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社會學的研究法
①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統計調查法,實地研究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等。其中統計調查和實驗法屬於定量研究,實地研究法和文獻法屬於定性研究。
統計調查適用於對集體的態度、行為傾向和社會輿論的研究,如民意測驗 ,群眾對某事物的態度,對一些社會公認的問題的民意考察等。
實地研究法最早由人類學和民族學方法發展而來,它適用於對少數有代表性的或獨特的社會單位進行詳細、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那些只有在現場才能很好理解的事件,過程和行為進行研究。如費孝通的「江村研究」。
實驗法最適用於解釋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用於社會心理學和小群體研究。
文獻法是歷史的主要研究方法,它利用現存的第二手資料,側重從歷史資料中發掘事實和證據,主要藉助歷史文獻研究過去的一些社會問題,也可以是綜述性的研究,或探究社會問題的歷史根源和來龍去脈等,
② 簡述實證主義研究方法
首先,實證主義社會學是由法國社會學家孔德創立的,其代表作為《實證哲學教程》,後由法國的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所繼承和發展,其主要著作有:《論社會分工》、《社會學方法的規則》、《論自殺》。孔德生活的時代正式法國社會變革的時代,他親歷法國大革命,看到了封建社會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於是他把社會學界定為研究社會秩序和社會進步的科學。
其理論基礎是:「起源於經驗主義哲學,是一種『樸素的現實主義』」。在對客體的認識方式上,承認在人的外部存在著一個真實世界,它獨立於並外在於人類的感官和意識,通過科學方法人類可以直接地認識這一真實世界,並且這個「真實世界」又由社會事實所決定的。
具體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客觀事實和社會產物,將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作為研究起點,重視對社會規律進行科學概括,試圖尋求社會現象間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以承認存在著一個擁有特定價值觀、信仰、規范和角色的外部世界為前提,集中研究現實內容本身或實質;比較注重用客觀性的表達代替引索性的表達,力求補足和解釋特定引索性表達的意義,以使其結果普遍化;關注被研究對象的一般性、普遍性或規律性。
主要通過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去搜集資料,包括問卷法、結構性觀察法、問卷訪問法等;傾向於運用諸如統計圖表類的定量技術或利用統計軟體和計算機去處理、分析資料,以及用公式、數量模型去表達經得起檢驗的假設;既使用了包括觀察、實驗、測量、演繹、假說等自然科學的或經驗科學的研究方式,還使用了包括邏輯的、數學的、統計的分析方法。多用於橫向研究,常常圍繞某種社會現象(事件)、社會問題而不是針對某一個時期內去搜集資料,適用於對大范圍的社會活動結果或大量的社會現象(問題)的發生作宏觀研究分析。常運用統計學原理與方法,把大量社會現象的產生及演變,視為一種隨機現象進行研究,具體歸結為對隨機事件和隨機變數的演變趨勢和規律的研究。
③ 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哪兩種
是:實證主義(自然主義),反實證主義(人文主義或主觀主義)
早期的方法論觀點 社會學的創始人之一K.馬克思
認為,對社會的研究可以成為科學,因為社會現象同自
然現象一樣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之間也同樣存在著
因果決定性,它們是可以被科學認識的,並且可由普遍
規律來說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第一次
使科學的社會學的出現成為可能」(列寧語),使社會
學與哲學和歷史學相分離,並且使社會研究擺脫了傳統
的思辨哲學方法。
另一創始人A.孔德主張,社會學應當是一門類似自
然科學的、以研究社會發展規律為目的的學科,這門學
科應當採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的實證主義方法。他在
社會領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學形成時建立的基本假設,即
知識的經驗性或實證性、研究的客觀性和世界的統一性。
孔德還具體論證了觀察方法、實驗方法、比較方法和歷
史方法對社會學的適用性。
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發展了孔德的實證主義,
他最先系統、詳細地論述了社會學方法論問題。在《社
會學方法的規則》(1894)一書中,他把社會現象界定為
普遍存在於群體間的、由外界的強制力施加於個人所引
起的社會行為、社會思想和社會感受。他認為社會現象
既不能歸結為個人行為,也不能歸結為生物現象和心理
現象。社會現象是一種集體的行為和觀念,它是可以觀
察的社會事實。通過這種界定,社會學就能夠採用自然
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與實證主義觀點相對立的是
源於哲學、歷史傳統的人文主義思潮。19世紀末期,德
國曾發生一場關於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論戰,德國社會哲
學家W.狄爾泰指出,社會科學的性質及對象與自然科學
有本質的不同。他認為,對社會和人類行為的研究離不
開價值判斷,社會科學的任務不僅是客觀描述社會,還
必須涉及倫理、宗教、藝術等價值觀念。此外,人具有
自由意志,人類行為既沒有規律性也無法預測。社會歷
史現象都是獨特的、偶然的,對此無法採用自然科學的
「規范」方法加以研究,而只能用人文科學的方法加以
闡述和記錄。德國社會學家M.韋伯主張社會學研究的對
象是個人及其行為,而人的行為是受「合理化」的理性
支配的,與行為者的價值是相關的,但同時受環境的制
約,理性行為並不是絕對的意志自由,它受著具體的必
然因果律支配。因此,他建立的理解的社會學既反對人
