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58條的適用理解

合同法58條的適用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3-19 10:59:02

A. 民法通則58條與合同法52、54條的區別聯系

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為脅迫,欺詐或者乘人之威締結的合同是無效的合同。而根版據合同法第權54條規定,這些合同則是可撤銷的合同。所以合同法第54條與民法通則第58條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賦予了當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也意味著法官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合同中哪些條款應該撤銷,哪些條款應該保留,以及哪些條款應予以變更。如果我們看一下合同法第5條、第6條以及第7條的規定,那麼我們將會更加清楚的看到在民法通則與合同法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異。合同法第5條規定了公平原則,第6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第7條則規定了公序良俗原則。這種條款我們稱之為一般條款,因為公平、誠實信用以及公序良俗這些概念在法律中並沒有非常確切的涵義,對於其涵義的確定是法官所要作的。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中是沒有這種規定的,當然合同法中的這種規定同時產生了一種危險:法官在適用這種一般條款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因此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法官對同一個案件的不同的裁判。

B.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C. 一勞動合同法58條

第五十八條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D. 合同法58條 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怎樣理解

就是按照過錯程度承擔責任,誰的過錯大,誰就多承擔責任。

E. 勞動合同法第58條怎麼理解

是關於勞務派遣單位、被派遣單位以及被派遣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方面權利義務的規定。

F. 合同法58條屬不當得利之債嗎

不是,不當得利在《民法通則》中規定的,《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回據,取得不當利益,答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關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後,應當予以收繳。」

G.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理解與適用是怎樣的

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這里沒有把行政責令程序作為前置性要求。江蘇高院、仲裁委聯合制定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指導意見(二)第十五條對適用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作出前置性規定,即只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先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等款項,用人單位逾期仍不支付時,才可適用該條。是否必經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程序才能獲得50-100%的加付賠償金,實踐中有爭議。筆者認為江蘇高院的規定與勞動合同法吻合,不經責令程序不能直接請求加付賠償金。否則,用人單位有權抗辯。
值得探討的是,如果勞動者申請仲裁之後發現自己沒有履行上述行政責令程序,為了得到50-100%的加付賠償金,提出撤訴,待責令程序結束後再申請仲裁,仲裁院是否准許?筆者認為沒有不允許的理由。因為糾紛很有可能在責令程序中得到解決,仲裁委何樂而不為。
由此又引申出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勞動者不撤訴,而是邊申請仲裁,邊申請行政責令程序(通常由勞動監察大隊催告用人單位),在行政程序不能解決問題時,仲裁院能否以裁中已經履行「責令程序」裁決用人單位給付50-100%的加付賠償金呢?
實踐中法官與仲裁員對此認識不一。這種情況下,應該先中止仲裁案件的審理,待行政責令程序結束後,是恢復審理還是因糾紛解決終結仲裁程序,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此外,在仲裁院審查立案時,如果當事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主張50-100%的加付賠償金,宜由仲裁員向當事人釋明,告知其先通過行政責令程序解決,糾紛不能解決時再申請仲裁,這不但能減少訟累,節約司法和仲裁資源,也能體現對勞動者的訴訟關懷。

H. 合同法55條如何理解

《最高抄人民法院關襲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根據此規定,此案應適用合同成立時的有關法律規定,即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即什麼時候知道,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就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I. 合同法54條與民法通則58條

希望你滿意:《民復法通則》第制五十八條與《合同法》第五十四條間並不存在沖突。《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根據該法第五十二條是無效合同,這一點與違法合同、損害國家集體利益合同不同,受害者只是受欺詐、受脅迫、被乘人之危的一方當事人,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受害方可以選擇合同有效的權利,可以撤銷或者變更合同而使合同無效。王澤鑒說:私法自治是民法之基本指導原則,而法律行為則為達成私法自治手段。法律行為之基本要義在於表意人得依其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上之效果。意思表示既足以創造當事人為規律自己社會生活之規范,則表意人決定其意思時,應有自由,否則將無以實踐私法自治之理想。因此表意人於決定其意思表示時,因被他人詐欺或脅迫,受有不當之干涉者,法律上即應有救濟之必要。(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卷,第3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J. 《民法通則》第58條與《合同法》第52條的關系

1、規定范圍包含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是對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

2、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和《合同法》第52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通則58條規定的是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合同法52條規定的是合同無效的情況,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因此該兩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10)合同法58條的適用理解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熱點內容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
2016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7-03 14:42:55 瀏覽:777
司法體驗 發布:2025-07-03 14:42:33 瀏覽:287
畫押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3 14:41:16 瀏覽:918
合同法第三人義務 發布:2025-07-03 14:31:04 瀏覽:761
談戀愛的保證書分手賠償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3 13:52:07 瀏覽:358
道德焉 發布:2025-07-03 13:47:28 瀏覽: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