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是不是公法
㈠ 合同法是指勞動合同法嗎
當然不是,勞動合同是合同的一種,除了勞動合同外,還包括租賃合同、買賣合同、居間合同、承攬合同等等。
㈡ 中國的法律體系有哪些
中國的法律體系有:
一、公法、私法與社會法
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最早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的,公法是羅馬國家的法,私法是個人利益的法。
根據這一標准,民法、商法等私法都遵循當事人自治原則,確立財產所有權,保護當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公法,如行政法、刑法、訴訟法,是利用國家權力對社會財富分配進行宏觀調整,調整國家與公民關系的法律。
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社會化現象的出現,形成了一種新的法律,即社會法,如社會保障法。
這是因為存在獨立的社會利益,既不是國家利益,也不是私人利益。因此,社會法被稱為介於公法和私法之間的一種法。
公法、社會法和私法在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律標准、價值目標等方面存在差異。
(2)合同法是不是公法擴展閱讀:
當代中國法律部門:
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由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法、刑法、訴訟法等部門組成。
1、憲法
憲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在當代中國法律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個法律體系的基礎。憲法部門最基本的規范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規范性文件中。
除了憲法,這是主要的,佔主導地位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憲法部門還包括底層下屬的組織法等法律主要國家機構、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授權法律,法規法律,和國籍的法律。
2、行政法
行政法是規范國家行政活動中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和規范的總和。包括界定行政制度的規范、界定行政管理基本原則的規范、規范行政機關活動方式、方式和程序的規范、規范國家公務員的規范等。
我國關於一般行政法的規范性文件較少,主要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督法、政府采購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等。特別行政法包括食品衛生法、葯品管理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
3、民法
民法是規范作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我國民法部門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主要由民法通則和民法具體法兩部分組成。
民法通則是民法部門的基本法律。單獨民法主要包括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此外,還有一些單獨的民事法律法規,如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商標法實施條例。
4、商法
在明確提出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後,商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的地位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商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商業關系或商業行為的法律。
從表現形式看,我國商法包括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等。商法是法的一個分支,但民法中規定的許多有關民事關系的概念、規則和原則也適用於商法。在這個意義上,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原則。
5、經濟法律
經濟法是調節一國經濟管理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經濟法作為一個法律部門,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而發展起來的,以適應國家宏觀經濟間接調控的需要的法律部門。
經濟法的法律部門的表現包括法律與企業管理有關,如法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的法律,法律對中外合作經營企業,鄉鎮企業等等。
有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等金融、財稅相關法律法規。與宏觀調控有關的法律法規,如預演算法、統計法、會計法、計量法等;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涉及市場主體和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
6、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社會保障法是調整有關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的法律。
法律部門的法律包括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相關人員參與企業管理,工作時間和勞動報酬方面的法律規范,對勞動衛生和勞動安全的法律規范,法律規范關於勞動保險和社會福利,社會保障法律,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和法律法規,規則等。
法律部門的主要規范性文件有勞動法、社會保障法、工會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等。
7、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是關於保護環境與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通常分為自然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
自然資源法主要是指對各種自然資源的規劃、合理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環境保護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
法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涉及自然資源法,包括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環境保護方面,先後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
8、刑法
刑法是規定罪與罰的法律。是當代中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性法律部門。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刑法也是最受關注的一種法律。在刑法中,佔主導地位的刑法規范的文檔,和一些獨立的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也可以規定刑法規范的內容。
9、程序法
程序法,是涉及各種訴訟活動的法律。
從程序法的角度保證了實體法的正確實施和實體權利義務的實現。程序法法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同時。律師法、法官法、檢察官法、仲裁法、監獄法等法律一般屬於這個部門。
㈢ 合同法算私法算公法,勞動合同呢
合同法屬於私法范疇,勞動合同部分內容屬於私法,部分內容屬於公法。
㈣ 憲法和合同法分別屬於法的哪些類別
憲法法屬於根本法 合同法屬於普通法
憲法是公法 合同法是私法
憲法是所有法的基礎 合同法是民法中的一部分 相對於民法通則是民法中的特別法
㈤ 合同法屬於經濟法嗎
法律分析:不是,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是規范平等民商事主體間合同行為的法律部門,屬於私法,它屬於民商法的范疇。
經濟法是和民商法平行的一個法律部門,公法性更強。它的內容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行為的調整,如市場准入的設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對產品質量、金融市場的監督規制等。它是一個公與私的互動過程。
如果說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是橫向的,那麼經濟法就是縱向的。二者不是一碼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㈥ 合同法屬於經濟法的調整范圍還是屬於民法的調整范圍
合同法應抄屬於民商法類調整范圍1、從調整對象分析
合同法的是平等主體之間按自願、公平的原財建立的合同協議關系,屬於民商法的調整范圍。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則是行政管理性經濟關系。這兩種法律關系的性質涇渭分明、迥然有別,是不容混淆的。這是經濟法與民法的最根本的區別。
2、從其的性質分析
合同法屬於私法的范疇,是典型的私法,強調諸如「主體平等」、「意思自治」等一系列民法原則。而經濟法是調整的是國民經濟運行中社會共性經濟活動的法律關系,其屬於公法的范圍。 所以,合同法應屬於民法的調整范圍。
㈦ 公法包括哪些
公法是調整不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具體包括刑法、反壟斷法、行政法、反內不正當競爭法、容行政處罰法等;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侵權法等。
大陸法系國家普遍認為,公法調整國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體應當是國家,與另一方主體一般是不平等的隸屬或服從關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多以強制性規范為主。而私法則是強調私人利益關系的法律規范,多以任意性規范居多,弘揚私法自治,以自治為其最高原則和精髓所在。
公法與私法依據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的本位、價值目標等方面的不同為標准,可以將法劃公為公法與私法。
