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有關合同法的理論依據

有關合同法的理論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5-13 07:04:38

❶ 確立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

首先,合同法是民法的部門法,是民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民法的基本思想應該貫穿於合同法之中,民法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維護公共利益和法律約束力。它們共同的部分,即平等和誠實信用。是主體上的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民事權利關系的應用中當然地包括了合同權利義務關系,有權利義務就要求雙方平等和以相互尊重為基本的誠實信用。民法的其他原則也必然地應用到合同法上,簽署合同要自願,強迫的可撤銷;合同要合法,違法的無效;合同不能顯失公平,條文上雙方權利義務都會有所交代,這個在合同草擬中表現尤為突出;而合同法中的原則是民法原則普遍到具體的過程。
其次,合同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因此,合同法也應該體現經濟法的基本思想。合同法承認和賦予政府有關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對重大經濟合同進行管理,對合同自由進行某些限制的規定,又是經濟法的適度干預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體現。新合同法整體所體現的維護合同的公平與公正,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與經濟法的目的和任務完全一致,也與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思想不謀而合。
因此,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是民法和經濟法的基本思想所共同構成的,同時,合同法反映了當前民法和經濟法共同綜合調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交易和貨幣流通關系的實際。

❷ 如何理解合同法

合同法》總則第1章對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了明確的規定。1.平等、自願原則《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買方在簽訂和履行買賣合同時應注意的問題:1、確定賣方提供的標的物有無權利瑕疵買賣合同標的物的權利瑕疵,是指第三人得對標的物主張權利,買方不能取得所有權或不能取得完全的所有權。為保證買方能夠取得不受爭議的財產,買方必須要求賣方在訂立合同時提前說明,該出賣物是其擁有所有權和合法處分權的財產,如果賣方未將標的物上存有第三人的權利的情形預先告知買方,則買方有權請求降低價格、或解除合同和要求賠償損失。2、確定標的物有無質量缺陷賣方出賣的標的物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當事人的約不定期,如果標的物有表面缺陷(以通常方法檢查即可發現的缺陷),買方應於接受標的物的當時提出;如果標的物有隱蔽缺陷(即需要經過技術鑒定或在物的使用過程中才能發現的缺陷),買方應於規定的期限內提出。賣方交付的標的物有缺陷,買方有權拒收。買方已接受的,賣方應根據情況承擔降價、修理、更換、退貨、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責任。但是,如果賣方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已對標的物的缺陷作了聲明,或買方知道標的物的缺陷而願意購買,則賣方對標的物的缺陷不負責任。 3、敦促賣方按約定和法律規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完整地交付標的物和辦理有關手續。例如對於房產、機動車輛、船舶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賣方在簽訂和履行買賣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主動明確價格條款。價格是買賣合同的一項重要條款。如果價格條款沒有或不明確,買方付款就沒有標准,沒有依據,很容易發生糾紛。2、敦促買方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和方式支付價款。在即時清結的買賣合同中,買方應按規定支付價款,否則,可要求買方承擔違約責任。3、敦促買方接受標的物。一般來說,買方訂立合同的目的就是取得標的物,買方會按約定接合同的約定及時接受標的物這會給賣方造成不利。賣方若遇買方無故拒不接受標的物或由於買方的原因無法交付的情況,為終結買賣關系也可將標的物交公證機關或有關單位提存。

❸ 理論聯系實際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執行合同法的總的指導思想,是合同法的靈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區別其他法律的標志,集中體現了合同法的基本特徵。根據法學理論和合同法的規定,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有以下原則:(一)平等、自願原則

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包括訂立合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法律賦予的,同時也受到其他法律規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願」。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實體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某些物品不得買賣,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對此當事人不能「自願」認為有效;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不能「自願」不訂立。這里講的實體法,都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涉及社會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某類合同,需經批准;轉移某類財產,主要是不動產,應當辦理登記手續。那麼,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不能「自願」地不去辦理。

