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在司法和考研區別
『壹』 我是學習經濟法的,請問一下如果想考司法考試和考研,這兩個一起准備會有很大沖突嗎
1、備考內容:
司法考試考核法條和實務為主,民法、商法、經濟法版、刑法、行政法、訴訟權法、法理、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法制史等等內容涉及廣泛;
考研兼顧理論,具體考核科目是報考學校而定,另外考研還涉及外語和政治。
2、考試時間:
司法考試一般9月底結束,考研是下一年的1月左右。
應根據自身實力和報考院校考試內容而定。
『貳』 中國政法大學考研專業中的經濟法和法律與經濟有什麼區別。
1,兩個專業不是一個學院的
2,導師可能有重合的,
3,法律與經濟內是最近新開的專業,就容業還是很不錯的。
4,經濟法屬於民商法學院的熱門專業,要求高,很多人的夢想專業。由於中國政法大學是專門的政法類院校,專業門類齊全,分類比較細,同學們在該院老師都很和善,可能與研究公法有關,多數為人謙和,老師家爭紛也較少。各項組織工作很周全,無論是復試組織還是分配導師都是效率最高的。
法理學:基本上緊跟法大最低線,但平均三四年會有一次例外。注意!前兩年中國政法法學院和人文院進行了一些調整,增設了法制新聞,法律語言,法律邏輯三個專業,跟隨法理學專業學生上課,同時兼修人文院課程,畢業後拿法理學碩士學位。法制新聞每年報的人較多,但分數線始終不高,去年僅五人達到分數線,全部錄取。但是由於招不滿,在2013年就又被取消了。
法律史:中國政法該專業全中國排名第一。但由於課程較為枯燥,就業面狹窄,所以真正選擇的人不多。每年都是法大最低線,常需要調劑。
軍事法:也是冷門專業,這些年分數線平均。 報考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時可選擇的范圍較廣,但同時也面臨著選擇困難,
『叄』 法學考研中,經濟法和民商法有什麼區別前景怎麼樣
經濟法是宏觀的呀,民商法是微觀的呀,我現在是民商法研究生啦~~具體的舉個例子:一個公司貨物買進賣出這類問題就是民商方面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人民幣匯率,存款准備金率,股票市場的調控......都時經濟方面問題啦
更具體的說:民商主要包括像婚姻啊,繼承啊,侵權呀,債呀,公司呀,破產呀,這些微觀的內容.經濟就包括反不正當競爭呀,反壟斷呀,銀行呀,證券呀之類的宏觀內容.
前景來說,法學碩士專業對口的就業主要有三個方向:
公檢法,這個要公務員,就是穩定,別的沒什麼
律所,作的好拉暴多錢,作不好沒錢
企業得法務,就是企業的一個部門沒什麼特色
不過不一定一輩子做一個可以換嘛~~
在這一切之前,要先考出號稱中華第一考的司法考,通過率還不到10%,但是這個不通過,幾乎不大可能從事任何法律方面的工作.
學校的話,上海的華東政法,四川還是哪裡的西南政法,武漢大學法學院都不錯...不少法學泰斗都是那裡的.
