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買賣合同適用合同法第402條

買賣合同適用合同法第402條

發布時間: 2022-03-12 01:37:42

A. 買賣合同中有關《合同法》及相關法條是怎麼樣的

第一百三十三條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或者交易習慣向買受人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七條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

(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採用並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二)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

對於交易習慣,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百四十一條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交付標的物。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應當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運交給買受人;(二)標的物不需要運輸,出賣人和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出賣人應當在該地點交付標的物;不知道標的物在某一地點的,應當在出賣人訂立合同時的營業地交付標的物。

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條出賣人按照約定未交付有關標的物的單證和資料的,不影響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的轉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一條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在交付使用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使用後由買受人承擔;買受人接到出賣人的書面交房通知,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的,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書面交房通知確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第一百六十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地點支付價款。對支付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在出賣人的營業地支付,但約定支付價款以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為條件的,在交付標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的所在地支付。

第一百六十一條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時間支付價款。對支付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在收到標的物或者提取標的物單證的同時支付。

第一百六十三條標的物在交付之前產生的孳息,歸出賣人所有,交付之後產生的孳息,歸買受人所有。

第一百六十七條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

B. 《合同法》第402條的理解

如果你是法學專業的話,建議你回去讀讀紅色本民法教材關於代回理一章的講述;你有這個疑答問說明你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採用立法原則的問題;對於代理制度,我們國家採用的是狹義說而不是廣義說,也就是採用的是顯性代理、直接代理而沒有採用廣義的隱形代理與間接代理。但是,合同法第402與403條的規定又實際上運用了廣義的學說立法,因此造成這樣的理解矛盾!這是實際中理論界與實務界協商的結果!當然,這些制度上的小小瑕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們國家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它的概念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注意是「合法民事行為」,也就是說「非合法民事行為」不是民事法律行為!這是很怪的,這也就是中國特色的東西!如果你在准備司考,建議不要過於糾結一些東西,好好理解基礎的,那麼就一定沒有問題的!

C. 最高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第24條問題的答復》應該是指《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最高法院關於如何理解與適用合同法解釋(二)第24條問題的答復》
一、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債務抵銷雖有異議,但在約定的異議期限屆滿後才提出異議並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當事人沒有約定異議期間,在解除合同或者債務抵銷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以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合同當事人一方在不具有解除權的情況下,向對方發出了解除通知,對方在本條規定的異議期經過後才向人民法院起訴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是否支持,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各地法院的審判實踐中均存在爭議。肯定的觀點主張,本條適用的前提是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應具有解除權,否則,對方提出異議的權利不受異議期的限制,本條不適用,人民法院對解除異議的訴訟請求仍應支持;否定的觀點主張,異議期限經過,異議權不再受法律保護,此時無論解除合同的一方是否具有解除權,對方當事人均無權再對合同解除提出異議,故對此種情形下的異議訴請,人民法院不應支持。以上兩種觀點,均具有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根本差別在於對異議權的性質、異議期限經過的後果等認識不同。對此,最高法院將在進一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以司法解釋、司法政策或典型案例等形式,明確提出相應的意見,以統一裁判尺度。
二、發出解除通知的一方自己在三個月內起訴,請求法院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屬於解除方通過提起確認之訴,對合同已經解除的法律事實進一步予以確認,而非對自己主張的合同解除提出異議。

D. 《合同法》第402條

你好。

這個屬於代理。代理的定義中關於「名義」的問題是這么定義的:「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比如隱名代理(本案就是隱名代理)

本案中,代理是指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和名義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委託人可以要求受託人以受託人的名義行使行為,這個也屬於代理。而受託人只要向第三方披露委託人的存在,並且第三方有理由相信這個行為是由委託人委託的,則可以要求委託人受合同的約束。

附上代理的特徵: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附上代理的分類,注意最後的隱名代理:
分類依產生的根據不同,分為: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③指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有關機關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如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而沒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或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有利害沖突的,由法院另行指定代理人的代理。代理人享有的代理權是指定的,與被代理人的意志無關,無須委託授權。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E. 如何理解我國合同法第402條和第403條,並舉出案例進行分析

間接代理和隱名代理

前者合同約束第三人和委託人.....

後者合同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如果受託人把委託人拉出來的話,第三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張權利,但不得改變相對人.....

F. 合同法第402條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合同法》第402條的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簡單點說,該條就是為了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如果深入里講,那可就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的了。

想要了解該條的立法目的,就要了解《合同法》的立法背景和出台經過。合同法1999年出台前,民法通則規定過於簡略,三部合同法並存,民法體系較為混亂。因此,盡管我國是典型的大陸法系,但合同法的起草卻融入了大量的英美法系的內容。這點的一個明顯體現便是,合同法的制定充分參詳借鑒了《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的內容,而該公約則是典型的英美法系環境下的規則。因此,我國的合同法便兼有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雙重味道。

在是否應該借鑒英美法系的規定而吸收間接代理制度,學界主要有三派觀點:其一是贊成派,認為90年代末對外貿易的擴大和發展,使得直接代理的局限性越來越突出,應該有所突破;其二是反對派,認為大陸法系接受英美法系的東西會使得二者在制度上的本質區別消失,同時沖擊相關的其他制度;其三是折中派,認為間接代理制度只適用於國際貿易,而不適用於國內貿易。在制定合同法時,這三種觀點激烈交鋒。其中糾葛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處理外貿代理,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合同法最終選擇了引進英美法的委託人介入權、第三人選擇權概念。但同時仍然想保留大陸法系的傳統特色,於是緊跟委託合同之後,又完整地規定了大陸法系的行紀制度,把第402條和第403條的內容留在了委託合同部分。這樣規定,體繫上的混亂和復雜化自不待言,內容上梳理起來更是剪不斷,理還亂。有人總結認為,我國的間接代理制度既不同於大陸法系的行紀,也不同於英美法系的隱名代理制度。

G. 買賣合同解釋第三條和合同法51條怎麼區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當事人一版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權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1條:
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確立了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不應其無處分權而無效的裁判規則。而合同法51條是對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的規定。

H. 一般合同法規定第402條規定了什麼內容

合同法第402條已失效,該條遷移至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條,規定了以下內容: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受託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及於委託人,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條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第九百二十五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I. 如何理解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

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三條規定確立了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不應其無處分權而回無效的裁判規。

《最高答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賣人因未取得所有權或者處分權致使標的物所有權不能轉移,買受人要求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並主張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9)買賣合同適用合同法第402條擴展閱讀:

司法解釋:

買賣合同違約金的比例的司法解釋法定違約金是指法律法規中明文規定的違約金數額或比例; 約定違約金是指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或比例。

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只對違約金做了原則性的規定,沒有具體約定違約金的比例或數額,則應該按照相關法規條例的具體規定處理;如果有關條例也沒有明確規定違約金比例的,則應該按照《民法通則》及《合同法》中關於承擔違約金責任的一般原則執行。

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違約金的條款,但只要由於違約造成了對方的損失,違約方就應向對方支付賠償金。該賠償金的數額,可按照簽訂合同時有效的有關條例的規定執行,有關條例對違約金比例未作規定。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