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強制締約

合同法中強制締約

發布時間: 2022-05-09 01:17:11

合同法上的強制締約義務有哪幾種

所謂強制締約義務,也稱為強制訂約義務,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據法律的規定,負有應相對人的內請容求,而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合同一方當事人對相對人的要約,必須作出承諾,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強制締約義務來源於法律的規定,對意思自治進行了程度不同的限制,或取消了當事人不訂立契約的自由,但保留了當事人選擇相對人的自由,或者相反,保留了當事人不訂立契約的自由,但不允許當事人對締約相對人進行任意的選擇。
我國《合同法》規定了以下幾種強制締約義務:
《合同法》第38條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合同法》第230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合同法》第289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民法典草案合同編有哪些亮點內容

亮點一、弘揚社會主義契約精神這次合同編起草的核心,一個亮點,就是弘揚社會主義契約精神。契約精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契約自由,二是契約正義,第三契約嚴守。在整個民法典草案中,各個篇章中都體現了自由、平等、公正、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比如在合同編裡面體現了契約自由、信守契約的精神等。亮點二、完善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特別規則大家已經習慣網上購物了,這就涉及到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這方面的內容也有相應規定。為了適應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合同編草案對電子合同訂立、履行的特殊規則做了規定。電子合同怎樣才算訂立?合同編草案中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因為圍繞這個發生很多糾紛,到底我點擊之後是邀約還是承諾?我現在明確了你展示的就是要約,我點擊就是承諾合同已經成立了,就有拘束力了,然後這個網站就不能反悔了。這也加強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這也就是說:電商平台不能再以「失誤」為借口取消訂單按照民法典草案合同編的規定,收貨人簽收電子合同標的物的時間為交付時間。買受人簽收的時間作為交付時間。沒有簽收之前,所有交付損失、交付風險,都是由出賣人來承擔的,也是為了加強對於買受人的保護。加強了對於消費者的保護,特別在互聯網交易上迎合了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一些最新需求。亮點三、加大對弱勢合同當事人一方的保護民法典草案合同編專門規定電、水、氣、熱力供應以及公共承運人對社會公眾的強制締約義務,完善格式條款制度。在合同編里對於各類公共服務提供方建立統一的、嚴格的強制締約義務條款,並且強化公共服務提供方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對於優化整個多贏共享、包容普惠的公共服務市場,都是一項長期的制度利好。亮點四、新增物業服務合同一章 規制物業服務亂象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是法院民事審判中常見的案件類型,業主因對物業服務不滿拒交物業費;電梯里的廣告收益到底多少;物業號稱24小時巡邏,停在樓下的車被盜了;業主委員會炒掉老的物業公司聘新的,結果老的不走,新的進不來。

⑶ 強制締約是合同法什麼原則的體現

從強制締約看對合同自由原則的限制 強制締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負回有應對方的請求與其訂立合同答的義務。強制締約規則是對合同自由原則的限制或修正。與一般合同成立須經要約和承諾的合意不同,它強調的是承諾的義務。雖然強制締約仍要採用承諾或雙方既定的交易習慣才能促使合同成立,但承諾的一方當事人必須承諾。

⑷ 什麼是強制締約義務

強制締約,又稱為強制契約、契約強制、契約締結之強制或強制性合同,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強制締約不僅包括受要約人對要約人的要約有承諾的義務的情形,而且也包括特定的主體有向他人發出要約的義務的情形,如法律規定機動車車主應當辦理強制保險,而狹義的強制締約則僅指前者,由於狹義的強制締約在各國立法上更為普遍,並且在實踐中也更為重要,探討狹義的強制締約,即個人或企業負有應相對人之請求,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即對相對人之要約,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承諾。

主要適用范圍: 一、房屋出租業:出租人出賣出租房屋,應提前三個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

二、公路客運業: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的通常、合理的要求。

三、證券業: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的90%以上的,其餘仍持有被收購公司股票的股東,有權向收購人以收購要約的同等條件出售其股票,收購人應當收購。

四、國家行政命令: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⑸ 強制締約是合同法( )原則的體現

您好,您所問的是否是:強制締約是合同法( )的原則的體現。
A. 自由原版則 B. 正義原則 C. 鼓勵權交易原則 D. 情勢變更原則
正確答案:B
強制締約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負有應對方的請求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強制締約規則體現了正義原則,是對合同自由原則的限制或修正。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我想問問,關於合同法的強制締約究竟是一種什麼概念,請給我一個清楚,詳細的回答,謝謝。

強制締約

一、契約自由的限制與強制締約的出現
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合同立法、學說、判例中,默示條款、格式條款、合同形式的特別要求等,使得契約自由原則受到很大的限制,其中對傳統契約理論沖擊最大的當數「強制締約」的出現。強制締約是指個人或企業負有應相對人的請求,與其訂立契約的義務。換言之,合同一方當事人對相對人的要約,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這就使得契約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要約負有必須承諾的義務,即強制締約義務。這種義務是法定的,對其履行的直接後果是出現所謂的強制合同。

