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所得稅稅率
A. 經濟法中,關於個人所得稅部分,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財產租賃所得中收入是不超過還是不足4000元的,
是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勞務報酬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每次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除800元的費用;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減除20%的費用,以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但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實行加成徵收:
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如下:
對於勞務收入小於4000元/次的,扣除800元;
對於勞務收入大於4000元/次的,扣除20%;
扣除後金額在2萬元以下的,以「扣除後金額*2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2萬至5萬元之間的,以「扣除後金額*30%再減去2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以「扣除後金額*40%再減去7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比如:
某作家一次取得收入6萬元:
1.超過4000元,所以減除20%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60000*(1-20%)=48000元。
2.應納稅所得額48000元在2萬元至5萬元的按30%的稅率繳納。計算時扣除2000元的速算扣除數。
所以應納稅額為60000*(1-20%)*30%-2000=12400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B. 經濟法的題,企業所得稅那一章的,我不懂為什麼應納稅所得額調增是10-5,為什麼不是1
你再捋捋。業務招待費扣除有兩個限額條件,1是實際發生額的60%,2是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兩個限額取小的數扣除。
你題目業務招待費發生額是10萬元,按第一個條件,只能扣6萬,按第二個條件,是只能扣5萬。所以,按5萬作為扣除限額。原來是按10萬扣,那麼,要調增10-5萬。
C. 2020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
【導讀】眾所周知,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歷年中級經濟法的高頻考前,重要且易考,因此各位考生一定要仔細備考這部分的考試公式,距離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僅剩5天的復習備考時間,為了幫助各位考生能有針對性的高效高質進行備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重要公式,帶大家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下考點回顧,來吧,讓我們一起復習回顧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的考試內容。
1、應納稅所得額
計算公式一(直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計算公式二(間接法)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2、其他收入≠「其他業務收入」
3、固定資產計稅基礎:
外購購買價款+支付的相關稅費+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建造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
融資租入租賃合同約定付款總額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簽訂合同中的費用
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該資產的公允價值+簽訂合同中的費用
盤盈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
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公允價值+支付的相關稅費
改建以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
4、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
外購購買價款+支付的相關稅費+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開發
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
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公允價值+相關稅費
5、技術轉讓所得=技術轉讓收入-技術轉讓成本-相關稅費
6、企業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7、抵免限額=中國境內、境外所得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條例規定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於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中國境內、境外應納稅所得額總額
簡化形式:抵免限額=來源於某國(地區)的應納稅所得額(境外稅前所得額)×25%
8、應納所得稅額=應稅收入額×應稅所得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企業所得稅稅率
關於2020中級經濟法考前沖刺:企業所得稅相關公式,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同時備考2021年的考生也要關注起來,盡早准備,爭取一次通關,在這里還要提醒大家一點,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雖然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必要的學習計劃一定要做好,並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加油!
D. 經濟法哪些個人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相關規定。
個人所得稅(Indivial Income tax),是以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徵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雖無住所但在境內居住滿一年,以及無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但有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外籍個人等。
適用稅率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徵收管理
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實行源泉扣繳與自行申報並用法,注重源泉扣繳。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方式可分為按月計征和按年計征。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業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實行按年計征應納稅額,其他所得應納稅額實行按月計征。
計算方法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E. 各種稅的稅率
國家稅務局:增值稅:17%、13%、6%、4%
消費稅:分為定額稅率和比例稅率,具體可參考職稱考 試的《經濟法》或者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稅法》
企業所得稅:25%(2002年以後成立企業由國稅徵收)
地方稅務局 營業稅:3%、5%、20%
城市維護建設稅:7%、5%、1%
教育費附加:3%
資源稅
土地增值稅
城鎮土地使用稅
房產稅
車船稅
印花稅:分定額稅率和比例稅率
比例稅率0.05%、0.3%、0.5%、0.1%
契稅
個人所得稅
海關:關稅
F. 初級經濟法中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有哪些
個人所得稅稅率和稅目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5%-45%的9級超額累進稅率。
(2)個體工商戶的版生產經營所得權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5%-35%的5級超額累進稅率。
(3)稿酬、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利息、股息、紅利和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G. 既是高新技術企業,又是小型微利企業,按多少稅率征企業所得稅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主席令第63號)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而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因此,若企業既符合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條件,又符合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條件,可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從優選擇適用優惠稅率,但不得疊加享受。
(7)經濟法所得稅稅率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對小型微利企業的認定標準是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並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
(一)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
(二)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H. 《初級經濟法》考點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征稅對象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指我國境內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或者組織。不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2.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劃分標准二選一:注冊地、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
納稅人
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中國法律、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稅率為25%);
(2)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稅率為25%)
舉例:外商投資企業;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注冊的公司但實際管理機構在我國境內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非居民企業,判定標准:
(1)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法規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企業(稅率為25%);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稅率為20%)
舉例:我國設立有代表處及其他分支機構的外國企業
徵收范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
二、企業所得稅征稅對象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包括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所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包括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和境外的各項所得,以及非居民企業來源於境內的應稅所得。
1.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I. 在經濟法中,勞務報酬所得稅率為什麼20%,請問它是按超額累進稅率還是按比例稅率」。
是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勞務報酬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每次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元的,可減除800元的費用;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減除20%的費用,以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的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但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實行加成徵收:
一次取得勞務報酬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
具體如下:
對於勞務收入小於4000元/次的,扣除800元;
對於勞務收入大於4000元/次的,扣除20%;
扣除後金額在2萬元以下的,以「扣除後金額*2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2萬至5萬元之間的,以「扣除後金額*30%再減去2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扣除後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以「扣除後金額*40%再減去7000」代扣代交個人所得稅。
比如:
某作家一次取得收入6萬元:
1.超過4000元,所以減除20%費用,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60000*(1-20%)=48000元。
2.應納稅所得額48000元在2萬元至5萬元的按30%的稅率繳納。計算時扣除2000元的速算扣除數。
所以應納稅額為60000*(1-20%)*30%-2000=12400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