在合同法中,不僅對平等、自願作了原則規定,而且在具體制度、具體規定方面體現平等、自願原則。比較於三部合同法,許多是新規定。主要有:第一,在合同法第一章中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二,關於合同內容。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並在其他條款中規定,當事人就數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時,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才適用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三,關於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36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37條規定,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第四,關於格式合同。一是明確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提示義務,《合同法》第39條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二是明確規定有些格式條款無效。《合同法》第40條規定,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三是對格式條款的解釋作出特別規定。《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二)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裡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於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並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於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於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於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後的特定情況,即後契約階段。《合同法》第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後契約義務,履行後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三)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主要指的是遵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社會公共利益,一般都納入行政法律關系或者刑事法律關系。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是國家通過強制手段來保障實施的那些規定,譬如納稅、工商登記,不得破壞競爭秩序等規定。法律的任意性規定,是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或者排除適用的規定,基本上涉及的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或者團體利益。當然,法律的任意性規定,不是永遠不能適用。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對合同的某個問題,當事人有爭議,或者發生合同糾紛後,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達不成補充協議,又沒有交易習慣等可以解決時,最後的武器就是法律的任意性規定。合同法的規定,除有關合同效力的規定、以及《合同法》第38條有關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等規定外,絕大多數都是任意性規定。

(四)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主要適用於合同履行,為什麼要寫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之中,給予高度重視呢?

中國在轉軌時期,由於缺乏搞市場經濟的經驗,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經濟秩序上有些混亂,合同履行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強調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實意義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首先是對當事人說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後,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違反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行政機關說的。行政機關不得干涉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審判機關說的。審判機關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保護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普遍貫徹,那麼,合同這一法律手段,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所以說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綱領,它的作用不僅表現在某一章節、某一制度,而貫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導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指導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訂各項規定,對審判人員如何適用合同法也起著指導作用。基本原則是正確理解具體條文的關鍵。基本原則的第二個作用是補充作用。對合同法的某個問題,法律缺乏具體規定時,當事人可以根據基本原則來確定,審判機關可以根據基本原則解決糾紛。

❹ 合同法對物之交付的性質做不同規定,有無必要,其有理論依據又是什麼

你好來!
第二百一十條自然人之間的自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
第三百六十七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在這里,合同法對物的性質做出不同的規定是必要的,聯系物權法作出分析,物權法中,動產以的交負為對抗第三人的標准,不動產則以登記為對抗第三人的標准。款項和保管物在擴大解析中是動產的范疇,因此是以交付為對抗第三人的標准。
但是,為什麼款項和保管物要用不同的法律條款來加以規定呢?在這里我們最容易看到的是合同法的篇章分類有這樣的要求。其次,就是款項在缺失時,對貸款人是無任何影響的,而在保管物缺失時,則會直接導致保管物所有人財產的損失。
因此,這個是有必要的。

❺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合同法已廢止,《民法典》規定的合同基本原則共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共利益原則。當事人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合同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❻ 合同法的理論問題

您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1.實踐合同和諾成合同的區分是為了拖延實踐合同的生效實踐,從而保護合同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諸如您所說的借款合同,法律之所以把其歸為實踐合同是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讓合同生效的實踐往後推,而不是當事人一商定就有效,這樣對出借人來說是不利的,如果其本意並不打算借給借款人而是礙於面子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使得合同不生效,如果法律規定其為諾成的話,則借款人可以去告他違約。相反,法律還規定銀行之間的借貸合同是諾成的,這是因為銀行是強者,不需要這種保護,銀行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旦承諾必須兌現。這也是區分諾成合同和實踐合同的關鍵所在。
2.如您所說,大多數合同是在成立的同時生效的,但是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否認區分成立和生效的價值。例如,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合同,如果我們也讓這種合同生效的話,那麼一方向法院起訴履行,對方也就必須履行了,因為合同本身就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這樣就擾亂了社會秩序。所以區分成立和生效還是很有意義的。
3.我國合同法明確規定風險從交付時開始轉移,只有幾個別的當事人有約定的情形。但是交付並不意味這物權變動,諸如,交付房屋,並不意味著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才能引起房屋所有權變動。
您之所以有疑問也是由於我國把民事法律行為定義為一種合法的行為,這樣就會導致邏輯上的混亂,因為合同也屬於民事法律行為的一種,難道無效合同也是合同,相應的無效合同就是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合同也就成了合法的行為了。所以理論上對民事行為的定性不準確,難免導致上述疑問,您的質疑精神是學習法律所必須的,希望您能夠加油。

❼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抄的基本原則主要襲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❽ 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內強容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❾ 1500字論文,論合同法基本原則