在實際生活中,強制性合同對契約自由進行了兩種不同程度的限制。其一,使一方當事人訂立合同的自由受到限制,即對他人提出訂立合同的要約無權拒絕。比如存在於公用事業的強制締約,郵政、電信、電業、自來水、鐵路等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客戶或用戶的合理使用要求。其二,選擇對方當事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即一旦當事人決定訂立合同,他無權選擇合同相對方當事人。比如房屋出租人出賣房屋,承租人憑借優先購買權向其發出購買要約。前者被稱為絕對的強制合同,因為在此情況下,法律直接為一方當事人設定了對另一方提出的要約必須予以承諾的義務。後者被稱為相對的強制合同,因為此時法律規定只有在具備一定的條件下,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的要約才負有必須承諾的義務。

二、我國法律中的強制締約義務

在我國,強制締約規則最早出現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一十八條中,該條規定:「出租人出賣出租房屋,應提前三個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承租人憑借債權物權化產生的優先權而享有在同等條件下要求出租人與之訂立房屋買賣合同的權利。相應地,出租人負有在同等條件下同承租人訂約的義務。

1999年頒布的兩部重要的民商事法律?D?D合同法和證券法同樣也規定了強制締約義務。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九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的通常、合理的要求。」這里對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設定強制締約義務,主要是由於這些承運人往往具有獨佔地位以及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公用事業的性質。旅客和托運人除了這些承運人之外無法找到別的合適的合同當事人,如果不強制這些承運人與旅客訂立合同,就會導致整個社會秩序的紊亂和經濟活動的非正常進行。證券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收購要約的期限屆滿,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數達到該公司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的90%以上的,其餘仍持有被收購公司股票的股東,有權向收購人以收購要約的同等條件出售其股票,收購人應當收購。」這是在公司並購中,證券法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對公司收購者所設定的強制締約義務。這一義務可以使目標公司的中小股東有機會脫離已落入收購人控制的目標公司,以體現法律對社會弱者的救濟。在這一強制締約義務中,收購人的「同意」要素也同樣被絕對地限制了。

此外,我國合同法還規定了一種更為極端的「強制合同」,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在特殊情況下,國家為了抗洪救災等需要,對有關生產和運輸企業下達指令性計劃是必要的。所以,我國合同法在貫徹合同自由原則的同時,仍然規定了這種強制合同。在普通強制合同中,僅一方當事人有強制締約義務,而在這一合同中,雙方當事人連協商合同內容的自由也被限制了。因此,它是一種更為極端的「強制合同」。我國台灣學者王澤鑒把它稱為「命令契約」,即以政府行為取代當事人意思,以示與必須具備要約與承諾的「強制合同」相區別。

我國法律建立了強制締約義務規則,這對實現社會公平和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具有至少兩個方面的局限性:

其一,強制締約存在范圍過小。在許多與普通公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部門,不管是合同法還是其他法律都沒有關於強制締約義務的規定。這使得在現實生活中,這些部門恣意妄為,濫用其壟斷地位,嚴重影響了普通公民的正常生活。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應加緊修訂鐵路法、公路法、電力法、執業醫師法,在其中設立強制締約規則。

其二,缺少對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規范。我國合同法和其他法律都沒有對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又由於我國侵權行為法的不完備性,對違反締約義務一方當事人的懲治和對受害者的保護都無法可依,由此造成了法律的實效性低下。要發揮強制締約義務條款的應用作用,必須對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

三、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民事責任

目前,我國立法上沒有明確規定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性質及承擔方式。在我國台灣地區,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是適用台灣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即適用侵權責任的規定。但筆者認為,鑒於我國目前立法確定的侵權責任的規范以及違反強制締約義務承擔方式的特殊性,不宜將其納入侵權責任體系。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和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法律關於侵權責任的一般條款。受害人對侵權人的過錯須舉證,不能證明侵權人過錯的除非法律另有規定,否則不承擔侵權責任。所以,要在違反強制締約義務責任中適用這一條款,對於受害人的保護非常不利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強制締約義務的出現就是由於合同雙方當事人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而產生的,在相當程度上體現著對社會弱者的救濟。因此,在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構成要件中不必強調締約義務方的過錯。另外,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經濟上的補償,即回復受害人在侵害之前的經濟地位。而在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場合下,一般不會給受害人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受害人也很難證明其具體的損害范圍及數額。強制締約義務的設定也並非為了對受害人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而主要是要公共服務部門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職能,滿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承擔方式主要是要求公共服務部門「實際履行」強制締約義務(加引號以表示它與違約責任中「繼續履行」相區別),即對另一方提出的要約予以實際承諾,由此在相互間形成合同關系,這與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有根本的區別。並且,在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構成要件中,也不必像在侵權責任中以造成損害為前提條件。

