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公平正義是不是社會法的原則

公平正義是不是社會法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3-15 10:05:12

① 為什麼說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靈魂

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是以公平為基本特徵、以正義為最終價值的社會。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的精神不僅在於有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復雜的執法工作機制,更在於公平正義精神與價值在法治各個環節中真實的體現和實現。

公平正義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

公平正義如果不是抽象的教條,就應擁有反映時代要求的具體內容。公平正義社會首先應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髓。

公平正義的核心是制度的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歷史久遠的人類理想,它的基礎是社會制度的公平正義。從直觀的層面看,社會不公現象是形態各異的,但概括言之不外乎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起點的不公。其典型表現是,在人們出生伊始就被依照自然生理狀況和社會出身的不同進行人格身份的差等劃分;第二,機會的不公。對人們進行人格高低區別的目的,是要賦予他們不同的社會發展機會,這便是機會不公。在高考招生中,同一張試卷面前不同地區的考生享有不同的上學機會,甚至在同一個地區的考生因戶口的差異也有所不同,這就是機會不公的具體表現;第三,規則的不公。用一類規則對一群人,用另一類規則對另一群人,便是規則的不公;表現在法律上,便是法律面前的不平等,便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種種特權的存在;第四,結果的不公。同勞而不同酬,少勞而多得,多勞而少得,勞而不獲,不勞而獲,就是結果不公的表現。

可以說,沒有公平正義便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也便沒有社會的和諧。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是等義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認識的不斷深入,社會所弘揚的主流價值觀也是不斷發展的。「公平正義」觀的確立是社會主義本質所系,我們要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的主流價值,進而對制度予以重建。

公平正義的實現有賴於制度的和諧

制度的本質在於調整社會各種權利和權力之間的關系,制度的和諧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所要求的和諧裡面第一個要素便是公共權力和公民權利的和諧。國家之成型,是人民意志的產物。因此,國家或曰公共權力存在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便是以人民利益為本,更好地服務於人民。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其終極目標在於公平正義,其現實道路在於保障和發展人權,其具體途徑在於公平執法。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原則的入憲,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確立了現實的基準、法律的標桿。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實現提供了思想和社會條件。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不再僅是一句口號,不再僅是一個理論術語,而是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共識,已經融匯進我們的法律制度和執政理念,成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執法的靈魂和動力。

②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是公平正義。( )

錯誤。

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2)公平正義是不是社會法的原則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

③ 怎樣理解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長期以來,我們黨一直關注並積極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並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的時候,我們黨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巨大發展,小康目標的實現,我們黨和國家把維護和解決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黨不僅要「更加註重社會公平」,而且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加緊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建設,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公平正義是衡量社會進步的重要尺度,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這里的公平不僅指的是經濟公平,而且是廣泛地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因而具有多方面的含義。在社會學意義上,公平指的是社會成員之間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水平比較接近而不過分懸殊;在法學意義上,公平指的是權利與義務的對稱,人們的獲得應該與他們所承擔的責任以及所做出的貢獻相一致;在倫理學意義上,公平指的是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生存、發展權利和機會。因此,公平正義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價值取向衡量尺度,對於保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減少社會風險和動盪,至關重要,它也是現代社會進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是協調社會各個階層相互關系的基本准則。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群眾創造活力不斷迸發的真正源泉。它從最真實、最普遍的意義上體現著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事實表明,公平正義不僅廣泛涉及到上層建築領域中的問題,也大量涉及到生產關系問題,是直接關繫到全體人民的經濟權益和政治權益的重大問題。由於我國的改革和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關系的多元化,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社會不公現象,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拉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有社會不公的影子。社會不公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社會不同階層的和諧相處。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必須從我國現實存在的影響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穩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以公平促和諧。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不同利益群體各盡其職、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黨和各級政府在人民群眾中擁有崇高的威信,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才會融洽。

④ 為什麼說法律公正,是法制社會的基礎和基石

因為人有情而法律無情,有了法律,人的各種行為才會有所約束,出了事情才會有解決的辦法,社會秩序才會井井有條,但是這些事情成立的條件就是要法律公正,這樣才不會被鑽空子,才不會偏袒某一方

⑤ 公平正義是什麼意思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准、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是制度、系統、大型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含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正義包括社會正義、政治正義和法律正義等。公平正義是每一個現代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因此,許多國家都在盡可能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機會和過程的公平。構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進行長期努力,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義的行為。

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准,是協調社會各個階層相互關系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

