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王先林經濟法專題

王先林經濟法專題

發布時間: 2022-05-11 00:23:13

A. 急求!經濟法考研選哪個學校

上海交大
王先林很不錯的,主要研究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的結合,第四屆上海優秀中青法學家,博導。不過好像很難考,要380左右的分數。

B. 安徽大學法學院的科研平台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源於1993年成立的安徽大學法學研究所和2002年4月成立的安徽大學經濟法研究中心。2002年9月,在整合這兩個專門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作為專門研究經濟法制問題的學術機構並申報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於2003年10月正式獲得批准。中心的首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源擴教授,第二任主任為法學博士王先林教授,現在有華國慶教授擔任中心主任。中心建立了主要由校外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由王源擴教授擔任。
中心的支撐力量是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安徽大學經濟法學和安徽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民商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等相關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專職研究員20人。專職研究人員中13人具有教授職稱,18人在國內著名高校獲得法學博士學位。2人被評為首屆「安徽省優秀中青年法學法律專家」。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科研項目申報和完成、成果產出和獲獎、學術交流、咨詢服務、基地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學科和學位點建設方面,結合省級重點學科和相關碩士點、博士點的建設和申報工作,較全面地研究了中國經濟法制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並以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市場規製法律制度和涉外經濟法律制度這三個有一定優勢和特色的領域為研究重點。二級學科經濟法學博士點申報成功並開始招生。這為中心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科研項目方面,中心先後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司法法治建設和法學研究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民政部項目、安徽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並接受科技部、國務院法制辦、財政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等委託,從事專題對策性項目的研究。以中心研究人員為主體申報的「經濟法前沿問題研究」於2005年4月被安徽大學批准為首批學術創新團隊項目之一(文科A類,經費為30萬元)。中心完成的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反壟斷立法研究」的成果摘要被編入供中央領導參閱的《成果要報》上,並在全國社科規劃辦網站上登載,《經濟參考報》等媒體也有專門的介紹,還被編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選編》(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在學術交流方面,中心與法學院合辦的《安徽大學法律評論》每年出刊兩期,並固定開設「經濟法制論壇」專欄,在學術界影響不斷擴大。同時,中心專兼職研究人員參加了多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在全國性學術團體擔任了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職務。
在對外咨詢服務方面,多人擔任省、市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以及有關協會的法律顧問、立法咨詢員、執法監督員、專家咨詢員等,直接參與了全國與本省一批重要立法調研、咨詢論證和委託起草工作。
在中心管理方面,制定了包括《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管理辦法》、《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科研成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學術秘書組成的日常管理機構。
安徽大學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將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知識創新機制和自我發展能力,建立起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力爭將本中心建成全省經濟法制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心、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和圖書情報基地以及研究咨詢服務基地,並爭取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C. 請問有誰知道上海交大法學院王先林教授電話謝謝!!!

找了半天只有這些 學院網站上沒有公布他的聯系方式 汗

王先林,男,1965年生,安徽霍山人。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別獲得安徽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下半年赴美國巴爾的摩大學(University of Baltimore)法學院學習交流知識產權法。1998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3年被選聘為安徽省「皖江學者計劃」首批講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法研究所所長,上海市「曙光學者」。兼任國家商務部WTO貿易與競爭政策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反壟斷法審查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淮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組成員,安徽大學、華僑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律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主要著作有:《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論》(主編)、《大學法律教程》(主編)、《經濟效率與社會正義》(合著)、《香港知識產權法》(合著)等。先後在《中國法學》(中、英文版)、《中外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學》、《法商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知識產權》、《中國版權》、《法學雜志》、《中國改革》、《中國軟科學》、《中國行政管理》、《中國工商管理研究》以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社會科學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並有多篇論文被有關報刊轉載。 有十多項成果在省級和全國性評獎中獲獎,包括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次(2003年和2005年)、二等獎(2001年),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青年優秀論文一等獎(1997年)、二等獎(1999年),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研究會首屆(1999-2004年)「紅棉杯」知識產權優秀著作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次(1998年和2000年)和「紀念《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十周年」有獎徵文專家學者特別獎(2003年)等。曾獲安徽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成果獎和建國獎教金。2000年被授予「安徽大學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2年獲第三屆全國「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近期主持完成和在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中國反壟斷立法研究」(2000年)、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WTO競爭規則與我國反壟斷立法研究」(2002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在入世背景下中國反壟斷立法問題研究」(2003)、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公平交易與競爭立法完善中的難點問題研究」(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研究」(2004)、國家軟科學計劃重點委託項目「在華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濫用情況及其對策」(2005)等。

