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多俊經濟法總論
A. 李剛的個人小傳
2005年3月,進入廈門大學法學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廖益新教授。
2004年11月起,任經濟法教研室主任。
2004年9月,遴選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3年7月起,任教於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
2000-2003年攻讀民商法專業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漆多俊教授,主攻民商法與經濟法(稅法)比較研究方向。
1997-2000年攻讀經濟法專業法學碩士學位,師從劉劍文教授,主攻財政稅收法方向。
1993-2003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法學院,200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
主要講授課程:
本科生:經濟法、稅法、破產法
法學碩士研究生:比較稅法學
法律碩士研究生:財政稅收法
主要學術觀點:
稅法非僅為 「征稅之法」,更應是納稅人憑以對抗國家課稅權的「權利之法」。
研究理念和特點:
相信並奉行漆多俊教授所提出的 「鑽進去、跳出來」之「全局總攬法」的學術研究理念;遵從並堅持黃仁宇先生所主張的「長時間、遠距離、寬視界」的宏觀研究方法;認為應在多學科背景下,從稅法與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角度出發,全方位、綜合研究稅法。
承擔項目:
7.21世紀宏觀經濟法理論與宏觀調控法立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盧炯星教授主持),2004年10月,項目參加人,負責「稅收宏觀調控法理論及體系」部分的研究、撰寫工作。
6.國家稅務總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加入WTO 後中國稅收法制體系改革和完善研究」中由劉劍文教授主持的「中國稅收立法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研究」子課題的課題組成員,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
5.轉變中的法律——中國經濟法的時代特徵(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第一批,01JA820004;漆多俊教授主持),2002年至2004年9月,項目參加人,負責中國稅法在轉變中的時代特徵問題的研究。
4.財政稅收法研究綜述(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劉劍文教授主持),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項目參加人,負責稅法總論中部分問題綜述的撰寫工作。
3.中國對外雙邊稅收協定範本修訂(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項目,廖益新教授主持),項目參加人,負責協定範本第25-29條中英文文本的修訂及立法注釋工作。
2.《國際稅法學》(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項目;劉劍文教授主持),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項目參加人,負責「中國涉外稅法」一編和「稅收饒讓抵免」一章的撰寫工作。
1.參加漆多俊教授主持的「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及其立法研究」課題組(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0-2001年,項目參加人,負責「計劃法」的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
5.參編《財稅法學研究述評》(劉劍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撰寫第四章第八-十二部分(約4.2萬字)。
4.參編《國際稅法學(第二版)》(劉劍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撰寫第10、19-21章(約10.7萬字)。
3.參編《經濟法學》(李國海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三副主編,並撰寫第十四章《計劃法》(約4萬字)。
2.《宏觀調控法研究》(漆多俊主編,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副主編,並完成第四章「計劃法」,約6.4萬字。
1.參編《國際稅法》(劉劍文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版),並撰寫第七章《中國涉外稅法》(約4萬字)。
主要論文:
25.《對稅法學教學內容與方式改革的幾點嘗試》,載劉劍文主編:《潤物無聲 北京大學法學院百年院慶文存之財稅法治與財政法教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4.《中國稅法學的現代化:標志、體系和差距》,《法學家》2004年第6期。
23.《對中國涉外稅法的再認識》,《涉外稅務》2004年第11期。
22.《契約精神與中國稅法的現代化》,《法學評論》2004年第4期。
21.《對本科生稅法學教學的認識與實踐》,《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教學論文專輯)。
20.《稅收法律行為初論》,《當代法學》2004年第3期。
19.《「國際調節」視角下稅法經濟調控功能的再認識》(第二作者),載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9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8.《國家、稅收與財產所有權》,載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7.《稅法經濟調控功能的國際化》(第一作者),《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6.《稅法與私法關系探源——對(私人)財產權的確認和保障》(李剛、叢中笑),《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6期。