文學派的主觀唯心論,也反對機械的實證論,主張「價
值相關」和「價值無涉」(見價值中立和價值參照)是
研究社會現象的兩條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基本原則。
三大方法論傾向 現代西方社會學的各個流派及其
關於方法論的不同觀點,大體可以區分為實證主義(自
然主義),反實證主義(人文主義或主觀主義)兩大傾
向;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則獨樹一幟。
實證主義方法論 西方社會學家大多在某種程度上
堅持由孔德和迪爾凱姆所開創的實證主義方向,其中包
括各種理論流派。盡管各派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他們
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張社會學應當成為一門科學。社會學
不是探討「應該如何」,而只是客觀地闡明社會「究竟
是如何」,它不關注於獨特的歷史事件,而主要關注於社
會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他們堅持認為社會研究的邏輯方
法是假設演繹法,科學假說的陳述必須由經驗事實來檢
驗,理論僅當它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時才是可接受
的。獲取經驗證據需要採用實驗、系統觀察、調查、訪
問、文獻考察等方法。雖然社會科學在方法、技術的運
用上有其特點,但它在理論構建、證據搜集、證據分析
與評判、理論檢驗等方面所運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方
法並無本質區別。實證主義者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作為自
己的基本原則,把自然科學當作科學的範例,在他們看
來,社會學是符合科學的邏輯的。
在實證主義方法論流派中,較極端的派別是定量主
義和數理社會學派。定量主義受心理學的操作主義和生
物測量學的影響,強調在任何科學中都必須使用測量和
計量的方法。定量主義的倡導者、美國社會學家G.A.倫
德伯格主張,任何概念都可以測量,由於定義不明確而
無法測量的概念在科學研究中是沒有用處的。20世紀40
④ 簡答題簡述社會學的研究功能
社會學的功能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層次,也就是兩大功能:一是社會認回識功能,一是社答會實踐功能。
社會認識包括描述社會現象、解釋社會問題、預測社會趨勢,或者說,告訴人們社會現象是什麼(描述),為什麼(解釋),今後怎麼變化(預測)。
實踐功能主要反映在幫助人們維護和改善現存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在改革不利於社會發展的社會體制上避免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和合理性,更符合規律性。
(4)論述社會學的研究法擴展閱讀: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大類。會用各種方法搜集經驗實證,包括問卷、面談、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歷史社會學研究屬於定性社會研究方法。
不同的方法所面對的困難是它們都根據研究員各自採納的理論基礎來解釋及了解社會。作為功能主義者,艾彌爾·塗爾干喜歡以社會大規模結構來解釋任何東西。
如果他是符號互動者,他便專注人們如何理解別人。馬克思主義者或新馬克思主義者把什麼都化作階級斗爭。現象學家只是思考大眾對現實如何建立自己的意義。當各方都面對現實社會問題時,常常爭論誰對誰錯,而實際上會把不同方法學結合。
一般觀點將社會學區分為宏觀(巨視)或微觀兩類,認為分析單位如國家發展,就屬於前者;分析個人精神與家庭等,較屬於後者。這是相當僵化的解決看法。
事實上,所謂微觀並非依照研究單位的規模看,微觀較屬於處理社會學基本原型的東西,更觀察在不同單位之間的互動,事實上,在企業之間、乃至於國家之間,也可以視為是一個個個體,研究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微觀方式處理之─諸如用象徵互動論、現象學方法等。
⑤ 簡述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哪兩類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有:
1、社會分層:是指社會成員、社會群體因社會資源佔有不同而產生的層化或差異現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的制度化的社會差異體系。
2、社會階級:社會階層是指全體社會成員按照一定等級標准劃分為彼此地位相互區別的社會集團。同一社會集團成員之間態度以及行為和模式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3、社會流動: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個人或群體社會地位的變化,即從某一社會階層到另一社會階層的變化。
4、越軌行為:越軌行為(deviance)是指違反一定社會的行為准則、價值觀念或道德規范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權威人物的反抗,如出言不遜,大發脾氣,愛尋釁,執拗逞強,忿恨不滿。
5、社會法律:法律社會學的研究有助於人們從社會整體觀念出發,認識法律的社會基礎和社會作用,從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製作用解決社會問題。
⑥ 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 的區別
社會學研究方法&社會研究方法的區別:
社會研究方法就是指的社會學,版什麼什麼學就是研權究什麼的。比如物理學就是研究物理的。
社會學研究方法指的是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以問卷法最為普遍,定性研究以訪談法最為有名。其他還有參與者觀察及統計研究、文獻分析等。
⑦ 社會學概論 簡答題 簡述怎麼樣做好實地研究
1·要有準備搜集相關文獻,簡介研究對象的背景
2、要制定實地研究方案。