不過北京是法學之都呀,你不要去算拉
另外,中國法學有南派北派之分,上述幾個學校都是南派拉,北京是北派,一般人都不跨區考的...不過估計你不是法本的~否則怎麼不知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分?就無所謂拉~`
『肆』 考研中的法律和法學有什麼區別
一、學習方向不同:
1、法學是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的結合。既要學法律規定和法律運用,也要學基礎的法學理論和爭論,畢業後具備初步的法學研究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到實務部門工作。
2、法律專業,一般就比較具體了,如法律文秘等。法律和法學是兩個不同的專業,法學無論從本身的考生的素質、接受到系統深入的學習等諸多方面都優於法律。
二、學習內容不同:
1、法律專業主要課程:
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勞動法、婚姻家庭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
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
2、法學專業主要課程: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政治。
拓展資料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伍』 武漢大學經濟法學研究生與法碩有什麼區別
我國的高層次法律研究生教育目前包括法學碩士研究生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創設與1995年,96年首批招生,2000年開始聯考並限招非法律專業考生,是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加快與國際法律教育接軌,滿足社會對高級法律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
法律碩士(簡稱JM)限招非法律專業考生,不再劃分具體專業,其知識結構是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主要為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與法律監督部門、社會公共管理部門及企事業管理部門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師、法官、檢察官和企業法律顧問等等。
法學碩士研究生主要招收法律專業本科生,分為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等專業,主要是學術研究、科研教學,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養高級理論型學術法律人才。
法學碩士與法律碩士的區別有:
一、培養目標不同: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與法學碩士學位處在同一層次上,各有側重。前者是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法律人才,後者是學術型、專業型高級法律人才。
在一些法治比較健全的西方國家,其法律教育是在大學之後,如美國等JD。從長遠來看,隨著法律教育的發展,法學本科將逐漸減少,法學碩士最終與法律碩士並軌,教學、科研人才應主要通過法學博士生教育來培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作為一種承上啟下的學位,一方面為法律實務部門輸送人才,另一方面也將為法學博士生教育提供寬廣的生源基礎。
二、招生條件不同:法律碩士要求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而法學碩士無此限制。
即不得報考法律碩士13個法律專業為:法學、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改造法、商法、公證、法律事務、行政法、律師、涉外經濟與法律、知識產權法、刑事法。
對於同等學歷是否招收從各校規定,關於網上「法學法學碩士不招生同等學歷」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招生命題方式、試題難度、應試難度不同:
法律碩士與法學碩士考研公共課都參加全國統考,但專業課法律碩士是全國聯考(統一命題、統一閱卷),法學碩士是有資格招生的高校各自單獨命題。
參加法學碩士專業課考試,其難度有目共睹;法律碩士專業課考試為全國聯考科目,有統一大綱,已形成了規范的復習教材,難度有限。
法律碩士考生在應試之前都沒有學習過法律,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因諸多考生不了解,作為新生事物,目前錄取分數線目前相對較低,達到國家線就能考上,名校錄取分數線比國家線相差不大,錄取比例高,入學競爭壓力小。而法學碩士考生大多數為法律專業考生,競爭壓力大,名校考取比例高達1/20-50。
法律碩士考前培訓已經走向成熟,考生可以通過參加一個好的培訓大大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參加系統培訓的考生通過率高達50%以上,有的達到70-80%。
但隨著生越來越多的非法律專業的有志之士投身於法律行業,法律碩士入學考試的亦呈難度增大的趨勢!
四、教育方式不同:法學碩士入學時就固定導師,專業劃分較細,研究領域一般只有一個方向,研究有向深度發展。法律碩士不分專業,入學後主要是學習現行的法律法規,注重實踐和應用,入學後才設導師,每個導師帶的學生相對要多。
對於非法律考生,如果學習法律從一開始就選定一個較細專業方向,並無益自身的發展,故兩種教育方式的不同取決於考生的起點與背景,並非主要區別。
五、未來的就業情景、發展潛力有稍有不同:
法律碩士的就業范圍要比法律碩士寬廣的多,除了法學碩士就業的范圍外,法律碩士還為企業管理及行政管理培養綜合素質的管理人才,在法律實務方面,法律碩士因其跨專業的背景,在實務工作中更易發揮其專業優勢,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在法律教學和研究方面,讀博士是必有之路,法律碩士因具有其他專業背景,在其研究領域能夠結合專業特點,似乎也不比法學碩士處理劣勢。隨著法律碩士畢業生增多,法律碩士畢業後顯現出的綜合能力已經得到普遍認可,同時因法學碩士單一培養模式存在缺陷,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必將逐步被法律碩士培養模式取代。
在網上有人認為法學碩士的「含金量」高於法律碩士,此觀點的依據有片面性,如果從綜合素質方面我確認為法律碩士的含金量遠遠大於法學碩士。
任何具體的法律問題都是與相關專業緊密聯系在一起,處理眾多復雜法律問題離不開其它專業知識,如諸涉及醫療、物理的、化學的、財務會計的等復雜理工科知識的案件,讓一個從中學時代就讀文科、大學本科及研究生一直讀法律的人畢業後再去研究涉及的理工科的原理,其難度由想可知。也正因如此,目前許多案件的審判權雖然在法官,但決定權在相關行業的鑒定者手裡,連一個最簡單的醫療糾紛,法官判決都得依賴醫療鑒定,對於一個只懂法律條文而不懂專業的法官,即使感覺鑒定有問題又如何,司法的公正性就值得懷疑!