D.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現任教師

法理、法史復
季衛東
鄭成良
范進學制
楊力
李學堯
賓凱
林國基
劉思達
憲法與行政法
葉必豐
徐向華
朱芒
郭延軍
王彬
林彥
何淵
蔣紅珍
民商法
韓長印
彭誠信
董保華
張曉梅
付榮
顧祝軒
其木提
崔香梅
徐衛
翁小川
朱軍
庄加園
知識產權法
壽步
劉永沛
徐彥冰
胡濱斌
萬勇
刑法
張紹謙
周銘川
陳可倩
經濟法
王先林
許多奇
李劍
侯利陽
尚立娜
李俊明
環境資源法
王曦
方堃
趙繪宇
訴訟法
王福華
葉永祿
孫維萍
林喜芬
趙秀舉
國際法
徐冬根
胡加祥
傅崐成
沈偉
趙勁松
薛桂芳
徐小冰
黃韜
高薇
Matthias Vanhullebus

E. 考研上海交大法學院怎麼樣,好不好考

據我所知,交大法學院條件確實很好。
第一,師資強。雖然學院新,但是有錢啊,版所以從各個學校全權國各地海內外引進很多牛人。比如國際法徐冬根,經濟法王先林,民商法韓長印,海商法趙勁松,行政法葉必豐、朱芒等等等等,都是很值得為之一拼的。
第二,機會多。交大法學院近年來發展很快,學校投入大血本啊,實習基地很多,好些不錯的律所的實習機會,都是特地給研究生准備的。

當然競爭也蠻激烈的,每個老師只帶一至兩個學生貌似,所以要上那種好老師的研究生,難度不小。二線學科的分數應該能查到啊,上次我還聽人跟我說起各門學科的分數呢,不過我自己沒查過。你上交大水源BBS上的法學院板塊看看,或者法學院的網站,新聞什麼的,應該是有的。
http://law.sjtu.e.cn/

暫時想到這些,祝你成功哦!

F.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研究生怎麼樣

發展歷史

早在年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時期,學校招收政治班,開設憲法、國際公法、國際條約、政治學等課程,這是交大法學教育的前身。1986年設立了法學教研室,1992年開辦法學本科專業,1993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96年成立法律系, 1998年取得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根據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世界一流大學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學於2002年6月成立法學院,並投資2500萬元進行一期建設,開啟了上海交通大學法學教育發展的新階段。如今法學院已經擁有包括本科、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和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授予權點等多層次的學位體系。

? 機構設置

法學院設有憲法與行政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環境資源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所、訴訟法與司法制度研究所、刑事法研究所、法律基礎課研究中心、人權法研究中心、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都市法研究中心、經濟法研究所、仲裁法研究中心、中美法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

? 師資概況

截止2006年12月,法學院有教職員工56人,其中專任教師44人。教師隊伍結構呈現出兩高一低的優勢(即學歷高、職稱高、年齡低),具有博士學位37人,占教師總數的86%;具有高級職稱31人,占教師總數的72%;高級職稱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41歲。同時,法學院的教師在地域構成上則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有來自全國各省市高校的知名教授;有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學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的優秀法學博士;還有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瑞士、台灣、香港等海外國家和地區著名高校的法學博士。更為難得的是,教師隊伍中有80%的教師有任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實務部門工作的經歷。而有海外求學、訪問學者、學術交流經驗老師的比例也高達80%。除此之外,我們還聘有30多位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和實務界人士任兼職教授和兼職碩士生導師,使我們的教師隊伍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和法學人才培養的形勢。。學院近年來集中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法學師資,學科梯隊建設成效顯著。

