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婚姻法
第一條 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條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第三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撫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第五條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九條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第十三條 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正確審理婚姻家庭糾紛案件
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第十五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
第十六條 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第十七條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條 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第十九條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1]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如下:
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2)法條婚姻法擴展閱讀
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應當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2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1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姦、與他人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吸毒、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二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一方有家庭暴力行為的。
15、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叄』 婚姻法32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離婚訴訟】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專由有關部門進行屬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肆』 婚姻法第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條原條文: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三)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
(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
本條是關於無效婚姻的規定,是這次婚姻法修改增加的規定。
無效婚姻,是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而不發生法律效力的男女兩性的結合。
一、為什麼要確立無效婚姻制度婚姻法規定,結婚應當符合一定的條件,如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不得結婚等。
但現實生活中,由於當事人弄虛作假、欺騙婚姻登記機關或者婚姻登記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等原因,使某些不符合結婚條件的男女當事人也經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成為夫妻。對這些不符合婚姻法規定的婚姻,是否承認其具有法律上的婚姻效力,對弄虛作假登記結婚,或者婚姻登記機關的登記員違法登記的,是否予以處罰,在1980年婚姻法中沒有具體規定。1999年,國務院頒布了《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申請結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不予登記:(1)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2)非自願的;(3)已有配偶的;(4)屬於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5)患有法律規定禁止結婚或者暫緩結婚的疾病的。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復婚的當事人宣布其婚姻關系無效並收回結婚證,並對當事人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或者組織為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出具虛假證件和虛假證明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予以沒收,並建議該單位或者組織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批評教育或者行政處分。辦理結婚登記的工作人員,違反婚姻法及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對不符合結婚條件的予以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對婚姻登記管理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或者撤銷其婚姻登記管理員的資格;並對仍不符合婚姻登記條件的當事人撤銷婚姻登記,收回婚姻登記證書。這些規定,雖然只是簡單地規定了對無效婚姻的處理意見,但對防止和制止違法婚姻,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不是法律規定,有的時候對無效婚姻的處理還是缺乏法律依據,因此,從完備我國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特別是完備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角度出發,在此次婚姻法修改中應當對無效婚姻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無效婚姻的情形本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的;(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4)未到法定婚齡的。
1.重婚。
婚姻法規定,我國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因此,一夫一妻是我國婚姻家庭的基本制度。一夫一妻制是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一個婦女只能嫁一個丈夫。一個人不能同時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締結婚姻。換句話說,任何人都只能有一個配偶,不能同時有兩個或更多的配偶。一夫一妻制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是在婚姻關繫上實現男女平等的必要條件,也是男女真心相愛、建立美滿婚姻的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就必須反對重婚。
所謂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他人登記結婚的違法行為。但現實中,一些人鑽法律空子,婚外與他人共同同居生活,不辦理結婚登記,而是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對此,199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是:「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按照刑法及司法解釋的規定,構成重婚的法律要件是:當事人需履行婚姻登記手續;或者當事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依據上述,重婚有兩種情況,一是有配偶者而重婚,指已經結婚的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或者又與他人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二是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指沒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仍然與之登記結婚,或者仍然與之以夫妻的名義共同生活。重婚是被法律嚴格禁止的違法行為。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禁止重婚。對於重婚的,不僅要確認重婚者的第二個「婚姻」無效,解除其重婚關系,還應當依法追究重婚者的刑事責任,對此,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於重婚違反了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影響家庭穩定和社會安定,沖擊計劃生育政策,導致腐敗,敗壞黨風,因此婚姻法明確規定重婚(即指重婚者的第二個婚姻)是無效婚姻。國外許多國家的法律對重婚都是明令禁止的,並規定其為無效婚姻,如瑞士規定,結婚時配偶一方已經有婚姻關系的婚姻無效。俄羅斯規定,雙方中有一方已與他人登記結婚的婚姻無效。菲律賓規定,重婚或多配偶的婚姻無效。我國台灣地區規定,違反有配偶者不得重婚或者一人不得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規定的婚姻,為無效婚姻。
