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的司法解釋
Ⅰ 關於「應當」的法律解釋
應當,必須。「應當」與「必須」的含義沒有實質區別。法律在表述義務性規范時,一般用「應當」,不用「必須」。
示例:仲裁庭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應當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應當」是和「可以」是法律上相對應的一個詞語;對於「應當」的理解就等同於「必須」,而「可以」可以理解為可為或可不為。換而言之,就是說「應當」就是強制性規范,「可以」就是選擇性或者授權性規范。
(1)應當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法律語言規范示例
和,以及,或者
「和」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無主次之分,互換位置後在語法意義上不會發生意思變化,但是在法律表述中應當根據句子成分的重要性、邏輯關系或者用語習慣排序。
示例1: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示例2:較大的車站、機場、港口、高等院校和賓館應當設置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營業場所。
「以及」連接的並列句子成分,其前後成分有主次之分,前者為主,後者為次,前後位置不宜互換。
示例1:開庭應當公開,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當事人約定不公開的除外。
示例2: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採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滌劑、化肥、農葯以及限制種植養殖等措施。
「或者」表示一種選擇關系,一般只指其所連接的成分中的某一部分。
示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Ⅱ 法律文件中的「應當」的司法解釋是什麼意思
1、法律文件中的「應當」,其含義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必須、一定要的意思。回
例如:刑法第16條第一款規定,已答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當中的「應當」就是必須、一定要的意思,也就是說滿16周歲的人觸犯刑律的必須、一定要承擔刑事責任。
2、法律文件中的「可以」才是有選擇性的意思。
如刑法第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當中的「可以」是有選擇性的意思,即當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時法官可以適用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也可以不適用,具體是適用還是不適用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根據案件的性質、情節等因素來決定。
3、你說的法律文件中的「應當」的司法解釋就是「強制執行」的意思,應該是人們口頭上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如果這樣表述:法律文件中的「應當」的司法解釋就是「強制」的意思,雖然不準確,不嚴謹,但也稍微有點接近其含義。
Ⅲ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所謂「知道」,應當是指有充分證據證明,起訴人知道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時間;所謂「應當知道」是指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根據相關證據,推定起訴人知道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時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同時,第二十七條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