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賴於調查法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賴於調查法

發布時間: 2022-03-22 22:39:07

『壹』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幾種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1、觀察法。2、調查法。3、檔案法。

『貳』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

社會心理學研究方來法
(一)方法自論
1、一般方法論,即哲學世界觀層次,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的社會性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放在首位。
2、專門方法論,主要綜合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形成。
3、具體方法,包括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所創立的各種具體研究方法。
(二)具體方法
1、觀察法 (1)參與觀察 (2)非參與觀察(旁觀)
2、實驗法 (1)實驗證實驗法 (2)自然實驗法 (3)現場實驗法
3、調查法 (1)問卷法 (2)訪問法
4、個案研究法
5、跨文化研究法

『叄』 心理學中,社會心理心理學中,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麼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現代社會心理學有比較突出的實驗研究取向,因此實驗法是社會心理學研究中應用的最廣泛的方法。除實驗法外,還有一些研究方法,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有獨特的價值。考慮到心理咨詢工作的特點,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和檔案法。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肆』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4)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賴於調查法擴展閱讀: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伍』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自然觀察:在自然情境中對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其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盡可能少地干預。
2.參與觀察: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存在互動關系,這種觀察叫參與觀察。即觀察者作為被觀察者群體的一員進行的觀察。 1.訪談法:研究者通過與研究對象進行口頭交談來收集資料的方法叫做訪談法。
(1)特點
(2)分類
結構訪談與非結構訪談:前者是標准化訪談,即按統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結構的問卷進行的正式訪談;後者的訪談提綱是一個粗線條式的,訪談者可視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與調整。結構訪談的優點是結果易於統計分析但靈活性較差。
直接訪談與間接訪談:前者是面對面的訪談;後者是訪談者通過一定的中介進行的,常見的有電話訪談等。直接訪談不僅能獲得言語信息而且還能得到非言語信息,因而有助於對結果的解釋與分析,但這種訪談對訪談者的要求較高,花錢較多;間接訪談的優點是,搜集資料用時相對較少,花費較小。
(3)訪談過程與技巧
准備工作
接近被訪談者
應對拒絕的技巧
談話和提問的技巧
追問技巧
2.問卷法
(1)特點標准化程度較高,整個過程嚴格按一定原則進行從而保證研究的准確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觀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內獲得大量信息。
(2)類型
(3)問卷的結構
(4)問卷設計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明確並緊密圍繞研究目的。
全面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要全面考慮問卷內容的構成,在提問語句及答案設計中要盡量窮盡相關內容。
非歧義性原則設計問卷要使被調查者能正確理解,避免出現歧義。
非暗示性原則設計問卷時,調查者力求避免對被調查者的暗示與誘導。 檔案法是就研究對象的歷史檔案進行內容分析的方法,例如心理咨詢中考察求助者的個人成長報告。檔案法的優點是對研究對象的心理干擾小,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分析數據的難度也大。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三種面向的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框架即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社會心理學和情境社會心理學或心理社會學正在解體,並被合理重構。在多依斯《社會心理學的解釋水平》這本名著的基礎上,社會心理學統一的學科概念框架被引申出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關注個體內過程、人際過程、群體過程和群際過程這四種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從最為微觀的個體內過程到最為宏觀的群際過程,這四種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是作為整體的社會實在和社會過程的不同面向和不同層次的相應表徵。 以社會的延續及個體的獨特性之間的悖論作為基本理論問題,社會心理學在已有的中層理論的基礎上,融合動物行為學、
進化生物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心理學的智慧傳統和研究實踐,力圖在不同層次的社會心理過程中,建構相對統一的社會行為論。20世紀70年代以來所構造的親本投資論、社會認同論、社會表徵論和社會建構論,力圖為人類個體和群體在實際的社會情境中的社會行為,同時也為人類物種的個體及群體的物種特異的行為特徵及其限度,提供科學的解釋、說明和預測。 社會心理學已經邁入方法多元和方法寬容的時代。實驗的獨斷主宰地位已經消解;方法體系中已有的所有資源,正日益受到均衡的重視。不同理智傳統和方法偏好的社會心理學者之間的刻板觀念、偏見甚至是歧視,正逐漸被密切合作和友善對話所取代。同時,新的研究技術被構造出來,並逐漸產生重要影響。
心理測試 社會心理學的基礎研究,正逐漸走出書齋,從兩個方面向應用領域拓展。第一,在社會心理學學科內部,應用社會心理學作為現實問題定向的研究分支,正逐漸地把基礎研究的成果用來處理和應對更為宏大的社會問題。第二,社會心理學有關人性、心理和行為的研究,正對其他學科產生影響。認知社會心理學家卡尼曼因為有關社會行動者在不確定境況中的判斷啟發式及其偏差的研究,而榮膺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社會心理學家在過去30年中第3次獲此殊榮,它從一個側面表徵了社會心理學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對於以人及其活動為對象的所有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意義。
學科身份自主性的訴求
社會心理學秉承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兩種理智傳統,一直身份曖昧,也因此引發了無休止的論爭: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學或心理學的亞學科、跨學科還是獨立學科?為了應對這些論爭以及它們所隱含的學科間的門戶之見,社會心理學作為關注社會語境中的人類經驗和行為研究的獨立學科的身份訴求正在凸顯。它因此引發不同研究定向和方法偏好的學者在社會關懷的旗幟之下,專注於社會行動者在實際的社會現實中的活動,也正日益體現在有關群際關系、社會認同、符號邊界及生命歷程等問題的研究實踐中

