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法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的作用
『壹』 學前教育兒童社會教育效果的內部評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效果的內部評價的常用方法是行動反思法。
社會教育狹義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廣義指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並行的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社會教育活動。
在行動學習課程中,每個參與者所在的機構都提出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他們被交換到不同於自己原有專業特長的題目下,組成學習的團隊,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分享知識與經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學習團隊里的成員,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通過實踐,這種方法獲得了成功,並被稱為行動學習法。
(1)評價法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社會教育作用
社會教育日益發展,盡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於輔助和補償地位,但越來越顯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社會教育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於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有得於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得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些興趣和愛好若能及早得到培養,就能形成特長,表現出某一方面的才能。這無疑會加速學生的和諧發展。學校的教育,很難適應同一班級中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水平學生的個別需要,社會教育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
老師根據學生的愛好,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參加校外教育機構的專門活動,如電腦維修、琴棋書畫,使學生在自己愛好的活動中施展才華、發展特長、增長聰明才智,進而獨立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合許多學生接受更多社會教育,成為運動員、演員、電腦高手,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了一條新路。
『貳』 結合實際,論述強化評價法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的作用
的長發評價法的話,能夠更有利於促進兒童社會教育教育的發展
『叄』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評價有哪些意義
請參考:
1、家庭
家庭教育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基礎,兒童從出生呱呱墜地,最先接觸的就是社會的最小單位——家庭。家庭中的母親、父親以及家庭中的建立在婚姻和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其他成員,形成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家庭為兒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際交往、第一種人際關系、第一次社會規范、第一個社會角色。[3]因此,家庭便成為兒童最早和最直接的社會化場所,家庭因素也成為對兒童社會化發展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家庭教育將家庭生活與教育活動交織在一起,以其獨特的方式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具有啟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點。家庭結構(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家庭教養方式(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家庭生活條件及生活質量(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獨生子女的社會化都對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2、幼兒園
學校及其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而主要的影響因素。對學前兒童而言,幼兒園則是影響幼兒社會化的最主要因素,幼兒園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師師關系還有幼兒園的文化環境都對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幼兒園之外的其他社會環境因素對個體自發、零散、偶然的影響相比,幼兒園作為一種專門培養人的教育機構,按照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其對個體社會化的影響是有意識的、系統的、長期的。[5]同時,其對個體社會化的教育影響主要以課程為載體,由經過專門訓練、具有專業教育知識和技能、以教育年輕一代成為合格社會成員為已任的專業人員——幼兒教師來實施。
幼兒教師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向幼兒傳授人類長期積累的知識、經驗,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規范、思想觀念以及積極的情感、行為與品格,引導他們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並且,由於幼兒教師在學前兒童心目中特有的神聖、權威的地位,來自幼兒教師的各種引導與影響更容易為個體所接受。因此,可以說,較之其他影響學前兒童社會化的因素,幼兒園教育無疑在個體社會化中發揮著核心、主導作用。
