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法律專題講座講話

合同法法律專題講座講話

發布時間: 2022-03-09 17:33:56

㈠ 《合同法》有關問題,學法律的進

(1)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轉讓機床的合同是否有效?有效。構成表見代理,而且甲公司已經以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履行合同。
(2)甲公司中止履行的理由能否成立?成立,不安抗辯權。
(3)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可以,乙公司拒絕提供擔保。
(4)丙公司能否行使留置權?不能,留置權只能在東西在自己手中的時候行使,機床已經提走了。

㈡ 如何論述合同法的意義和作用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WBR提出要「完善經濟法律制度」,並指出要「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WBR按照依法治國的基礎方略,著眼於確立制度,規范權責,保障權益,<WBR加強經濟立法。」《決定》<WBR用法律制度保障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WBR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WBR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完善經濟法律制度,加強經濟立法,<WBR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WBR縱觀我國25年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WBR每當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歷史階段,黨和國家都不失時機、<WBR堅決果斷地推出一系列全局性的關鍵舉措和法律制度,<WBR不斷為改革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WBR在法律和制度上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WBR這已成為我們黨依法治國的一條極其寶貴的經驗,<WBR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關鍵所在。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推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WBR改革國有企業經營體制,<WBR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WBR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WBR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10多年來,<WBR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WBR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WBR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WBR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與此相適應,<WBR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國加快了立法步伐,<WBR制定了全國性的法律法規1200多件,其中法律400多件,<WBR行政法規870多件,地方性法規8700多件。<WBR與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相適應,我國在經濟法律制度建設上,<WBR制定了規范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制度,調整市場主體關系、<WBR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證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WBR改善和加強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方面的法律制度。<WBR這些成就,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推進、<WBR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不斷邁上新的台階、<WBR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的大背景下取得<WBR的。法制建設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WBR社會進步的現實要求,<WBR又以這些年經濟與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為基礎。可以說,一方面,<WBR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推進,<WBR沒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就不可能有法制建設的巨大成就;<WBR另一方面,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WBR有效地調解了社會矛盾,<WBR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WBR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正是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日益深化和現代化建設得以充分發展,<WBR成為法制建設得以充分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動力源泉。<WBR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實現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的突破和不斷完善,<WBR消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WBR從根本上解決了經濟和社會深層次問題,<WBR為中國在新世紀的經濟和社會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法律上的<WBR保障。當前,盡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WBR但是改革開放的任務並未完成,<WBR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需要盡快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和市場經濟發展<WBR的需要。同時,我國還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系尚未理順,<WBR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WBR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這些都是改革中亟待解決的課題,<WBR也為法律制度完善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和中介組織法律制度,<WBR使各類市場主體真正具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WBR完善產權法律制度,規范和理順產權關系,保護各類產權權益;<WBR完善市場交易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維護公平競爭;<WBR完善預算、稅收、金融和投資等法律法規,<WBR規范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督;完善勞動、<WBR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WBR切實保護勞動者和公民的合法權益;<WBR完善社會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WBR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a rel=nofollow href=news.stock888/031123/101 target=_blanknews.stock888/<WBR031123/101</a,1277,292054,00.<WBRshtml 經濟法的定位與我國經濟立法
規范國家干預經濟運行中形成的經濟管理關系的經濟法等等。<WBR經濟法的定位如何?與同屬於經濟法律體系的民法、<WBR商法的關系是否明確?<WBR直接影響到一國的經濟法立法及其經濟法律體系的建設。<WBR我國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WBR加強經濟立法以來,<WBR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探索過程中,<WBR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WBR由於長期未能解決經濟法的准確定位問題,<WBR致使我國經濟立法出現了本可避免的混亂,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WBR主要體現在:經濟法立法與經濟立法混同,經濟法立法與民事立法、<WBR商事立法關系不順,經濟法律體系內部層次紊亂,缺乏有機聯系,<WBR表面上看,經濟立法轟轟烈烈,實際上,經濟法立法冷冷清清,<WBR經濟生活中,<WBR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微觀規制這一基本的市場經濟立法領域存在重要<WBR法律的空白,導致經濟關系的重要方面無法可依,事實上,<WBR我國經濟生活中現在出現的市場秩序混亂、宏觀調控不力、<WBR經濟執法效果不佳等現象不能不說正是經濟法定位不準導致的結果。 回顧我國經濟立法的短暫歷程,從其內部主要構成部分經濟法、<WBR民法、商法彼此之間關系的角度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WBR大一統的經濟立法時期。以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WBR的頒布為分水嶺,<WBR此前的經濟立法建立於大一統的經濟法定位基礎之上,「<WBR經濟法理論將屬於民法調整對象范疇的橫向經濟關系,<WBR也納入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范圍,並用民法范疇構造經濟法范疇」,<WBR經濟立法等同於經濟法立法,大一統的經濟法定位導致了「<WBR經濟法體系混亂和經濟法調整民事關系的失敗現象」③。<WBR經濟法與民法區分,民法與經濟法並列時期。1986年《<WBR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後,民法從經濟法中獨立出來,<WBR形成民法與經濟法並列的局面,但是兩者的關系仍然相互交織,<WBR不甚明了,此時在經濟立法的框架中仍是以民法為主,<WBR經濟法立法數量少、層次低,仍然沒有形成氣候,<WBR這一階段一直持續到1992年。民法與商法區分,經濟法與民法、<WBR商法並列時期。1992年,<WBR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WBR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WBR規范以營利為目的的商事組織和商事活動為內容的商法價值被發現,<WBR商法從民法中脫胎而出,<WBR經過一番努力掙扎之後終於被承認為一個新的法律部門,<WBR經濟法律體系的內容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經濟法的地位開始回歸,<WBR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立法開始得到關注和發展,<WBR經濟立法領域開始呈現出經濟法立法、民事立法、<WBR商事立法共存並行、相互聯系而又彼此獨立、自成體系的良好態勢。<WBR但是有不少學界人士和法制實際部門的法律工作者仍在呼籲搞市場經<WBR濟,應當以民商法為基礎,<WBR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的集中管制歷史、公權龐大、<WBR公法發達,民主氛圍不足、私權弱小、缺乏私法傳統的情況下,<WBR建設市場經濟更應當補上培養私權意識、保障私人權利這一課,<WBR優先發展民商。如前所述,民法、商法均是建立在以自由競爭、<WBR放任市場自發調節經濟為特徵的市民社會基礎之上的法律規范,<WBR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經濟關系的復雜以及國家管理經濟職能的強化<WBR和國家與社會利益的一體化,民法、<WBR商法作為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主要的、<WBR基本的法律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WBR必須讓位於更能適應現代經濟關系調整需要的經濟法。<WBR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WBR政府運用經濟和行政權力在經濟體制建設中起核心作用,<WBR而且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是:<WBR經濟全球化浪潮的高漲使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系密切、<WBR相互影響加深,各國的經濟利益沖突加劇,<WBR既要實現全球的均衡發展,又要維護各國的經濟主權。