『陸』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幾種

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人際距離測量法

『柒』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社會心理學有三個取向: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的方法主要是控制觀察法,社會學主要是觀察法和問卷法。文化人類學主要是文獻法。

『捌』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各有何利弊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受到來自兩個學科的影響。在社會心理學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兩種理論觀點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謂社會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方向的社會心理學。在解釋社會心理現象上的不同理論觀點,並不妨礙社會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特點。
一般來說,普通心理學是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客體包括自然客體與社會客體。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特殊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普通心理學研究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般關系所獲得的規律可以應用於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主體與社會客體之間的關系所獲的規律也可以豐富普通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傳統上著重於研究個體、個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而社會心理學則著重於研究群體中的個體、群體、人與人、人與群體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與個性心理學的關系更加密切、更加復雜。美國心理學會迄今仍把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放在一個分支里。一般說來個性心理學是研究個性特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關系、涉及較穩定的心理特質,而社會心理學則主要研究直接社會情境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個人對這個情境的解釋的作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現表明,直接社會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會心理學的專題研究,開始於19世紀下半期。1860年出現了拉察魯斯和斯坦塔爾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系列論文。此後,塔爾德的《模仿律》西格爾的《犯罪的群眾》、勒邦的《群眾心理學》等著作陸續出版,為社會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08年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和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分別出版了社會心理學專著。這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和德國心理學家默德開創了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雖然用實驗方法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可以上溯到1898年特里普利特關於社會促進的實驗研究,但真正開創、推廣這個方向的是奧爾波特和默德。在他們之後,實驗社會心理學才開始在西方特別是在美國成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奧爾波特的著作《社會心理學》問世以後,社會心理學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28年瑟斯頓提出了態度測量法,把由托馬斯和茲納涅茨基開始並成為當時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態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莫雷諾提出了社會測量法,用以測量群體內人際吸引和排斥問題。1938年勒溫把場論引進社會心理學,提出了個人生活空間或場的概念,認為行為是個人特點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數。20世紀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勒溫的影響下,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群體影響和態度問題。
50年代,阿施等人開展順從的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發表了一系列有關說服的研究。費斯廷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這個理論成為60年代的研究中心。到了70年代,由海德的《人際關繫心理學》一書奠定了基礎的歸因理論成了研究重點。80年代以來,認知社會心理學和應用社會心理學日益受到重視。
中國社會心理學在50年代以前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而存在過。早在清末民初,已有人介紹過作為心理學重要分支學科的社會心理學。20年代出版了勒邦的《群眾心理學》、麥獨孤的《社會心理學導論》以及奧爾波特的《社會心理學》等重要著作的譯本,中國學者自己也編寫了一些社會心理學著作。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課題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有所不同。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側重於研究大型群體和群眾的心理現象,如拉察魯斯、斯坦塔爾、馮特關於民族心理學的研究;塔爾德、西格爾和勒邦關於群眾心理的研究。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某些思想直至今天還有影響,如塔爾德的模仿律、勒邦的群體極端化和個性消失的思想等。20世紀初態度的研究成為中心。實驗社會心理學方向出現以後,社會促進的研究成為中心。以後,群體過程、說服、順從、認知失調、歸因等分別成為某一時期的研究中心。
美國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最多且最有影響的國家,它的研究課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往往影響到其他國家。1980年,美國心理學家斯密斯等人對1979年美國主要社會心理學刊物發表的文章作過一項調查。這項調查表明,研究最多的是歸因及態度和態度改變,論文達50篇以上;其次是社會和人格發展以及認知過程,達40篇以上。
隨著社會心理學的日益發展,研究課題也日益豐富和擴大。從早期的社會促進研究發展到社會惰化的研究從順從的研究發展到反順從和獨立性的研究,從侵犯的研究發展到利他精神的研究,從吸引的研究發展到愛情的研究,從人際知覺的研究發展到歸因的研究,等等。顯示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視野正日益廣闊和深入。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心理學家的觀點有所改變。主要表現在:認識到實驗方法的局限性,重視現場研究,重視應用研究,重視以現場應用研究去檢驗實驗室研究所得的理論,加以修正、補充和發展。今天的社會心理學家強調,從現場研究到實驗室研究,或從實驗室研究到現場研究,往復循環、相互論證。同時,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也為處理從現場獲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動了社會心理學的進步。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當是多元的,以「問題為中心」的,即依據所要研究的課題而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美國的主流社會心理學過分強調的實驗方法,已經受到歐洲和美國國內學界的挑戰。有人貼切地批評這種實驗程序乃是「真空中的實驗,宏大的社會現實被彎曲為人為的實驗室中漠不相關的個體之間虛假的社會互動」[4]。認為只有「科學的」、定量的方法才能用於研究社會心理學問題,所得結果才能真實可靠,這種觀點未免過於偏激。心理學界前輩陳立教授在反思心理學研究方法時指出,不能認為只有實驗室的實證方法才能用於心理學研究之中,其它的方法也是可以使用的,兩條腿走路總比獨腿跳要安全些和有效些[5]。普通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尚且如此,社會心理學問題的研究就更應當這樣了。翻開大量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實驗報告,除卻有「真空中的實驗」的弊端外,用所謂精細的實驗設計、煩瑣的統計分析得到一條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過的可靠經驗的例子並非鮮見。這樣的研究實在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所謂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意指除了恰當地應用實證法之外,還可以應用人文主義取向的方法,如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精神產品分析的方法等,它們對於揭示人的社會心理實質常常是很有效的。
最後,需要明確的是,為著中國社會心理學學科的發展,不得不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尋找問題方面,但這絕不意味著否定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業已得到的發展。實際上,近20多年中,靠著學者的努力,中國的社會心理學有著諸多上乘的研究成果問世。這正是中國社會心理學正在不斷發展的標志,也是增強中國社會心理學者信心的力量所在。

