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中級經濟法所得稅考題

中級經濟法所得稅考題

發布時間: 2022-05-12 18:02:52

經濟法基礎中「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第二個。當月因相同事情產生的勞務費,應合並計算個稅。不久前我在工作中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剛剛咨詢過稅 務局的專管員,就是這么答復我的

❷ 2021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情及復習攻略

【導語】《經濟法》是中級會計職稱難度最小,也是最為基礎的科目,但是仍然難倒了不少零基礎考生,因為此科目考試內容比較多,出題形式比較靈活,再加上長時間的備考,難免有所懈怠,所以沒通過此科目考試的大有人在,下面是給大家分享一下2021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情及復習攻略,希望幫助大家更准確的進行復習備考。

一、科目特色

經濟法科目內容多、內容雜、內容細、內容單調、考題靈敏,需求大量的回憶,但不能機械地死記硬背。必定要注意多概括,多舉例,多做題。

二、考情分析

經濟法需求回憶的東西比較多,要點主要會集在2、4、5、6、7章里邊,尤其是新增內容,需求予以注重。當然要以了解為條件,在了解的基礎上回憶方能順利應對簡答及綜合題。各類稅法相關常識應通過做題操練熟練把握。關於要點法條要害詞的分析和回憶才幹把握考試要害。

三、復習技巧

1.多動筆、學會構建常識結構,概括總結

構建常識結構能夠將所學的常識,有關系的連在一起,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的定位,然後在做題的時分就會有方向性的在腦中檢索常識。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利用導圖、總結,將雜亂的常識簡單化。

2.重復回憶

經濟法常識點比較細而雜,必定要及時回憶,始終保持常識點的新鮮度。不要抱著考前沖刺再回憶的想法。關於網課老師在課堂上所強調的要點要及時進行標注,有時間就回憶。

第一遍回憶我們不必定100%都能記住,但是如果能回憶到50%的狀態,後期再進行基礎階段學習,沖刺階段學習,再上考場就真的是攻無不克的狀態了。並且這才是一點點增強回憶的過程。

關於2021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情及復習攻略,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了,經濟法其實有很多記憶口訣,有助於記憶,大家在學習的時候也可以自己總結,只要自己覺的能朗朗上口有助於記憶就可以,更多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復習建議,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❸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什麼內容建議和初級會計考試一塊備考嗎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內容包括《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三個考試科目,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人員,應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獲得中級會計資格證書。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特點:

《中級會計實務》:在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三門課程中,《中級會計實務》算是難度最大、內容最多的一個科目,學習時應花費較長時間。《中級會計實務》科目中很多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備考過程中考生對很多單個知識點很熟悉,但是綜合運用時就會出問題,因此考生需要具備整體性思維,需要養成思考概括的習慣,將知識點融會貫通。

《經濟法》:內容多、雜、細、枯燥,但考題靈活,所以需要大量的記憶,卻不能枯燥地死記硬背,考生可借鑒以下三種方法進行備考。一要多歸納,好多章節的一些有關數字、時間、比例等具有可比性,通過聯想、畫表、找異同點等方式來提高學習效率。二要多舉例,很多命題和法律規定掌握基本思路即可,不需要原封不動地全部背過,此時通過舉例既可領會法律規定,也可在答題時應付自如。三要多做題,通過做題回顧知識點並進行鞏固,也是經濟法的記憶訣竅。

《財務管理》:科目特點是內容比較抽象、公式多並且不容易理解、計算量大,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

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和初級會計考試建議一塊備考嗎?

如果考生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來的話,直達100小編還是建議一塊備考的。因為初級會計考試考查的是會計的基礎內容,中級會計考試考查的則是對基礎內容的延伸,相對來說中級會計考試比較難些。

直達100小編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從考試科目來看,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包括《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三個科目,而初級會計考試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其中級會計、初級會計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初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實務都有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經濟法基礎和經濟法都有票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同時備考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和精力哦!

《初級會計實務》和《中級會計實務》相似內容分析

《初級會計實務》一共有8章內容,其中有6章內容是和《中級會計實務》有高度關聯的。只不過初級講解的比較基礎,而中級會講解的深入一些。另外,《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會計概述將一些會計入門基礎知識做了比較全面的講解。所以,先學習《初級會計實務》,對於零基礎或者基礎薄弱想參加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考生來說,會為中級會計實務的學習提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使我們的學習更高效,更輕松一些。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和中級會計《經濟法》相似內容分析

初級《經濟法基礎》一共8章內容,涉及經濟法以及稅法的相關內容。整體知識點側重講解稅法的內容偏多。而中級《經濟法》更側重講解經濟法的知識點。但是,初級《經濟法基礎》的知識點相對來說都是基礎的知識點,學完初級《經濟法基礎》能更好的輔助我們來學習中級《經濟法》。

