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發布時間: 2022-05-14 22:32:29

『壹』 說一說我們的生活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法律

日常生活常用:民法通則
會經常使用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購物時會用到的

1、婚姻法 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 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 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 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用於買東西遇到假貨或者欺詐等情況是維權 6、治安管理處罰法 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7、刑法 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8、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回復完畢,很辛苦啊,滿意的話請您予以採納。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貳』 生活中常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生活中常用的法規有以下7條:

1、《婚姻法》:用於處理夫妻家庭關系,子女撫養關系,感情破裂離婚時必用。

2、《繼承法》:用於老人去世後遺產的分配與繼承。

3、《道路交通安全法》:用於日常生活出行可能會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處理。

4、《合同法》:用於生活中購買房產、汽車等物品時簽訂合同。

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

6、《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

7、《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

(2)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擴展閱讀:

普法、懂法的好處:

落實好普法責任制,讓普法和立法、執法和司法的具體實踐攜手共進,不僅能把普法教育貫穿於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還有助於形成司法過程與社會的有機互動。

事實上,執法者同時是普法者,對於執法行為本身也是有好處的。一段時間以來,各地都在推進判決書、裁定書、抗訴書、決定書等法律文書上網,不僅滿足了公眾知情權,也促使各級法院提升辦案水平。

同樣的,當每一個國家機關都需要向公眾普法,就會再一次審視自身行為的合理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各個部門理順了責任分工,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如未成年人保護等,才有望真正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合力。

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建設好法治中國,就必須讓法律的發展根植於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一起成長,與時代共同進步。當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照進現實,成為最好的普法教材,法律的力量就會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跟隨著每一個公民。

『叄』 合同法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哪些事情

《合同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主要規范合同的訂立、變更、解除、終止、保全,以及違反合同的責任等問題。其立法目的包括:
①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在於取得民事權益。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中所享有的權利和利益,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侵害合同當事人合法利益的行為,當事人都可以依法予以追究。
②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的經濟秩序是一個社會經濟高效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合同法作為調整交易關系的基本法律,整個規則的設計均以維護經濟秩序、維護交易安全為核心。
③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要求建立、健全市場體系,而合同是市場的「紐帶」,是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橋梁」。市場主體依法建立的合同關系,受到合同法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進行非法干涉和侵犯。這必然促進市場主體進行商品交換和市場競爭,有利地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因此,《合同法》對於及時解決經濟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范市場交易的基本法律,它涉及到生產、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合同法是最具代表性的私法制度之一,也是現代社會之契約規則的主體部分,它在社會經濟尤其商事交易中發揮著重要而基礎的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

『肆』 哪些法律法規在日常生活中比較有用呢

以下列舉個人認為必備的實用的法律知識
民法類: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
回 合同法、物權法(答保護你的財產)、侵權責任法(遇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保護自己的權利)
著作權法(大學生了解著作權法相當有必要)
民事訴訟法、仲裁法
刑法、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方面:治安管理處罰法(這個應該了解)、公務員法(以後想考公務員,這個是必備的)等等
經濟法方面: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伍』 生活中是否需要合同法的約束沒有會受到什麼影響

生活中離不開合同法。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生活中總是要與周圍的人、單位、組織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相互之相的溝通交流,就需要有合同法來維持和保障其規范、正常、健康地得以存在和發展。
如果沒有合同法,生活會產生如下影響:
1、生活中沒有基本的信用保障。人與人、組織與組織間,日常生活中,市場環境中,彼此之間可以說話不算,出而反爾,沒有誠信,不講原則,處處以利為大,爾虞我詐,我們不能相信任何一句話,包括朋友、單位、政府。
2、市場無序競爭,市場競爭機制失靈。企業與企業之間,沒有基本的信用,沒有約定的規則,不存在商品交易的約定,不當競爭、無序競爭、行業壟斷、強買強賣,市場混亂,沒有秩序,影響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
3、貧富差距擴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引起收入不公平。沒有合同法保護,市場交易不能在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下實施,由於少數人對資源的壟斷,導致市場交易不公平,社會財富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4、市場沒有有效的調節,完全在自然的競爭中發展,增加了盲目性,無論從組織發展還是個人發展沒有辦法進行有效、周密的計劃,所有的經濟體和自然人完全處在一個渾濁不清的社會體系中。
5、市場功能不完善,公益設施、公共產品的發展得不到保障,市場機制不能調節公共產品的供給,引起個體經濟體利益與社會經濟利益的劇烈沖突。

『陸』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在實踐中如何把握之我見

我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合同的約定是充分體現著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原則(當然,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禁止規定),因此,我們在實踐辦案中,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應充分考量當事人之間對約定的真實意思。對該條規定中,自然人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無可厚非,但這里不好理解或難以把握的是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里,「約定不明確」就是自然人之間對約定產生歧義,那麼,實踐中應如何把握「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這一規定?
民間自然人之間借貸中的利息應歸屬合同之債,之所以有《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很大部分是由於民間借貸不同於金融機構作為貸方的金融借款合同,其利息的約定往往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存在有瑕疵,易產生歧義。因此,如何來確定民間借貸的利息約定是否明確成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的關鍵。筆者認為,對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實踐中一般稱民間借貸)對支付利息的約定產生歧義,應充分運用合同法解釋原則,根據當事人之間約定所使用的詞句、借款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來確定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真實意思。《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了:「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即對合同約定爭議的條款,可通過其他途徑來判定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時所具有的真實意思而不拘泥於合同條款的字面含義。因此,對支付利息的約定只有在充分運用文義解釋、整體解釋、目的解釋、習慣解釋、誠信解釋等方法後還是無法確定當事人是如何約定計付利息的時候,才可認定為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視為不支付利息。這樣,才可能查明借貸雙方對借款利息約定的真實意思,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自然人之間的經濟交往,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絕有些債務人利用不誠信的違約行為來牟取額外的不正當利益,同時,也促使當事人在今後經濟交往中對合同可預見性的內容作出明確的約定,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柒』 合同法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

