,農本工商末為代表的產業觀等等早期經濟思想。
2、經濟法學起源:經濟法學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德國制定了《關於限制契約最高價格的通知》、《煤炭經濟法》、《碳酸鉀經濟法》、《防止濫用經濟力法令》等一批經濟法規范性文件。
這一新的法律現象引起了德國法理學界的廣泛關注並得到了研究。隨著經濟法學研究和教學的發展,一批經濟法學著作相繼出版,並提出了一些有影響的經濟法學理論,逐步產生了經濟法學。
三、研究對象不同
1、經濟法研究對象:經濟學的對象是人類經濟活動的本質與規律。
2、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經濟法學以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
D. 經濟法與經濟法律有哪些區別與聯系
[經濟法]:是指調整國民經濟管理和社會組織在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律]:是指單純調整經濟方面法律規范的總稱。
E. 經濟法與社會法的比較
經濟法與社會法具有重要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法與社會法最本質區別在於經濟法的經濟性和社會法的社會性。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經濟法調整的范圍是需要國家干預的經濟關系,經濟性是經濟法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包括調整對象的經濟性、法益目標的經濟性、運行機制的經濟性、效果評價的經濟。社會法的社會政策目標與社會法的社會效益指標決定了社會法具有鮮明的社會性。
(二)經濟法與社會法的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的對象是具有全局性和社會公共性的經濟關系。其調整對象是經濟性的社會關系,這表明經濟法在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針對的是全局性和社會共同性的經濟關系。同時,並非所有全局性和社會共同性的經濟關系都由國家干預,國家僅在需要時對這些關系進行干預。而社會法的調整對象主要則是顯著社會意義事項,其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並不局限於經濟領域,例如教育權利保障關系就涉及文教領域等非經濟領域,即社會性的社會關系。
(三)經濟法與社會法的目標不同。由於經濟法與社會法的調整對象及根本屬性的不同,導致其目標的存在屬性也不同,經濟法起源於市場失靈以及原有法律解決能力的欠缺,其目標在於通過國家的適當干預而解決市場失靈以及政府失靈問題,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社會法的目標主要在於救助弱者、反對歧視。經濟法側重於在經濟領域實現社會公平、社會正義,社會法側重於在社會領域實現社會公平、社會正義。
(四)經濟法與社會法的公平觀不同。經濟法倡導積極公平觀,而社會法主張消極公平觀。
經濟法認為只有經濟發展了,增量利益增加了,弱勢群體才會得到更多的利益。而社會法的公平觀主要關注的是對已形成的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扶助,因為它是一種弱者保護機制,是一種利益分配的平均正義立場。
(五)經濟法與社會法的調整方式不盡相同。經濟法的調整方式似乎更為復雜和多樣化,主要通過指令性調整方式、指導性調整方式和以私法主體身份介入經濟關系進行干預等。社
會法則主要通過傾斜待遇、團體契約、強制性最低標准等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對貧困人員提供廉租房等等。
經濟法與社會法存在以上的區別,這對於我們釐清兩法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啟發價值,對於立法和司法實踐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另外,科學的全面的認識經濟法和社會法的關系,還應關注兩者的共同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社會性和現代性。
(一)經濟法與社會法都具有社會性。包括以「社會公共利益」位本位,經濟法與社會法在各自領域中, 通過不同方式協調各種利益關系, 以達到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法律責任的社會性,。隨著法律的「社會化」進程, 傳統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三者相互融合, 出現了以實現社會安全、社會公平、社會公益和可持續發展為價值目標的社會責任;調節機制的社會性,在人類社會中, 不僅需要以市場調節機制為特徵的競爭機制, 更需要以社會調節機制為特徵的合作機制,以實現社會生活的健康、穩定和有序。所謂社會調節機制, 是指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或社團(非政府組織) 以社會公信力為媒介完成的一種社會生活交往模式。
(二)經濟法與社會法都具有現代性。經濟法與社會法, 同其他傳統部門法相比, 具有獨特的「現代性」。換言之,,伴隨著從物質到精神、從制度到觀念的現代化變遷,,整個社會中的現代性因素不斷增加;法作為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和符號系統,必然會對此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反應。在此背景下產生的經濟法與社會法, 自然有著不同於傳統部門法的現代性特徵。主要包括形成背景的現代性、法域歸屬上的現代性、制度構成上的現代性。這三方面都源於現代社會的屬性特徵,體現反應現代社會的要求的。
F. 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和區別
一、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
經濟法與民法的聯系最為密切,主要表現在:在調整對象方面,兩者都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這是因為作為民法重要調整對象的財產關系,實質上就是經濟關系;在法律作用方面,經濟法和民法都在保護當事人合法經濟權益,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方面發揮重要功能。
二、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1、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以國家在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具有顯著的服從性,屬於公法范疇;民法則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平等性為基本特徵,屬於私法的范疇。
2、法律屬性不同。經濟法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基本原則,著眼於維護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而民法則突出個體權利的本位性,強調社會個體的權利、平等和自由,能夠調動和保護個體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充分運用和體現市場競爭機制。
3、調整方法不同。經濟法以強制性規范為主,對違法行為綜合運用財產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種制裁形式,具有懲罰性;民法則更多地採用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依法自由處分權利,對違法行為採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補償性。
(6)經濟法與擴展閱讀: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G. 經濟法和經濟法基礎有什麼不一樣
從教材編制來說 《經濟法基礎》是初級經濟法的層次 而《經濟法》是中級經濟專法的層次
以全國會計職稱考試科屬目為例 初級職稱考試科目為《經濟法基礎》 中級職稱科目為《經濟法》
從知識結構上來說兩者也不一樣 《經濟法基礎》以初級稅法知識(如流轉稅 所得稅 財產稅)以及稅收徵收 票據管理知識為主 《經濟法》以公司法 合同法等實體法內容為主