❹ 求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及技巧

總的來說,中級題目難度不大,但強調的實踐性,考試越來越不注重純粹的理論了,越來越偏向實踐的東西。看似簡單的題目,卻容易做錯的那種。

首先說一下《中級會計實務》,

書不厚,300頁多點點,大概是注冊會計師的一半,注冊會計師的《會計》是586頁,26章,平均每章25頁不到。中級的教材章節,平均每章就更少了,平均每章就15頁的樣子。注意,中級的中級會計實務,書上的例題肯定是沒法用的,考試是拔高的,書上的例題太簡單了。尤其是《中級會計實務》這本書,長期股權投資問題,短短20頁的樣子,壓根不夠學,尤其是成本法權益法之間互相轉換,是個難點(我這里沒用重點這個詞)。書上的例題壓根就不行了,這里有條件的話,還是報個網校詳細上上課,不要不要用MP3課件,那是對自己不負責的做法,因為你看看不到老師怎麼列的和步驟問題。

第一章,總論一半就是財務會計,功能,價值,還有一些什麼性什麼性之類的,注意,中級會計職稱是考概念的,不是考定義的,不是考書上原文,而是考你的判斷能力,你比如給你一個案例,然後要你說明會計的什麼性之類的。尤其是注意「及時性」,注冊會計師今年出過這么一道題,是會計准則的原文,我當時暈倒了,書上壓根就找不到。

接下來應該是金融資產,金融資產這里涉及到的知識需要有,財務管理的資金時間價值的知識,注意內插法,中級會計實務是不會講的,而是假設你會算利率的情況下。

注意:

1.交易性金融資產(直接指定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賬款和貸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因為順序是按照定義,初始計量,後續計量,處置或者減值這么的順序。注意初始計量的成本,是計入成本還是計入投資收益,後續計量是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還是計入資本公積,處置的投資收益。注意這個有時候不單獨考的,可能會結合財務報表一起考的,尤其注意要你算投資收益,不單單要看賣出價和入賬成本,還要看年限。

舉例:07年2月買入交易性金融資產100萬股,包括手續費在內的所支付的價格是860萬,其中手續費是4萬,每股包含已宣告但未發放的股利0.16元,07年12月以960萬賣出,問計入利潤表中投資收益是多少。

大部分人肯定的第一個做法是首先算出成本為860-4-0.16*100=840,然後用960-844=120萬元。

注意是,07年2月買入,07年12月賣出的,那麼那4萬也是算到投資收益,正確的是做法是120-4=116.

然後注意相互之間的轉換,注意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一定條件下,才能互相轉換後續計量。其他的都不可以。這個題2010年的考試考過。

最後注意減值,攤余成本是個麻煩的地方。

2.書上涉及到的攤余成本的地方,我建議你在學熟之後,放在一起學,都要算利率,都要算財務費用或者成本的問題。收入會涉及到的,因為中級會計實務沒有租賃這個章節。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放一起學。

這么做的原因是,初始計量都類似,後續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特殊,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都涉及到折舊或者攤銷。處置類似,投資性房地產有些特殊。投資性房地產成本也涉及到這就。可以說投資性房地產,你可以看成是投資+房地產,就會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如果是權益法算,你就看成投資,就會有公允價值變動。如果是成本法,你就看做固定資產,自然要提折舊,注意轉換問題。沒什麼難點。但是解題會有繞口的,尤其是固定資產的改建擴建的問題,還有自建固定資產的問題,這里都沒有初級說得詳細。

存貨,收入,或有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放在一起學。

當然存貨或者收入可以分開學,存貨注意一個減值問題,會涉及到銷售合同,收入也會涉及到銷售的問題,銷售的問題又會涉及到日後事項的問題,就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問題。會有相同的地方。題目可能會這么出,一項銷售合同,到底是算預計負債,還是算到存貨減值准備裡面,切記要注意聯系,不能單獨的去理解。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放一起學吧。你可以把債務重組看成是是特殊的資產交換,相同的是可能是都會產生營業外收入或者是按照公允價或者賬面價計量。非貨幣資產交換尤其是注意入賬成本的計算還有是否涉及到補價,先判斷是商業性的還是非商業性質,再去判斷是否涉及到損益問題,是這么一個步驟。這里還有一個好處是,兩方的分錄,都涉及到,增強對他的理解吧。

資產減值,這里的難點是資產組和商譽的減值。2010年的大題就是資產減值。難倒一批人,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我們想得復雜了。資產組減值注意判斷和分配,注意總部資產減值。這里好處在於書上的例題算是詳細的,尤其注意步驟。從判斷資產組開始---減值---分配---減值的問題。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是最難的長期股權投資,合並報表的問題。

