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比較民法通則和合同法

比較民法通則和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2-03-07 15:46:10

1. 關於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一些區別

3.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因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而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欺詐,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欺詐方以欺詐的故意。

(2)欺詐方實施了欺詐行為。包括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作為)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不作為)。

(3)被欺詐方對於欺詐行為是不知的。

(4)欺詐行為與被欺詐方實施的民事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因脅迫而為的民事行為是指由於一方當事人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所為的民事行為。

認定該民事行為中的脅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脅迫方有脅迫的故意。

(2)脅迫方實施了脅迫行為,即正在發生或者在將來可能發生危害,並且足以使被脅迫方產生恐懼,害怕脅迫的發生。

(3)被脅迫方實施的民事行為與脅迫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是說該被脅迫方因受脅迫而被迫作出違背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並實施相應的民事行為。

應當注意的是,合同法第52條和第54條第2款亦規定,一方以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在損害國家利益時,必然是確定無效的合同,而在未損害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則可經被脅迫方請求,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2.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民法通來則與合同法關於民事自行為的效力的規定有重大修改:
1.取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全部無效的規定,改為在民事合同方面的部分有效。
2.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獨立實施的行為改為效力待定。
3.將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行為,只有侵害國家利益才為無效。
4.增加了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強制性、和限制性規定的行為無效。
5.二者不僅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和新法優於舊法的問題而是合同法已將民法通則做了相應的修改。這是非常關鍵的。

3. 論民法通則與合同法效力比較

專門法優於一般法,這是意思一致的時候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這是意思抵觸的時候

4.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分析案例

(1):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訂立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
(2):李某有催告權,在一個月內行駛表明自己是否確認。余某的父親則可以行使追認權,表明自己的態度。
(3):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有約定的按約定,沒有的按習慣,在這里可以看出來是沒有轉移的,所以還是原主。

5. 《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對民法的劃分

民法通則是關於民法的系統性的規定,而合同法是民法的一個部門

6. 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

《合同法》與《民法通則》關於民事行為效力規定的不同點,主要是在「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上。《合同法》規定屬於可撤銷的合同,而《民法通則》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由於《民法通則》屬於普通法,而《合同法》屬於特別法,所以,應當按照《合同法》的規定,認定屬於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或者民事合同。
《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7. 比較合同法和民法通則在合同效力問題上的不同點

客體的范圍不同,合同法主要是調節平等民事主體間訂立、履行和終止合專同的過程中發屬生的法律關系
而民法通則則是調節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的
所以民法通則范圍廣,合同法范圍窄,民法通則較籠統,而合同法較專業,對於調節合同法律關系問題時,適合合同法規定的,同樣也適合民法通則,反之則不一定。有時具體案例可能先根據合同法根與裁決,同時根據民法通則給與其他附加裁決。

8. 對比《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規定的關於無效、可撤銷的事由

可撤銷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中國《民法通則》第59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和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消。」
可撤銷合同的范圍應限定為意思表示不真實合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所謂「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產生錯誤的認識,致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真實意思相違背,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2)是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按照我國的司法解釋,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民事行為。(3)是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在受欺詐、受脅迫的情況下所訂立的合同,明顯違背我國民法的自願原則:一方當事人稱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謀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而簽訂的合同,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用於乘人之危而訂立的合同。
無效合同是指合同無效,是自始確定、當然無效.自始無效是從合同成立時就無效;確定無效是確定無疑地無效,與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由權利人確定不同。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關生效要件的規定,因此其效力能否發生,尚未確定,一般須經有權人表示承認才能生效。
有效合同是指符合法律所規定的生效條件合同。

9. 有了合同法,為何還要民法通則

是民法通則先有的,民法通則是大法,合同法是部門細法。當兩者發生沖突時,合同法律關系就優先適用合同法,非合同民事法律關系則優先適用民法通則。

熱點內容
條例宣傳標語 發布:2025-07-08 17:27:12 瀏覽:455
8o歲老人離婚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8 17:24:05 瀏覽:240
中國勞動合同法弊端 發布:2025-07-08 17:23:20 瀏覽:637
陝西省測繪條例 發布:2025-07-08 17:11:05 瀏覽:654
陳小君民法總論 發布:2025-07-08 16:57:32 瀏覽:880
2019年婚姻法最新規定 發布:2025-07-08 16:54:53 瀏覽:597
脂肪條例 發布:2025-07-08 16:54:45 瀏覽:785
經濟法自學筆記 發布:2025-07-08 16:54:42 瀏覽:913
印花稅法律顧問合同 發布:2025-07-08 16:52:37 瀏覽:138
民法典演義 發布:2025-07-08 16:40:21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