就法律層面而言

具體說,各級司法機構必須堅持三條原則:一是合法合理原則。我國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蘊含了公平正義的精神,所以任何司法活動都必須嚴格符合法律的規定。同時,基於各地情況的千差萬別和社會迅速進步的客觀需要,我國法律賦予執法人員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是必要和合理的,但這一權力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目的,絕不允許被濫用而損害公平正義。我們應清醒地看到,雖然近年來各地測評的情況顯示人民群眾對各級司法機構執法的滿意度有了一定提高,但存在的問題仍很突出,以致近年來涉法涉訴的信訪大幅增加。群眾評價是衡量執法水平的最高標准,因此各級司法機構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反映的問題,不斷提高以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二是及時高效原則。經驗告訴我們,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可以把一個人、家庭或企業拖垮。即使受害人最後贏得訴訟,但公平正義已大打折扣了。在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佘祥林「殺妻」冤案中,當事人佘祥林蒙冤坐獄長達十年後才獲昭雪,就是這方面的一個深刻教訓。因此我們的司法機構必須以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及時高效地處理每一件訴訟,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體現公平正義。三是程序公正原則。在所有的司法活動中,只有通過法定的程序讓人民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正,只有讓訴訟的過程成為當事人感受公平正義的過程,以程序公正確保實體公正,才能增強公民與社會對法律裁決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例如,隨著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大規模的改造和重建,在人民群眾集中關注的房屋動拆遷問題上,如何按照有關法規給予補償安置,就不僅涉及法規的條款本身,還涉及到法規實施的整個過程。如果這一過程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定,如評估、聽證、公示、時限等等,就很可能影響到法規的公正,使群眾產生種種不應有的疑慮,甚至激化成新的社會矛盾。欣悉最近上海市政府出台了陽光動遷的若干程序性規定,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就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極好範例。總之,法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各級司法機構肩負著堅守這道防線的神聖而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司法隊伍的建設,並堅決地把極個別徇私舞弊、執法不公的人員清除出去,以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⑥ 公平正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第一,保證原則。保證原則即切實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只有對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給予切實的保障,堅持使發展的成果惠及絕大多數的社會成員,才能從最低底線的意義上體現出作為個體的人對社會的貢獻,實現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理念,才能保證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受益,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避免只有少數人受益的「有增長無發展」的情形,真正提升社會發展的質量,保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二,機會平等原則。機會平等原則即從總體上保證每個社會成員享有大致相同的基本發展機會。社會要建立開放的社會體系,那些對人的生存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十分有利的機會應當平等分享。需要實現的公平與平等包括:教育公平、就業機會公平、職務地位升遷機會平等。

機會平等原則要求摒棄先賦性的因素,如特權、身份等級等。只有摒棄了這些不公正因素的影響,才能保證每一位社會成員能夠有一個平等競爭的條件,能夠得到公正的對待,從而拓展自由創造的空間。但是從現實社會上看,絕對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從社會成員個體之間存在差別角度說。如果沒有損害公正的保證原則和共享機會,存在差別機會有助於激發社會集體的活力,滿足不同階層社會成員的利益要求,並推動社會在不斷的追求中向前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

第三,效率效應的原則。公平與效率都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所要實現的公平是以效率為基礎的公平和有效率的公平。在社會資源形成過程中。追求效率是天然屬性,這種天然屬性對社會往往會產生兩種效應:一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使用,為社會高效率地創造財富,極大地滿足社會成員的物質和文化需求。二是市場經濟排斥收益平等是一種自發行為,如果不對此進行自覺的調節和控制,那麼,必將導致社會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又會反過來制約和破壞效率效應。因此,對社會資源進行分配時,必定要與社會成員所投入的勞動質量、數量以及投入的生產要素相聯系,使得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其對社會的貢獻相聯系,實現效率效應。只有這樣才能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才能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

第四,社會調劑的原則。社會調劑的原則即立足於社會的整體利益,對一次分配後的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社會成員不斷得到由發展所帶來的利益,進而使社會生活的質量不斷有所提高。我國正處在一個機遇與風險並存的關鍵時期,為了避免社會風險,有效地應對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的安全運行。就必須做好兩個方面的事情。其一,從相對宏觀的方面來看,必須建立一個合理、公正的社會分配結構。其二,從相對微觀的角度來看,為了實現一種井然有序的社會狀態,有必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的協調機制、各種暢通的民意表達機制並使之制度化、經常化,及時地實現政府職能的定位由經濟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換等。

⑦ 簡述實現法制的公平正義必須堅持的原則

1、法律至上,即在一國范圍內,居於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權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別是憲法和基本法律;

2、普遍守法,即一國中的各類社會主體必須普遍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所有國家機關、公職人員、武裝力量、社會組織、黨派、團體、法人、公民都必須依照法律活動,合法地行為;

3、國家護法,即國家必須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國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來監督憲法、法律的實施,特別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守法。

有了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並不等於實現了法治,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法律就成了擺設。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堅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7)公平正義是不是社會法的原則擴展閱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要求我們善於運用法治的權利義務機制和權力責任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規范各種利益關系、社會關系,在法治框架內、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使社會成員既依法充分享有權利、行使權利、維護權利,又依法切實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做到權利和義務、權力和責任相統一。

⑧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嗎

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對的。

⑨ 平等對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價值追求,這句話哪裡錯了

是具體要求。
平等對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在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具體要求。

熱點內容
梁園區法院圖 發布:2025-07-05 07:26:23 瀏覽:280
廈門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發布:2025-07-05 07:25:03 瀏覽:846
司法規定 發布:2025-07-05 06:22:05 瀏覽:212
河南律師咨詢 發布:2025-07-05 06:22:05 瀏覽:357
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形式 發布:2025-07-05 06:17:04 瀏覽:726
加油沒付錢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06:16:33 瀏覽:205
雲南凌雲律師 發布:2025-07-05 06:15:09 瀏覽:198
涉外婚姻法全文 發布:2025-07-05 06:13:41 瀏覽:313
移交法院上屬 發布:2025-07-05 06:13:41 瀏覽:627
香港公司蓋章公證法規 發布:2025-07-05 06:08:01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