長期股權投資我不想多說,我的個人經驗是注意步驟的基礎上,多加練習。

有些人可能會分不清成本和初始入賬的問題,注意不是一個概念。

順序是這么樣的,

首先判斷是同一企業合並還是非同一企業合並,同一企業是按照所有者權益份額,非同一企業是按照付出的公允價值。

非同一企業控制,注意成本法還是權益法,這里關繫到長期股權投資入賬的演算法,成本法是實際付出的就對了,不確認商譽。權益法下,要確認商譽。

難點是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的轉換,也關繫到前面是不是商譽的問題,這里是一段期間。

合並報表的問題不難,我估計考試不會出,原因就是篇幅太多,考試沒那麼多試卷給。當然是難點。

所得稅會計:這里注意一點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填列問題。

注意:每一章最後面都涉及到報表填列的問題,注意看看,以前沒怎麼出過選擇,不知道命題人會不會偏向實踐,就出一個填列的,我是說附註需要說明的。好好歸納下。

其他幾章都是容易的章節,比如事業單位會計,沒啥可說的東西。
中級財務管理:

中級財務管理不幸的是把資金時間價值這一基礎章節刪除了。

但是書編得還是挺講究的,按照籌集資金,營運,投資,分配這么寫的吧,具體我忘記了,我說說應該如何去把握。

籌集資金的問題,先從預算開始吧,我記得書上有預算。

預算的那個表,一定是要記住的,最基本的東西,所以不能錯。

尤其是付現和不付現的問題,收現和不收現的計算,考試可能就單獨考個單獨交你計算,書上給的是兩期,而考試一般就是三個期間了,書上比如說本月付出50%,下月付出50%。而考試可能是本期付出70%,下期20%,再下期是10%,過程麻煩點,可能要求你倒退,第三期收到了多少,問你前一期銷售了多少?注意第三期收到的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銷售但在第三期收到的,就可能這么一個考試方式。

然後注意銷售預算的類似於財務報表的,是根據什麼編制的,然後編制的作用。

還有什麼滾動預算與零基預算等等,優點和缺點的問題,凡是書上帶有優點和缺點的問題,都可能是出選擇的。

比如後面的籌集資金的方式,股票,債券,租賃等,優點缺點,一定要把握住,往往是多選題的最愛,我告訴你財管計算的分數至少是70%,其他的都是文字性的,文字性的大多都是書上原文,所以是不能錯的。

說道籌集資金的方式,一定要注意成本問題,這是基本型的,在記公式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要死記,比如發行債券,問你成本多少,你就換成你自己問別人借錢,利息是多少。每年支付的利息/實際收到的錢,而實際收到的錢如果包括手續費,那麼要減去手續費嘛,然後每年支付的利息,如果是考慮稅的話,能夠抵稅,那麼分子就是支付利息。

然後籌集資金到底是什麼渠道,就會涉及到籌資無差別點,這個公式是肯定要記的,書上會有,不難理解。如果你不懂,問我就是。

籌集完資金,當然就要打算投資了,投資肯定是需要有計劃的,怎麼投資。

考慮投資當然就得考慮收益和回報,我雖然不記得書上的章節順序,但我這么理解的。

這里就要注意這一章的要計算的通俗的來說,就是時間,收益率,時間又分為包含建設期和不包含建設期的,時間又包括動態的和靜態的,考率時間價值和不考慮時間價值,所以我說書上把資金時間價值那一章節刪了,對外行人來說是不好理解。而收益率自然又會涉及到內涵的收益率,也會涉及資金時間的問題。就和你做生意一樣的,肯定是早收回來早發財,早死早投胎一樣的道理,收益率當然是越高越好了(中級沒有說明風險的問題)

然後投資的具體方向,更新改造?還是重新購買?這里注意一點,就是重點把握機會成本,考慮現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如果這里你判斷對了,考試就不成問題了。現金流量注意要是實際付出或者實際的收入的情況,真的要注意這個,計算過程是不難的,當然計算過程中肯定又得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收益率的問題,不考慮收益率就得考慮成本率的問題嘛,對吧?