H. 經濟法與經濟法律是一回事嗎二者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經濟法是與市場經濟活動聯系最為密切的法律部門之一經濟法律是研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經濟立法、經濟執法、經濟守法活動,以及經濟法學基本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學科,應當全面、完整反映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重要作用、立法意義和理論依據。經濟法與經濟法律經濟法與經濟法律,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是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為經濟法的完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法學所提出的各種經濟法學說、概念、理論、原理及對各種經濟法制度建設的探討為經濟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可借鑒的建議。經濟法與經濟法學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屬於不同的范疇。不過,有學者在重新考察了經濟在我國初始使用的含義之後,又發現,經濟法被分化出了新的語義,這一語義使經濟法在某些時候等同於經濟法學。二、經濟的法與經濟法「經濟的法」的觀點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問題,因而凡是與經濟有關的法統統可稱之為經濟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廣義上的經濟法,其法域幾乎涉及部門法體制下的所有部門。「經濟法」則是更多地從狹義的角度講的,這一語義被嚴格限定在經濟法作為部門法的特定范疇之內,即只有反映國家作為社會的代表干預、參與及調節經濟,以及社會公益等經濟法本質屬性,且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才屬於經濟法的范疇。三、經濟法學與法經濟學法學和經濟學的相互滲透和交叉,是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集中體現在法經濟學和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法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模型、方法來解構法律的成長規律、結構、效益及創新的學說,核心思想是「效益」。它側重於用經濟學的准則和價值觀來評判法律問題,認為一切法律都應以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為目的。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一個部門法學,探討經濟法理論問題並揭示經濟法規律的法學學科。它側重於用法學的准則和價值觀分析經濟問題,研究對特定經濟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或規制。二者既有聯系,又存在區別。(一)兩者的聯系兩者的聯系體現在,都是對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現實和法律現象進行研究的理論,都涉及法學和經濟學理論,都研究法律制度與經濟運行相互之間的關系。
I. 經濟法和經濟法學的區別
經濟法是與市場經濟活動聯系最為密切的法律部門之一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經濟立法、經濟執法、經濟守法活動,以及經濟法學基本理論和實務操作的學科,應當全面、完整反映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重要作用、立法意義和理論依據。
、經濟法與經濟法學
經濟法與經濟法學,是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是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為經濟法的完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法學所提出的各種經濟法學說、概念、理論、原理及對各種經濟法制度建設的探討為經濟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可借鑒的建議。經濟法與經濟法學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外延,屬於不同的范疇。不過,有學者在重新考察了經濟在我國初始使用的含義之後,又發現,經濟法被分化出了新的語義,這一語義使經濟法在某些時候等同於經濟法學。
二、經濟的法與經濟法
「經濟的法」的觀點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濟活動中的法律問題,因而凡是與經濟有關的法統統可稱之為經濟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廣義上的經濟法,其法域幾乎涉及部門法體制下的所有部門。「經濟法」則是更多地從狹義的角度講的,這一語義被嚴格限定在經濟法作為部門法的特定范疇之內,即只有反映國家作為社會的代表干預、參與及調節經濟,以及社會公益等經濟法本質屬性,且調整特定經濟關系的法,才屬於經濟法的范疇。
三、經濟法學與法經濟學
法學和經濟學的相互滲透和交叉,是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表現之一,集中體現在法經濟學和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法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理論、模型、方法來解構法律的成長規律、結構、效益及創新的學說,核心思想是「效益」。它側重於用經濟學的准則和價值觀來評判法律問題,認為一切法律都應以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財富為目的。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為研究對象的一個部門法學,探討經濟法理論問題並揭示經濟法規律的法學學科。它側重於用法學的准則和價值觀分析經濟問題,研究對特定經濟社會關系的法律調整或規制。二者既有聯系,又存在區別。
(一)兩者的聯系
兩者的聯系體現在,都是對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法律現實和法律現象進行研究的理論,都涉及法學和經濟學理論,都研究法律制度與經濟運行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兩者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基礎理論、目的的不同等方面。
1.在研究對象上
法經濟學幾乎涉及所有的部門法領域,既包括經濟法,又包括憲法、刑法、行政法;而經濟法學則僅以經濟法這一部門法為研究對象。
2.在研究方法上
法經濟學是用經濟學理論方法來研究探討法律理論和法律制度運行及其他具體的法律問題,主要對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判例進行經濟分析,它之所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就在於它的研究方法的獨特性;而經濟法學運用法學理論方法研
J. 經濟法與會計的關系
相互依存。
拼音jīng注音ㄐ一ㄥ
部首糹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
五筆XCAG倉頡VMNOM鄭碼ZXBI四角27112
結構左右電碼4842區位3013統一碼7ECF
筆順フ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經(經)jīng(ㄐ一ㄥ)
1、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
2、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3、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詩經。易經。經書。經卷。經文。經義。經傳(zhuàn)(儒家經典與註疏的合稱)。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黃帝內經。
4、治理,管理:經理。經營。經商。經濟。經紀。經天緯地。
5、通過:經過。經歷。經驗。經手。經辦。經年累月。經久不息。
6、禁受:經受。經風雨,見世面。
7、常行的,歷史不變的:經常。經費。荒誕不經。
8、中醫指人體內較大的脈絡:經脈。經絡。
9、表示動作的時間而且完成了:已經。曾經。
10、縊死,上吊:自經。
11、婦女每月一次由陰道排出血液:月經。經血。
12、古同「京」,數目。
1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