一、 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一)合同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及內涵
法律原則指包括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在內的整個法制活動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則。它是儲存於法律規定中的價值准則,不是法律規定本身,不直接涵攝案件事實,須被法律規定或法條承載。但這種承載並非明白無誤地直接宣示。直接宣示只是部份法律原則的確定方式,但多數法律原則必須從法律規定中藉助整體類推或回歸立法理由的辦法推求出來。
那些貫穿於某一類法中的最高層次的共同性價值准則,可稱為該類法律的基本原則。具體到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整個合同法制度和規范中的價值准則,是合同法的主旨和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制定、解釋、執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發點。
(二)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確立
合同法基本原則既然是合同法的最高層次的價值准則,就應該能與整個合同法的內容和功能結合起來,既要適用於整個合同法規范,又能體現出合同法的基本價值;既不能將其他法律、特別是其上位法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作合同法的基本原則,那樣便體現不出其特殊性,同時,也不能將適用於某一合同制度的具體法律原則作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如此便喪失了其價值承載功能。
為此,我認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應為合同自由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和鼓勵交易原則。
1、合同自由也稱契約自由,其作為一種思想早在羅馬法時期就已經產生了。《法學階梯》中有關諾成契約的規定已經基本包含了現代合同自由的思想。但其還只是一種思想,並且只反映在諾成契約一種形式中,並未形成羅馬契約制度的一項基本原則。
從15世紀開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個人逐漸從封建的、地域的、專制的直接羈絆下解脫出來而成為自由、平等的商品生產者,從而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合同自由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同時特定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背景為合同自由原則在十九世紀的確立提供了條件,這時,合同自由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才被各國法律陸續確立下來。
從該原則產生的歷史來看,合同自由原則是商品經濟及至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越頻繁,整個市場經濟就越繁榮。而市場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實質上是一個接一個的合同的產生、履行、消滅的過程,市場主體間的交易就是一個個的合同連接。故合同法在英美法上又被稱為交易法。交易自由必然要求合同自由。
2、誠實信用原則最早也是起源於羅馬法,在羅馬法中就有「善意」的概念,規定了「誠信契約」,根據「誠信契約」債務人不僅要承擔契約規定的義務,而且要承擔誠實善意的補充義務。
誠實信用原則本為民法的基本原則,之所以將其確立為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乃在於:(1)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最集中的體現是在合同法中,從合同的訂立、成立、履行、履行完畢後的義務,到違約責任的承擔,皆有誠實信用原則的體現;(2)合同法對誠實信用原則有進一步的要求和內涵。(3)許多合同法上的制度是據該原則創造出來的,例如,合同當事人各方的協力義務,相互保護對方利益的義務,提供信息和呈示帳目的義務,情勢變更,權利濫用規制,後合同義務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還會衍生出其他制度。
3、合同法以調整交易關系為對象,各種交易關系都要表現為合同關系並藉助合同法律規范進行調整,合同法規則就是規范交易過程並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則。鼓勵交易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合同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鼓勵交易應是其根本目標,應成為其根本原則之一。

❿ 合同法的原則有哪些,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其實,合同法作為民法的部門法,我們不需要具體去區別原則上版的差異,只需要明白合同權法是民法在合同中的具體體現就行。民法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公共利益和法律約束力。我們看到了他們共同的部分,即平等和誠實信用。這是主體上的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民事權利關系的應用中當然地包括了合同權利義務關系,有權利義務就要求雙方平等和以相互尊重為基本的誠實信用,這些都很好理解。民法的其他原則也必然地應用到合同法上,簽署合同要自願,強迫的可撤銷;合同要合法,違法的無效;合同不能顯失公平,條文上雙方權利義務都會有所交代,這個在合同草擬中表現尤為突出;公序良俗這個不用說都知道了,是道德的范疇。而合同法中的原則是民法原則普遍到具體的過程,這就很好理解了。總的來說,非要把民事基本原則與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一區別,那問題的核心就是普遍與具體的區別。

熱點內容
最高院關於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3 10:20:46 瀏覽:989
法律碩士研究生工作好找嗎 發布:2025-05-23 10:20:06 瀏覽:111
民事訴訟法實行81 發布:2025-05-23 10:12:05 瀏覽:844
勞動法短期病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23 10:04:35 瀏覽:933
社會與法普法欄2017目劇 發布:2025-05-23 10:03:56 瀏覽:602
土地局出的證明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23 09:53:48 瀏覽:607
浙江義烏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3 09:51:37 瀏覽:812
商法的營業自由原則 發布:2025-05-23 09:47:54 瀏覽:912
2015年信訪條例規定 發布:2025-05-23 09:47:09 瀏覽:234
司法的創新與發展 發布:2025-05-23 09:14:37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