今後三年內,法學院計劃循3個途徑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一是從國外名牌大學的法學院吸引學成歸國的博士;二是選用國內著名法學院的博士應屆畢業生;三是通過派往國外留學、進修和到國內法院、檢察院實習等形式提高現有人員、尤其是尚無博士學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吸收更多的學者型高級法官、高級檢察官和高級律師做我校的兼職教授,讓他們參與教學 、指導模擬審判、合作指導論文並參與論文答辯等教學工作。

? 教學設施

新法學大樓於2005年底建成使用,總投資逾3000萬元,總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內設模擬法庭、遠程教室、電子閱覽室、資料室、中小型會議室和小型討論課教室。我校十分重視法學圖書資料和法學教育配套設施的建設,至2006年底,館藏文獻260萬余冊(件),中外文科技類現刊4,000餘種,其中與法學教育相關的圖書十萬冊左右;25萬種電子圖書,外文電子期刊近10,000種,中文電子期刊7,000餘種,國內外網路版學術資源資料庫系統 30餘種(200餘個資料庫)。法學院的法學資料室現藏書二萬余冊,訂閱中文期刊100餘種,外文期刊40餘種。為了加速實現JM教育的國際化,充分運用發達國家的法學信息資源,我校已投資引進WEST LAW、LexisNexis等法律專業資料庫。此外,法學院已安排200餘萬元專項資金供今後三年采購法學圖書之用,各類中外圖書資料還在不斷增加購置。我校校園網是全國 教育科研網華東南地區的中心,上網條件優越,全校每一個學生宿舍都開通了網線,每個學生都分配了Email信箱。

? 科研概況

我校自1986年法學教研室成立以後,法學學科的教學科研人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2002年,法學院正式成立之後,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都有較大幅度提高。截止2006年12月,我院教師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近200篇,出版學術著作40餘部,科研課題立項80餘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 項,省部級課題20餘項,曙光計劃2項,到賬科研經費總額為210餘萬元。法學院教師目前承擔的科研課題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國家社科一般課題、教育部課題、司法部課題、最高人民檢察院課題、上海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專課題、上海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上海市曙光課題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下達的課題,涉及廣泛的領域。其中有一批作品和科研課題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的社會科學獎勵。

? 學生活動:

法學院的學生活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目前除了學生分團委、學生會之外,還有法興社、志願者分會、鄧研會和三個代表實踐團等學生社團組織。這些社團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而且在黨建團建、幫貧扶困、就業、大學生素質拓展、危機干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法學院就業情況良好,2003年取得全校就業信息率第一名的好成績,2004年的就業率更是達到了100%。幫助特困生也是法學學生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到目前為止已經幫助26名貧困生申請了獎助學金,幫助4名特困生完成了學費減免,並積極安排助管崗位,為貧困生創造勤工助學崗位。

分團委組織和學生會的組織建設完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作制度和選舉換屆制度,各類社團組織也發揮自己特色特長,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學生活動:2003年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法學節、「知性*美學」迎新晚會、「關注生活*關注法律」——12.4憲法宣傳活動;製作學生刊物《法韻》、學生報紙《法音》等;針對知識產權在理工科學校的重要作用,開展了「知識產權與大學生在一起」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組織「法學之旅」的實踐團隊參加暑期社會實踐並榮獲優秀項目二等獎;承辦2003年上海市八校法學院民法辯論賽、我院同學參加最後決賽並奪得冠軍。鑒於以上成績,法學院團委榮獲2003年度上海交通大學「特色團組織」稱號。