3、大眾傳媒
在傳統社會及人們的傳統認識中,影響兒童社會化的因素主要是宏觀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家庭、學校、同輩群體等微觀的社會環境。但在現代社會,以電視、網路為代表的大眾傳播工具已成為一種強大的社會化影響力量,並日益在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傳統的家庭、學校等因素。
由於以電視為代表的大眾傳播媒介對兒童生活及成長的影響力不斷提高,更由於電視所提供的理想化、藝術化或虛構的人物世界對兒童的熏染,使得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展受到影響。其一,電視有可能使兒童在認識上與現實產生距離;其二,電視有可能使兒童變得孤獨、冷漠(電視孤獨症);其三,電視有可能使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增加。當然,電視並不是一無是處,電視對學前兒童社會認知某些方面的積極影響甚至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所望塵莫及的。電視的視聽結合、聲畫同步使得兒童能夠更生動地接受認知和言語方面的啟蒙教育。
兒童讀物,是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印刷媒體,一般是以書籍或雜志形式表現出兒童樂意接受的內容。作為兒童接觸和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它能幫助兒童掌握知識、豐富情感,促使兒童形成社會適應的能力,使兒童在智慧和心理上得到正常發展的機會,在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們已經認識到,兒童的社會化不僅受到教師和同伴的影響,而且受到他們所接觸的讀物的影響。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指出,接觸印刷媒介多的孩子智力發展加快,道德得分提高,尤其是兒童文學類和知識類的書籍對孩子的益處最大,而且一個孩子如果從小沒經過必要的文學熏陶,知識的根基和思考問題的深度都會受到影響。學齡早期逐漸出現的許多態度和文化價值觀都是由這些兒童讀物的內容和主題直接形成的。
『肆』 學前兒童社會發展評價的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按照觀察的時空條件、目的、角度等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日記描述,描述觀察自然觀察法、軼事記錄,觀察法、時間抽樣,抽樣觀察,事件抽樣,行為檢核、情景觀察法
(2)作品分析法。
教師和幼兒合作收集幼兒學年中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描述、數學、美工和音樂作品,如繪畫、泥塑、各種記錄單、參觀訪談的記錄報告、幼兒自創的書寫符號、敘述自編故事時的錄音帶、創編舞蹈時的錄像帶、一 -張反映幾個幼兒正在合作探究某- -實物時的攝影作品、集體創作或積木建構的照片,成人記錄幼兒描述的故事或事件等等,把作品和教師的文字記錄放在一起,可以幫助教師看出幼兒的發展形式,確認幼兒進步的情形。例如,大二班進行測量活動時,要求幼兒將自己的測量情況用圖畫、數字記錄下來,教師發現-一個幼兒的記錄單上畫了一把尺子,尺子上還標明了許多數字,但數字的排列是無序的。於是,教師進行分析,幼兒記錄單上出現的情況反映出兩種可能:一是幼兒對尺子這種工具不夠熟悉,尤其是對尺子上的刻度不清楚:二是幼兒本身對自然數列掌握不清楚。基於這種分析,教師可在下面的活動中安排適宜的材料或活動內容,來幫助幼兒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對托,小班幼兒進行觀察記錄時,由於幼兒的想法和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動作來反映的,所以對幼兒的作品或拍攝幼兒行為的相片進行分析,就更能形象地說明幼兒發展的情況。
(3)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與幼兒面對面的交談收集評價信息的方法。談話法可分為直接問答的談話(一問一答)、選擇答案的談話、自由回答的談話、自然談話等。教師在運用談話法時可採用錄音記錄的方式保存資料,也可用圖夾文的方式將談話的內容記錄、展示出來,供幼兒和教師、家長共同分享。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花時間和幼兒交談,傾聽他們的想法,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是誘導幼兒說出想法的- 種方法。
(4)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由評價者根據評價目的,向被調查對象發放問卷調查表,廣泛收集幼兒發展信息的一-種方法。例如,托班新生間卷調查表 (見附-) 。(5)檔案評估法。
檔案評估法是-種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它融過程與結果為一體,兼容了多種具體評價方法。如觀察記錄法,談話法、作品分析法等。幼兒發展檔案里的大部
分內容都是幼兒活動的實際成品,它代表了每個幼兒努力的程度與有形的成就,它呈現出一-段學習的歷史。教師將- - 些觀察記錄的資料,如書面報告、討論的對話、製作的成品、- -幅圖畫等收集整理後,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做課程的修正,然後再進行評價。檔案評估法把評價統整成學習歷程的一部分, 允許教師在幼兒發展檔案中反映幼兒學習的偶發事件、學習的興趣以及發現的喜悅。檔案的資料可以真實地包括任何事物,它們有助於提供教師和幼兒-學期或一學年來所進行的學習過程的廣泛圖像。在檔案袋裡有幼兒針對某個話題或主題的討論,參觀或訪談的報告,也包括請家長根據教師設計的問卷進行反饋的信息,如幼兒的愛好是什麼、喜歡吃什麼、平時會和家人分享在幼兒園里的哪些事情等。在家長來園參加活動時,可以讓幼兒和他們的父母討論自己的發展檔案。
『伍』 幼兒園教育的評價功能和評價方法
對教育評價的理解和界定,是教育評價研究和實踐需要解決的一個基本問題。教育評價概念的理解將決定著教育評價知識體系的建構,對教育評價的實踐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自古以來,人們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定義教育評價,但基本核心都離不開這樣幾個關鍵點:收集信息、判斷、改進教育活動。因此,可以認為:教育評價是通過系統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與個體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斷,以促進教育教學發展的實踐活動。
一、評價目的——為什麼評