15.《宏觀調控行為可訴性問題初探——由「納稅人訴訟」引發的思考》,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7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14.《從法律救濟到法律責任——計劃法對計劃的「第二次限制」》(李剛、趙紅光),載朱崇實主編:《經濟法理論與實務熱點問題探討——2001年全國經濟法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選》,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3.《稅法與私法關系探源——對(私人)財產權的確認和保障》,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2002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載劉隆亨主編:《當代財稅法基礎理論及熱點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2.《市場和計劃法:對計劃的兩次限制——試論計劃法若干基本問題》,載漆多俊主編:《經濟法論叢》(第6卷),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1.《稅法公平價值論》,載劉劍文主編:《財稅法論叢》(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簡論中國稅法之現代化》,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9.《論稅收法定主義》(覃有土、劉乃忠、李剛),《現代法學》2000年第3期。
8.《稅收法律關系新論》(劉劍文、李剛),《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榮獲「武漢大學1998至1999學年度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和「中國法學會稅法學研究會」1999年年會論文評選一等獎。
7.《國際稅法特徵之探析》(劉劍文、李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
6.《稅法基本價值論》,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1999年年會論文評選二等獎。
5.《二十世紀末期的中國稅法學》(劉劍文、李剛),《中外法學》1999年第2期;《經濟法學、勞動法學》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
4.《我國農業稅制立法改革之展望》(劉劍文、李剛),《法商研究》1998年第5期。
3.《試論行政機關立法權的若干基本問題》,《南昌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
2.《依法治稅及其觀念基礎——稅收法律意識之重構》,獲「湖北省法學會經濟法專業委員會」1998年年會論文評選三等獎;獲「武漢大學1997至1998學年度研究生學術成果甲等獎」;《湖北國稅》1998年第9期。
1.《試論我國稅收立法體制之完善》(劉劍文、李剛),《稅務研究》1998年第6期。
主要社會兼職:
1.《財稅法論叢》(劉劍文主編,法律出版社系列出版物)「比較稅法與國際稅法」和「書評」專欄責任編輯。
2.「中國財稅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
3.廈門市國家稅務局法律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
4.廈門市國際稅收研究會理事。
B. 經濟法和法律有什麼關系
經濟法是法律的一個來部門法,但是,源學界還是有一定爭議。其法律性質類似於刑法、民法、社會法、行政法。
實際上經濟法與民法有交叉,比如:公司法、合同法等涉及經濟領域的法律既屬於民法,也屬於經濟法。
經濟法與行政法也有交叉,又有一個說法是,經濟法也可稱為經濟行政法。比如:稅法既是經濟法,也是行政法。
經濟法也有被歸類到社會法的說法,由於政治、經濟、社會一體化現象較為普遍,故社會與政治、經濟的界限模糊。比如:勞動合同法,既是經濟法(關於經濟性質的合同內容),又是社會法(規制勞動關系),其中的一些規定又可以說是行政法(關於勞動行政機關的法條)。
##############
你如果要官方性的標准語言,是如下表述: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C. 我要報考2010年中南大學法學研究生,誰提供點信息呢
國際法學
考試科目:政治、英語、法學基礎(含法理學、憲法學)、法學綜合(含民法學、刑法總論、經濟法總論)
法學基礎參考教材:
《憲法》周葉中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第2版;
《法理學》張文顯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第3版
法學綜合參考教材:
《民法》魏振贏主編,高教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第3版;
《刑法》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北大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第3版;
《經濟法學》漆多俊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應該全面了吧,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呵呵……
D. 漆多俊編的經濟法學好還是楊紫煊 編的經濟法好
漆多俊: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是2005年《當代中國法學名家》收錄的著名法學家之一。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經濟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經濟法研究會會長、湖南省法學會副會長