? 人才培養

我校自1993年開始已連續招收法學本科生十餘屆。經過多年來對法學學科建設的重視,在師資引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條件建設等方面形成了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辦法學教育的特色和新路子,積累了較豐富的培養法學學士的經驗。我院法學專業本科教育旨在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寬厚型、復合型、創新型、開放型」特徵的優秀人才。法學專業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迎接時代對法律人才的挑戰。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除法學本科專業外,法學院利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在已有的憲法與行政法學和法理學碩士點的基礎上拿到了法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2003年到2006年,學院曾掛靠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招收博士生。2006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會議正式批准我校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學位授予點。自2007年開始學院正式招收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同時,掛靠管理科學與工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為發揮上海交大傳統理工科優勢和多學科綜合優勢,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法學院積極探索新型人才培養的道路,開設了法學本科第二專業知識產權方向,法律碩士知識產權方向等。法學院在辦學中充分注意法學專業教育基本要求與上海市地緣特點和交大傳統特色之間的和諧統一,十分注重開展與國外名校之間的師資與學術交流,進行合作辦學。法學院現在已經是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和留學生各層次學生。現有在校本科生300餘名(含留學生)、碩士研究生200多名、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400餘名、博士研究生近50名。我校法學畢業生在社會上供不應求,基本的去向是著名法律服務機構和市級法院、檢察院,出國和在國內繼續深造的也佔一定比例。

2003年法學院已獲批准設立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面向全國招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4年,法律碩士專業碩士點招收碩士生75人,2005 年開始招收在職法律碩士研究生。法學院將依託這個學位點,在培養我國立法、司法、法律監督、法律服務和行政執法等法律實務部門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2004年針對交大以理工科為主的特色,我院新開設法學專業(知識產權法方向)集成班(簡稱知識產權集成班)。該班旨在培養政治合格、基礎寬厚,既有法學專業知識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專業知識,又有其他專業背景,綜合素養好,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擅長知識產權法律事務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畢業生可在國家機關、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事務工作特別是知識產權法律事務工作,畢業後可參加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商標代理人資格考試。

? 博導及研究方向

姓名 學科、專業 主要研究方向 鄭成良 法理學 法理學、司法制度

葉必豐 行政法學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

朱芒 行政法 行政程序、都市法

周偉 憲法學 憲法、反歧視法

韓長印 民商法學 民法、商法

張紹謙 刑法學 刑事法

王曦 環境法學 國際環境法、比較環境法

徐冬根 國際法 國際金融法、國際私法

胡加祥 國際法 國際經濟法、世界貿易組織法

壽步 知識產權法 知識產權法

王先林 經濟法 經濟法

王福華 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證據法

童之偉 憲法學 中國憲法、比較憲法

孫潮 憲法學 憲法學

G. 王先林的人物履歷


1987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別獲安徽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2-2004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作為2007-2008年度「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從事訪問研究一年。1998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3年被選聘為安徽省「皖江學者計劃」首批講席教授。曾任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凱原法學院常務副院長、經濟法學科帶頭人,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兼任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監管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法學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曾被聘為商務部WTO貿易與競爭政策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反壟斷法審查修改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庫專家和專題核心研究人員。

H. 王先林的研究方向及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為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出版獨著、合著十多部,在《中國法學》(中、英文版)、《中外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學》、《法商研究》、《法律科學》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系列等轉載、轉摘。代表作有《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訂版)、《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競爭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知識產權濫用及其法律規制》(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中國反壟斷法實施熱點問題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經濟法學專題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主編教材《大學法律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和《經濟法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等。

I. 王先林的介紹

安徽霍山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武漢大學大學法學博士後,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競爭法和知識產權法,有十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2009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批准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凱原法學院常務副院長、經濟法學科帶頭人,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國家工商總局市場監管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J. 王先林的代表性著作