一般來說,課程評價的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超值新品優惠狂享,超低價格撿漏,每日上新
廣告
第一種:研究、完善和發展課程
以研究、完善和發展課程為目的的課程評價,要求在課程評價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即提出「為什麼」,並嘗試做出解釋。它強調課程評價的過程性、調整性、促進性。這種評價過程既是研究過程的結果,不僅能發展和完善舊課程、開發新課程,而且會使評價者自身的專業文化水平得到發展和提高。也就是說,評價者在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程問題的認識,形成新思想積累新的課程經驗。
第二種:管理課程
以管理課程為目的的評價,一般以選擇、推廣課程與鑒定學前教育質量為其主要功能。
『陸』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方法包括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一般方法有七種。所謂一般方法是指適用於學前兒童教育的一切領域,即各領域都可採用的教育方法。
第一,講解法。講解法在指教師以口頭語言對社會教育內容進行系統和生動的解釋,以使兒童較系統地理解社會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掌握正確的行為准則和方法,便於指導其行為。這是社會教育中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第二,談話法。談話法是指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師生通過對話的方式對兒童進行教育的一種方法。教師可以向兒童提出問題,也可以解答兒童的問題,不受時間、地點和任務的限制。
第三,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兒 童在老師的指導下就社會性問題、現象互相啟發、交換看法以及獲取知識的一種教育方法。討論的具體方式有成對交換意見、分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三種。
第四,觀察、演示法。觀察、演示法是指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教師依據社會教育目標,向兒童出示的實物、圖片、直觀教具、錄像等可以使他們被感知的材料,使兒童通過觀察獲得相應的社會知識、社會情感及社會行為的一種教育方法。觀察、演示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具體生動性,它有助於兒童了解社會教育內容。
第五,參觀法。是學前兒童在社會教育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組織兒童到學前教育機構外觀察社會現象,讓兒童在對實際事物或現象的觀察、思考中獲得新的社會知識和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
第六,行為練習法。所謂行為練習法是指教師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組織兒童按正確的社會行為規范自己,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和交往受到實際鍛煉,以形成兒童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形成和鞏固兒童社會行為最有效的方法。
第七,強化評價法。強化評價法是指通過對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的評價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的方法。強化評價多種多樣,一般常用的是正強化和負強化。
『柒』 學前教育 評價法解釋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育評價的方法,歡迎參考
一、教師對幼兒評價要全面、恰當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和教師的接觸最多,教師是幼兒最可依賴的,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自我認識成長影響最大,因此,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比較全面恰當的。
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建立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我們現在提倡的幼兒教育是心中有兒童的教育,作為幼兒園的教師不僅對全班幼兒要有整體的了解,而且對每個幼兒也要有全面細致的了解。既要看到每個幼兒的長處,也要看到幼兒的不足,同時還要看到幼兒不斷變化發展的一面。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徵和個性特點,他們在性格上有內向的也有外向的,有活潑的也有孤僻的;有的幼兒把自己全暴漏在教師面前,有的則需要教師通過活動觀察、個別談話以及家長交流,才能把握其實際水平,在此基礎上做出評價,這樣的評價才能是比較准確全面的。
二、教師對幼兒的評價要依賴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的認知特點是具體直觀的,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評價幼兒的語言應簡明易懂;評價方式應直觀,讓幼兒感覺到並能夠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是正面積極的,以鼓勵和引導為主,教師要認識到,對幼兒的評價是為了促進幼兒進步和產生繼續努力的動機。為了激勵他們,教師一定要對幼兒多實施正面的評價,更多地關注他們的進步;加強對幼兒的縱向比較,使幼兒倍加對活動的興趣,增加對自己的自信心,多說一些「你能行」、「你一定會做好的」等,要告訴幼兒的一些做法,和幼兒一起進行探索活動,讓他們獲得成功感,使幼兒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中不斷發展。
三、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是具體客觀的
