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法有關先履行抗辯
Ⅰ 合同法對於履行抗辯權的規定是如何的
雙務合同履行抗辯權主要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以及不安抗辯權。其中關於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規定為: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Ⅱ 合同法中先履行抗辯權的規定是什麼
法律分析:該法已廢止。依據最新的法律規定,先履行抗辯權,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Ⅲ 合同法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怎樣的
合同法順序履行抗辯權也稱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得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的權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Ⅳ 什麼叫先履行抗辯權
現實問題
吳某和某工廠簽訂了買賣洗衣機的合同,合同規定工廠供應洗衣機20台,吳某付給工廠貨款共計10000元。工廠於當年7月31日之前發貨,一次交清,貨到付款,如有違約要交10%的違約金。後來7月31日工廠交貨之前就向吳某索要貨款,吳某拒絕。因此工廠拒絕交貨。那麼,工廠的做法符合法律的規定嗎?
律師解答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上述吳某和工廠的買賣合同約定應當工廠發貨在先,吳某付款在後,工廠在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時,就要求後履行的吳某先履行付款義務。顯然,吳某根據先履行抗辯權有權拒絕工廠的要求。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Ⅳ 如何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什麼小編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更不用說是了解如何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先履行抗辯權的法律知識,為大家解答應該怎麼行使先履行抗辯權這個問題,詳細內容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一、如何行使先履行抗辯權
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表現為當事人在履行期屆至時,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這種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可以表述為「保留自己的給付」,也可以表述為「中止履行合同義務」。
行使履行抗辯權,是否需要向對方作明確的意思表示;是否應當及時通知另一方,應區別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規則:
1、當因對方不履行合同義務而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時候,可以不通知對方。
因為不通知對方,不會因為未通知而給對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表現,是屆期不履行債務,此時應推定在先履行的一方了解另一方是在行使自己的對抗權利。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而未通知另一方並不構成合同責任。這不同於行使不安抗辯權。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要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
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是依照合同或法律負有先履行義務的方當事人。通知對方,使對方有一舉證的機會或能及時採取減損措施。對於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者來說,負有後履行的義務,對方負有先履行的義務。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因故不能履行,應當通知負有後履行義務的一方。如果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沒有一履行義務而要求另一方履行,後者應當將拒絕的意思明確通知對方。當然,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一方也可以主動通知對方,要求其實際履行合同。
2、當負有一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的履行有重大瑕疵時,或只履行一部分時,依誠實信用原則,另一方當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應當通知對方,給對方舉證、解釋、改正的機會,防止損失的擴大。
在先履行的一方,有時可能不了解自己履行的效果。比如,合同約定甲方1月2日發貨,乙方3月1日付款。乙方在收到貨物時,發現貨物與合同約定嚴重不符,他可以在履行期屆至時,拒絕付款,同時通知對方,對方可以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效力
先履行抗辯權的成立並行使,產生後履行一方可一時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效力,對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請求,以此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順序利益,在先履行一方採取了補救措施、變違約為適當履行的情況下,先履行抗辯權消失,後履行一方須履行其債務。
可見,先履行抗辯權亦屬一時的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不影響後履行一方主張違約責任。
以上內容就是這次小編為您介紹的先履行抗辯權的法律知識了,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讓您在遇到需要運用先履行抗辯權的時候能夠有效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歡迎免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
什麼是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不安抗辯權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Ⅵ 合同法關於先履行抗辯權的規定有哪些
合同法失效後關於先履行抗辯權的規定主要有:依照我國現行《民法典》第526條的規定,先履行抗辯權屬於後履行一方當事人,適用的情形是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者不按約定履行其義務。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應當先履行債務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第五百二十七條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