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
禁止近親結婚,是人類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是人類婚姻的總結。男女近親結婚,很容易把雙方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弱點和缺點集中起來,遺傳給下一代,有損於下一代的健康,不僅不利於下一代在社會中生活,也給國家、民族的興旺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後果。因此,禁止近親結婚是古今中外法律的通例。例如,我國《唐律疏議·戶婚》中規定:「諸同姓為婚者,各徒二年,緦麻以上以奸論。」明律規定:「凡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大清律例也對近親結婚規定了罰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第五條規定:「禁止男女五代以內親族血統的結婚。」《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直系血親,直系姻親及八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不得結婚。」1950年婚姻法規定,為直系血親,或為同胞的兄弟姐妹和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者,禁止結婚;其他五代內的旁系血親間禁止結婚的問題,從習慣。外國的法律也同樣禁止近親結婚。如俄羅斯聯邦婚姻家庭法典規定,雙方是直系親屬,或者是同胞兄弟姐妹,或者是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或者雙方是收養人或被收養人,不準結婚。日本民法典親屬編規定,直系血親或者三親等的旁系血親之間不得結婚。
近親結婚對社會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此次修正的婚姻法將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婚姻規定為無效婚姻。國外也有將近親屬間的婚姻視為無效婚姻的規定,如瑞士、義大利、俄羅斯、菲律賓等國家就根據本國的情況,規定婚姻當事人是法律禁止結婚的直系、旁系血親、姻親或者有收養關系的婚姻為無效婚姻。瑞士規定,配偶雙方是被禁止結婚的血親或者姻親的婚姻無效。我國台灣地區規定,違反直系血親、直系姻親或者旁系血親、旁系姻親之輩分不相同或者旁系血親之輩分相同,而在八親等以內者不得結婚規定的婚姻,為無效婚姻。本條中規定的「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是指有婚姻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的禁止結婚的情形,即結婚的男女雙方是直系血親或者是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
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男女結婚組成家庭後,不僅開始了兩個人的共同生活,夫妻互相依存、互相幫助、互相扶養,而且還承擔著養育子女的義務。為了配偶及子女的身體健康,禁止患有嚴重疾病的男女雙方結婚,其目的是防止當事人所患的疾病傳染給對方特別是傳染或遺傳給下一代,保護下一代的健康,以利於家庭的和睦、幸福。如果結婚的男女雙方在結婚時患有法律禁止結婚的疾病,那麼,該婚姻則可以確認為無效婚姻。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婚姻當事人必須是婚前患有婚姻法第七條第二項規定的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那麼,哪些是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姻法第七條第二項未作明確的規定,主要考慮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會隨之治癒,同時還會發現新的不宜結婚的疾病,因此,婚姻法不宜明確具體的規定哪種疾病是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實際生活中,哪些是醫學上認為不宜結婚的疾病,可由行政法規或有關部門具體規定。根據母嬰保健法的規定,目前,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可以理解為以下疾病:嚴重遺傳性疾病、指定傳染病、有關精神病。母嬰保健法第九條規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者有關精神病在發病期內的,醫師應當提出醫學意見;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暫緩結婚。經婚前醫學檢查,對診斷患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嚴重遺傳性疾病的,醫師應當向男女雙方說明情況,提出醫學意見;經男女雙方同意,採取長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結扎手術後不生育的,可以結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禁止結婚的除外。指定傳染病,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嚴重遺傳性疾病,是指由於遺傳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喪失自主生活能力,後代再現風險高,醫學上認為不宜生育的遺傳性疾病。有關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第二,導致婚姻無效的當事人所患的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應當是當事人結婚前患有的,而不是結婚後患上的。因為婚姻法第七條明確規定,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是禁止結婚的,也就是說是根本不能結婚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要求結婚的男女當事人弄虛作假,欺騙了婚姻登記機關,辦理了結婚登記。再有,目前國家要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婚前健康檢查制度。由於婚前健康檢查沒有普遍開展,因此,有的患有禁止結婚疾病的當事人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因此,婚姻法規定,當事人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婚姻為無效婚姻。如果婚姻當事人是在婚後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或者在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在有關部門要確定其婚姻關系無效時,當事人的疾病已經治癒的,則不能確定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而言之,對當事人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婚姻,應當在當事人疾病治癒前確認其婚姻無效。
4.未到法定婚齡的。