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而不能憑教師的主觀印象或個人的意願辦事。如對一些能力強的幼兒,不能認為他們事事都行、樣樣都行,給與他們的都是表揚和肯定;而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有時往往看不到他們的進步,總認為他們最笨,甚至不理不睬,對他們批評、否定多,總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自己缺乏自信,總覺得不如別人。所以教師對幼兒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公正,對幼兒一視同仁,給予每個孩子的關懷教育和愛應該是一樣多,對每個幼兒的評價要全面和一分為二;對能力強的幼兒既肯定優點,也要找出不足,使他們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還不如別人;對能力弱的幼兒要給予關注,隨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看到希望,同時還要告訴幼兒在哪些方面還要繼續努力。這樣做可以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只要努力就會把事情做好。
四、學習國外的教育評價方式——成長記錄袋在幼兒評價中的應用
成長記錄袋是新興的教育評價方式,是國外的舶來品。「你喜歡畫畫嗎?」「你最喜歡哪個故事?」「你在家裡最喜歡干什麼?」 「你最喜歡玩什麼樣的玩具?」幼兒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教師可以在耐心傾聽的同時把它記錄下來,連同日常觀察記錄,幼兒的繪畫及手工作品,一起放進一個有形的容器里,用以反映幼兒身心發展的狀況和特點,這是對成長記錄袋的一種通俗的理解。而從專業角度來看,成長記錄袋是「兒童作品及相關資料的有益收集,用以反映幼兒的興趣、態度,以及在特定領域中的努力、進步和成就。」成長記錄袋就象用照相機來拍攝一組有主題的照片,記錄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故事」它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了傳統評價方式的局限性,較好地體現了評價改革的新理念。我園教師在實踐中嘗試運用成長記錄袋來描述 、評價和促進幼兒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它有靈活多樣的形式和用途,可以在幼兒評價中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捌』 結合實際論述強化評價法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的作用
淺析正強化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作用
摘 要:正強化是指任何導致幼兒進行該行為的可能性增加的結果。正強化幼兒利於幼兒形成親社會認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親社會情感、提高幼兒親社會的能力、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行為的產生、抑制幼兒不良行為的產生。正強化能有效地塑造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極大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關鍵詞:正強化;社會性;作用
強化評價法是指通過對學前兒童社會性行為的評價對兒童進行社會教育的方法。強化評價法主要分為以呈現愉快刺激為主的正強化和以撤銷負面刺激為主的負強化。正強化是指任何導致幼兒進行該行為的可能性增加的結果。正強化對幼兒的社會性認知、情感和行為都有著重大的作用。
一、正強化有利於幼兒形成親社會認知
正強化能使幼兒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強化使正確的社會認知在幼兒腦海中根深蒂固,使幼兒明辨善惡是非,使幼兒理解哪些行為可為哪些行為不可為。尤其是對幼兒表現出來的分享、友愛、團結互助等親社會行為,正強化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正強化能幫助幼兒形成親社會情感
正強化使幼兒產生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周圍的人和事物。當幼兒在受到表揚鼓勵時,無論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有利於幼兒形成愉快的情感體驗。幼兒會認為作出相應的親社會行為便會得到獎勵,熱愛社會便會得到社會的許可和同伴的贊許,親社會性情感則會逐漸累積加深。
三、正強化能激發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幼兒的部分良好社會性行為也是在正強化中形成和鞏固的。正強化評價法明顯能增加幼兒以後發生該行為的可能性,使幼兒在以後的生活中更能表現出團結合作、分享互助的親社會行為。總之,幼兒在作出某種社會性行為之後,如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贊賞,隨後就更願意做出相應的行為,該行為也會因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和結果而得到鞏固保持。因此,幼教工作者應充分發揮正強化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利用正強化來塑造幼兒的親社會行為。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葉翔.幼兒社會教育中肯定性評價的實施綱要[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05).
[3]徐鳳梅.強化原理與兒童的行為塑造及矯正[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1).
作者簡介:李雨姝,女,1989年1月出生,碩士研究生,就職於四川省達州市四川文理學院,研究方向:學前課程與教學論。
,,S編輯 李 姣
『玖』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效果的內部評價的常用方法是什麼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效果的內部評價的常用方法是行動反思法。
社會教育狹義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廣義指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並行的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社會教育活動。
(9)評價法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接受社會教育是德智體美,社會教育可以促進學前兒童有關認知、情感、意志的完整發展,不僅如此,社會教育可以對學前兒童終身發展起到一個奠基石的作用。
因為社會教育有終身性、廣闊性、層次性、多樣性、多變性、復雜性、相長性、德育綱性、統領性等特點,社會教育的統領性是通過國家來實現的,只有通過國家才能對社會教育實行統領。