『陸』 考研華政經濟法和法碩(非法學)哪個好,哪個就業比較寬
1、經濟法和法碩(非法學)相比經濟法好就業,就業范圍也更大。經濟法畢業生適宜在國家經濟部門、海關、海事法院、中外合資、合作企業部門從事法律實際工作,涉外經濟律師以及本專業的科研、教學工作;法碩畢業後,主要從事立法、司法、法律顧問、律師、行政執法等實際工作。
2、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3、法律碩士(Juris Master簡稱JM)是專業學位之一,我國自1996年試辦法律碩士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規定設置。 法律碩士學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職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立法、司法、律師、公證、審判、檢察、監察及經濟管理、金融、行政執法與監督等部門、行業的高層次法律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
『柒』 司法考試和考研那個更難
法考被很多人稱為「天下第一考」,它的難度是毋庸置疑的。根據司內法部公布的數容據,2018年首屆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全國一共有60.4萬人報名參加考試,最終有47.3萬餘人參加第一階段客觀題的考試,其中19.2萬人通過客觀題考試。在這些人中有18萬人參加了主觀題考試,其中有11萬餘人通過考試取得合格成績。
以報名人數來算,2018年法考整體上通過率為18.2%,如果以實際參考人數來看,則約為23.2%。 其中客觀題通過率約38%左右,法考主觀題通過率約61%(A證 C證)。
而考研呢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從2015年以來每年的考研人數呈逐步上升趨勢,2019年錄取率為25%左右。
當然,具體哪一個考試更難,還要因人而異,需要自己親身體會才能知道了。
『捌』 司法考試的題和考研的題有什麼不同
首先從題型上來看,司考是卷1卷2卷3卷4,前三張是選擇題,卷一卷二卷三,單項50*1 多項 不定型50*2 一共150*3=450 每卷180分鍾
卷四主觀題 150 考試為210分鍾。考研各個學校區別很大,一般學校是一張法學綜合卷,考察刑法、民法、憲法、法制史、經濟法、法理學這幾門。一般是6選5。各30分共150分。另一張專業卷,比如考民商,150分里邊,民法100,民訴50 還有的學校民法100商法50。尤其是各個名校,出題很個性,指定自己學校的教材。考生就不那麼個性了..
