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個人所得稅納稅
稅收和個人所得稅怎麼能是一個概念呢?
但如果你問的是經濟法中的個稅和稅法中的個稅是否是一個概念,我可以告訴你:是的。他們是相同的
2. 經濟法基礎中「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第二個。當月因相同事情產生的勞務費,應合並計算個稅。不久前我在工作中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剛剛咨詢過稅 務局的專管員,就是這么答復我的
3. 關於經濟法中個人所得稅問題,誰能幫我解一下。謝謝~~
如果是答案B,那麼計算過程如下:每月租金收入小於4000,7月(3000-800-1600/2)*10%=140,其中一個內800是小於4000每月容的扣除數,第二個800是維修費每次允許扣800,8月同7月;其餘7個月(3000-800)*10%*7=1540,合計2009年應納個稅1820。
4. 初級經濟法中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有哪些
個人所得稅稅率和稅目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9級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的版生產經營所得權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5級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利息、股息、紅利和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5. 個人所得稅法屬於經濟法嗎
不屬於。屬於稅法。
《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6.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7. 關於經濟法中個人所得稅稅收策劃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根據《中華來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自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相關的文件法規的規定,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政策主要有: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鄉、鎮以上(含鄉、鎮)人民政府或經縣以上(含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成立的有機構、有章程的見義勇為基金會或類似組織,獎勵見義勇為者的獎金或者獎品,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免徵個人所得稅。
(3)個人持有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4)國務院《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實施辦法》第五條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專項儲蓄存款或者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財稅字(1999)267號文件進一步規定,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8. 關於初級經濟法中個人所得稅的問題
就是說,你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
比如工資范圍內,可以扣除所交的五險一金。
打個比方說,工資總額2000,扣除了五險一金100,並且這100是在國家規定的數額以內的,那麼應納稅所得額就是1900.
9. 問經濟法的題目,個人所得稅問題大家解答下。
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或=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20000元的,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0。
2。超過20000~5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2000。
3。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0%,速算扣除數為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