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通意見第73條合同法55條

民通意見第73條合同法55條

發布時間: 2022-05-10 14:19:44

① 對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請求撤銷期限是多少

一年。

撤銷權、變更權因須以訴為之,如久拖不行使,將影響相對人的利益和法律秩序的穩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3條第2款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第55條第1項也明確規定除斥期間為1年。即撤銷權、變更權必須在該權利成立起1年內行使,逾期該權利消滅,但權利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放棄的,撤銷權自放棄之日起消滅。除斥期間並不是均為1年。

《合同法》第193條第2款規定,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第104條第2款,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第75條第2款,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1)民通意見第73條合同法55條擴展閱讀:

可變更、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撤銷權的法律特徵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1.可撤銷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可撤銷合同也是不符合合同有效要件的,但這種不符合體現在意思表示不真實上。如因重大誤解、顯失公平、因欺詐、因脅迫或乘人之危而成立的合同。

對於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因只涉及當事人的利益關系,不涉及合同的合法性以及社會公共利益問題,法律並不直接否認其效力,而是賦予當事人以變更權或撤銷權。這既體現了法律對公平交易的要求,又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

2.可撤銷合同在未撤銷之前為有效合同,只有在被撤銷後才歸於無效 可撤銷合同自成立之時起就發生效力,只是因存在可撤銷的事由,經撤銷後才自始無效。

如果撤銷權人在規定時間內不行使撤銷權或者僅僅對合同的部分條款作出變更,合同仍為有效,當事人仍受合同約束,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銷的因素為由而拒不履行合同義務。

這與無效合同不同。而無效合同,自成立時起就確定的、當然的無效,更不能通過當事人的補正而成為有效合同。可撤銷合同也不同於效力待定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是否發生效力是不確定的,只有在有權人追認後,方發生效力。而可撤銷合同是已生效的,僅由於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才使合同無效。

3.合同的撤銷與否取決於撤銷權人是否行使撤銷權由於可撤銷合同主要涉及的是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而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其他人難以知曉,即使他人知道,而當事人自願承受該行為的後果,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法律也沒有干涉的必要。

因此,法院採取不告不理的態度:如果當事人不主張撤銷,法院不能主動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法院和仲裁機構只能變更合同,也不得撤銷。

這是可撤銷合同與無效合同的又一區別。無效合同由於其內容上的違法性,對其效力的確認不能由當事人選擇,即使當事人不主張合同無效,國家也會主動干預,宣布合同無效。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權由合同的當事人行使,此與效力待定合同中的追認權屬於第三人也不同。

② 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法律後果

(一)撤銷權
民事行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可撤銷原因時,法律賦予行為人撤銷權。在雙方民事法律行為中,撤銷權由何人行使,如欺詐行為中,雙方都得行使還是欺詐人不得行使,只有欺詐相對人得行使,民法通則籠統規定為「當事人」,合同法第54條明確規定只有「受損害方」可以行使。因此,撤銷權的主體是受害人。撤銷權須以訴為之,若當事人不撤銷,《合同法》第55條第2項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二)變更權
變更是指消除既有意思表示中的錯誤或者顯失公平的成分,使之成為無瑕疵民事法律行為的權利行使行為。變更權的行使人、行使方式,同撤銷權。當事人行使變更權的,其撤銷權歸於消滅,民事行為確定生效。《合同法》第54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三)除斥期間
撤銷權、變更權因須以訴為之,如久拖不行使,將影響相對人的利益和法律秩序的穩定。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3條第2款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合同法第55條第1項也明確規定除斥期間為1年。即撤銷權、變更權必須在該權利成立起1年內行使,逾期該權利消滅,但權利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放棄的,撤銷權自放棄之日起消滅。除斥期間並不是均為1年,《合同法》第193條第2款規定,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第104條第2款,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後歸國家所有。第75條第2款,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③ 最高院關於執行《民法通則》的若干意見第73條是否廢止

沒有廢止,但關於撤銷權或變更權的時效應當適用《合同法》五十五條的規定: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或變更事項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④ 請教:對於除斥期間中撤銷權的起算時間問題,是應適用《合同法》從知...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3條第2款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1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合同法第55條第1項也明確規定除斥期間為1年。即撤銷權、變更權必須在該權利成立起1年內行使,逾期該權利消滅,但權利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放棄的,撤銷權自放棄之日起消滅。