《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8年修訂版。
《競爭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5年第二版。
《WTO競爭政策與中國反壟斷立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知識產權濫用及其法律規制》(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反壟斷法實施熱點問題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經濟法教程》(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經濟法學專題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試論誠實信用原則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兼論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封閉性之克服》,《政法論壇》1996年第1期。
《合同自由與國家干預》,《安徽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論我國反壟斷立法的兩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外法學》1997年第6期。
《論市場管理法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中國法學》1998年第2期。
《試論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法學雜志》2000年第1期。
《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法論綱》,《中國法學》2000年第1期及其英文版「The Compendium o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aw」( China Legal Science 2001。
《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的沖突與協調》,《法制日報》2000年12月17日。
《從微軟壟斷案看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控制》,《法學家》2001年第3期。
《反壟斷法基本實體制度論綱》,《經濟法論叢》第3卷。
《產業政策法初論》,《中國法學》2003年第3期及其英文版The Instrial Policy Law in China, China Legal Science 2004。
《在「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國反壟斷法的兩個基本問題》,《法學評論》2003年第5期。
《知識產權濫用及其法律規制》,《法學》2004年第3期。
《論聯合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法商研究》2004年第5期。
《在華跨國公司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分析》,《知識產權》2005年第6期。
《論反壟斷法中的控制企業結合制度》,《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政策和競爭法的國際協調》,《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草案)>的若干意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反壟斷法視野的反傾銷》,《法學家》2007年第2期。
《論中國反壟斷法的平等適用》,《法治研究》2007年第5期。
《中國反壟斷法應如何對待知識產權問題》,《科技與法律》2007年第3期。
《論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法律規制》,《法商研究》2007年第4期。
《反壟斷執法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平衡》,《知識產權》2007年第6期。
《反壟斷法適用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基本政策主張》,《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第1期。
《知識產權行使行為的反壟斷法規制——<反壟斷法>第55條的理解與適用》,《法學家》2008年第1期。
《論反壟斷法實施中的相關市場界定》,《法律科學》2008年第1期。(全文被譯成英文刊登在Volume 3 Number 4 of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上)
《<反壟斷法>的出台與我國競爭法體系的協調完善》,《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從個體權利、競爭工具到國家戰略——關於知識產權的三維視角》,《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競爭法視野的知識產權問題論綱》,《中國法學》2009年第4期。
《論我國反壟斷法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實施》,《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反壟斷法實施中對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法學》2010年第9期。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范圍的擴展——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的完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6期。
《知的財產権分野における中國獨占禁止法の執行》,《公正取引》2011年第9期。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的基本機制及其效果——兼論以壟斷行業作為我國反壟斷法實施的突破口》,《法學評論》2012年第5期。
《我國反壟斷法適用於知識產權領域的再思考》,《南京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理想與現實中的中國反壟斷法——寫在<反壟斷法>實施五年之際》,《交大法學》2013年第2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Monopoly Law in the Contex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The First Five Years, Edited by Adrian Emch & David Stallibrass,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2013.
《超高定價反壟斷規制的難點與經營者承諾制度的適用》,《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1期。
《壟斷行業的監管與反壟斷執法之協調》,《法學》2014年第2期。
《涉及專利的標准制定和實施中的反壟斷問題》,《法學家》2015年第4期。
《關於制定我國濫用知識產權反壟斷指南的若干思考》,《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10期。

熱點內容
關於勞動法的論文題目 發布:2025-05-25 12:08:31 瀏覽:626
張紅岩律師 發布:2025-05-25 12:08:26 瀏覽:621
司法公正申論 發布:2025-05-25 12:00:26 瀏覽:35
民法通則89 發布:2025-05-25 11:48:18 瀏覽:864
司法考試計分 發布:2025-05-25 11:44:08 瀏覽:498
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申請書 發布:2025-05-25 11:17:27 瀏覽:671
訴訟法的利弊 發布:2025-05-25 11:08:41 瀏覽:842
福州市法院 發布:2025-05-25 11:05:28 瀏覽:835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職能 發布:2025-05-25 11:00:19 瀏覽:430
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區別 發布:2025-05-25 10:59:25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