拓展資料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最早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來的:「公法是關於羅馬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依照此標准,私法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確立財產所有權,保障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民法、商法。公法是利用國家權力,宏觀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調整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的法律,如行政法、刑法、訴訟法。
㈧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合同法》三者是什麼關系
合同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是債的表現形式之一。屬於民法范疇,調整的是社會經濟活動最主要的形式,合同;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調整的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具有人身屬性的勞動關系,屬於經濟法/社會法范疇。其目的雖然都是為了保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平等地位,但是實際上是通過加大對勞動者權權利的保護,增加用人單位的義務。概言之:合同法是民法范疇,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是經濟法/社會法的范疇;合同法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權利義務關系,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調整的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合同法相關爭議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相關勞動爭議需要先進行勞動仲裁,對仲裁不服方能向法院起訴。要弄清三者的關系,首先從弄清勞務關系、僱傭關系和勞動關系開始入手:《合同法》中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如上圖所示調整當事人地位平等沒有人身依附性的勞務關系(當然不限於勞務關系)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調整的是僱傭關系中具有由專門法律調整必要的勞動關系,其他僱傭關系尚不具有由專門法律予以調整的現實性和必要性,所以由《合同法》和《民法》調整。勞動法是勞動關系領域的基本法。勞動合同法是針對勞動合同領域的特別法。這兩者都屬於社會法。而合同法屬於民法。
㈨ 公法有哪些
公法是調整不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具體包括刑法、反壟斷法、行政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行政處罰法等;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侵權法等。
大陸法系國家普遍認為,公法調整國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體應當是國家,與另一方主體一般是不平等的隸屬或服從關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多以強制性規范為主。而私法則是強調私人利益關系的法律規范,多以任意性規范居多,弘揚私法自治,以自治為其最高原則和精髓所在。
公法與私法依據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的本位、價值目標等方面的不同為標准,可以將法劃公為公法與私法。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最早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來的:「公法是關於羅馬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依照此標准,私法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確立財產所有權,保障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民法、商法。公法是利用國家權力,宏觀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調整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的法律,如行政法、刑法、訴訟法.
公法主要是指調整國家與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以及國家機關及其組成人員之間關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調整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公法和私法是民法系國家通常的法律分類方法。近年來在中國法學界,公法與私法也成為劃分中國法律的方法。關於分類的標准,眾說紛紜。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說"公法是關於羅馬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最早由古羅馬法學家提出的。按照烏爾比安的解釋,公法是以保護國家(公共)利益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護私人利益為目的的法律。
大陸法系國家普遍認為,公法調整國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體應當是國家,與另一方主體一般是不平等的隸屬或服從關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以強制性規范為主。而私法則是強調私人利益關系的法律規范,多以任意性規范居多,弘揚私法自治,以自治為其最高原則和精髓所在。公法與私法在調整范圍,調整機制與其所維護的利益上存在本質區別。公法與私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其立法理念不同:公法強令服從,注重權力運作;而私法關注意識自治,平等等價,注重權利的形式和保護。
公法和私法的區分,正如德國學者基爾克所言:"公法和私法的區別,是今日整個法律秩序的基礎"。
首先,公法是配置、調整公權力的法。公權力是公法的著眼點。凡是現實意義上的公權力,就需要現實意義的公法來調配。
其次,公法的范圍包括調配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公法和調配公權力與私權利關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對私權利的干涉層面,而非僅僅國家權力層面。公權力的邊界是個人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當然,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的,因為,任何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權利和權力)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這一意志物化為各種國家機關(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司法機關、武裝機關等),這時就形成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並存的現象,兩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的程序影響對方。或者說,沒有不受公權力管轄的私權利,也沒有不受私權利影響的公權力。兩者影響的最終原因或動因應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規范的總和。這些規范在調整的具體客體、對象、方法等方面不盡相同,也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甚至極其分散。
第四,公主體、公利益、公權力、公權利等一切公的范疇都應由公權力來調整,自然要公法來調整。可以籠統地說,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個人(私域)的事由私法來管。
第五,公法的調整范圍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社會越發展其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公權力也就越發展。但是,這與對人們私權利的保護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權力擴張的同時,私權利也在擴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私權利的擴張,公權力也就沒有了土壤。封建社會的公權力與私權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個單一的部門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於規范公權力,因此界定公法時應以公范疇為線索和參照,而在公范疇中以公權力最為核心,因此,公法學應從公權力開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范是法律規范,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表現為制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家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家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系、橫向配置、縱向配置、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系。(三)公法關系。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動態的、歷史的,是經濟、政治等諸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公權力有擴張的趨勢,國家越來越需要向社會授權,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法"。它們實質上屬於公法范疇,應劃到公法的范圍內。
㈩ 合同法是民法還是經濟法
合同法是民法的范疇。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組織之間設立回、變更、終止答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在學術上有兩種觀點,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我國現行立法採取民商合一的立法觀點,認為《民法通則》是民法這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合同法》、《物權法》、《公司法》等民事、商事法律均屬於大民法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