⑤ 民法案例

你好!現就有關問題解答如下:
甲有權要求撤銷與乙之間的交易,理由是:
一、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為可撤銷的合同,受損害方當事人有權請求撤銷、依《民通意見》第71條和合同法第55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白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構成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當事人有權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本案中,甲因對所出售字畫的品質發生錯誤認識,致較大損失,因此依法可以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情形之日起1年內申請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二、丙不能取得該字畫的所有權,依合同法第56條規定,經撤銷的合同自始無效,因此,乙不能取得該字畫的所有權,其對字畫的佔有為無權佔有,乙將字畫出賣給丙構成無權處分行為,依合同法第51條規定,該行為因未能得到權利人甲的追認而無效。因丙為知情的第三人,構成惡意,不能依據善意取得理論而基於法律規定取得字畫的所有權,故丙不能取得該字畫的所有權,甲有權請求丙返還該字畫-
本案的難點在於,《民通意見》第73條和合同法第55條規定的理解適用問題、依照前者,因重大誤解從事的民事行為,行為人應當在行為成立之日起1年內主張撤銷,否則,撤銷權消滅;而依照後者,則為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主張撤銷,因後者為新法,按照新法優於舊法適用的原理,在後者的適用范圍——合同行為上應當適用後者的規定,而對於合同行為以外的其他民事行為,則仍應當適用前者的規定。

⑥ 訴訟時效期間的法律條文

1.[1年]
①《民法通則》第136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②《海商法》第257條第1款 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③《海商法》第260條 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④《海商法》第263條 有關共同海損分攤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理算結束之日起計算。
⑤《拍賣法》第61條第3款 因拍賣標的存在瑕疵未聲明的,請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計算。
2.[2年]
①《民法通則》第135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②《合同法解(一)》第6條 技術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實施之日超過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一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二年。
③《專利法》第68條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④《商標案件解釋》第18條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⑤《著作權糾紛解釋》第28條 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權利人超過二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計算。
⑥《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1款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
⑦《海商法》第257條第2款 有關航次租船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⑧《海商法》第258條 就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二)有關旅客死亡的請求權,發生在運送期間的,自旅客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因運送期間內的傷害而導致旅客離船後死亡的,自旅客死亡之日起計算,但是此期限自離船之日起不得超過三年;
(三)有關行李滅失或者損壞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⑨《海商法》第259條 有關船舶租用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⑩《海商法》第261條 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碰撞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本法第一百六十九第三款規定的追償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當事人連帶支付損害賠償之日起計算。
○11《海商法》第262條 有關海難救助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救助作業終止之日起計算。
○12《海商法》第264條 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二年,自保險事故發生之日起計算。
○13《產品質量法》第45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3.[3年]
①《海商法》第265條 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
②《環境保護法》第42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4.[4年]
《合同法解釋(一)》第7條 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過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二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5.[5年]
《行訴解釋》第42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20年]
①《民法通則》第137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②《民通意見》第175條第2款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延長的規定,不適用中止、中斷的規定。
③《行訴解釋》第42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概念就是「除斥期間」,前面的訴訟時效指的是訴訟權利,這個概念主要指針對與實體權利,也就是法律規定你的某種實體權利的存續有一個固定的期間,如:
《民通意見》73條: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合同法》5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繼承法》25條:「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婚姻法》的第11條規定:「因脅迫結婚,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婚姻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的通知》第15條規定:「對承運中的貨物、包裹、行李發生損失或逾期,向鐵路運輸企業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適用鐵路運輸規章180日的規定。自鐵路運輸企業交付的次日起算;貨物、包裹、行李全部滅失的,自運到期限屆滿後第30日的次日起計算。但對在此期間內或運到期間內已經確認滅失的,自鐵路運輸企業,交給貨運記錄的次日起計算」。

⑦ 怎樣理解 民通意見 第73條和 合同法 第五十五條的一年時效

這屬於除斥期間,自行為成立時起計算,不可中斷、延長。
縱橫法律網-廣東瑞輝律師事務所-謝志民律師

⑧ 民通意見73條和合同法55條的一年除斥期怎麼不一樣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根據一般法優於特別法,新法優於舊法,上位法優於下位法,都應適用合同法第55條除斥期間起算方法,或者至少在合同領域應該遵循合同法第55條。

熱點內容
勞動法沒有權威性 發布:2025-05-25 16:50:11 瀏覽:460
餐飲行業需要哪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5 16:50:10 瀏覽:171
和網友聊天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6:49:22 瀏覽:622
婚姻法我32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5 16:30:40 瀏覽:338
法官庭審報告 發布:2025-05-25 16:19:43 瀏覽:64
未成年法律知識圖片 發布:2025-05-25 16:12:45 瀏覽:887
關於合同法的經典真實案例 發布:2025-05-25 15:59:50 瀏覽:816
北京律師協會網 發布:2025-05-25 15:50:35 瀏覽:855
文登區司法局 發布:2025-05-25 15:44:29 瀏覽:317
微信推文抄襲別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15:35:21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