簡單的說,司考主要考查你對於法條的記憶的准確程度,和運用法條的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即案例的能力。很多題就是直接考察法條的規定,比如對於期限的考察就是赤裸裸的問你是1個月還是6個月1年還是2年 案件的管轄權就直接問你是買賣合同適用買方住所地還是賣方住所地 票據喪失時適用付款地 行為地 還是出票地的法律 等等吧。
而考研的題理論性強,很少直接考察法條,主要是考察每個學校指定教材的內容,只要把教材復習好了,范圍就在那裡。舉個例子,華政07年經濟法的論述是「總結我國近三年來商事立法的主要成就並闡述商法對經濟生活的適用性特點。」有一年的民商的論述是「論商標法修訂的新增內容」,這個只答法條顯然是不夠的,而且你要是不關注法條,絕對無從下手。
萬國的老師講,考研和司考是不沖突的,我覺得沖突是肯定的,但是,前期准備司考的過程也是打基礎的過程。畢竟會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熟悉到不止一遍,司考之後,全力准備考研,前期的准備是有很大幫助的尤其是對考研的時候綜合卷的回答很有幫助。
『玖』 法碩和考司考就業上有什麼不同嗎
1、性質不同
司法考試是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是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和取得律師資格必須通過的從業考試、資格考試。因此司法考試十分重視對法律知識的應用,使法律人知曉法律是如何規定,如何運用法律去處理具體的糾紛。
法學考研是大學本科生和同等學力考生進行法學專業深造的專業理論考試、學歷考試。法學考研雖然也要考察考生對法律的了解和掌握,但更偏重法律條文背後的理論闡釋。即法學考研的目的更側重於法律條文為什麼這樣規定,法律如此規定有何論理依據。
2、考試范圍不同
司法考試的考試范圍大而全,幾乎涵蓋了法學本科所學的各學科法律知識。因為其要通過考試培養、選拔那些法律全面人才,輸送到社會上各種法律職業崗位,如律師、法官、檢察官等等。選拔的這些專業法律人必須要全面掌握法律知識,這樣才能在法律操作過程中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法學考研的考試范圍可謂精而深,除了個別異類變態學校全面考察之外,大部分學校都是只考幾門最主要的法學學科,例如四川大學考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刑法、民訴、刑訴。
法學考研畢竟不同於司法考試,法學考研目的是吸收、培養法學理論人才,重視法學理論深度的發掘,以使之深刻把握天地間法律精華之規律,為薄弱的中國法治建設添磚加瓦。
(9)經濟法在司法和考研區別擴展閱讀:
司法考試考試內容
主要測試應試人員所應具備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從事法律職業的能力。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范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准。客觀題考試採用閉卷的方式。主觀題考試配備法律匯編,在民族自治地方組織國家司法考試,可以使用民族語言文字試卷進行考試。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考試分為同年度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客觀題每張試卷分別為分150分,主觀題滿分180分。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具體考試時間和相關安排在舉行考試三個月前向社會公布。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和命題范圍以司法部當年公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准。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每年舉行一次,分為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兩部分,綜合考查應試人員從事法律職業應當具有的政治素養、業務能力和職業倫理。
應試人員客觀題考試成績合格的方可參加主觀題考試,客觀題考試合格成績在本年度和下一個考試年度內有效。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行紙筆考試或者計算機化考試。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評卷,統一確定合格分數線,考試成績及合格分數線由司法部公布
『拾』 經濟法學與法律碩士哪個考研容易 對未來有幫助
兩者從培養目標、報考條件都是有本質區別的。經濟法碩士考研會容易一些。
兩者主要區別有:
一、招生條件是不一樣的,經濟法碩士要求必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不限本科專業(但實際考生多為法學本科),但不招收同等學歷的非本科生;法律碩士要求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從2009年起,允許法學本科畢業生報考法律碩士。)
二、考試試題不同。經濟法碩士專業課試題傾向於理論化試題,以主觀題為主。而法律碩士起源為英美,遵循美國法律人才培養原則,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所以法律碩士是由本科為非法律專業畢業生考錄,題目傾向於實務。
三、錄取比例不一樣。經濟法碩士的錄取比例,一般都是在10:1左右,而法律碩士由於引進於英美國家,目前屬於國內考研熱門專業,加上有權招收全日製法律碩士的院校皆為國家重點大學,所以競爭極為激烈,平均達到15:1。
四、培養方式不同。法律碩士基本是自費,如北大的是每學分800元,論文指導和論文答辯費6000;經濟法碩士有公費也有自費。
五、教學方式不同。經濟法碩士分專業採取導師制,每個學生一個導師(教授或者副教授),在讀期間能夠得到導師的不斷輔導,深入學習相關法律理論。而法律碩士不分專業,採用"雙導師"制。以經世致用為原則,實務為先,貫徹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