合同法律在生活中具體運用最普遍的就是各種交易簽訂的合同,大多數合同的總會以「根據《合同法》訂立本合同」之類的話開頭。不過,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的規定,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起,《合同法》等民事法律同時廢止。

『捌』 生活中常見的幾類合同答案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

因此,在審查合同時,應認真分析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關系,判斷是否存在導致合同被認定為無效的情形,並認真分析合同無效情況下產生的法律後果。

2、注意審查合同的主體。主體的行為能力可以決定合同的效力。

對於特殊行業的主體,要審查其是否具有從事合同項下行為的資格,如果合同主體不具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資格的,可能導致合同無效,因此對主體的審查也是合同審查的重點。

3、對於無權代理、無權處分的主體簽訂的合同,應當在審查意見中明確可能導致合同被變更、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4、注意合同是否附條件或附期限。

5、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無效的條款,包括無效的免責條款和無效的仲裁條款。無效的免責條款即《合同法》第53條的規定: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和因故意和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

二、合同的履行和中止

1、《合同法》第62條明確規定了合同中部分條款約定不明、沒有約定的情形下的履行方法,因此對這部分條款需仔細審查,包括質量標准、價款或報酬、履行地點、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費用等條款。

2、《合同法》規定了雙務合同中的不安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同時履行抗辯權,因此在審查合同時,應結合違約責任的約定注意審查雙方義務的履行順序問題。

三、合同的終止和解除

合同的終止和解除是兩個並不完全等同的法律概念,合同解除是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合同審查時應掌握合同法第六章關於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相關規定。

1、合同的終止

合同終止是指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其法律後果只發生一個向後的效力,即合同不再履行。《合同法》第91條規定了合同終止的若干情況:債務已按照約定履行;合同解除;債務相互抵銷;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體存;債權人免除債務;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及,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根據上述91條最後一款的授權,許多合同文本都有專門條款約定合同終止的情況,但有些約定往往是對違約責任的重復,而違約的情形是可依據合同中關於違約責任的約定承擔責任,這種責任的承擔與合同終止的法律後果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應結合關於違約責任的約定分析對合同終止的約定是否屬於可以且必要的情形。

2、合同的解除

《合同法》的93條規定了當事人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這些條件的設置往往與一方違約相聯系,這是在合同審查時需注意的問題。

《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單方解除合同的情形,但應當注意這種解除權是一種單方任意解除權而非法定解除權,對該條的適用仍需當事人的約定。同時,這種解除需要提出解除的一方通知對方,且在通知到達對方時發生解除的效力。這也是在合同審查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特別是在一方遲延履行時,只有這種遲延達到根本違約的程度時,另一方才享有單方解除權,否則應給予違約方合理期限令其履行合同義務而不能解除合同。

審查時還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是否約定了行使解除權的期限。根據《合同法》第95條的規定,雙方可以約定行使解除權的期限,沒有約定的適用法律規定,法律也沒有規定的,則在對方催告後的合理期限內必須行使,否則會導致該權利的喪失。合同法分則許多條款都有關於法定解除的特別規定,如贈與合同、不定期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委託合同、貨運合同、保險合同等,這要求審查時掌握合同法分則對各類合同的具體規定。

『玖』 合同法案例及分析,和在生活中有什麼運用!

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到服裝商店買衣服。衣架上衣服均標明了價格,你看中了某款服裝,提出專要以8折的屬價格購買,商店營業員同意了你的還價,並把服裝賣給你。這里,商店的標價行為屬於要約邀請,你的還價屬於要約,營業員的同意屬於承諾。
僅供參考。

『拾』 合同法在生活中應用的案例

甲到某商場選購衣服,選好一條褲子。甲付款後從營業員手中取走褲子內,正准備離開商場時發現容買的褲子的褲縫有一處是裂開的,於是要求商場營業員將褲縫縫好後再拿走。營業員告訴甲到商場的另一樓層找專門的工作人員。甲找到從事縫紉的工作人員說明了自己的要求,因當時要求修改衣服的顧客特別多,工作人員讓甲半小時後再來取。甲從商場外面的飯店吃了午餐後返回,發現自己買的褲子不見了。

熱點內容
柯橋區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21 19:56:31 瀏覽:366
法治雅安 發布:2025-05-21 19:50:21 瀏覽:75
漢翔書法學費多少錢 發布:2025-05-21 19:47:47 瀏覽:753
廠房拆遷按勞動法員工安置辦法 發布:2025-05-21 19:39:53 瀏覽:995
非法學法律碩士都考什麼 發布:2025-05-21 19:37:03 瀏覽:228
法學六院九 發布:2025-05-21 19:32:23 瀏覽:638
法學會簡介 發布:2025-05-21 19:31:35 瀏覽:607
鼻炎的方法治 發布:2025-05-21 19:10:49 瀏覽:298
法律碩士研二課多嗎 發布:2025-05-21 18:46:21 瀏覽:340
入群的規章自報三圍 發布:2025-05-21 18:43:43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