『玖』 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什麼

統計法。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是指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社會心理學在個體水平和社會群體水平上對人際關系進行探討。

在個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個體社會化過程,交往,言語發展,夥伴,家庭和居住環境及學校對個人的影響等。在社會群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群體交往結構、群體規范,態度、種族偏見攻擊行為、風俗習慣和文化等。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會有關的心理學問題。我們知道,所有的社會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裡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問題在裡面。

研究這些課題的心理學就是社會心理學。在當代心理科學中,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最為人們重視,社會心理學從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發,研究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

社會心理學不僅強調社會與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重視關於社會情境的探討,重視個體的內在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圍涉及個體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群體心理,以及應用社會心理學等層面,即理論與方法、社會個體、態度與行為、社會影響和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等領域。

專業定位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學,並堅持自然科學框架下融合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思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心理學

熱點內容
婚姻法公證 發布:2025-07-01 13:00:10 瀏覽:586
勞動法對兼職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01 12:28:14 瀏覽:884
韶關找律師 發布:2025-07-01 12:26:47 瀏覽:251
刑事訴訟法第九 發布:2025-07-01 12:25:59 瀏覽:949
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的二十九條 發布:2025-07-01 12:25:59 瀏覽:21
法院司法行政職位 發布:2025-07-01 12:20:55 瀏覽:404
法院防疫暗號 發布:2025-07-01 12:19:23 瀏覽:97
鄭州正言法律咨詢公司 發布:2025-07-01 12:14:30 瀏覽:13
勞動法用人規定 發布:2025-07-01 12:09:19 瀏覽:576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法律 發布:2025-07-01 11:54:04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