故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民事責任不能納入侵權責任的體系之中,即使將來在我國民法典中設置完善的侵權責任規范體系時也是如此。因為民事責任體系本來就不是封閉的,而是一個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動態體系。正如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由於當事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承擔獨立的締約過失責任一樣,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責任也是應成為一種獨立的責任類型,是一種與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相並列的與合同相關的責任類型。

最後,筆者想強調,違反強制締約義務的民事責任作為一種獨立的責任類型,並不否認在特定情況下強制締約義務人同時構成侵權責任。因為在特殊情況,強制締約義務人拒絕履行義務會造成受害人人身、財產的損害,特別是那些人們認為通常不會拒絕要約人要約而寄予特別期望的公共事業部門,如一方當事人在危難、急病的情況下,計程車拒載;醫師對於急症病人,無故拒絕救治,使受害人病情惡化或死亡,在此可確認受害人有權要求強制締約義務人承擔經濟損失,這一請求權應以侵權責任的規范為依據。

⑺ 惡意違約的預約合同可以強制締約嗎

在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中,對於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未經備案的協議是否有效的問題,要看協議的內容是否符合合同法規定,有沒有合同法規定的無效或者可以解除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此類糾紛也有單獨的司法解釋,相關條款如下,如果協議中已經對於主要內容做出了約定,即使未備案合同仍然有效,如單方違約要承擔違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第六條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⑻ 合同義務的締約形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一、強制性義務:所謂強制締約義務,也稱為強制訂約義務,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據法律的規定,負有應相對人的請求,而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合同一方當事人對相對人的要約,必須作出承諾,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二、附隨性義務

1、債之關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基於誠實信用原則,依其情事,尚會發生各種義務。

2、依誠信原則,債務人於契約及法律所定內容之外,尚負有附隨的義務。

3、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當事人之間也無明確約定,但為維護對方當事人的利益,並依社會的一般交易觀念,當事人應當負擔的義務。

4、附隨義務指法律無明文規定,當事人亦無明確約定,為保護對方利益和穩定交易秩序,當事人依誠實信用原則所應負擔的義務。

5、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為輔助實現債權人之給付利益或周全保護債權人之人身或其財產利益,債務人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而履行的通知、協助、保密、保護等給付義務以外之義務。

6、附隨義務是指債的關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為使債權能夠圓滿實現,和保護債權人其他權益,基於誠實信用原則,債務人除給付義務外,尚應履行其他行為的義務。

7、廣義的附隨義務是於合同關系發展的各個階段均可發生的,當事人依誠信原則所應負擔的義務。狹義的附隨義務,為合同履行中依誠信原則產生的給付義務以外的義務。

8、合同附隨義務,是合同義務的擴張,指合同當事人按照約定全面履行給付義務的同時,必須履行通知、減損、協助、保密等與合同有關的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⑼ 合同法重要例