3、要做好個體和小組的定性訪談。
4、要尊重對方,做好觀察記錄。
5、要分析綜合,寫研究報告
⑧ 論述題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社會學作為對現代性突出矛盾的回應出現於19世紀。這個現代性矛盾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和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個人的世界經驗卻變得越來越分裂和分散。社會學家不但希望了解什麼使得社會團體聚集起來,更希望了解社會瓦解的發展過程,從而作出「糾正」。(這種觀點主要是社會學中塗爾干學派所持的觀點,而其他派別尤其是法蘭克福學派,並不探索對社會的救治,因為他們認為對社會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個小群體的觀念強加到絕大多數人的身上,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問題加重) 今天,社會學家對社會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從宏觀結構到微觀行為的研究,包括對種族、民族、階級和性別,到細如家庭結構個人社會關系模式的研究。社會學系分成更多更細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離婚,在微觀方面例如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學家還常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從數量上來描述一個社會總體結構,以此來研究可以預見社會變遷和人們對社會變遷反應的定量模型。這種由拉扎斯費爾德(Paul F. Lazarsfeld)倡導的研究方法,現在是社會學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論之一。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另外一個流派是定性研究,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專題小組討論等收集資料的方法,以及基於紮根理論、內容分析等定性資料的分析方法。從事定性分析的部分社會學家相信,這是一種更好的方法,因為這可以加強理解「離散」性的社會和獨特性的人文。這種方法從不尋求有一致觀點,但卻可以互相欣賞各自所採取的獨特方式並互相借鑒。主流的觀點認為,定量和定性這兩種研究方式是互補的,而不是矛盾的。 社會理論當中常常用一些抽象和甚至復雜理論框架來解釋和分析社會樣式和宏觀社會結構。社會理論總跟經典的學科有一個令人不安的關系,就是大部分的重要社會學家從未擔任大學職務。現今社會理論被認為社會學分支,涉足多個科學區域譬如人類學、經濟、神學、歷史等等。第一種社會理論幾乎跟社會學同時誕生。社會學之父-孔德創立第一社會理論-社會演化理論。在19世紀,三大社會理論分別是社會進化論、社會周期論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雖然它們現在被認為是過時,但是它們卻產生了新理論,像新進化論、現代化的社會生物學、後工業化的社會理論及多邊理論。 跟客觀的自然科學不同,社會理論家很少使用科學方法及其他事證方式來證明論點。反而,他們面對非常大型的社會走勢時候都使用一些假說。可是,這些假說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證明。這正是反對者所批評的重點。對於解構主義者及後現代主義者,他們更質疑所有的研究及方法都是錯誤地承襲下來。很多時候,社會理論被認定為不可證明的。 可是,社會理論是構成社會學的最大部份。客觀的科學研究經常支持社會理論家的解釋。建基於科學方法的統計研究發現婦女和其他人雖然執行同樣職業,但是收入出現嚴重收入差距。這成為女權主義的復雜社會理論的大前提。總之, 特別是對於純凈的社會學的追隨者,社會理論曾有這樣的呼籲因為它的焦點從個體移到社會本身及一些能控制我們生活的社會力量。這社會學的洞察多年來都集中在學生和對現狀不滿意的人是因為它假定社會結構和樣式是任意或受到具有力量社會群組所控制。這暗示了變動的可能性。這暗示了在社會底層的人士受到不該受的壓迫。 在二十世紀早期,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曾對工業社會作出研究,對人類學作出了貢獻。要留意一點的是人類學家都曾對工業社會作出研究。今天社會學及人類學主要分別在於研究不同的理論和方法而不是對象。 社會生物學是綜合社會學及生物學的一門新科學。雖然它很快獲得接受,但仍然有很多爭論的地方因為它嘗試使用進化及生物過程來解釋社會行為及結構。社會生物學家常被社會學家批評過份倚賴基因對行為的影響。社會生物學家卻說在自然之間和哺育存在一個復雜關系。故此社會生物學跟人類學、動物學、進化心理學有密切關系。這仍然是其他科學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社會生物學家像Richard Machalek要求使用社會學來研究非人類社會。 社會學跟社會心理學有關系,前者關心社會結構,後者關心社會行為。
⑨ 請論述法社會學經歷的幾個階段
1.社會抄學的創立或發端階段
時間范圍:19世紀30年代—19世紀末
代表人物:孔德(法)、斯賓塞(英)
特點:
一是與哲學關系密切;
二是受實證主義思潮影響極大;
三是創立社會學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2、社會學的形成或經典階段
時間范圍: 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
代表人物:迪爾凱姆、韋伯
代表學派:芝加哥學派
特點:
一是確立自己的研究范圍和方法;
二是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具體
3、廣泛發展階段(即是指當代社會學的發展)
時間范圍: 20世紀40年代至今
這一階段主要是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流派:
結構功能主義(帕森斯/默頓)
社會沖突論(科塞/達倫多夫)
社會交換論(霍曼斯/布勞)
符號互動論(庫利/戈夫曼)
⑩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