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91條第2項
Ⅰ 合同規定款項結清後失效。
在實際法律工作中,我注意到很多合同往往喜歡約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合同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那麼問題是:若合同有效期屆滿後,合同款項還未結清、款項未付的話,如何處理呢?我的意見如下:第一,合同有效期限屆滿後,合同終止,合同中的各項約定失效,雙方均沒有繼續履行的義務。合同法允許並尊重當事人對合同期限進行約定,包括生效時間和生效時間。雙方約定有效期限後,雙方均對合同履行時間有了預期和判斷。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後,原合同自然終止,合同中約定的各項權利、義務對雙方不再具有約束力。《合同法》第91條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第二,但有例外,合同的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且合同雙方仍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定義務。但對很多合同來說,合同的履行並非按雙方原先設想的時間點按部就班的在合同有效期內完成。很多時候,有效期限屆滿後,雙方原定的技術服務等項目並未完成,或項目雖已完成,但雙方並未對最終合同款項(考核款、驗收款等)進行確認,一方仍有部分款項未向對方支付等情況。在上述情況下,任何一方仍應遵守以下義務:(1)誠實信用原則下的法定從義務(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合同法》第92條約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2)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即雙方仍有義務按照原合同約定對合同款項進行結算,並支付合同款。《合同法》第98條【結算、清理條款效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總結:雖根據筆者觀點,合同約定有效期屆滿後,因該合同產生的款項,雙方仍有義務結算和支付。但實際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仍會不可避免的會對支付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產生爭議。因此,筆者建議:不建議合同約定有效期限。若雙方能對合同履行截止期限作出有效判定,「有效期」改為「合同履行期限」更為准確。
Ⅱ 合同約定的有效期限屆滿後,貨款的結算還有效嗎
在實際法律工作中,我注意到很多合同往往喜歡約定合同的有效期,如「合同有效期自 年月 日起至 年月 日止」。那麼問題是:若合同有效期屆滿後,合同款項還未結清、款項未付的話,如何處理呢? 我的意見如下: 第一,合同有效期限屆滿後,合同終止,合同中的各項約定失效,雙方均沒有繼續履行的義務。 合同法允許並尊重當事人對合同期限進行約定,包括生效時間和生效時間。雙方約定有效期限後,雙方均對合同履行時間有了預期和判斷。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後,原合同自然終止,合同中約定的各項權利、義務對雙方不再具有約束力。 《合同法》第91條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二,但有例外,合同的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且合同雙方仍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的法定義務。 但對很多合同來說,合同的履行並非按雙方原先設想的時間點按部就班的在合同有效期內完成。很多時候,有效期限屆滿後,雙方原定的技術服務等項目並未完成,或項目雖已完成,但雙方並未對最終合同款項(考核款、驗收款等)進行確認,一方仍有部分款項未向對方支付等情況。 在上述情況下,任何一方仍應遵守以下義務: (1)誠實信用原則下的法定從義務(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合同法》第92條約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2)結算和清理條款仍然有效,即雙方仍有義務按照原合同約定對合同款項進行結算,並支付合同款。 《合同法》第98條 【結算、清理條款效力】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總結:雖根據筆者觀點,合同約定有效期屆滿後,因該合同產生的款項,雙方仍有義務結算和支付。但實際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仍會不可避免的會對支付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產生爭議。因此,筆者建議:不建議合同約定有效期限。若雙方能對合同履行截止期限作出有效判定,「有效期」改為「合同履行期限」更為准確。
Ⅲ 急急急!!!經濟法案例 答案 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是不可抗力所致 非主觀過錯
1、首先糾正一個錯誤,本案不是經濟法案例,而是民法案例,更為准確的說是民法中的合同法的案例。
2、本案中的法律關系為買賣合同糾紛。構成要素:主體:萬方農貿公司、綠島家禽養殖場;客體:給付行為;內容:萬方農貿公司要求對方返還預付款並承擔違約責任;綠島家禽養殖場主張不應承擔違約責任,無權要求返還預付款。
3、《合同法》第91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二)合同解除;(三)債務相互抵銷;(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五)債權人免除債務;(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第94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就該案來說,法律關系終止的原因是91條第2項「合同解除」,而導致合同解除的原因是94條第1項「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因此,引起本案法律管子終止的法律事實是發生禽流感這一不可抗力。
4、《合同法》117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118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因此,綠島家禽養殖場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並未違約。萬方農貿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但不應要求綠島家禽養殖場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97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因此,萬方農貿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綠島家禽養殖場應當及時返還10萬元預付款。
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因此排除法院管轄,只能提交仲裁機構仲裁。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但能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在仲裁過程中存在沒有仲裁協議、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程序違反法定程序、裁決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裁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等情形之一的,可依據《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或在對方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下依據《仲裁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向執行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Ⅳ 關於合作協議問題.
你父親他們簽訂合作協議之後,是否幾個人聯合成立了一個公司?因為之後您多次提到「股權」問題。如果各方沒有聯合成立一個主體,僅僅是「一小片地區的經營權」所佔的份額進行約定,那麼這樣的約定就不受《公司法》約束,而是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解決就可以了。
1、原先合作協議的有效期問題
「我父親又與幾位合作人簽訂了合作合約,有效期為三年。」「各自的股權佔有額永久性有效。」
合同有效期限屆滿後,合同終止,合同中的各項約定失效,雙方均沒有繼續履行的義務。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後,原合同自然終止,合同中約定的各項權利、義務對雙方不再具有約束力。 《合同法》第91條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也就是說,即便新的股東入伙後沒有簽訂新的協議,以前的「合作協議」到期後(今年後)自動就終止了,里頭的。」「各自的股權佔有額永久性有效。」也就隨之失去了效力。
2、與甲公司新合同的問題
首先要考慮的是,新股東進來後各方重新簽訂的「合作合約」的有效期問題,如果這個協議也是今年年底就屆滿了,那麼最好辦——直接單干,稍微錯開時間,簽下合約自己做。只是起初他們的投資以及在相應期限內的投資利潤分成肯定是要算給人家的。
如果新股東進來後各方重新簽訂的「合作合約」仍然有效,但是由於「一小片地區的經營權」已經到期,那麼造成了各方的合作合約在事實上無法履行,無法實現合同目的,於是就協商解除「合作合約」把——解除了合作合約,妥善處理之前資金投入以及分成問題——然後再單干。
或者解除合作合約,或者合作合約本身到期,你們單干都沒問題的,不然的話就繼續履行合約把。念在新股東到來解決了此前「資金鏈出現問題」,慎重考慮下各方感受吧,過河忘橋也非君子所為。
3、如果以你的名義與簽訂甲公司簽訂「一小片地區的經營權合約」,那麼就構成你父親他們的合作合約無法履行。你和你父親之間不存在連帶向他們負責任的問題,但是很肯能被認定是你父親的違約行為導致他們之間的經營合作協議無法履行,從而承擔他們之間經營合作協議所約定的違約責任。
希望採納
Ⅳ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從上述問答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其包括對禁止同業競爭的期限、范圍和補償等的規定,以及違反競業限制條款而承擔的違約金。所以,《勞動合同法》在第23條第2款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該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招用該違反競業限制的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賠償的范圍,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用人單位應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本條第(2)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20條的規定執行。
Ⅵ 《合同法》第91條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第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專; (二)合同解除;屬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