點評
本案主要的法律問題如下:
(1)陳某與朱的家人之間的運輸合同是否成立?
首先,計程車打著空車燈的狀態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合同法》第14條把要約的構成要件歸為兩項:一是內容具體確定;二是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從這兩個要件來看,要達到要約「內容具體確定」,必須是其一經承諾即成立合同的程度。因此,要約的內容至少應包括合同成立的必要條款,如標的。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對於打著空車燈的計程車來說,由於計程車是有一個明確的價目表的,車費的計算是按照始發地點到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及其他因素來計算的,而不是通過乘客和司機之間的協商來定價的。(特指上海等地)但是,對於合同的標的,即需將乘客從始發地送到目的地的服務,則並不確定,而是由乘客來提出的;而且,即使在乘客確認地點以後,由於司機和乘客都不認路等等非意志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運輸合同不能成立。對於開著空車燈的司機來說,最終需要履行的合同的標的是由乘客來確定的。因此,計程車打著空車燈的狀態是要約邀請。
其次,乘客攔車並確定目的地的行為,是否構成要約。如前所述,乘客在攔車後並提出目的地的行為,即已經確定了合同的具體標的,一方面,乘客明確了目的地(本案中的醫院),另一方面,合同金額也在乘客確定目的地之後被確認,即按表計價(並不是在乘客確認目的地時合同金額的具體數額被確定,但該數額按照計價表的計價,是確定的)。雙方(乘客和司機)就這筆尚未有數額的款項的最終數額,是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因此,乘客在攔車並確定目的地的行為,構成要約。
再次,司機有沒有作出承諾行為。合同成立,以作出承諾為要件。本案的關鍵,就在於確定該運輸合同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司機承擔違約損害賠償責任,如果不成立,則不能以合同違約為由使得司機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合同是否成立的關鍵,在於確認司機是否作出承諾。承諾必須是在承諾人獲知要約內容以後作出的,因此,必須是司機在獲知目的地之後作出的。司機針對目的地的熟悉情況會出現兩種可能,一是知道路線,此時合同的履行就完全不存在障礙,司機可以作出承諾;二是不知道路線,則被要約人由於不能履行合同標的而不能進行承諾,合同不能成立。在此種情形之下,乘客可以再次發出要約,表明自己知道路線或者可以通過別的方式獲知到達目的地的路線,計價方式依然是按照計價表的方式計算。此時,司機也接受了該要約,可以就此作出承諾。那麼,司機到底有沒有作出承諾?這里,我們還需要分析計程車運輸合同的性質。《合同法》第289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也就是說,承運人(司機)具有強制締約義務,即對於旅客通常、合理的要約,承運人不得拒絕承諾。計程車是否屬於公共運輸?《關於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若干規定》中規定,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包括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城市輪渡和地鐵;《城市建設檔案歸屬與流向暫行辦法》第5條也規定,公共交通:汽車、電車、出租汽車場站;《關於出租汽車管理體制和職責問題的復函》中規定,從根本上說,出租汽車是公路運輸方式的一部分,最終實現行業歸口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趨勢。從以上規定來看,盡管計程車運輸是由企業來經營的,但依然把它作為公共運輸的一部分。另外,從計程車運輸的行業規范來看,《出租汽車客運服務規范(試行)》規定,「計程車駕駛員在受理乘客租車業務時要做到招手即停、有客即載」,即不得拒載,這也從另一方面對承運人的強制締約義務作出解釋。因此,在本案中的司機,已經對乘客作出承諾。《合同法》對旅客運輸合同的成立時間也作出規定,認為其是諾成合同。因此,承諾一旦作出,合同即告成立。
(2)陳某與朱的家人之間的運輸合同是否可撤銷?
《合同法》第54條規定合同可撤銷或者變更的條件:一是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是訂立合同時顯示公正。在本案中,司機拒載的理由是會弄臟車輛,即履行合同可能會對自己的財產造成損害,在被攔車告知目的地時,司機並不知道朱某的情況,因此就存在司機作出承諾時存在誤解的情況。這一理由是否能夠構成重大誤解呢?計程車是為城市提構運輸服務的,應該為公眾提供運輸服務,對於公眾通常、合理的運輸請求,應該給予承諾,特別是在救死扶傷的情況下,更應該主動提供服務,這也是計程車行業的一個基本的職業道德問題。在維持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救助、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公序良俗基本原則之下,以造成財產損害可能性為由來抗辯損害生命權的可能性,是違反民法基本精神的,這種抗辯理由是不合理的。因此,該運輸合同在此種情況下不可撤銷。
(3)陳某的違約責任該如何確定?
違約責任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本案中由於朱某已經死亡,前兩種違約責任已經不可能承擔,因此朱某隻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這里存在確定賠償金額的問題,其基本原則是賠償實際損失,是一種恢復性的賠償,而不是懲罰性的賠償。《合同法》規定了三種確定方式,一是依照法律規定確定賠償額;二是約定違約金;三是約定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根據本案的情況,適用第一種方式。其具體的確定標准,應該本著「違約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在金錢能夠補償的限度內,使受害人置於合同正常履行所能達到的同樣狀態」。基於對朱某病危狀態的考察,以及計程車司機未拒載而正常履行合同情況下朱某一家可能的支出,再加上對司機過錯的認定,一審法院最後將賠償額定為2萬。(原告提出醫療費、死亡賠償金、喪葬費和精神撫慰金共計人民幣18萬余元的賠償額)

一個建議:
救助病殘是每個社會公眾的一個基本的社會公德的問題,並且在某些特殊的行業,需要在法律上作出強行性的規定。對於計程車行業,也應該具有救助病殘的基本職業道德。從上述案件可以得出一個很簡單的結論:當計程車司機遇到救助病危乘客的時候,不能拒載(除非由其他不可抗力的情況下),否則將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熱點內容
生搬硬套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12:08:25 瀏覽:287
法律援助來訪咨詢登記內容 發布:2025-05-26 12:02:16 瀏覽:532
非法學法律碩士專業課有點聽不懂 發布:2025-05-26 12:02:07 瀏覽:667
合同法一本通pdf下載 發布:2025-05-26 11:52:41 瀏覽:116
部門的規章制度都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26 11:52:00 瀏覽:58
法律碩士研究生招生 發布:2025-05-26 11:51:10 瀏覽:395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題庫 發布:2025-05-26 11:48:49 瀏覽:875
經濟法課程思政示範 發布:2025-05-26 11:48:14 瀏覽:191
香港結婚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6 11:18:55 瀏覽:832
涉及法律知識的文學作品 發布:2025-05-26 11:09:35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