漆多俊經濟法學它系統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原理和各主要法律制度,展示了經濟法的完整體系;按照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同步演變的規律和邏輯思路,清晰地揭示國家經濟調節機制和職能產生的必然性,揭示經濟法作為國家調節社會經濟之法產生的社會根源、本質和體系;在論述經濟法一般規律基礎上,分析了各主要國家經濟法的特殊性,重點分析中國經濟法產生、發展所遵循的普遍規律和中國特色;在論述經濟法基本原理後,按照經濟法的體系構成,分別論述了市場規製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宏觀調控法的原理和基本法律制度。《經濟法學》在闡明經濟法理論觀點的同時,對國內外法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種主要觀點作了客觀介紹和評說,並特別注意總結我國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中的新情況和新經驗,介紹了新的立法。
楊紫煊: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會員,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屆特邀咨詢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七屆專家顧問團顧問,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顧問。
楊紫煊經濟法學共分為經濟法總論、市場監管法和宏觀調控法三編,從三個方面分為28章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內容
自出版以來,我國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又取得了不少新成就,經濟法學又有了新的發展。為了及時反映經濟法制建設新成果、新經驗和經濟法理論研究的新水平
E. 經濟法調整對象的學術觀點
關於經濟法的調整對象,較為流行的學說有以下幾種:
1.經濟協調關系說。該說將經濟法的具體調整對象分為:(1)企業組織管理關系;(2)市場管理關系;(3)宏觀調控關系;(4)社會保障關系。(註:楊紫煊主編:《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8~32頁。)
2.需要干預經濟關系說。具體有:(1)微觀經濟調控關系,包括國家對經濟組織的調控及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系;(2)市場調控關系;(3)宏觀經濟調控關系;(4)社會分配關系。(註:李昌麒:《經濟法——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經濟管理與市場運行關系說。具體分為:(1)國家經濟管理關系;(2)市場運行關系;(3)組織內部經濟關系;(4)涉外經濟關系。(註:劉文華主編:《新編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社會公共性說。具體包括:(1)市場管理關系;(2)宏觀經濟管理關系;(3)對外經濟管理關系。(註:王保樹主編:《經濟法原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2頁。)
5.國家經濟調節關系說。具體包括:(1)市場規制關系;(2)國家投資經營關系;(3)宏觀調控關系。(註: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9頁。)
6.國家管理經濟領域說。此說直接以具體調整對象的羅列式為經濟法下定義,具體包括:(1)經濟管理關系;(2)維護公平競爭關系;(3)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註:史際春等:《經濟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0頁。)
7.來自經濟行政法論的觀點。具體分為:(1)宏觀調控法;(2)市場管理法;(3)國土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法。(註:王克穩:《行政法視野中的「經濟法」——經濟行政法之論》,《中國法學》1999年第4期,第65~73頁。)
F. 求高手指教:中南大學 法學 碩士研究生 專業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謝謝!尤其是新增的經濟法
哥們,分太低了抄。
今年的大綱還沒襲出,不過法學院的大綱基本年年都是一樣的。
按去年的搞法,經濟法是漆多俊的紅皮(《經濟法》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民法、刑法,用最新版的紅皮就行,這三門都只用看總論,因為初試只考總論,這樣一來復習量就大大減少了。
法理學比較麻煩,指定的教材是法學院劉繼虎自己編的《法理學》,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不過說實話用處不大,去年的法理學題目是北大的老師出的,把張文顯的紅皮吃透才是硬道理。
重點章節再說吧,看看你的追加分數了。
要劉繼虎的法理的話,我這倒有一本,去年准備考研用的,可以賣給你。
G. 簡要敘述漆多俊教授的「三三三」理論。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根源在於生產社會化引起市場及其調節機制、國家職能以及法律的演變。原來,特別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 社會經濟的調節機制基本上是「一元化」的市場調節。但市場調節也有缺陷。到19 世紀末由於市場缺陷嚴重顯露, 發生了「市場失靈」, 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這表明需要新的調節機制來輔助配合市場機制來實現對社會經濟的有效調節, 國家調節於是出現。這就是經濟調節機制的「二元化」。國家調節首先是一種經濟調節機制, 但同時也是一種國家職能。國家對於經濟生活從原來不介入( 自由放任) 到介入進行國家調節, 需要有憲法和法律授權, 國家調節權力需要法律規制, 也需要保障, 因此, 就產生了規范國家經濟調節的法律, 此即經濟法。
由於國家調節是為了彌補市場缺陷才需要和產生的,所以國家調節方式和活動必然是針對市場所存在的缺陷,並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又決定了經濟法體系的基本構成。