好了,運營中,這部分還是簡單,一個存貨,一個就是現金管理。存貨的周轉與應收賬款的周轉,最佳存貨的持有量與最佳現金持有量,演算法基本相同,但是注意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問題啊,一定要注意,雖然攻勢大同小異,但是說法是不一樣的。說到這里的公式,我又的補充一條,財管很多公式實際上是我們高中數學公式在財管的體現,你比如最佳存貨和現金持有量,是不是高中數學所學的,兩個數之和最小大於幾,或者最大小於幾的問題?公式是一摸一樣的。沒必要死記。

財管增加的稅務籌劃,我可以說更加接近實際了,這里注意,難點不大我就不多說了。

最後是經濟法:

經濟法相對另外兩科,還是重點分明的,我一頁書都沒看,帶著印象去考,居然考了75分。

我覺得公司法,證券法,(不知道有不有物權法和破產法,注冊會計師有,中級忘記有不有了),合同法

❺ 2014中級經濟法 企業所得稅 公益性捐贈 例題,高手幫忙解惑!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版向購買方收取的權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所以將運輸費收入視為銷售額的一部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虧損,可以用以後的5個年度內實現的利潤進行彌補,2008年的上年虧損,也就是2007年經納稅調整後的虧損,可以在2008-2012年內進行彌補,到了2014年就超過了5年,不得再進行彌補了,所以,2014年不再扣除以前年度(2007年)的虧損60萬元(因為題目不是很清楚,只能這么理解)。

實際這個題目有很多的含糊之處,第1個問題中是銷售收入3510萬元,而增值稅計稅依據是銷售額,第2個問題是跨年度的問題,前面的所有數據均為2008年的數據,但然後在2013年、2014年書中出現,應該將題目時間進行修改。

❻ 中級經濟法里個人所得稅怎麼記,老是混淆 記不住

對個人所得稅抄的學習給您幾點建議:
1、先做一個自己的總結,比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股息紅利、稿酬、財產租賃、財產轉讓等項目個人所得稅之間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在抓住共同點的情況下,再注意各個收入的區別在哪裡,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記憶,會更印象深刻。比如共同點:稿酬、勞務報酬、工資薪金、財產租賃等都會有一個成本的扣除,那麼成本扣除分為哪幾種,如工資薪金的3500標准,勞務報酬4000以下扣800,4000以上扣20%,那麼還有哪些是扣20%的,然後總結,哪幾種是一致的,哪幾種有差異;
2、對於勞務報酬需要對加成徵收有一個概念,對於其速算扣除數,建議通過稅率的對比推算來自己做一下,會對這個速算扣除數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在學習的時候會更清晰明了;
3、建議多做類似的題目,中級考試時對速度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熟悉程度較好,否則考試時間安排上會比較吃虧。
中級經濟法的個人所得稅相對是比較粗淺的,如果通過對比記憶,效果應當不錯,可以試用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❼ 2020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

【導讀】眾所周知,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歷年中級經濟法的高頻考前,重要且易考,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仔細備考這部分的考試公式,距離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僅剩5天的復習備考時間,為了幫助各位考生能有針對性的高效高質進行備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重要公式,帶大家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下考點回顧,來吧,讓我們一起復習回顧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的考試內容。

1、應納稅所得額

計算公式一(直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計算公式二(間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2、其他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3、固定資產計稅基礎:

外購購買價款+支付的相關稅費+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建造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

融資租入租賃合同約定付款總額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簽訂合同中的費用

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該資產的公允價值+簽訂合同中的費用

盤盈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

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公允價值+支付的相關稅費

改建以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4、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

外購購買價款+支付的相關稅費+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開發

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

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公允價值+相關稅費

5、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相關稅費

6、企業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7、抵免限額=中國境內、境外所得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條例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於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境外應納稅所得額總額

簡化形式:抵免限額=來源於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境外稅前所得額)×25%

8、應納所得稅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關於2020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同時備考2021年的考生也要關注起來,盡早准備,爭取一次通關,在這里還要提醒大家一點,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必要的學習計劃一定要做好,並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加油!

❽ 中級會計經濟法,有哪些易考點嗎

經濟法客觀題命題規律考試面廣,每章、每節都有試題。在多批次機考模式下,至少會有 "N套試卷+N套備用卷"(N≥3),機會主義會死無葬身之地。三套試卷的考點有一定的重復性,但通常考點角度和陷井設置略有不同。與往年相比,試卷的整體閱讀量明顯下降。記憶題和理解題的比例為5:5,大部分客觀題只考核一個知識點。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計算成本(含稅價,需折算):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理費、預付款、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倉儲費、質量費、運輸裝卸費以及其他由買方收取的各種非價格費用。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舊版 發布:2025-05-25 00:49:48 瀏覽:379
李犁律師 發布:2025-05-25 00:49:37 瀏覽:895
公司員工體檢是法律必須的嗎 發布:2025-05-25 00:48:59 瀏覽:902
創辦網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25 00:43:59 瀏覽:338
公司不給休年假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5-25 00:34:31 瀏覽:536
司法部的故事 發布:2025-05-25 00:29:04 瀏覽:857
行政法淵源的發展 發布:2025-05-25 00:27:49 瀏覽:409
刑法發票 發布:2025-05-25 00:26:06 瀏覽:683
下列關於商法特徵表述不正確的是 發布:2025-05-25 00:21:28 瀏覽:304
高校幹部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5-25 00:20:55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