婚姻法第五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是男女可以結婚的法定年齡。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法律規定的男女雙方可以結婚的最低年齡,也就是說,男女雙方不到這個年齡就不能結婚,只有達到或高於這個年齡才能結婚。對男女最低的結婚年齡予以規定,是古今中外法律的通例,其主要是由於婚姻關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根據人類生長的規律,男女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其身體、生理和心理才發育成熟,如果過早的結婚,開始過性生活,會對男女雙方當事人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不利的後果。如果過早的結婚,當事人還不完全具備判斷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很難承擔婚後對家庭、子女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因此,婚姻法確定的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既考慮了男女青年的身心發育,又考慮到國家控制人口的政策,城鄉群眾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男女當事人結婚,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違反了婚姻法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規定,因此,新修正的婚姻法將其規定為無效婚姻。國外也有這樣的規定,如義大利、俄羅斯。俄羅斯規定,結婚的男女雙方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應認定婚姻無效。義大利規定,違反未成年不得結婚規定而締結的婚姻無效。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關部門在確認某一個婚姻是否有效時,只能對男女當事人在有關部門確認其婚姻是否有效時仍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確認為無效婚姻。如果男女雙方在結婚時的實際年齡低於法定結婚年齡一、二歲,等一、二年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確認婚姻無效,或有關部門要確認其婚姻無效時,男女雙方當事人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不能確認其婚姻為無效婚姻。簡而言之,對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婚姻,應當在男女當事人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屆至前提出或確認其婚姻無效。
新修正的婚姻法規定了上述四種無效婚姻。在此之前有關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如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及司法解釋等規范性文件規定的無效婚姻的情形,如果與本條的規定不一致,應當根據本條的規定作出相應修改。
『伍』 中國婚姻法第四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是: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本條是新增條文,規定了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規范。
本條規定的是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的准則,是對婚姻家庭關系的倡導性要求,是對婚姻家庭關系中各成員之間權利義務的原則性規定。
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是指夫妻之間忠於愛情,保持愛情的專一性。相互忠實,主要是指夫妻不為婚外性行為,在性生活上互守貞操,保持專一。廣義上的忠實義務還包括配偶一方不得惡意遺棄配偶他方,也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和損害配偶他方和益。夫妻相互忠實是一夫一妻制婚姻關系的最本質的要求,其實質在於規范男女兩性的性關系,建立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
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里的家庭成員應指以婚姻、血緣為紐帶,共同生活的、相互之間享有法定權利、承擔法定義務的親屬。並不是所有的親屬均構成家庭成員。參照《婚姻法》其他條文,這里的家庭成員應指夫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孫子女等。
(5)法條婚姻法擴展閱讀:
《婚姻法》關於夫妻忠實的規定是在第1章「總則」第4條,將其與「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並列,而並非規定在第3章「家庭關系」之中,其規范屬性既不是具體的權利義務型規范,也非禁止性規范,而是倡導性、宣示性規范,它為人們處理婚姻家庭關系提出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准則;就其規范地位而言,它與第2條、第3條有別,不是婚姻法確立的基本制度與原則,只是表明了婚姻法的價值取向。
因此,難以將夫妻間的相互忠實解釋為一項法定義務。《婚姻法解釋(一)》第3條規定,如果婚姻當事人僅以違反忠實義務為依據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也即是說,需要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比如:配偶與他人同居、重婚等情形,才能向法院提出離婚或其他訴訟請求。
『陸』 《婚姻法》第十七條、十八條的原文內容
第十七條夫妻共有財產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夫妻一方的財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6)法條婚姻法擴展閱讀
《婚姻法》第17條明確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具體內容包括:
1、處理權平等
因日常生活需要而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的,任何一方有權決定。
2、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
夫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對共同財產做重要處理決定,夫妻雙方應當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夫妻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做出重大處分決定的,另一方有權否認該處分的法律效力。
但如第三人有理由相信該處分為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為由對抗該善意第三人。
3、承擔一定的義務
家庭生活的費用,由共同財產支付,不足時,由夫或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分擔。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義務所負債務,由共同財產清償;不足時,則由個人財產負連帶責任。
『柒』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第四十來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自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正。
(7)法條婚姻法擴展閱讀:
法律修訂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法律廢止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
『捌』 婚姻法第三十七條。
如果子女已經成年,就不存在支付孩子撫養費的問題。
《婚姻法》第三十七條 離婚後,一回方撫養的子答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關於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的數額的合理要求。
『玖』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
《婚姻法》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意思是法院調解夫妻矛盾是必經程序,調解不成,判離。
下面是調解無效離婚的情形: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這個好理解,就是有倆老婆或倆老公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家庭暴力,或者是不管家裡人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這也好理解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前提是感情不合,然後分居。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其他包括很多因素,反正這些因素導致感情破裂,注意是破裂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宣告失蹤是法院進行的,宣告失蹤的條件有:
一有下落不明的事實。如發生洪水、地震、戰爭等情況。如果知道某人在某地,即使很久沒有回來,也不能認為失蹤。二下落不明必須滿兩年。其中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算。 三必須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利害關系人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與被宣告人失蹤的人有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公民和法人。 四必須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失蹤,任何單位與個人沒有這個權利。
還有宣告死亡的話,婚姻自動解除,這個宣告死亡是三十二條里沒有的,我多補充一句,好理解。宣告死亡的條件:下落不明4年後,意外事故兩年後,還有個戰爭的,這個在和平年代不發生,就不多說了。
手打,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