市場存在的三缺陷是指市場障礙、市場唯利性、市場的被動性和滯後性。
市場障礙首當其沖,指因限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存在而引發的阻礙市場正常運行的狀況。市場的唯利性位居第二,指投資經營著所關注的是經濟利益,並往往注重眼前可實現的利益,而對於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行業部門和產品,如公用和公共事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以及其他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或可能制約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和總體效益的行業不願投資。而市場之所以存在滯後性和被動性,這是由其事後調節的性質決定的。一方面,從投資、生產運營到市場價格的形成和信息反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另一方面,企業和個人掌握的信息不足和滯後,不能及時調整其投資方案,也往往造成市場供求的失調、產品大量滯銷過剩。
為了克服市場的以上三缺陷,國家分別採取了三種調節方式:針對市場不良競爭秩序引起的妨礙自由和公平競爭構成的市場障礙,國家以強制力進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予以以排除。針對市場的唯利性引起的某些經濟領域投資空白,採用國家直接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方式,一方面國家在進行投資時盡量考慮市場因素盡可能引進市場機製作用;另一方面,國家應當根據情況變化適時調整國家投資規模、方向和重點。針對市場的滯後性和被動性引起的某些領域投資膨脹和生產過剩而另一些領域投資不足,進而引發的結構比例失調,經濟波動,危機頻繁,採用國家指導、促進或稱為國家宏觀調控。
國家的這些調節方式都需要法律的規范,三種調節方式對應三種法律,因此經濟法體系相應的就由市場規製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和宏觀調控法三部分構成。
市場規製法主要包括反壟斷和限制競爭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這類法律需要對其規制的對象的標准和種類、主管機關的職權、處罰方式、實施程序等問題做出規定。國家投資經營法主要包括國家投資法和國有企業法,其中包括國家投資和國有企業調整和改革的法律,此外還包括國家為調節市場直接參與其他市場經營活動的法律。
三種法律調節方式有幾方面共性:他們所規范的都是國家經濟調節活動;其目的和作用在於保障國家調節,以維護和促進社會經濟的結構和運行協調、穩定和發展;他們所調整的是在國家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直接涉及社會經濟領域,具有經濟性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市場三缺陷—國家調節三方式—經濟法體系三構成」,亦即「三三理論」或者是「國家調節說」。
H. 漆多俊的個人作品
《經濟法基礎理論》 「國家調節說」(「三三理論」)經濟法學科理論體回系
《經濟法論叢》CSSCI來源集刊答(1998-)
《經濟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
《經濟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觀調控法研究》
《國企股份公司改組法律問題研究》
《中國公司法》
《轉變中的法律》
《國民經濟的法律調整》 《市場、調節機制與法律的的反思與重構
《論轉型時期法律的控權使命》
《權力經濟向法治經濟的轉變》
《論權力》
《中國反壟斷法研究》
《宏觀調控立法特點及其新發展》
《控權:通向法治之路的關鍵》
《論服務型政府定位的轉變》
《台灣民主的啟示》
《改革與統一之互動》
《辛亥百年中國之主義考辨》
學術業績被《中國當代法學名家》、《中國專家大詞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網路學者傳略》、《世界名人錄》等國內外機構收錄。
I. 漆多俊三三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漆多俊是我們院的副院長,只是他上課的時候我沒做筆記……
A、市場三缺陷
市場運行回障礙(不正當競爭、壟斷)答
市場的唯利性
市場調節的被動性與滯後性
B、現代國家調節社會經濟採用三種基本方式:
國家以強制方式反壟斷和限制競爭及反不正當競爭,以排除市場調節機製作用的障礙;
國家以參與方式直接投資經營;
國家以促導方式對社會經濟實行宏觀調控。
C、為了規范和保障這三種國家調節,需要制定和實施三個方面的法律:
(1)競爭法;
(2)國家投資經營法;
(3)國家宏觀調控法。
J. 漆多俊 經濟法基礎理論 與李昌麒 經濟法 哪個好
無法判斷好壞來,隱忍而自已。
漆多俊 經濟法基礎理從深入分析社會經濟關系入手,並從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的聯系和區別上,論述了經濟法產生和獨立的歷史必然性,它的本質、功能和任務,它的調整對象、調整原則與調整方法,它的內容與體系,它的立法與實施等各種基本理論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獨自的見解,建立了本書特有的經濟法理論體系。在對經濟法理論問題論述過程中,涉及屬於法學基礎理論的許多概念和原理,本書也重新作了論證,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給讀者以有益的啟迪,希望收中的基本觀點及體現於其中的某此研究方法,能夠引導讀者在學習、研究經濟法方面保持基本正確的方面,而不致誤入歧途。然而,奇則易謬。
李昌麒 經濟法 李昌麒教授鑒於任何一門法學學科的獨立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理論觀點為其基石的,經濟法也不例外,因此,他在整個教學和科研活動中,始終是把對經濟法的基本理論的研究作為其主要研究方向,力圖構建一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經濟法基本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