㈢ 合同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合同,是平等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在私法領專域中,從某種意義上屬說合同即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合同法是調整和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在訂立、履行合同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合。合同法是法學專業的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民商法學科的主幹課程之一,其開設在法學專業學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市場經濟就是合同的經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對培養學生尊重契約和遵守契約的現代契約意識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本課程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部份:總論部份主要內容包括:合同的概念和分類、合同的訂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擔保、合同的變更和解除、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分論部份則分別介紹了我國合同法規定的13種合同類型。

㈣ 合同法調整哪些法律關系

不受合同法調整的主要關系類型
1)有關身份關系的合同
如婚姻合同(婚約)適用內《婚容姻法》、收養合同適用《收養法》等專門法。
2)有關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權的行政合同
例如政府特許經營合同、公務委託合同(如稅款代扣合同即是)、公益捐贈合同、行政獎勵合同、行政徵用補償合同等。
3)勞動合同
4)政府間協議

㈤ 合同法,法律

如果你想了解合同法相關的法律的話直接可以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這個法律對合同有一定的介紹

㈥ 合同法屬於什麼法律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

㈦ 司考講座里誰的 《合同法》講的最好

司考講座抄里姚歡慶的《合同法》講的最好: 姚歡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98年以來一直從事律師資格、司法考試的輔導工作。多次參與司法考試教材與其他多種司法考試輔導教材的編寫。姚教授理論功底極為扎實、授課經驗極為豐富、講課富有激情、高屋建瓴、行雲流水、深入細致、精闢透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信息量大,方向感強,預測命中率高,常令學員為之傾倒,被廣大考生譽為「民法學領軍人物」。 所授課程: 《民法學》 《合同學》 《知識產權法》 《民法學》 《合同學》 《知識產權法》 更多信息可上有關網站查看: http://lm.chinalawe.com/ManageCheck.asp?adsid=508&UnionID=2820

㈧ 我們學校要辦個法律講座,主要是《勞動法》《合同法》的講座,主持詞該桌面寫啊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你們要確認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內實,如 工資單,容考勤記錄,工作過程中的文件記錄。
其次,確認勞動關系後,可以要求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補發工資。
第三,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否則應當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作為代通金。
第四,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第五,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經濟賠償金,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
第六,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祝福!

㈨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之我見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合同的約定是充分體現著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禁止規定),因此,我們在實踐辦案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應充分考量當事人之間對約定的真實意思。對該條規定中,自然人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無可厚非,但這里不好理解或難以把握的是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約定不明確」就是自然人之間對約定產生歧義,那麼,實踐中應如何把握「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 民間自然人之間借貸中的利息應歸屬合同之債,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很大部分是由於民間借貸不同於金融機構作為貸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約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存在有瑕疵,易產生歧義。因此,如何來確定民間借貸的利息約定是否明確成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實踐中一般稱民間借貸)對支付利息的約定產生歧義,應充分運用合同法解釋原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約定所使用的詞句、借款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真實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對合同約定爭議的條款,可通過其他途徑來判定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時所具有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於合同條款的字面含義。因此,對支付利息的約定只有在充分運用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方法後還是無法確定當事人是如何約定計付利息的時候,才可認定為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視為不支付利息。

㈩ 合同法相關法律有哪些方面

總則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專合同的變更和轉讓屬
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七章違約責任
第八章其他規定
分則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
第二十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第二十二章行紀合同
第二十三章居間合同
附則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